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天堂
8610700000208

第208章 常熟的“品牌”故事(21)

沙家浜芦苇荡1995年秋,我邀著名诗人汪国真和作家毕淑敏、徐坤等友人到沙家浜时,“沙家浜”的这块招牌似乎还略显粗糙,除了“春来茶馆”和一片芦苇荡之外,并没有太多内容。尽管如此,我的这些第一次做客“沙家浜”的作家朋友们仍然兴趣满怀,激动得很。2008年,当我再次踏上这块新四军抗日革命根据地时,我突然感觉记忆中的“沙家浜”和想象中的“沙家浜”终于契合一致了——经过父老乡亲们的数年建设,你看:一望无边的湖面和轻风中激情荡漾的万顷芦苇,原汁原味的“春来茶馆”和“沙四龙”用过的迎送新四军伤病员的小篷船,还有江南水乡最具标志性的青竹绿柳,渔翁垂钓,橹声咿呀及万顷碧波间的鸟儿飞翔和歌童老翁的剪影……这才是沙家浜,这才是中国人想象中的沙家浜,才是常熟历史上应有的沙家浜!

沙家浜的今天让我这个“沙家浜人”感到了一种自豪和踏实,因为我现在可以对任何一位远方而来的宾朋说:我们常熟的沙家浜真的很美,历史上的和戏曲中的沙家浜就是这个样。

我为故乡的父老乡亲们的品牌意识感到骄傲。这才不愧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常熟人应具的素质。

现在的沙家浜不仅仅是芦苇塘和碧波荡漾的阳澄湖了,它有一个让我们了解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史迹的革命纪念馆,有一个全面展示江南水乡民间风物的民俗馆,有实景实样的集江南水乡建筑特色的“红石村”,更有成片绿色生态湿地的自然风景区以及水上森林公园等景物。许多著名导演把沙家浜作为影视拍摄基地,作家和艺术家们将此地作为创作基地,会“白相”的上海人更是不放过这样的人间天堂美景,仅上海市总工会就在此建了一个同时可以接待3000人的度假村。前几年,上海主办的一次国际会议还把沙家浜作为分会会场,引来世界几十位国家元首光临小镇。“沙家浜”因此不再仅仅属于中国人,开始名扬海外。

常熟人把“沙家浜”的文章做得如此精彩,这与国家近年倡导的“红色旅游”风潮有关,但更多的还是常熟人的自觉意识。1999年时,沙家浜的景区建设开始正式形成,那时的旅游人数一年也才十几万人,到2004年时,已经达到30多万人。近3年来,沙家浜在常熟市政府统一制定的品牌战略中更加显现其魅力,旅游人数连年增加,2008年超过100万人次,旅游自营收入达7000万元,为1999年的50倍。2007年,国家文化部向世界推荐30个“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苏州有两处,一是闻名于世的苏州园林,二是沙家浜景区。

“我们感到特别荣幸,沙家浜能与苏州园林共同成为国家向世界人民展示的文化旅游示范地,这说明了沙家浜品牌已经形成。”常熟人对此格外自豪。

有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品牌只是一个门面,它的背后是巨大的商业活动和经济效益。常熟人懂得并娴熟地运用着“品牌”这一金字招牌,进行着他们的真正意图——经济的和效益的全面战略。

以沙家浜为例,现在每年的旅游收入在近1个亿的水平上,而沙家浜镇的党委书记朱亚辉同志心中有另一本令他更加得意的账:2008年,他所在的沙家浜镇全年入库税金接近4个亿。由此可见,“沙家浜”品牌背后的真正效益在于被品牌带动下的另一个经济形态,这也就是常熟人的品牌战略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