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天堂
8610700000205

第205章 常熟的“品牌”故事(18)

一个小镇就是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就有一个特色产业,一个产业就富足了一方百姓,这是常熟市场和常熟经济的特有模式。

有人说,常熟服装城是个“聚宝盆”,因为它获得的效益不仅仅是服装城自身的每年三四百亿的销售额收入,更可喜的是在它的带动和辐射下全市十几个卫星乡镇的服装业蓬勃发展。对此像海虞、古里和辛庄的乡镇们并不服气,他们认为,常熟服装城的效应和光芒,是由他们这些乡镇特色服装产业烘托出来的。

“没有我们这些‘中国毛衫名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国羽绒服装名镇’、‘中国纺织产业特色镇’,哪有常熟服装城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繁荣景象·”常熟乡镇的百姓这样说。

这样说的道理是明摆着的,然而处于全国服装批销中心市场的常熟服装城,它的独具魅力同样不可否认。“大市场和小市场的互动与相互促进构成了常熟市场经济的全部面貌和生动局面。”政策研究学者准确地总结了这一现象,并认为:一个中心大市场的形成,在更多情况下则会对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支塘是常熟下面的一个镇,我老家何市现在划归在支塘镇名下,“两弹一星”功勋王淦昌就是支塘人。支塘在历史上有过重要贡献,几百年前太仓县城的建立和后来上海建市都有这个小镇的特殊贡献。支塘现处在常熟和上海的中间位置,新建的一条高速路和原有的204国道横穿支塘境内。古时黄道婆向苏南民女们传授织布技术时经常路过支塘,一百多年前的现代纺织传播到苏州一带时第一个厂就落根在支塘。

支塘注定是常熟不可分割的市场组成部分。

上世纪80年代,这个小镇上出了一位与安徽芜湖“傻子瓜子”齐名的“炒瓜子大王”沈奎生,此人后来经常独来独往,所以到90年代后连本地人都很少见得到他,不过他的“阿里山瓜子”所形成的炒货市场给所在的支塘镇带来的历史性影响将长久地刻印在这个小镇的史册上。

有人认为支塘的炒货市场是因沈奎生的“阿里山瓜子”而红火起来的,也有人认为是由常熟服装城的辐射作用而形成的。客观地讲,两者作用皆有。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本因。没有早期沈奎生的“阿里山瓜子”名扬九州,支塘炒货市场不可能扎根,同样,没有每天如流而过的往来全国各地的服装运输队伍和客商在常熟与上海之间涌动奔忙及歇脚,支塘的炒货市场——现在已经不再是炒货了,而是华东最大的食品批发市场——就不可能落根在这么一个小镇上。

奇怪得很,支塘本来是现代纺织厂最早落户的地方,它却没有像海虞镇那样成为闻名全国的服装名镇,却成了与历史和本地资源及传统文化毫不相干的食品市场,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玄妙之处。美国拉斯维加斯地处沙漠腹部,谁也不可能相信这里有黄金存在,然而一个赌城的建立却使这里成为世界著名的消费城市。

支塘虽然无法与拉斯维加斯比知名度,但谁能保证支塘就不可能成为比拉斯维加斯更大的一个经济市场·

这个华东最大的食品批发市场正好也是建在支塘汽车站的三角地带。上世纪80年代初,沈奎生的“阿里山瓜子”火爆大半个中国市场时,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们云集在这个小镇的汽车站旁边的几个小旅店,久而久之,慢慢在这个三角地有了一些地摊批发小贩出现。有人批发“阿里山瓜子”,也有人叫卖本地自制的“五香豆”一类的小食品。三年五载过去后,周边的一些食品批发商跟着跑到支塘这个地摊市场来,而且很快把整个三角地段统统占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