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有时在公路上或其他炽热平面上看到的“水潭”也是小型蜃景。它们是被热平面上灼热的空气折射回来的天光。沙漠的空气也能造成蜃景,使远处的绿洲、城镇或是遥远的地方,看来就在附近,这又给游牧民族的传说增加了不少材料。有许多故事说,在沙漠中迷路的人常被这种蜃景折磨得发狂。阿拉伯人叫它们“魔鬼湖”。
海市蜃楼不一定都是物体的真实形状。可能是放大的像,可能是缩小的像,也可能是变形的像,就如在哈哈镜前看到的歪曲形状,变形的程度随光线折射的空气层之位置和成分而异。蜃景中,北极的一块浮冰会看似一座危险的冰山,一株棕榈树会缩成一片草叶,渔舍也会变为巍峨的宫殿。
若冷热两层空气之间的界限参差不齐,折射像往往会变形。美国探险家安德鲁斯曾一度看到形如巨大大鹅的异兽在戈壁沙漠的湖中涉水。遥望,它们宛如来自另一世界的庞然巨怪在来回走动,细长的腿几乎有15英尺长。安德鲁斯立刻叫探险队的画家,把这些不寻常的野兽画下来。他自己则蹑足向湖边走去。他走得越近,湖的面积缩得越小,野兽也变了形。肥硕的大天鹅变成了苗条的羚羊,安祥地沙漠上找草吃。由于热空气层高低不平,致使动物的形状变得稀奇古怪。
“复杂蜃景”大概是最有趣的蜃景了,它的出现,海水必须相当温暖,使接触海面那层空气的温度升高,更高处必须另有一层暖空气,于是形成两层暖空气夹着一层冷空气。这样,中间那层冷空气不但会产生双重蜃景,还能起柱面透镜的作用,把物体的高度放大。
复杂蜃景出现时,各种各样的蜃景,正的、倒的、放大的、缩小的、变形的复像等,全混杂在一起。复杂蜃景并不突然出现,出现之前空中会先出现一片诡谲的云。加麦西那海峡,上空的空气很热,海上风平浪静,这片怪云里便会有一个美丽的海港市镇的像闪烁摇动。然后会有第2个市镇出现在第1个之上,还会有第3个,每个市镇里都有闪闪发光的高楼和宫殿。有时看来房舍似乎是在水面之下,据说那就是仙女摩根拿居住的地方。还似乎能看见街上有行人,穿着宽大的白色衣服。
无论哪一种海市蜃楼,只能在风力极微弱或无风时出现。当大风一起、,上下层空气发生搅动混合,使上下层空气密度的差异减小,光线没有异常折射和全反射,那么所有的幻景就会立刻消失。
沧海为什么会变成桑田
相传1831年7月7日,在地中海西西里岛西南方的海面上,突然烟雾腾空,水柱冲天、火光闪闪,在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夹杂着刺耳的咝咝声中,从海里升起一座高出海面60米、方圆约5平方千米的小岛,热气腾腾像个刚出笼的大馒头。英国国王立即向全世界宣布,这个新诞生的小岛是英国的领土,并命名为尤丽娅岛。谁知在3个月后,尤丽娅岛竟然不辞而别,悄悄地隐没在万顷碧波中不见了。
海岛为什么会隐而复现,现而复隐呢?这是地壳不停运动的缘故。其实,在漫长的地质史中,海洋变为陆地,陆地变为海洋,洼地隆起成山,山脉夷为平地,是屡见不鲜的。
西欧荷兰的海滨,从公元8世纪以来,一直以每年约2毫米的速度下沉着。现在荷兰的大部分地区已经低于海平面,若不是有坚固的堤坝来阻挡海水的入侵,这些低地早已沉入海底而不存在了。
公元前2世纪,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湾修建了一座名叫塞拉比斯的古庙。现在这座古庙早已倒塌,只剩下3根高达12米的大理石柱子,至今仍矗立在海滩之上。这3根柱子的上部和下部,表面都非常光滑洁净,惟有当中的一截,从高达3.6米向上到6.1米的地方,坑坑洼洼,布满了海生软体动物穿石蛤所穿凿的洞穴。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2000多年前,当塞拉比斯庙修建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陆地,以后地壳逐渐下沉,柱子的下面一截,被海水中的泥沙和维苏威火山灰所覆盖。到了13世纪的时候,海水已淹到6米以上,海生软体动物就附着在石柱上。以后,由于地壳上升,海水逐渐退去。现在这3根柱子当中一截上的小洞穴,就成了那不勒斯海湾历经沧桑的标志。
不管是尤丽娅岛,还是塞拉比斯古庙,都说明沧海会变成桑田,桑田也会变成沧海的客观规律。沧桑之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壳不停地运动的结果。由于地壳的运动,使某些地区的陆地沉降或者抬升,引起周围海面的变化;由于地壳的运动,使某些地区的海面上升或者后退,引起陆地的沉浮。时间老人告诉我们,地壳运动是缓慢的,地质历史是漫长的。沧桑之变,从地球诞生以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天依然存在着,将来也一定不会停止。
