书城农业林业无公害蛋鸡高效饲养技术
8614400000013

第13章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1)

§§§第一节蛋用雏鸡饲养管理

雏鸡的好坏关系到成年鸡生产性能的高低。如果雏鸡体弱多病,大小不齐,死亡率高,成鸡的产蛋量也低,且容易发病。那么蛋鸡产蛋没有高峰期或高峰期较低,持久性差,相反育雏效果好时,雏鸡健壮,发育整齐,成活率高,将来的产蛋量高。因此,培育雏鸡是养鸡生产中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

一、雏鸡生长发育特点

雏鸡与其他阶段的鸡相比,有下列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刚出生的雏鸡因为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因此,体温要比正常鸡低2~3摄氏度,过两三天之后体温逐渐上升,到10日龄时体温与成鸡相同,3周龄以后体温调节机能才趋于完善。刚从壳里出来的雏鸡全身都是绒毛,此时既怕冷又怕热,缺乏御寒保温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很敏感,所以,对于育雏要掌握好温度。

2.生长发育快

刚出壳的雏鸡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饲养时要特别注意饲料中营养物质的供给,尤其应注意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蛋白质的供给,这样才能保证雏鸡生长的需求,另外还要注意通风通气,为雏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消化系统不健全

雏鸡消化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差,系统发育不健全,但生长速度又很快。所以要喂养它易于消化吸收又营养全面的饲料,并且要适当增加喂料次数。

4.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

雏鸡的胆子很小,容易受到惊吓,所以要保证鸡舍的安静,最好不要让陌生人进入。

5.自卫能力差

雏鸡对其他肉食性野生、家养动物及鼠类的侵害无法自我防御,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

6.抗病力差

雏鸡在刚出壳的头几周因为产生的抗体较少,母源抗体也逐渐衰减,免疫机能较差,所以较易患病。因此,也要做好雏鸡的防病工作。

二、育雏方式

雏鸡培育的方式分为平育和笼育两种。

1.平育雏鸡

平育雏鸡通常的情况下,采用的是平网地面或者垫料。垫料育雏是在地面铺垫约10厘米厚的柔软垫料(垫料可经常更换)。将饲槽和饮水器置于垫料上(饮水器下面可放置两块砖),取暖可用炉火、红外线灯、暖气、育雏伞等,雏鸡可以在垫料上面休息或者活动。平网育雏是将网孔大小为1.25厘米*1.25厘米(竹条或木条间隙为1.25厘米),木网、铁丝网或竹网(或竹条)架高50~60厘米,水槽(或饮水器)在网上,饲槽设在网的外周,取暖的方式与垫料平育基本相同,雏鸡在网上活动和休息。

平育雏鸡的鸡舍空气好,成本较低,对饲料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雏鸡患呼吸道疾病的机会较少。占地面积大,饲养密度小,垫料饲养时因雏鸡与地面接触,容易感染消化道疾病的机会较多,劳动强度高。因此,目前一些大规模养鸡场不采用此种育雏方式,不过有一些比较小的鸡场还在使用。另外,我国东北的烟道或火炕供热,使热能的利用率增高。近年国外有的使用人工合成橡胶管,管上铺垫料,管内有循环热水,雏鸡在垫料上活动和休息,环境较好。

雏鸡体质健壮,成活率很高。

2.笼育雏鸡

笼育雏鸡就

是自己制作或者购买,使用多层育雏笼。目前北京市畜牧机械厂制作的四层育雏笼的尺寸为:全笼总高度为1720毫米,层与层间有700毫米*700毫米的接粪板,每层高度333毫米,每笼面积700毫米*1400毫米,该育雏器的配置为一个保温笼组,一个加热笼组,四个活动笼组,外形尺寸为4404毫米*1450毫米*1720毫米,占地面积6.38平方米,可以喂养45日龄的雏鸡800~1200只。有一些鸡场只买活动笼,不添加保温和加热的设施。

笼育雏鸡的饲养因雏鸡不与粪便直接接触,消化道疾病少,密度大,便于管理,劳动强度低,但是因为密度大,呼吸道疾病较多,一次性投入较大,对饲料的要求较高,适合于大规模的养鸡场。

三、饲养环境

雏鸡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育雏条件不同于其他阶段的鸡。育雏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

温度是培育雏鸡的首要条件,对雏鸡的采食、消化、饮水、运动甚至成活和健康都和温度是否合适有极大的影响。温度过高时,雏鸡张口喘气,采食量减少,呼吸加快,运动量减少,饮水量增加。长时间的高温,使雏鸡消瘦,软弱,易患感冒等病。如果温度过低,就会使雏鸡过于拥挤,活动量降低,易患消化道疾病(如白痢等)。严重低温时,常常会因为大量的堆积造成雏鸡死亡。

