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
8598300000001

第1章 不对自己“狠”一点,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1)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中,狮子不会同情自己的“食物”,同样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强者也不会同情弱者。要想不被“吃掉”,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逼迫自己变“狠”。要知道,唯有经历过“狠境”、“绝境”,才能练就如履平地、披荆斩棘的本领。

你必须对自己“狠”,因为世界会对你更“狠”

人生在世,谁不想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生活,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狠”,我们唯有对自己更“狠”,才可能突破重重阻碍,步步逼近美满幸福的天堂。

没有人喜欢自虐,可是为什么要对自己那么“狠”呢?俗话说,“男人不狠,事业不稳;女人不狠,地位不稳”,在这个狼性法则为王的社会丛林之中,不管男人还是女人,谁都逃不过岁月的磨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越是在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越是要敢对自己下“狠”手,因为你一旦有半丝不忍,现实就会狠狠给你一个更加狠戾的耳光。

也许有人会说,“我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心态平和,知足就能常乐。”可是扪心自问,眼看着周围的同学、朋友混得都比自己好,你真能做到心如止水吗?新来的同事居然突然成了自己的上司,你真的不会有半点纠结?所谓“看破红尘”有时候不过是鸵鸟心态作祟,自欺欺人罢了。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既然身在俗世,就必须要面对现实的压力,要想不被压力挤瘪压垮,就只能变得内心强大。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不少“狠”角色,白领凯迪就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在她看来,自己的老板简直就是一个施虐狂,要是老板心情不好,每个人都会跟着遭殃,业绩不好要挨骂,工作上出现哪怕一点点失误也要挨骂,堵车迟到不仅要挨批,还要罚款,哪怕只是迟到一分钟,也不能幸免于难。凯迪的工作不顺心,得不到老板赏识,但却不敢轻易辞职,作为一名房奴,她每个月都在指望用自己的工资还贷款,如果一气之下辞职了,谁知道能不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呢?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和凯迪一样,连选择逃避的权利都没有,唯有靠着“忍者神龟”般的耐力,承受着这种非人的待遇。为了不因堵车而迟到,不得不天不亮就起床;为了完成工作业绩,不得不顶着星星回家;为了不丢掉自己的饭碗,不得不屈服于上司以及客户的淫威之下,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活得这样憋屈?为什么要活得这么没有尊严?难道是我们甘愿如此吗?不,没有人愿意过这种日子,没有人希望上班像“上坟”一样心情沉重。既然如此,与其憋屈痛苦的活,不如尝试逆袭。都已经跌到了谷底,人生还会更糟糕吗?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你不对自己狠一些,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优秀。这里所说的“狠”,并非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是指要对自己的要求高一点,该决断时就痛快决断,该坚强的时候就要挺直脊梁。狠是一种意志,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为了完成奋斗目标屡败屡战的决心,是百折不挠、不抛弃、不放弃的执著信念。

原始森林中“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竞争激烈的人类社会同样适用。如果你甘愿做一只素食主义动物,那么等待你的只有“被猎杀”的命运。吃“草”还是吃“肉”,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人价值观以及生活取向的问题,而是直接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周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残酷,安分守己早已经不是明哲保身,而是慢性自杀,是自取灭亡。

实事求是地说,今天人们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生活中,受到伤害的概率正在大大增加。当然这里所说的伤害,并非仅仅是指身体伤害,而是指利益伤害和心理伤害。要想在这个越来越“狠”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入乡随俗”,逼迫自己适应这种变化。

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尽管它主要针对自然界的物种进化,但该原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社会在变“狠”,如果你不能随之做出改变,就必然会沦为整个世界的牺牲品。如何应对?唯有对自己“狠”一点,因为“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人,即便不是王者,也是将军。历经磨难而浴火重生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绝境,都不会轻易言弃,只要坚持不放弃,总会等到翻身的机会。

如今的社会,容不得弱者偏居一隅,内心弱小的人,注定会被强者吞噬。扪心自问,你真的愿意被这个变“狠”的社会抛弃吗?你真的想永远呆在懦弱的内心阴影中吗?何不冷静地解剖那些可能伤害我们的东西,然后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勇敢地战胜它们。

对自己狠,是为了在这个越来越狠的世界中活下去,活出精彩,活出魅力。只要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本质,变“狠”并不是一件难事。霍布斯所说的“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绝不是一个伪命题,而是升级到了“每个人在心理上对每个人的战胜”。

