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写给未来的自己
8593500000023

第23章 有一种坚强叫流泪(娱乐明星)(2)

许多朋友都问他,你跟冯导这么熟了,怎么不让他按排个好的角色,也红一把,他笑了笑说:“争不来的,什么事情都是天注定的,还是顺其自然的好。”当然这样不争的性格,让冯小刚喜欢上他,决定在自己的影片中让他多出点镜,于是就有了《天下无贼》里那个有点帅的警察,但许多观众还是没有记住他的名字。

冯小刚导演开始筹备拍《集结号》,早早的就把《集结号》的剧本给他看,并且打算让他演《集结号》里的男二号赵二斗,可是看完剧本之后,他却被剧中的主角谷子地这个角色打动了,他心里明白,谷子地是给葛优或者是刘德华这样的大牌名星准备的,自己能够有赵二斗这样的角色就已经不错了。

可是他却因为谷子地整晚整晚的睡不着,只要一闭上眼,他就发现谷子地在自己的身体里面复苏了,谷子地每一天都纠缠着他,可是一从床铺上睁开眼,他就劝自己接受出演赵二斗的现实。

当他听说葛优和刘德华因为档期的原因,不会出演谷子地的时候,他的心像是要从心脏里面飞出来,他飞快的跑去找副导演,可是副导演却说,投资方决定找个新人来演谷子地,从这天开始,他就和副导演一起去试演员。

试了一个又一个,还是没有一个合适的,他心里知道,除了自己也许没有人合适,因为谷子地就是他,他就是谷子地。

这天,冯小刚导演推开了试演员的房间,问他有没有合适的演员,他说试了十几个仍然没有,冯小刚导演听完,站起来准备离开,从沙发上站起来到开门,只要十秒钟,他无数次的计算过。就在冯小刚导演手伸向门的手把的一刹那,他挡在冯小刚导演的面前说:“能不能让我演谷子地,我觉得我合适!”冯小刚导演看了看他,笑着走了。

过了几天,冯小刚导演通知他演谷子地,邓超演赵二斗。大家都知道我写的是谁了,他就是张涵予。

今天张涵予因为谷子地的成功而摘得华影影帝的称号,但张涵予自己说,谷子地只是我演艺事业的一个起点,但要演谷子地这个角色,却是我人生的一次新的开始,我终于懂得什么时候该说出自己心底的声音,而不是憋着它。

放弃了什么

林永健最初只是一名送水工人,后来在姐姐的鼓励下,考入青岛话剧团。他刻苦学习,用心揣摩,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了团里重点培养的苗子。话剧团的待遇相当不错,他每月的收入有200多元,当时普通工人月工资只有几十元。那时他还不到20岁,就有一份这么好的工作,待遇丰厚,而且前途无量,别人羡慕都来不及,他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为了追求更广阔的艺术天地,1989年,他加入了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成了一名文艺战士。但是他没想到,自己穿上军装,一下就回到了生活的原点。首先是待遇上的悬殊,以前是国家干部、演员,收入不菲,现在每月只有20几元的生活津贴。更难适应的,是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以前他在青岛话剧团好歹也算个人物,现在什么都不是了。一部话剧,主要演员就那么几个,团里早已人才济济,哪轮得上他啊?

他演不上角色,只能干些杂活,拉大幕、打追光、干剧务、装台、拆台、卸台……唯一的表演机会,就是当群众演员,有时男女主角在台上演,背后需要一个喝咖啡的当背景,他就演那个喝咖啡的。最忙的时候,在一部话剧中,他一人演了十几个群众演员,刚刚下去,换一套行头,马上又跑上台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比主演都忙!”

虽然常常连一句台词都没有,但他仍然努力表演,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表现机会。果然,导演渐渐开始注意他了,他被作为备份演员参加排练。突然有一天,主演生病无法参加排练,导演只好让他顶上,他的机会就这么来了。因为他这次的出色表演,又被电视剧《和平年代》的导演看中,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他第一次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线。

从此以后,他在话剧团站稳了脚跟,接下来的几部大戏,都是他演男主角。在广州辛苦打拼了12年,终于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但他并不满足,很快又把目光投向了北京,因为那里的舞台更大,机会更多。当然他心里也十分清楚,这更是一次冒险,离开广州,就等于放弃现在拥有的一切,去面对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又一次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咬着牙决定,放弃,从头再来!不去试一试,怎么也不甘心。

退伍转业,初到北京的他,和所有的北漂族一样,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他每天拿着简历,到处跑剧组,北京大大小小的剧组,几乎跑遍了,但是每次都失望而归。半年下来,他竟连一个小角色都演不上,无戏可拍,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先前的雄心壮志,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简直成了一个笑话。