雏鸡活动区域温度,也就是培育雏鸡较适宜的温度:第1周32~35摄氏度,往后每周下降2~3摄氏度,即:1周龄32~35摄氏度,2周龄29~32摄氏度,3周龄26~29摄氏度,4周龄23~26摄氏度,5周龄20~23摄氏度,6周龄达到18~20摄氏度,到了第六周的时候就要开始训练离温了。离温要逐步地进行,一开始的时候,晴天离,阴天不离,白天离,晚上不离。

慢慢地彻底离温。当发现鸡群体质较差,体重不足时,应适当延长离温的时间。

想要知道温度是否合适,除了看温度计上的指示外,还要看雏鸡的表现,如果雏鸡远离热源,张开双翅,躺在地上不起来,采食减少,饮水增多,那么说明温度比较高应该降温;当雏鸡在笼内(或地面、网上)均匀分布,活动正常,采食、饮水适中时,则表示温度适宜;当雏鸡紧靠热源,聚堆挤压,吱吱叫,则为温度低,应加温。

供温的方法有多种,如煤火、煤油、热水管、电炉、火炕等。

控制温度的方法有人为控制和自动控制。许多用电力供热者多采用自动控制,其他供暖方式多采用人为控制,就是根据温度计和人的调节调节温度。

2.湿度

虽然湿度没有温度那样对雏鸡影响大,但是过湿或者过干的环境也会对雏鸡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如果雏鸡生长缓慢,羽毛污秽,体质虚弱,食欲下降,抗病力下降,散热困难而感到闷气,很有可能是湿度过高,雏鸡也有可能因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患病,要注意通风换气。低温高湿,雏鸡因为散热过多会感到寒冷,育雏舍阴冷潮湿,雏鸡易患胃肠道疾病和患感冒,此时应注意升温,同时加大通风量;湿度过低,雏鸡会大量失水,腹内卵黄吸收不良,有的时候鸡舍的尘土飞扬,会造成呼吸道疾病。

雏鸡较适宜的环境湿度是55%~65%,一般在前十天的时候,湿度稍高,后期要低。湿度过小时,可在火炉上放水桶或水盆蒸发水分,或者在墙壁、地面上喷水。湿度过大时,应加大通风量,减小鸡舍密度,尽量减少漏水。

3.空气

空气主要是指育雏里面的空气新鲜程度。因为育雏期的温度高,饲养密度大,雏鸡的代谢率非常强,所以每天需要排出大量的粪、尿和二氧化碳,如果不注意通风的话,粪尿和撒落的饲料一起发酵,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碳、氨气、甲烷等,如果这些气体过多的话,一方面对雏鸡有直接的危害作用,另一方面会降低舍内氧气的含量,最终导致雏鸡生长发育不良,患呼吸道疾病、眼病,对鸡瘟敏感性增强,雏鸡的生长发育受阻,成活率降低。为了防止雏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在保证温度的同时,要适当通风,通风量是根据品种和日龄的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的。

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一般经过专门设计的育雏舍都是采用机械通风,设立了排风装置。方法是山墙上安装排风扇,根据舍内的温度和空气,确定风扇数和开关的时间。对小型养鸡场,如果没有专门的通风设备,一般通过启闭门窗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即自然通风)。通常就是在天气温暖或者中午的时候打开窗户,根据鸡舍温度的高低决定开关窗的时间。育雏舍空气新鲜与否,除通过监测以外,还可通过人的感观来感知。当人进入鸡舍的时候感觉很舒服,刺激性气味较小或者没有刺激性气味,这就是比较新鲜的。

4.密度

密度的大小跟雏鸡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关系,当密度比较大的时候,一部分雏鸡就会找不到食物,就会造成生长发育不整齐,体重悬殊,长期下去,就有了两极分化,弱者因抵抗力下降而易感染疾病,少数患病,很快在全群传播,轻者生长发育受阻,比较严重的就会引起死亡。密度比较小的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但是因为占地面积大而增加成本,这样不经济。不同的饲养方式、不同阶段要求的适宜密度不同。平育时的适宜密度为每平方米13~15只;立体笼育1~2周龄时为60只/平方米,3~4周龄40只/平方米,5~6周龄30只/平方米。

饲养密度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季节、体重、品种、鸡舍环境等。总的来说,如果是在冬季饲养或者是饲养某些白蛋壳的鸡,饲养的密度可以大一些;如果是在夏天或者是褐壳蛋鸡,饲养的密度就要小一些。而密度的大小需经常调整。

5.光照

光照主要是对成鸡影响大,对于育雏期雏鸡的影响不是很大,一般前几天的照明就是为了让它充分熟悉环境,认识饮水和采食的位置,多采用全光照或23小时/天光照。过后的白天就用灯光或自然光,晚上除喂食时开灯外,其他时间不照明。

