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天堂
8610700000225

第225章 吴江的金木水火土(4)

瘦瘦个子、一脸精明的崔金根介绍:群幸村是在2001年由原来的幸福村和群旗村合并成现在的群幸村的;合并时幸福村的人有意见,因为群旗村的“群”字放在了新村名群幸村的前面,幸福村其实比群旗村要实力强,但因为书记是幸福村的崔金根当,所以他必须做得大度些,故而新村名就成了现在的“群幸村”。

“群众都幸福嘛。”老崔是个乐观派,身体不太好,可看得出是一个有几十年资历的老村干部。他说幸福村过去并不幸福,是吴江最穷、最偏僻的村子,所以老百姓有个好念头,于是给它起名叫“幸福村”。

幸福村不幸福是过去的历史。1983年在全苏州大兴乡镇企业时,当时的幸福大队也办起了一个队办企业——丝织厂。

“到了1985年,因为上海电信研究所所长是我们七都人,所以我们村和另一个村合凑了两份钱,加上七都镇政府也出一份,共200万元,投资做电缆生意,厂名叫‘吴江七都特种电缆厂’。那个时候国家电信业刚刚起步,做电缆产品的厂家不多,我们的生意好,利润高。过了七八年后,国家的电信业大发展,用电缆的地方越来越多,我们七都的电缆跟着出了大名,全国各地的电缆用户都跑到我们这儿要货,这下七都的村村户户都跟着做电缆活了,厂子也越办越多。原来我们村上办特种电缆厂的几个*,也一个跟一个地跑出去自己办厂子了,像如今吴江第一大老板的亨通集团崔根良、巨通集团的张良荣、新恒通集团的徐志才、环球集团的陆林江等都是这个村办厂出去的,如今他们都是吴江地面上响当当的大亨……”崔金根扳着手指,如数家珍地介绍道,“现生意做得最大的是崔根良,足有20亿资产了吧·!”

“你为什么没有像他们一样去发大财·”我想揭开一个最普通的谜。

“问得好。”不想老崔快人快语,答,“最早我也在特种电缆厂干过,可1998年厂子改制时我回到了村上当支部书记,第二年碰到全苏州乡镇企业转制,我是村书记,我不能甩下手不管村里的事去当老板,所以就留在了村里当干部……”

“感觉亏吗·”

“从个人的经济上讲亏是肯定的,但党员不能讲这个事,再说当时我们村上还有几个企业得有人管,村上还有2000多亩地更需要有人管嘛!”老崔很坦诚。

“村上现在主要靠什么收入·”

“转制时定下的那些企业每年向村委会交36万元,另一块是股份收入每年约120万元。”老崔说,“村上现在还有几家村属企业,每年创造的产值约10个亿左右,向国家交税达百万元以上的至少有五六家……”老崔说到这里,两眼放着光,“我虽然现在不是老板,但我这个村书记当得有滋有味,因为除了我和全村的百姓生活水平节节高外,在我管辖的小小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年能为国家创造巨额的税收,你说我不是也很伟大吗·”

“当然!”

老崔对我的回答很开心,爽朗地大笑起来。看得出是真正的胜利者之笑。

群幸村今天已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村了。走出村委会,绕村子内走去,便见一座座围墙围着的厂子在田野中耸立着。老崔指着一家叫“江南欣达”的电缆厂告诉我,厂长崔继康是他村子的一个村民,他的企业在2007年向国家交税就达2700万元。

“七都镇现在是全国有名的电缆产品生产基地,全镇从事电缆的规模企业就有23家,从业人员达上万人,一年的产值在50亿左右。有领导对我说:你老崔是江苏的南大门,你得把这扇南大门建设得风风光光,拿出我们江苏人、苏州人的风度和形象来。我说我一定尽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把这江苏的金大门建设得金光闪闪。”老崔很得意,又指指仅一河之隔的浙江名镇南浔,说,“我们七都人现在已经把自己的生意做到南浔那边去了,南浔镇和湖州市最有钱的人就是我们村上的许坤良,他也是做电缆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