今天,你当然可以选择做一个不“狠”之人,虽然可以生存,但却无法在利益上保护自己,或许这正是隐藏在不断增长的“自杀”数据背后的隐患。是变“狠”,还是继续懦弱下去?相信你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前怕狼后怕虎,永远找不到新出路

古人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个没有勇气面对风险的人,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成功的机会。有些人年过半百依然敢从头再来,有些人即便是风华正茂也未必会放手一搏,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对手,而是自身,如果不对自己狠,就永远也战胜不了敌人。

袁明是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和同龄人一样,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有企业,成了一名技术员。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份万人难求的金饭碗。勤勤恳恳地工作,按部就班地成家立业,30多岁已经成为人父的袁明,也开始面临自己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选择。

这样的大环境下,袁明一腔热血,想南下干出一番事业,然而当朋友力邀辞职南下时,他却犹豫了。不放心家里年迈的父母双亲,担心年幼儿女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一旦辞职就会失去一份稳定的收入。万一南下掘金不顺利,赚不到钱,到时候自己情何以堪呢?

既担心丢掉稳定的工作,又害怕即将到来的未知,经过反复权衡,袁明最终放弃了辞职南下的念头。转眼间30多年过去了,当时南下的同学朋友,有的已经成为身家上亿的商业大亨,有的已经全家移民海外,有的在知名企业身居高层收入不菲,唯有袁明还是一个小小的技术员,而且随着单位越来越不景气,收入也是越来越寒酸。

机遇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之人,该决断时拖拖拉拉、犹犹豫豫,只会丧失了最佳的行动时机。在现实生活中,像袁明一样做事畏首畏尾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不敢跳槽换工作,因为害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他们不敢追求自己心仪的对象,因为担心会被拒绝;他们不敢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忧虑自己会成为竞争中的炮灰……

挫折、困难、环境都不能成为我们退缩的理由,如果想创业,就马上去干,市场大环境不好只是一个推脱的借口,如果总是前怕狼后怕虎,何必还去创业呢?反倒不如踏踏实实一辈子,做一个小职员。要想创出一条新路,就必须敢对自己下狠手,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

生活就像一团乱麻,总是会有许多解不开的疙瘩,仅仅因为担忧就放弃成功的机会,这无疑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做法。佛家常讲:得失之苦,得不到是苦,得到了又害怕失去也是苦,我们大多纠结于这种患得患失的精神痛苦之中,不得解脱之法。所谓有舍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与其整天都生活在忧虑之中,不如狠心归零,保持一颗淡泊之心。

也许我们会嘲笑《列子·天瑞》里忧天的杞人,但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那个庸人自扰的愚者呢?末世言论满天飞,于是有人为此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整天都在苦思冥想避过灾难的对策,然而2012安然度过,至今也没有任何末世的迹象,对此不知他们又是怎样的心情。

因过分忧虑而凡事畏畏缩缩的人,注定成不了什么大器,唯有狠下心来主动出击,才可能有机会取得胜利。

作为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的董事长,老刘对此有着极其深刻的切身体会。十年前,他从未接触过互联网,也不确定未来会怎么样,尽管前景不明朗,但他说创业就创业,立马贷款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广告公司。起初只能靠着卖域名代理文字链广告勉强维持,但他边做边学,很快就从一个门外汉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公司也随之不断壮大。

营销专家尚丰曾说过,“创业,其实人人都会成功!只是有些人被自己的观念和一些世俗所束缚,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最佳时机。”当初,老刘原本打算拉朋友丁某一起做互联网广告生意,怎奈丁某害怕亏损,担心经营,迟迟不肯做决定,反倒错过了最好的创业时机。

前怕狼后怕虎,注定永远找不到新出路,有时我们自以为安全的做法反倒是未来成功的刽子手。实际上,不论我们做什么,都不必像丁某一样过分去预料结果,因为每当你考虑结果时,总是会想到一个无比糟糕的结局。畏畏缩缩是成不了什么大器的,想成功必须主动出击,下决心时对自己狠一点,自然就能离成功近一点。

成功是成功者的墓志铭,失败是失败者的通行证。对于那些创业失败的人群,人们往往嗤之以鼻,冷嘲暗讽,殊不知他们才是人生的开路先锋。做事小心谨慎是好事,但如果谨慎过了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懦夫。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事实上你越是胆小怕事就越容易被思想包袱所累,最终落得一事无成,反倒不如抛开一切,孤注一掷轰轰烈烈大战一场。

永不言弃,做事不要给自己留退路

马云曾经说过:“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没有退路,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实际上不管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我们都需要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好比是过了楚河汉界的小卒,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前走,也没有退回去重新来过的机会,所以完全不必给自己留后路。

