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写给未来的自己
8593500000026

第26章 有一种坚强叫流泪(娱乐明星)(5)

时刻铭记你的梦想,实则是掌好驶向成功的方向舵,时时刻刻不被外界的诱惑、无奈、沮丧、困苦所左右;一心一意直视梦想的灯盏,勇往直前!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不同的是,有的人时刻铭记,直至成功;有的人激性而至,紧跟着被世俗、平庸吞噬。这恐怕就是梦想能否成真的关键所在!

检讨失败

有一位美国电影制片人,在他未成功之前,先后被3家公司革职。虽说早几年他曾在好莱坞晋升为20世纪福克斯公司第二号人物。然而,在他建议摄制《埃及妖后》,不料这部影片卖座奇惨。接着公司大裁员,他首当被裁掉了。

在纽约,他在新阿美得坚文库任编纂部副总裁,但是几位董事延聘了一位局外人,而他和这人意见不合,于是又被开除。

回到加州,他又进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在高层任职6年,不过董事局不喜欢他所建议拍摄的几部影片,他又一次被革职。

经过几重革职的打击,他开始静下心来仔细检讨自己的工作态度。他在大机构做事一向敢言、肯冒险,喜欢凭直觉处事。他痛恨以委员会的方式统筹管理,也不喜欢这样的企业心态。他发现这些都是当老板的作风。

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之后,他自筹资金,自立门户,成功摄制了《大白鲨》、《裁决》、《天茧》等影片,从而站稳了美国电影制片业。

后来,当记者采访他成功秘决时,他谦逊地笑说:“我不是一位失败的公司行政人员,我天生是个企业家,起初的失败,只不过是我一时未发挥自己的潜力而已。要知道,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检讨失败,才是破译成功密码的重要环节……”

他就是美国最成功的电影制片人——布朗先生。

布朗先生制片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于一个想要事业成功的人来说,难免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失败,关键在于面对失败的心态,沉着冷静、分析检讨失败的人,必然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等着他;相反,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厌恶失败的人,失败永远像影子一样跟随他,成功对于这类人,可望而不可及,即使成功就在眼前,他也没有慧眼发现,因为失败沮丧的情绪已给他的心灵遮掩了一层屏障。

原来,学会检讨失败,比急于成功来得重要!

抬起头,才不会看到阴影

她出生在俄罗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读到小学中年级时,慢慢对芭蕾舞来了兴趣,并参加了学校的业余女子芭蕾舞训练队。那年,她刚刚10岁。

然而,她在芭蕾舞方面却并没有显示出什么天分,在日后的训练中,成绩却一直平平无奇。决不放弃的她,不顾众人的嗤笑,一直坚持了下去,在经过无数汗水的洗礼后,她的芭蕾舞水平终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13岁那年,刚步入中学的她在去训练的途中,命运被突然而来的一声刺耳的刹车声改变了。她慌忙一躲,只感觉到右脚尖一麻,便摔倒在了地上。

躺在医院里的她,感到右脚上传来的一阵又一阵隐隐的痛感,神色慌张地向母亲打探着自己的伤势。母亲微微一笑,吻了吻她白皙的面庞,说:“亲爱的,没事!医生说你的伤势没有什么大碍,你要知道,这已经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但是,为她主治的骨科医生还告诉她:因为她躲得及时,车辆只是从她的脚尖碾了过去。所以,车轮只是碾伤了她的足趾,其中脚拇指被碾折,再也不能接上了。

绝望、恐怖等字眼无情地袭击了她,母亲在一旁只是不停地劝慰她,说她的脚伤只要用心护理,依然可以重返舞台。

有了母亲的鼓励,她在稍稍调养之后,便重新站到学校的芭蕾舞台上。伤后的每次集体训练,台上的她还发现,母亲这个时候总是准时到来,静静地坐在台下,脸上带着阳光般的笑容。她知道,母亲一直都相信她一定会成功,即使是现在。

然而,众所周知,要想跳好芭蕾舞,很大的技巧都在于足尖上。常人尚且难以忍受芭蕾舞训练中的足尖之痛,何况她的右脚尖还断了一根脚拇指。所以,她每次集体训练时,总是忐忑不安,时时注意着自己受伤的右脚,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教练指责。然而,尽管她再怎么努力,跳得再怎么好,却也始终博得不了老师和其他队友的掌声。

一年,当地组织芭蕾舞大赛。她凭着平时的辛苦努力和坚强,打动了老师,答应她参加选拔赛。她暗暗发誓:这次一定要盯紧自己的脚,千万不能再出任何差错!

