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8602400000026

第26章 此意陶潜解(2)

好不容易杜甫有比较安定的生活了,不能说描写战乱、民间痛苦就是好诗,是高峰,而潇洒、闲适一点就不好了,这种看法太肤浅。我在备课时一下就想到:杜甫入川后的若干首心情比较快乐、舒畅的诗,怎么那么像陶渊明?所以我有一个想法,一谈杜诗就是忧国忧民,好像他的生活里从来就没有宁静、休闲,更谈不到快乐,当然这是片面的。可是闲适诗离不开生活,在中国的传统诗歌里,写生活而带有淡泊、从容、闲适、宁静,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陶渊明其人其诗;但是后来人谈陶诗,还有唐朝的闲适诗,都是王孟韦柳,没人涉及杜诗。我后来一想,王维是写了不少自然景物的诗,而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是王维是阔人的闲适,有辋川别墅,生活富裕,他的闲适不如说是享受。王维的闲适诗十之八九带有一种旁观者的意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样的诗本身就带有王孙派头的。孟浩然呢,不错,也是一个隐者,但是孟浩然的诗里老有点儿浮躁的成分,比如“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还有他最有名的诗,当然前半首很有气势,“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多好;可是下边呢,“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还是一脑瓜子想出来做官!所以孟浩然的隐居思想不是很彻底,跟陶渊明也不是一个劲头儿。所以我觉得王、孟跟陶诗有距离。韦应物是一个做官的,一直有官做,做到苏州刺史,当然有一点隐逸思想,但是跟陶渊明也不是一回事。特别是近年韦应物的墓志铭出来了,连他的身世、字号都解决了,他的身份跟陶渊明不一样。至于柳宗元呢,柳宗元不像陶渊明,倒像屈原。年纪轻轻就倒霉了,四十几岁人就死了。柳宗元的诗,即使写山水,特点也是幽冷,幽暗又冷。最有名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环境就是冰天雪地,一个孤零零的渔翁。因为柳宗元高兴不起来,一辈子受压抑、倒霉,诗当然也好,但是读起来让人心里压抑。所以唐朝所谓王孟韦柳,没有一个能够接近陶渊明,跟陶渊明都对不上号。比较能对上号的倒是些二流诗人,比如裴迪、祖咏、储光羲,像储光羲也不是真隐士,多少有点儿接近。反而是杜甫入川以后、刚到成都写的几首诗,倒和陶渊明的感觉特别接近。在杜甫一生的诗歌生涯里,可能在某一阶段内,他虽然写的是格律诗,可是跟陶渊明颇有相通相近之处。第一,陶渊明和杜甫一生都没有大富大贵,生活都比较贫困,但是都豁达乐观。第二,陶渊明、杜甫始终在诗里保存了忧患意识,不是纯粹的闲适和单一的享受,这一点杜、陶接近。第三,陶渊明、杜甫的诗的最大亮点就是他们的诗是有真感情的。我老说王维诗是阔人的享受,王维感情不是很深;而杜诗,如《赠卫八处士》,跟郑虔告别,都是非常感人的,因为他的感情太真了。应该说陶、杜都是性情中人,所以我主张陶渊明的诗应该拿来跟老杜刚入蜀的一些诗对比,要我看,比王、孟、韦柳更接近陶诗,这是我的个人看法。当然有一点要承认,陶渊明是单一的,他就是田园的环境,即使做官,时间也很短,而且对做官也没什么感情;而杜甫是多面手,又忧国忧民,又经历过好多陶渊明没经历过的种种痛苦的环境,这是不一样的。再附带说一句,杜甫入蜀以后,也有好的五言诗,我们顺带提一句。五言里描写闲适、心情愉快的,比如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写的多好。再有就是大家熟得不能再熟的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大概杜诗最熟的就是这首《春夜喜雨》了,可是现在这诗的好几个通行讲法都有问题。那个“当春乃发生”的“发生”怎么讲?“好雨知时节”,好像雨也懂得季节,春天来了,雨也下了;“当春乃发生”,这“发生”跟我们现在说的发生问题、发生事故,是不一样的。发是发育,生是生长;发是茁发,生是万物复苏生长,所以“当春乃发生”是说到了春天它又活了,是这个意思,而不是又“发生”了。这是一个要注意的。还有那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我看过好几个注释,似乎都有问题。很多注解说因为头天下雨,第二天花瓣都让雨打湿了,显得很沉重。这样注,那还是花吗?花不都败了、蔫了吗?其实唐诗里用“重”字的太多了,比如《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这里的霜大概不会“重”吧,所谓“霜华重”就是密度大,霜下的多,是这个意思。陆游的诗有一句最能说明问题,“雨馀山翠重”,山上的翠色加重了,这个“重”绝不是轻重的“重”,而是茂盛、缤纷的意思。所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者,花盛锦官城也。这场春雨,“润物细无声”,所有的花都开了,这个诗人真是个乐观的诗人。锦官城,顾名思义,一是水洗东西越洗越漂亮,“浣锦”;还有就是锦城,花开的最盛。所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夜春雨,杜甫第二天一看,把花全都催开了,这场雨太棒了,是这个意思。要是花都耷拉下来了,“花重锦官城”成什么了?“因雨打湿了而花瓣就显得重了”,这不等于把好诗给糟蹋了嘛!“晓看”两句,恰好还跟前面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形成一个反差,下雨的阴天,看不见路和云的分别,只有江船上的微弱小灯,四面八方全是黑的,再接最后两句,就象征着一个更绚丽、更美好的前景。在这一时期段里,杜甫还有好多的名篇,如五律《游修觉寺》、《后游》等,但是我们就跳过去了。

还有一首《江村》,是真正描写生活的。后来杜诗影响到宋朝,而宋诗特别注意生活细节。我们今天写散文有个词叫“身边琐事”,像《江村》里写的就是身边琐事,这个对宋诗影响最大。“五四”以后也有两种散文,一种是批判现实的,像鲁迅杂文就是批判现实的;还有一种是身边琐事,当时被否定的,可是我认为身边琐事没法否定。到现在为止,朱自清的《背影》,还有抗战胜利以后回到北京,看见清华的老看门的……这些平淡极了,但是极有感情,至于有名的《荷塘月色》,那就更甭说了。身边琐事不能否定,而杜甫闲适诗里有身边琐事,除了《堂成》、《江村》,再有《宾至》、《客至》,宾是请来的客人,客是熟人串门,不一样。我写过一个小文《释宾客》,专谈什么叫宾、什么叫客。外交部从来有“礼宾司”,没听说有礼客司的。“嘉宾”,电视里请来的都是嘉宾,没有叫嘉客的。宾者,是被下请柬请来的,来宾、嘉宾,都是受尊重的。《易经》里有不速之客,没打招呼就来了,只有不速之客没有不速之宾。《诗经》里有“宾之初筵”,那就是接待上层人物,所以宾跟客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