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串连的学生无需交任何费用:坐火车不用钱,坐公共汽车不用钱,坐轮船不用钱,坐甚么交通工具都不用钱。因为他们身上无钱,只有一颗革命的心。
去到每一个地方,也由当地政府设立“联络站”,免费供给一切食宿;有了病,治疗也不用钱,全国的交通秩序大乱。学生们趴火车、扒公共汽车、扒轮船!
失事,事故……,交通失去控制。
就在那一年,大串连引发流行性脑膜炎大流行,那些流行性脑膜炎细菌,钻了革命小将的空子,大量的繁殖了,并且侵入了这些完全无抵抗力的青少年体内,加上人口在短期内大量急剧地移动,助长了细菌的传播。短短时间内,各地的卫生部门发现了,并且死亡率惊人地急剧上升。
阳关医院在一天之内收治了十例外地来串连的患有流行性脑膜炎的学生。几个月来被打落冷宫的何金水,此时被起用了。甘涌任命了他另辟一个临时病区,负责专门治疗流行性脑膜炎病人。除了他,没有人能恰当地或原意担当此一任务。因为这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流行性脑膜炎不同于乙型脑炎。乙型脑炎是病毒引起的脑实质性炎症。而流行性脑膜炎则是细菌性传染疾病。当然,两种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烈性传染病,而且也是死亡率极高之疾病。尤其是在此种革命大串连的日子,这些年青人对此种细菌毫无抵抗能力,加上疲劳,居住环境差。学生们每到一处,只能住在一些学校的课室,或在农村的祠堂内打地铺或睡书房。加上卫生条件差,这些都是疾病传播的有利条件。不过,何金水对于这类疾病有充分的把握。多年来的内科主治经验,使他对于这一类病人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这次指派他为“流脑”病区的负责主治医生,他是充满信心。
不过,多年来在他的下属都有不少住院医生及进修、实习医生听他使唤,可是这回不同了。所有的实习医生,都回到“学校闹革命”,走光了。只有几名进修医生未走,但已经心不在焉地,无心工作与学习了。幸好,护士学校仍在上课。这班护士学生姑娘,年纪轻轻,较纯真,虽然外面搞得热火朝天地进行文化大革命,可她们仍在一心一意地学习。这得靠两位护校全职老师的努力。这两位一个是政治教师马文斌,一位是行政兼老师卢汝英。他们对于学生能稳定学习,起了一定的作用。
新开的流脑临时病区,有三名住院医生作何医生的助手,另一名进修医生。加上一组护士,不过护士人手不够,故此绝大部分是在学的护士学生轮流值班协助。幸好,何金水对于指挥医生与指挥护士同样有办法,只要有人,他便可以在工作中应付自如。
“全部病例作腰椎穿剌,取脊髓液作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何医生对他的四个下属医生吩咐,此时,他已忘记了他自已在大字报中被鸣放的事,他已经被工作、被抢救病人的事全部笼罩住了:“我们动作要快,分秒必争,腰穿之后,即时抽血作细菌培养、以及各种应做的化验包括皮肤瘀点涂片作细菌学的检查。做完这些检查,全部病例先行静脉注射磺胺嘧啶(Sulfadiazinum,S.D.)2克,并且在另一条血管中注射青霉素(PenicillinG)120万单位。”何医生不作详细讲解,他们都是有内科经验的住院医生,不过,对流脑仍未能有很好的实践经验。
连何金水在内的五位医生,分头去执行何医生的医嘱。每一位医生,带同一位护士进行。
何医生对于腰椎穿剌极之纯熟,就算病人在抽筋时,不能尽量弯腰配合,他都能一针即成功,而且动作轻巧,病人不会引起太多的痛苦。这次因病人多,病情急,按平均计算,每人两个病人,很容易处理,可是其他医生做此类病人的腰穿,并不如何医生那么顺利快捷,结果,何金水一个人做了四个病人,他们四个人,才做了六个。
当晚,内儿科医生开了一个业务学习研讨会,重点讨论如何抢救危重流行性脑膜炎病人,参加者是阳关医院的内儿科医生、护士,也同时邀请了市卫生局及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的内儿科医生和部分护理人员参加,共有百多人。主讲者临床方面是何金水。其次是由卫生局防疫站史达站长讲解此病的防疫及预防。
“………
“这是一个细菌性传染病,是由脑膜炎双球菌传播,而引起脑脊膜化脓性病变。在它初入人体时,是从呼吸道传播,细菌经上呼吸道入侵血循环,造成菌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何医生简单谈一此病的概况。
“今年此病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1)来势凶猛,起病急,高热、迅速昏迷,死亡率高;“(2)流行面积广,目前几乎遍及全国大中城市,尤其是在全国的主要铁路沿线和交通方便的港口的发病率更加集中;
“(3)发病高度集中在青少年,尤其是已经有独立能力的青少年,年龄介乎十三至十九岁之间居多;
“(4)发病前都有过度疲劳、易感冒的历史;“(5)男女发病率几乎相等,尤其是那些已发病的人,都是男女青年,而且身体强壮,但无免疫力;
“死亡的病例,在最初阶段,是由于诊断方面延误所致。早期病人,误诊为感冒或流感。其后的病例,主要在治疗方面一些是未够及时,另一些是抗菌素未够足量,因此,死亡率很高。如果在早期能及时诊断,迅速而足够量的抗生素,应该可以大大地降低死亡率。”