可是,命运再次和她开了个玩笑!在初场比赛中,她就被淘汰了。她扑在母亲的怀里,哭诉道:“我已经尽力盯着自己的脚了,可是我也不知道错误都出在哪里!”母亲轻抚她的背脊,柔声说:“妈妈知道你的错误处在哪里。”

她抬起头,睁大着眼睛看向妈妈。

“妈妈相信你的实力,妈妈会再去求一次教练,让她再给你一次机会。不过……”母亲顿了顿,“你必须得答应妈妈一个要求。”

她抹了抹眼泪,忙点了点头。

后来的选拔赛上,她做梦也没想到,她按照母亲的方法去做,居然真的通过了选拔赛,顺利进入二次选拔中,且再次通过。最终,她在决赛中还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个成绩,就连平时训练中得到教练称赞比她更多的队友们都无法达到。

初现锋芒的她,在以后的芭蕾舞生涯里更是所向披靡,艺术水平更是上升到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层次。1982年,她是全俄罗斯芭蕾舞比赛年度冠军,并先后获得这项比赛三连冠;1986年,她随团去过世界各国表演芭蕾舞,并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1988年,她的艺术生涯达到顶峰,获得俄罗斯芭蕾舞组织颁发的终生成就奖。她就是玛季尔·卡达那娃,俄罗斯着名的“芭蕾皇后”,一个无数青少年将其当作偶像学习的励志榜样的代名词!

也许,谁也没想到,一个足有残疾的人,竟会在对足部技巧要求极为严格的芭蕾舞上取得如此辉煌绚烂的成绩。玛季尔·卡达那娃成功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魔法?

玛季尔·卡达那娃讲起了当年母亲向她提出的要求。原来,当年的母亲对她说:“你每次训练,包括比赛,都记着脚上的伤,而把目光放在了自己的脚上。这样,观众的目光也会顺着你的目光而紧盯着你的脚。你想,你的舞姿再怎么美,观众却也忽略了你整体的形体美。因此,你必须抬起头来,把他们的目光引到了你的全身。好吗,宝贝?”

母亲继续说:“还有,你能向妈妈在台下笑着看你一样,在台上也笑着看向台下的妈妈吗?”

答案就这么简单吗?不!玛季尔·卡达那娃进一步解释:“其实,当年的首次成功,起初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母亲当年的解释只是表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母亲之所以让我抬起头,那是因为她想让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抬起自己的头,才能有底气!抬起自己的头,才能迎接到温暖的阳光,才不会看到地面上的阴影!”

美丽的等待

曾几何时,流浪歌王王洛宾所处的地位,比普通人更卑微。有一次,为庆祝由他作曲的歌剧《奴隶与爱情》排演成功,导演郑策特请他到鸿春园喝了一顿。那天店堂里有四五十个互不相识的食客,两杯酒下肚后,便有人又唱又跳起来。两位艺术家人在店堂,身不由己,硬是抱着自个的酒瓶挨桌和在座的食客逐一敬起酒来,而后加入又跳又唱的行列。

正是在如此落泊的日子里,王洛宾创作出了大量的、极富浪漫色彩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就是他在人微位卑时,遇见美丽的卓玛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一天黄昏,牧羊女卓玛和王洛宾共同赶着羊群回到羊圈,仔细地清点着羊群数目。夕阳下的卓玛亭亭玉立,晚霞的余辉映照出卓玛的侧影,王洛宾被眼前的一切陶醉了。泼辣的卓玛感觉到他了的眼神,眼中也跳出了火苗,举起了手中的牧羊鞭,轻轻地打在了王洛宾的身上,转身跑了。王洛宾呆立在原地,轻抚着被卓玛打过的地方,用心品匝着那一鞭的滋味。虽然卓玛最终成了他人之妇,但一鞭之情诞生的这首歌一直携带在王洛宾的生命中,被当作保留节目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不仅唱遍了中国,还唱遍了美、欧、非洲各个角落。

因为向往着歌声中那份醉人的浪漫,着名女作家三毛,专程到新疆拜访了这位神交已久却从未谋面的西部歌人。然而王洛宾远没有他的歌那么浪漫,咋看都是不懂人情世故的率性之人,交往一段时间后,三毛带着委屈、隔膜、痛苦一去不回,留给王洛宾永远的遗憾。抱撼之余,王洛宾写下了着名的《等待》: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场迷茫的梦,莫将我责怪。为把遗憾赎回来,我也去等待,每当月圆时,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你永远不再回来。我永远等待等待,等待你回来……