晚上,他独自走在大街上,看着家家户户透出来的灯光,不由得问自己,北京的万家灯火,难道就没有一盏属于我的吗?他甚至怀疑当初的选择,我在广州好好的,干嘛要来北京啊?他曾经拥有过鲜花和掌声,有过辉煌的过去,可是现在什么都没了。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他开始严重失眠,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常常从噩梦中惊醒。

唯一能支撑他走下去的,是心中不灭的梦想。后来在朋友的引荐下,他渐渐能演上一些汉奸、坏蛋之类的小角色了,直到2005年的除夕之夜,终于迎来命运的重大转折。在当年的春晚小品《装修》中,他一人分别饰演三个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受欢迎。从此他片约不断,从小配角变成了“大坏蛋”,继而又“改邪归正”,演上了男主角。

两次大胆的放弃,终于换来手中沉甸甸的奖杯。在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典礼上,林永健喜获“观众最喜爱的男演员”奖,他高举奖杯,激动地大声说道:“真没想到,我第一次演正面人物、第一次演主角,就得了这个大奖!”是啊,如果不去试一下,你怎么知道,自己放弃的是什么?

从自恋中华丽转身

14岁时,他来到北京,为了生存,他整天徘徊在北京电影厂门口等待一份群众演员的角色,如果运气好,碰到有戏,每天就可以得二十元的微薄酬劳,这刚刚够一天的饭钱。这时的他,有一搭没一搭地在一些剧组里跑着龙套,后来实在没有戏了,他就跑去工地做力工以维持生活,他完全没有想过,自己以后竟会走上影视这条路,成为一名演员。

在拍《大腕》时,他碰巧在戏里面跑头套,演一堆“群众”中的一员,开机第二天,在拍戏的一个间隙,戏里的男主角,当时已是着名演员的葛优偶然摸了一下站在身边的他的头,并随意看了他一眼。其实,对于眼前的这个不起眼的群众演员,葛优这样做,完全是无意识而为之,他只是觉得这个小孩比别的小孩好玩而已。但是在他的眼里,这个动作和这个眼神却是如此意味深长。他的脸当时就红了,因为兴奋,他的心嘭嘭乱跳,并开始沾沾自喜地狂想:“大名鼎鼎的葛优,在上百号的群众演员中只摸了我的头,一定是我的演技好,引起了他的注意。虽然我是一个群众演员,但我一定要努力演到最好。”

正是带着这种心态,他开始每天都去电影厂门口守候,一天也不落。虽然做群众演员,在戏里最多只有一个背影或一句话的戏份,但他却全身心的投入,乐此不疲,每当碰到同样漂在北影的熟人时,他总会心情激动地说:“哪回哪回葛优抚摸了我的头、看了我一眼!”结果,听到的人都笑话他自我陶醉,说他是典型的自恋。但是,他却真在沉浸在这种“自恋”中,他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大腕葛优对自己有特别的期许。

当群众演员,并不是天天都有活干的,也没有人一年到头只傻等着,靠做这个来生存,但是,他却是一名“铁杆”的群众演员,无论有没有戏开工,他都没有离开,直至生活一度到了山穷水尽之际,他仍然坚持下来。他内心的力量之源仍是自恋,每当有了困难时,他都告诫自己:连葛优都看重我,我一定能行的。

而恰恰是这种自恋,让他内心燃起了旺盛而热情的火焰,这团火焰,让他无法去辨清周围的环境如何,自恋使他“盲目”地自信,从而筛除了内心的杂滓和他想,唯留下坚强与乐观。

机遇总是偏爱那些坚忍不拔、时刻准备的人,若干年后,他最终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他从一个北漂华丽转身,成为一名优秀的影视演员。他叫王宝强,是2008年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得主。

那一笑的温情

他在教会的环境里长大。每天,他都跟着母亲去教堂,让他着迷的,是教堂里摆的一种叫做钢琴的乐器,他认为那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并惊讶于从那些琴键下流出的美妙声音。每当唱诗班唱歌时,就有一个人坐在那里弹奏它。但教堂里实在太森严了,他一直没有机会去摸一摸那架钢琴。

九岁那年的一天傍晚,他乘教堂里没有人时,偷偷溜了进去,跑到钢琴前,迫不急待地去按那些黑白琴键,立刻,清脆悦耳的声音就从他指尖流泻出来,他一时兴奋得手舞足蹈,幼小心灵里突然萌生出一个朦胧的愿望,自己要学弹钢琴,让这美妙的琴音一生伴随自己。

