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天堂
8610700000261

第261章 金太仓之光(22)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我的祖先这样评论苏州的山与水之间的关系,故而有“天下之山,得水而悦;天下之水,得山而止。”有山有水,山水相依,才能有醉人的胜境。

苏州的山正是如此。苏州的山还让我想起了苏州的一位先人,他当然是兵法创造者孙武。

在伍子胥到吴国前,孙武一直隐居在太湖边的虎丘一带的山林之中。后来他与伍子胥一起帮助吴王阖闾败楚,称雄于中华。但后来的国君夫差不听伍子胥规劝,被十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亡。孙武冷眼对时势,尤其是对好友伍子胥的惨死而痛心不已,从此彻底隐居于深山数十年。孙武潜心对过去所写的13篇兵法重新修订,使其更臻完美。这部兵书使孙武成为中国春秋时代与孔子、老子齐名的三位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而光耀千秋。

我常想,人们都说苏州人的性格是水做的,是水的柔性与地之肥沃及阳光的充足而熏陶出来的,似乎做什么事都能成功。难道真是这样的吗·否也。听了孙子的故事,也许你对于苏州人的聪明是从何而来这一问题会有另一番了解。

孙子兵法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充满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孙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着的,强调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这对远古人而言,是何等高超的思想艺术!我们最熟悉的孙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论断,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和辩证法,不仅是军事学说,也是人类运用于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法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吉兹在《企业管理》一书中这样指出:“《孙子兵法》中所揭示的许多原理原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其运用价值。”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在《兵法经营大全》中指出:“采用中国的兵法思想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比美国的企业管理方式更合理、更有效。”自孙武传授兵法的几千年来,世界各国的军事、外交、经济、文化之间的各种争战,很多都能见到用孙子兵法的思想来化解的实例。

苏州人是孙武的后代,他们对先人留下的兵法之道最能吃透和熟用。掌握了这样本事的人群,即使碰到再大的困难,也能战而胜之。

我还想起了另一个苏州的伟大先人,他就是宋代改革派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大清官范仲淹。

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去朝圣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整个城市轰动,人们争先恐后去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同学见状呼他:“快去看呀,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这位埋头看书的学生随口说道:“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只管继续读他的书。果然第二年这位学生中了进士,见到了皇帝。他便是后来成为宋朝一代名相的范仲淹。范仲淹是苏州人。由于父亲早逝,范仲淹小时候生活十分艰苦,在襁褓时就随改嫁的母亲到了山东。寄人篱下的小范仲淹进取爱学,后来当官后一直不忘百姓之苦,并力主改革旧端,根治国家之弊病,所以才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理想与胸襟。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人品和闪光思想在那篇传世之作的《岳阳楼记》中淋漓尽致地得到了发挥升华……

吴国之地的苏州,历史上出过无数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产生与存在,注定了这块沃土的富饶与强大,丰收与壮美。

继承,可以使并行者比别人多一份智慧和聪明;而不断地创新与追求更使自己比他人具有更多的本领、耐力和勇气。苏州人属于这种人,属于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总比别人走得快些,攀得更高些,并且永不停步地奔走在前面——几千年来始终如一……

不再像二三十年前从京城回一趟老家要走一两天,现在两三个小时就能抵达,借助手机、网络和电视的帮助,想了解故乡的每一天情况和每一个进步,极其便捷。因此像“小安小富,不满小胜,不守不成”这样的话,我常听老家的干部和群众说。何谓“小安小富,不满小胜,不守不成”·言下之意是:现在的苏州是追求的大富、大胜和大成。

呵,大富、大胜、大成者苏州也。

呵,大富、大胜、大成者自然是苏州,自然是我的那可爱、可敬的父老乡亲!

然而有谁将苏州人的大富、大胜、大成者的品质与其来源真正挖掘和总结出来了呢·

有。但似乎又很不够。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州的发展与进步举世瞩目。有人也对此总结和提炼出了诸如“苏南模式”、“苏州精神”、“苏州之路”等说法,可什么是真正的“苏南模式”、“苏州精神”和“苏州之路”的灵魂与核心呢·又是什么东西真正形成了这种“苏南模式”、“苏州精神”与“苏州之路”呢·

答案并不明了。

我是苏州的儿子,苏州是我的故乡。我想寻找这种答案,寻求故乡进步与发展的灵魂与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