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859700000115

第115章

第3篇第5章第2节有苦难说,一喻了之

人总有难言之隐,不便说道,然而偏偏有人要苦苦相逼。在这种时候,巧用比喻来道明心机,就能轻松化解尴尬的局面。有些比喻通俗易懂而又思想深刻,表情达意,恰到好处。

惠施在梁国当了宰相,庄子准备去会会他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说:“庄子来这里,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呀。”惠子很恐慌,便要阻止庄子,于是派人在国内搜了三天三夜。哪知道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字叫做凤凰,不知道您听说过吗?这只凤凰展翅而起后,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一只猫头鹰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其头顶上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子视惠施的权贵如腐鼠,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要是直接说:“你的荣华富贵,我根本就看不上眼。”那难免会使双方都难堪,以一个比喻简单明了地表明自己的想法,淋漓酣畅,透彻明晰。庄子是一位非常善于利用比喻来说话的人。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派了两位大夫前来聘请他。见面后他们对庄子说:“我们大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被杀死时已经有三千岁。楚王把它珍藏在竹箱里,盖上了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啦。”庄子说:“那么,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两位大夫亲自来请,“不想去”这样的话肯定不好说出口,因此庄子以“宁为龟”来表示自己对自由的向往。

一天,庄子身着粗布补丁衣服,脚穿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便问道:“先生怎么会如此潦倒呢?”庄子说:“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果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就会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而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而已,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对政治的不满,满腹的苦楚,能随意倾吐吗?不能。庄子又一次运用了一个美妙到无以复加的比喻来诠释自己的内心,可谓是譬喻高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私企中,规章制度比较严格,老板觉得你不顺眼或者你偶尔工作不到位就有可能被解聘。虽然工作中的许多问题是由老板的失误造成的,但责任却要算到你头上,这时你就要考虑怎么做一个周全的解释了。

很多时候会遇到正副职两位领导不和,到底听谁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存自己呢?采用间接说理的方法,既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又会使当事人不至于太难堪。

小董在某外企打工,待遇等各方面都很不错,小董也非常精明能干。可有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就是他的两个顶头上司不和,因此经常就同一件事情向小董发出不同的命令,弄得小董无所适从,当然也就影响到他的工作进度。有一天,小董接到两个上司相互矛盾的命令,因此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恰好碰到公司老总来视察,见状把小董批评了一番。小董并未向老总诉说冤屈,只是笑着说:“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和我的两个上司这‘三驾马车’是不是朝着同一个方向行使的呢?”老总说:“那当然是。”小董又说:“如果你手下的这两驾马车分别朝着两个方向行驶,那你应该朝着哪个方向行驶呢?”老总听完这话,明白了其中的含义,看了看小董的两个上司,两个人顿时觉得很不好意思。小董巧借比喻摆脱“两头不是人”的境况化解了自己的困境,以后工作起来自然顺利多了。

小卢在某汽车公司工作,他是有名的老好人,也就是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人,所以,他的上司们,不管是工长还是组长、车间主任,都把他支来支去。时间长了,他终于忍受不住了。一次,在经常支使他的上司都在的时候,小卢对他们说:“请问各位领导,究竟你们是章鱼还是我是蜈蚣?”几位领导一听,不对,这分明是话里有话,于是就问:“谁得罪你了?”小卢笑了笑说:“这样吧,我给你们讲个笑话:有一条章鱼,它十分苦恼,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生了八条腿,于是它便请教蜈蚣:‘老兄呀,你说你有这么多条腿,请问你是怎么安排它们的工作的?’蜈蚣笑到:‘你真愚蠢,我从来就没有特意安排它们,只是任凭它们各司其职罢了。’请问几位领导,我们是不是应该向蜈蚣先生学习呢?”几位领导一听,嘴里不说,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对小卢指手画脚了。

巧妙地利用比喻,使用含沙射影的方法,给造成尴尬的人提个醒,既保留了他人的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维护了自己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