海底的“脊梁”是怎么回事
20世纪40年代末,人们开始利用海洋探测技术研究海洋,并发现了一系列奇怪的现象。
在大洋中心的海底有一条高高隆起的海底山脊延伸着,海底山脊的中央还有一条顺着山脊分布的裂谷。裂谷中不时地发生火山活动。这个海底山脉被称为“大洋中脊”,在四大洋中都有分布,而且还互相连成一体。
在这些大洋中脊的两侧,还对称地分布着许多在不同年代形成的条状火山岩。例如太平洋中脊,在东部可以找出由新到老1~32条不同年代的火山岩条带;在西部,同样可以找出与东部形成时间相同的1~32号火山岩条带。这种奇怪的对称分布究竟是怎么回事?一时间,人们还无法找到答案。
另外,人们还发现,大洋的中心竟然不是海洋最深的地方,大洋的边缘才是最深的地方。它紧贴着一些海岛分布,呈狭长的沟槽状,人们称之为“海沟”。
还有,构成广袤的大洋底部的,竟然全是通常只有几千万年的年龄很轻的岩石,而且,距离大洋中脊越近,海底岩石的年龄越小。
面对着这一系列奇怪的新发现,人们百思不得其解。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地质学家迪茨和赫兹共同提出了一个叫作“海底扩张”的理论。他们认为,大洋中脊是诞生新地壳的地方,所以经常发生火山活动。更新的新地壳又把这些新形成的地壳推离中脊,中脊两侧对称的岩石条带就是这样形成的。因为中脊两侧的洋底不断地向外扩张,在到达大陆的边缘时,遭到大陆的阻碍,被迫插入到大陆下面,形成了深邃的海沟。虽然“海底扩张”学说比较圆满地解释了海底一系列的发现,但却没能与整个地球的演变联系起来。
在吸收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理论精髓后,并结合当时已发现的诸多新地质现象,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在1986年,又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板块构造”学说。他把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块,它们的面积大小不等,但都相当大,最小的也有几百万平方千米,而厚度则相对小得多,最厚的一般也不超过100千米,像一块块薄板,所以被称为“板块”。
后来,许多科学家又不断地完善板块学说,形成了现在最新的理论。板块学说认为:地球的“坚硬的外壳”岩石圈,并不是一块完整岩层,而是被分割为若干个板块。它们有的完全由海洋组成,有的由海洋和大陆共同组成。板块之间还会发生相对的运动。有的迎面相撞,如果陆地板块与陆地板块相撞,在碰撞处便会崛起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如果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相撞,海洋板块便会钻人大陆板块下面,形成岛弧或海沟;有的互相背道而驰,表现为海底的扩张;还有的板块,慢慢地向着相反的方向擦肩远离,像两列行驶在铁轨上的火车。另外,这些板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地球的演变,可能使一个板块分裂为两个新板块,也可能使两个老的板块拼合成一块。
死海有几个世界之最
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再以西亚死海为陆地最低点,似乎已很不正确。但从天然造地的角度来看,死海仍然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位于约旦河河谷最南端的死海,面积为1049平方千米。附近大部分地区在海平面以下300米。死海的湖面则在海平面以下392米。这样的低度,在陆地上还找不出第二家。
死海并不是“海”,它只是一个著名的内陆成水湖。死海是一个颇有背景的构造湖。它的“身世”可以追溯到200万年前,当时的东非地壳发生了巨大断裂,断层一直延伸到亚洲西部。死海就是断谷的一部分,阿萨河和约旦河汇入后,成为构造湖。当时的死海,湖面比现在要高出220米。因为湖区气候炎热干燥,蒸发量远远超过湖水收入量,所以湖水不断变浅变浓,最终成为含盐量很大的咸水湖,
虽然不是海,但死海的含盐量却比海水大得多,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水体。在希伯来语和《圣经·旧约》中,都把死海叫作“盐海”。据测定,死海的含盐量高达3000‰~232‰。而一般的海水含盐量是35‰,死海是海水浓度的6倍。死海盐的蕴藏量足够40亿人食用2000年,真是一座天然的大盐库!
