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天堂
8610700000081

第81章 不叫“镇”,叫“园区”,英文缩写“SIP”(3)

当时被章新胜市长“点将”到园区搞筹备的吴克铨是此次苏州赴新加坡谈判的成员,他兼任了商务谈判组的负责人之一,他对这次“艰难的谈判”记忆犹新。

“我们当时并不太懂得新加坡李光耀先生他们的真实意图,说实话,开始时我们看中的是比较简单的200亿美元这个外资投入数目,而并不十分了解李光耀他们所看重的新加坡‘软件移植’这东西。”吴克铨在接受我采访时曾坦言道。

那么新加坡人到底要在苏州搞什么东西呢·苏州人后来才慢慢弄明白,等弄明白之后,他们才真正觉得新加坡确实有不少好东西值得刚刚起步的中国学习。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管理方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南巡中讲的这段话,对苏州人来说,有着特别的亲切体会。

其实,李光耀在中方代表团赴新加坡谈判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中方人员一开始对他心目中的“合作”内容与真实意图有所误解,这也是根本的一点:到底你们看中的是我们的200亿美元投资,还是我们的新加坡经验。

正是因为某些理解和认识的不一致,中新谈判人员的谈判也曾几度出现激烈交锋、拉锯式的场面。

先说说关于合作项目的名称吧。

中方认为你出钱,我划地,不就是一个比昆山“自费开发区”更大的合资项目嘛!那就应该叫“苏州开发区”!

新加坡不同意。说新加坡有个开发区叫“裕廊工业镇”,它办得非常成功,我们就是想把“裕廊工业镇”的模式搬到你们苏州去办,应该叫“苏州工业镇”。

苏州人马上说不行。认为:中国的镇太多,而且“镇”在中国是个行政单位,区区小镇,何以正名?

消息传出还引来一大堆非议。有人说:苏州是想割一块地,做新加坡的“殖民地”了,现在是“镇”,将来是“县”,最后苏州就真正成了新加坡的殖民地了!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这话也传到了李光耀的耳里。李光耀赶紧说明:“我一个小国,哪有资格在你们中国建殖民地·你们想错了!”

想错不要紧,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合作项目到底叫什么名称也非常重要。没有合适的名分,在中国做起事来是会有麻烦的。

于是中新双方专家们一来一回,屡次交涉,最后达成共识,称为“园区”吧!这样的好处是既非用惯了的“开发区”,又非“镇”一类的行政区域概念。“园区”可以成为一种比较贴切的经济地域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新加坡、李光耀他们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的“软件移植”相对应起来并涵盖在其中。园区嘛,可以是经济开发区一类的实质性的工业与经济的内容,又可以是独立的具有特色的社会型区域。

“很好,就叫‘园区’吧!”据说这“园区”还是中国最高层拍板认可的。

苏州工业园区从此正式被确定为中新合作项目的名称,它的英文名字为:SuzhouIndustryPark简称“SIP”。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SIP”。

那么李光耀一向强调和主张的新加坡“软件”到底是些什么内容呢·当时的苏州人,包括中国高层和专家们并不十分清楚,或者说仅仅有个模糊概念。其实*在访问新加坡时就已经意识到这个新加坡“软件”了,他用直率的话讲:就是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占主导的新加坡“管理得好”。一个“管”字,而且是“严管”,这就是李光耀和新加坡经营国家的软件的核心与实质。中国改革开放,要走哪一条路,这是*极为看重的事。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不顾年迈,亲自多次赴西方发达国家考察访问,亲身感受和体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功经验与社会发展现实,从中得出了中国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和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结论。1978年,*访问新加坡,这是他一生中第二次到这个岛国,第一次是他年轻时留法途中经过的,那时的新加坡也很落后。可到了1978年时,*对新加坡的现代化水平和管理国家的水准,暗暗吃惊。于是在比较之中,*选择了新加坡发展模式作为中国发展现代化的样板。而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虑并和中国有着传统友谊及同种族文化的新加坡也选择了中国,选择了中国的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