在兵法中有一种战略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往往越是身处绝境,越能发挥出自己的能量。要想翻过一道墙,不妨先把帽子扔过去,切断自己的退路,无处可逃,无处可遁,自然就会全力以赴。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做事都喜欢给自己留好后路,表面上看确实是明智之举,即便是不幸身陷险境,还有最后一块保命金牌,不至于摔得太惨。但从人性的本质上来讲,这是对自己懒惰行为的一种纵容,是自己胆小懦弱的一种掩饰。事实上,没有任何退路可走的人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

30岁的大林一事无成,他为此很困扰,于是专门找到大学时的导师寻求开导。得知大林的来意后,导师邀请他参加一次户外拓展比赛。比赛规则很简单,每个人面前都有三条通往终点的路,谁用时最短谁就是赢家。

比赛开始后,大林选择了其中一条,结果走到一半遇到了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山上没有路且布满荆棘,地势险峻又陡峭,这条路不好走不是还有其他两条吗?所以,大林经过了短暂思考后,决定原路返回选择第二条路。

谁知道第二条路也并非坦途,没走多久就进入了一片茂密的原始林地,前方根本就没有路,除非披荆斩棘闯出一条路,但大林看了看眼前的荆棘以及灌木丛中四处乱撞的黄蜂,还是决定返回走第三条路。

穿过树林,走过山丘,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却有一条大河横亘眼前,这是最后一条路了,想退也无处可退,尽管河水湍急但大林别无选择只好跳入河中游过去,等他好不容易到达终点时,惊愕地发现自己竟然是最慢的。

其实不管是比赛还是人生,选择了一条路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千万不要给自己留退路,因为退路越多,我们花费的时间就会越长。所以,即便你的决策有1000次都是错误的,也不要养成优柔寡断的习惯。很多时候,成败只在一瞬间,是选择从退路逃跑,还是自断后路破釜沉舟?如果你不甘于平凡,就不要轻易留后路,因为只有把自己逼上绝境才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有时候四面楚歌并非绝境,而是胜利之前的低谷。当人身处逆境时,就断绝了一切对外部的依赖和借口,就能够毫无旁骛地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从而实现绝地反击,把对方置于死地。事实证明,对自己够狠、敢把自己逼入绝境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反之,对自己太过仁慈的人,穷其一生都没有发掘出自己潜能,也永远不会知道真实的自己究竟有多优秀。

古语有云:围城必阙。意思也就是说在包围战中,一定要给敌人留下一个薄弱的缺口。如果整个包围圈都是铜墙铁壁,令人插翅也难飞,那么被包围的敌人不仅不会惊慌失措,反而会被绝境逼出一股斗志,战斗力暴涨从而冲出一条血路。反之,如果留有一个缺口,因为有退路的存在,人往往会生出逃跑退缩之心,即便是将军下令,大家也只会不顾一切地朝退路跑,哪里还有力气抵抗敌军呢?

打仗如此,做事也是如此,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畏难的情绪,这很正常。如果我们在做出选择时总是给自己留退路,那么无疑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又怎能把事情干好呢?破釜沉舟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身处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的畏惧与逃避。事实上,唯有切断后路无处可逃,我们才能一心一意地面对困境,并最终想出破敌之法。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过多的选择,只会让人失去顽强的意志力和对成功的执着。如果这条路有荆棘,我们就退回原点再走另外一条,反反复复最终只会一事无成。反之,到了别无选择的地步,我们只能坚韧执着,即便是一路上布满荆棘,也必须屡败屡战直到终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对自己有多狠,你离成功就有多近。

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乱世出英雄”对于这句俗语,大多数人并不陌生,但却很少有人去思考它背后的深层原因。为什么像今天这样的和平时期就没有像诸葛孔明那样“惊天地、泣鬼神”式的英雄人物呢?实际上,这种现象的出现并未是出于偶然,而是出于一种必然。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如果没有外界动乱环境的逼迫,自然不会有潜力的爆发,英雄也就不复存在。一个没有爆发潜力的人,空口无凭地说“自己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只会被人们笑掉大牙,但如果能有针对性地逼迫自己一把,反而可以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是成为大众眼里夸夸其谈的不靠谱代表,还是给自己施压用事实说话?在人生的岔道口上,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谁说被逼迫只能演变成一种无奈?换个角度想一想,被逼又何尝不是一种福气呢?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催逼往往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促使我们经常处于一种积极进取、创新求变的状态,甚至会因此创造出奇迹,获得超出自己想象的巨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