四、育雏的前期准备

1.制定育雏计划

育雏前一定要制订完整周密的计划,计划的内容主要由育雏时间、育雏数量、饲料购置、品种、免疫与预防投药决定。

2.选定饲养人员

育雏工作是一项细致而艰苦的工作,必须选用有事业心和高度责任心的饲养人员。饲养人员应不断吸收和应用新技术,勤于钻研饲养业务知识,提高饲养和经营水平,确保雏鸡正常生长发育。

3.育雏舍(室)和育雏器具的准备和消毒

育雏舍(室)要

求通风换气良好、保温,室内光线充足,地面干燥。饮水器、食槽等育雏器具在使用前要彻底检修,不能有损坏,确保物品充足。另外,还要准备好燃料、照明灯、贮料器等。育雏舍和育雏器具在使用前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洗。育雏舍的墙壁、地面,首先要用水冲洗干净,然后在地面上铺一层生石灰,墙壁先用1%~2%克辽林消毒,再用10%生石灰乳粉刷。育雏所用器具可用消毒药液如0.3%过氧乙酸、0.1%新洁尔灭(溴苄烷铵)等消毒,最后用清水冲洗之后在太阳下暴晒。对于有过传染病的场区,要使用甲醛溶液熏蒸消毒。

4.饲料、垫料、药品的准备

育雏前要根据雏鸡的饲养标准制定出日量的配方,提前准备好饲料。垫料可以选择无霉变的稻壳、锯木屑或铡成10厘米左右长的干稻草等,垫料的厚度应视育雏季节、空气温度及其他情况而定,一般为10~15厘米。铺好垫料,然后对鸡舍进行消毒。在育雏前还要准备一些药品,例如抗白痢、球虫药物,防疫用的疫苗消毒药类等。还要适当准备一些常用药品,如在雏鸡进舍前2小时应把每只鸡2000单位青霉素、5000单位链霉素的饮水、含0.1%维生素C、5%葡萄糖装于饮水器内,并将饮水器均匀放置好。饮水器的位置与食槽的距离不应超过50厘米。

5.预热试温

不论采用哪一种育雏方式,在育雏前2~3天都要对育雏器具和雏舍进行预热试温,并检查能否恒温,以便及时调整,使其达到标准要求。

五、雏鸡饲喂常识

将运到的雏鸡按强弱分群后过数。弱者雏鸡安置在靠近热源处,强壮雏鸡安置在远离热源处。如果是多层笼育就是弱者放在上层,强者放在下层。

1.饮水

初生雏鸡接入育雏室后,第一次喝水称为初饮。雏鸡进入鸡舍后,休息一会儿后就可喂水,初饮时间过晚会造成体内水分消耗过多,不利于雏鸡生长发育。初饮的水中可加复合维生素或1%葡萄糖,这样可以补充营养,18~24摄氏度的水温最适宜。刚出生的小鸡并不会喝水,饲养员应对之加以诱导,就是用手轻握雏鸡身体,食指轻按头顶,使喙进入水中,注意不要让水淹没鼻孔,稍停片刻,即可松开食指,雏鸡仰头将水咽下,经过个别诱导,鸡很快就会学会,然后模仿,学会自己饮水。合理的饮水管理有利于增进食欲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有助于促进剩余卵黄的吸收和胎粪的排出。

2.喂饲

雏鸡在进入育雏室第一次吃食叫做开食,大约是从蛋壳里出来24~36小时的时候开始。开食料要新鲜,营养丰富易消化,易于啄食。一般大中型鸡场采用全价配合料,小型鸡场或专业户多采用七成熟的小米或玉米碎粒。为了便于雏鸡采食,可把开食料直接撒于塑料布或纸上,或放在浅料盘上,以后再慢慢地增加到用料桶或其他饲槽。

开食料饲喂2~3天后,应慢慢改用雏鸡配合料进行正常饲喂。

饲喂应该按照“少给勤添冶的原则,一般15日龄前每3小时饲喂1次,以后每3.5~4小时饲喂1次。饲料类型可采用干粉料或碎粒料,也可以喂湿拌料。每次喂养饲料的时候都不能过多,这样可以避免在高温的时候残剩料变味、变质。拌料的加水量也要适宜,以手握成团而又无水滴出为宜。

3.称重

为了掌握鸡群的发育情况,检查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应定期称重。然后把称重的结果和标准对比,如果体重过小,应检查一下是饲料问题还是管理问题;若发现体重过大,应适当限饲。称重时应随机抽取雏鸡,不要选择过大或过小的,每次称重的鸡只数不应少于50只,逐只称重,将每只的体重结果加起来,求平均体重,并且把它和标准体重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