他却不知道,自己肆无忌惮地乱弹,已惊动了楼上的神父,一只大手突然按住了他稚嫩的双手。

“糟糕,一定会要挨打了”他吓出了一身冷汗,却不敢抬头。

“你喜欢弹钢琴?”这是一个很慈祥的声音,他紧张得只是胡乱点头,然后,他看到了自己每天都能见到的那张严肃的面孔,是神父。没想到,一往严肃的神父竟然弯腰抱起他,然后豪迈地笑了起来。

当时,他并不知道神父在笑什么,但是这笑声就如同那琴键下流出的音乐,让他很放松,让他相信自己喜欢钢琴是没错的,自己一定要学会弹奏它。从此,他每天都要在傍晚时,去教堂里随意地“弹”一会儿钢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会弹奏它,母亲发现了他的秘密,就在假期里,把他送到一个乐器班学习弹钢琴,在那里,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还学会了其他的乐器。从这时起,音乐已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不是正统音乐科班出身,他没有考上音乐学院,而是成了一名装潢设计师,但是无论在做什么,童年时那位神父的笑声却如音乐般一直在他内心深处浅唱低吟,无数次回味,他才终于了悟那声长笑中的期许与鼓励,也明白了自己今生注定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1983年,他一时无心插柳,一首《小雨来得正是时候》就跃然纸上,然后满城尽是“浠浠沥沥下不停的三月小雨”。这让从未受过正统音乐学院教育的他名扬台湾,同名专辑更缔造全亚洲一百万张的销售量。他牛刀小试,就划了一个音乐时代。

在后来20多年的音乐历程中,他创作了三千多首歌曲,《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爱江山更爱美人》《心太软》……着名歌星齐豫、潘越云、梅艳芳、陈淑桦、林忆莲、钟镇涛、张雨生、周华健、杜德伟、任贤齐、张惠妹、辛晓琪、苏慧伦等等很多歌手因为演唱他的作品而家喻户晓。同时,由他担纲配乐的《阮玲玉》、《暗恋桃花源》、《天浴》等影片更是获得无数音乐奖项。仅仅是《心太软》一首歌,在亚洲地区就有超三千万的销量,这让记录全世界千万销量以上的钻石唱片排行榜,首次出现了任贤齐这张中国人的脸。

有人计算过,如果他的这些歌都收到版税的话,他可以在台北买两座101大厦、一个紫禁城。

这个人的名字很平凡,小虫,但这个人却是台湾乐坛与罗大佑、李宗盛比肩齐名的“音乐教父”。

追根溯源,在谈到自己辉煌20年的音乐生涯时,小虫总忘不了幼年时教堂里那位慈祥豪迈的神父,自己是受那温情一笑的助力,才走出了一片美仑美奂的音乐人生。

站到前面来

他2岁那年,便能够用灵巧的小手敲鼓,且能准确符合歌曲的节奏。3岁那年,便在父亲的带领下,在香港乐林商行附近现场表演起来,引得众人啧啧称赞,甚至有人提出要将他带到美国训练。因为他是独生子,他的父亲便拒绝了别人的好意,并且告诉他,只要自己有梦想,并能为之一直奋斗,那么,梦想在任何地方都能开花。

从此,音乐的梦想之花就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滋生、发芽、且茁壮地成长起来。

16岁那年,他报名参加了“四大天王”模仿秀,惟妙惟肖地模仿了郭富城、刘德华等当红明星,并以骄人的成绩脱颖而出。他感到,成功仿佛就在前面不远处,只要再努力坚持下去,就可以梦想成真。

他每天除了主持节目之外,其余的时间全都花在音乐上面。也许是他天生就拥有丰富的音乐细胞吧,他很快又相继模仿了港澳台众多歌手明星,并一一成功。然而,现实并不是如他所想像的那样容易,失败,很快就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因为他的主持工作合同没有到期,不可以随意更换工作,也就容不得他很快转入到音乐创作上。再者,他的音乐,只是停留在别人的风格上,毫无新意,根本就不能在娱乐圈内一飞冲天。心情沮丧的他,在失落了一段时间后,并没有放弃自己当初的梦想。他决定,在工作没有到期的这段时间内,他仍然要为梦想而努力、蓄势着。

那段时间,他苦心研究,虚心学习请教,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刻苦在娱乐圈内占了一席之地。他的名字,也逐渐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浅浅的印象。但是,小有成就的他还是摆脱不了模仿别人的阴影,他的音乐风格始终还是停留在别人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