率性真挚的王洛宾,在经历了太多的人生磨难后,总能够坦然地面对得失。虽然,在那份美丽的等待里,他的眼睛时常会涨满感性的潮水,在日月轮回中落寞含情地张望。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一门心思简单地活着,只要有歌声为伴,他的心依旧能够伸出梦想的翅膀,在蓝天白云间自由自在地翱翔。

柴静:羞答答的女孩学播音

那时,她还是一个大学生,独自在异乡求学,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她最喜欢的事就是听电台的晚间节目。一个倾听的夜谈的节目。主持人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当地很有听众缘,如果你有内心的烦恼,解不开的忧愁,你可以打节目的电话,主持人会在电话那头为你解疑答难,指点众生。

有一天,她听到了一个电话这样说,主持人,我想自杀。打电话的是一个年轻的男孩。她的神经一下子就绷紧了,心提到了嗓子眼。

她紧张极了,她不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主持人该如何回答是好。就在她屏息凝听的时候,她听到收音机里传来的是主持人轻松的声音,“等一等,等我抽根烟!“

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事人命悬一线,而主持人竟然还有雅兴抽烟,她的心狂跳起来,紧张得都能听见怦怦的声音,她不由得抱紧了收音机。

收音机里传来那个求助的声音,居然是:“你抽的什么牌子?”

接下来,他们聊起了香烟,没有人提到自杀的事,当事人好像也忘了。

那件事给了她莫名的感动,倾听别人的声音,了解别人的内心,解除别人的痛苦,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事业啊!她想,如果她也能做这样的电台主持人该有多好啊。

兴之所至,她提笔给主持人写了一封信,说她有一个梦,梦想有朝一日也能坐在录音室里,像他一样,为别人排忧解难,在信中,她问主持人,你也曾有梦吧?你能否帮我成就这个梦想呢?

主持人,当年当地最红的电台主持人,居然在广播里答复了她,说想当主持人的那位叫柴静的同学,你下午可以到我们电台来面试。

她欣喜若狂,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愿望竟然得到了实现。结果,那天下午,她去了,她同样没想到的是,在主持人的办公室里,居然来了50多位同学,都是听了广播来碰碰运气的,主持人也无权定夺,只好请出了电台领导,领导只问了一句话:“你们中间有谁学过播音?”

大家面面相觑,都没有学过。

可想而知,一个都没被留下,一个个失望而归。

可她并没有气馁,她回到学校以后,去校广播站做了一个节目,自编自导自录,她给自己的节目取名为“别样的声音”,其实就是介绍一本喜欢的书,然后根据书中的意境配上音乐,再放上一首歌,然后录下来。那是在南方的一个三伏天,她在广播站里忙了一下午,从录音室里出来的时候,全身都湿透了,可她一点都不觉得累,然后她又跑到了电台,找到了主持人,她把带子给了他。

只听了一段,主持人就“啪”地把录音机给摁了,主持一一直背对着她,她看不清他的脸,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她的脸涨红了,紧张得不敢注视他的背影。她想,他都不听不下去了,看来是没有希望了。

办公室里安静得都能听见她的心跳,她都想赶快逃出去,可是就在她犹豫是不是要安静地走开的时候,她听见他说的是:“今天晚上,你来广播,就做我的节目,我让你。”

晚上,她来到播音间,坐在了主持人的位置,而那位当红主持人走了出去,关上门,吃夜宵去了。她就像来到自己的领地一样,她觉得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儿,得心应手,侃侃而谈,

从那一次开始,她就成为了这座省电台的客座主持人,毕业后,也选择了主持人作为她的职业,从电台到电视台,从省台到央视,从一个坐在主持间里的主持人到一线采访的记者,她一步步走过来,她就是后来在报导非典中第一位走入病房一线,深入报道事实真相而一举成名,从而改变了央视《新闻调查》风格,改“编导中心制”为“记者中心制”而成为央视名嘴,那位叫火柴的柴,安静的静的柴静。

那个让柴静坐他位置的电台主持人名叫尚能,他不知道他的一句话,他的一次“让座”却成就了另一个人的一生,他不知道今天的柴静有多红,因为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人世。如果没有那次客串,没有他擅自的让座,也许,柴静不会有今天。

柴静在她的博客上写道:感谢尚能。

但是,如果不是柴静心中有梦,受挫后依然执着,不放弃,不气馁,坚持到最后,那么梦恐怕就只是梦了。

柴静,其实也应该感谢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