因为死海含盐量最高,所以它的水也是含有矿物质成分最丰富的水,尤其是溴、钾、镁、碘等含量非常高。大多数海水的矿物质含量是3%,而死海却是33%之多,犹他大盐湖的矿物质含量是20%,号称世界第二。因为死海中有许多用于镇静剂的溴,所以人们一进入水中便感到全身放松、容光焕发。
死海上空的空气是地球上最纯净、最干燥的,氧气浓度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比海面上空的空气含氧量高10%。另外,死海地区的紫外线长波的浓度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而紫外线长波对治疗牛皮癣有良好的疗效。
因为死海的盐分非常高,除个别微生物外,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顺着约旦河及其他河流人死海的鱼虾,由于死海含盐量太高,水中又严重缺氧气,这些鱼虾很快就死去。所以,死海经常有死鱼的腥气散发出来,连水鸟也无法在这里栖息生存。死海岸边的岩石都披上了一层白中泛青的盐壳,只有极少的喜盐植物零零星星地生长在岸边,使这荒芜的土地增添了些许生机,这也是死海名字的由来。
如此高的含盐量竟然也有它的好处。
传说在公元70年,罗马统帅狄杜率军攻打耶路撒冷,来到死海时,准备处死一批俘虏。他下令给俘虏带上镣铐,投入死海。但那些俘虏却一个个漂在海面上,没有沉下去,更没有淹死。狄杜十分气恼,下令再次把俘虏投进海里,俘虏却依旧安然无恙,有些还被波浪冲回到岸边。狄杜惊惶了,以为俘虏受到神灵的保佑,于是下令赦免并全部释放了这些俘虏。
世界上当然没有神灵,但这些俘虏为什么淹不死呢?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因为死海水含盐量高,浮力就特别大,就连不会游泳的“旱鸭子”,进入死海也会变成“浪里白条”。但在死海中游泳并不省力,还是因为浮力太大,人在划水时,手脚不能有效地深入水里,所以很难前进。
在天气晴朗的日子,死海里碧波荡漾,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光彩四溢,构成了一幅壮阔的、天然的、辽阔无边的画卷;而在阴雨之际,死海又是朦朦胧胧,雾雨一片,水天一片,远山依稀,别有一番情趣,让人感到它的神奇与迷离。
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了死海水的医疗保健功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在他的著作中叙述过死海的功用。据说,公元前51年~前30年,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就曾用死海水疗过伤。许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死海的盐泥和水能治疗关节炎、哮喘病和风湿症等,据说其功效不比温泉差。
死海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医疗功效,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有的用死海水中的黑泥涂抹全身,美容健身;有的试图用死海水治疗湿疹、牛皮癣、关节炎等痼疾;有的躺在岸边享受日光浴;更多的是在死海中畅游一番,但上得岸来,必须要马上用淡水冲洗,否则被太阳一晒,身上就会结满白花花的盐花,皮肤将持续疼痛几小时。
浩瀚无际的海洋,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有纵横交错的“血管”,这些“血管”就是海流。海流种类繁多,有风吹成的“风海流”,有海水流动互补的“补偿流”,有海面高低气压造成的“倾斜流”,还有海水密度差异产生的“密度流”……海流有的在表层流,有的在深层动;有的向西行,有的朝东走;有的流速湍急,有的行走缓慢;有长短不一,有宽窄不同;有温度高的暖流,有温度低的寒流;有颜色发黑的黑潮,有红得耀眼的赤潮……这些川流不息、无处不在的海流,使海洋充满了活力,也带来了诱人的故事。
百慕大三角海域之谜
大西洋中的百慕大海区是一片著名的“陷阱水域”。多年以来,许多临经此地的飞机船只,往往有去无回,生死不明,使这片开阔的每边长2000公里的三角形海域,蒙上了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至今仍有些科学家在这里冒着风险寻究奥秘。
百慕大海区北部在百慕大群岛,东南部是波多黎各岛,西南部是佛罗里达半岛和古巴岛。据记载,在这片“陷阱水域”,自20世纪以来已有上百架飞机和两百余艘船舰失事或失踪,下落不明的失踪者已达数千人。
从地理环境来看,百慕大海区有势力强大的暖流经过,并多飓风、龙卷风;海底地貌复杂,大陆架狭窄,海沟幽深,地处火山与地震的活跃地带。但这些并不足以揭示百慕大水域的多事原因。
几十年间反反复复的调查表明,不少船只飞机都是无端消失在这个“魔三角”海区的,且未留下任何可寻痕迹。如美国油轮“凯恩号”,船上配备有先进的自动导航和通讯设备;1963年12月3日,它在平静的百慕大海面航行中,突然中断了与陆地的无线电联系,连呼救信号也未及发出就失掉了踪影。此外,两艘核潜艇也在百慕大海域消失得无影无踪。
1945年12月5日,美国海军5架“复仇者”式海上鱼雷轰炸机,在返航途中竟一同消失在百慕大海区上空。飞机失踪前向地面指挥塔传送了令人费解的谈活:“我们不知自己在什么地方……我们好像迷失了方向。”“……就连大海也变了样子……”“旋转发疯的罗盘……”“进入了白水。”“我们完全迷失了方向……”飞机失踪后,美国最高军事当局动员了空前规模的舰船和飞机,对包括百慕大水域在内的近200万平方公里的海陆范围进行了严密搜索,然而连一点残片和油滴都未找到。分外怪异的是,就在5架轰炸机已在百慕大海区失踪后的数小时内,仍有一个设在迈阿密的美国海军航空基地收到了来自失踪飞机里的微弱信号。
这些莫名其妙失踪的船舰和飞机究竟到哪里去了呢?难道百慕大水域真的会存在什么特殊的“时空域”结构么?一系列事实的出现,加深了研究者们的猜测。这使得百慕大三角海域益显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