“目前我们在治疗方面,首选的抗菌药物以磺胺类为主,尤以磺胺嘧啶(SD)为佳,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嘧啶的敏感性最强,因此如能早期诊断,及时足量的磺胺嘧啶即时静脉推注,会有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青霉素类抗菌素还是很有效。有报告谓脑膜炎双球菌对青霉素有抗药性。我想在目前而言,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还不是太普遍的情况下,及早、大量、突击用药,还是可取的方法。而且,磺胺类与青霉素两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并在首次用药后,再在静脉滴注维持高浓度持续用药,以保证血中有足够有效药物浓度。
“对于所谓暴发型流脑,是引致死亡最重要的一类型。这一类型的特点是病情迅速,伴有早期休克,中毒症状深,有早期菌血症及脓毒血症,伴同皮肤广泛瘀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明显,且有弥蔓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证据。这类病人是我们抢救的重点。因此,除了早期足量应用磺胺类及抗菌素类药物之外,还要抢救他们的休克和DIC。此时,补液、扩充血容量、抗休克的一切方法和预防脑水肿的措施等等,都应用上或随时准备应用。一旦有DIC的指征时,不但要用扩充血容量的措施,还应该应用抗凝治疗。因为弥蔓性血管内凝血的存在,可以直接导致死亡。减低死亡率其中之一的措施,就是及早发现弥蔓性血管内凝血,并且及时迅速处理。我们的经验是尽早应用肝素。
肝素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早期应用,可以纠正休克,减少出血倾向,降低死亡率。国内不少文献报导用肝素抢救暴发休克型流脑有良好的疗效。肝素的剂量是0·5-1毫克/公斤体重/每次,加在10%葡萄糖或甘露醇内注射。
但肝素的应用应注意,过量会引起出血。我们在严重病例应用肝素的同时,给病人输新鲜血液,以便补充因用肝素而被消耗的凝血因子,且注射维他命K。
”
“在治疗休克型流脑时,亦可以应用大量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这类药物有拮抗交感胺,解除血管痉挛和直接舒张微血管的作用,且能稳定神经细胞膜,解除支气管痉挛和减少支气管分泌及兴奋呼吸中枢等等作用。这些在对抗休克和弥蔓性血管内凝血方面起着良好的影响。
“其他α受体阻滞剂如苄胺唑啉(Regitine),苯苄胺(Dibenzyline,)亦可酌情考虑应用。这些药也可用作血管扩张剂,但多作为因用高浓度去甲肾上腺素来对抗休克时,预防因此而引起肺水肿及肾脏并发症。该等药物可以解除因去甲肾上腺素所致之微血管收缩和痉挛以及微循环瘀血,使肺循环内的血液流向体循环,从而防止了因用去甲肾上腺素而致之肺水肿。
“在对抗休克时,血管扩张剂及血管收缩剂同时应用,临床医生应该要加以注意。在此以前,一些临床医生,一旦发现病人血压下降,即用升高血压药物,如α受体的肾上腺素能药物。但近年的文献注意到大量临床及实验结果,证明在休克中,病人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血液流变学、血液凝固和变异、生物化学的改变和受体等等的研究。发现休克时病人的血管变化以微循环障碍的病理基础是小动脉的痉挛为主,治疗方面现在大多则重于扩张血管补足血容量为原则。
因此,血管收缩剂的应用,必须以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酌情给予,而不是象以前那样地,凡是休克均首先考虑血管收缩剂。这点应该留意。
“我们在抢救休克时,还应该注意纠正病人酸中毒。必需时刻注意他们的酸碱平衡。
“抢救病人时,可以配合针灸。足三里、合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排血量,扩张内脏血管,增加内脏血流量的功能,且能兴奋呼吸中枢和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
“目前,我们在每一例病人,除了用上述的西医综合治疗之外,还加用中药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昏迷病人可用鼻饲。同时,我院制剂室制备的丹参注射液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与抗凝剂同用。丹参注射液的优点在于它具备活血化瘀的功效,但没有抗凝剂那样可以引起血液不凝固而招致出血的危险。”
“…………”
何金水的演讲,获得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其后史站长谈了一些流行病学、细菌学及预防方面的问题。并且在会中确定,凡是流行性脑膜炎病人,原则上凡是危重病例,一律转送到阳关医院抢救,以便统一治疗,统一管理,避免疾病广泛流行传播。
何金水及他的一组医护人员在20天内共收治了45例由外地来串连的“红卫兵革命小将”所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只在最初期有两例入院太迟,入院后不足6小时死亡之外,无一例死亡。创造了流脑大流行严重病例高治愈率的纪录。
何金水在流脑的成就,并未能获得甘涌及谭永富对他的同情与谅解。相反,更促使他们对他的嫉妒。甘涌是十分清楚及了解何金水的工作及为人。但谭永富只是“听闻”。现在在流脑的抢救及治疗过程中,在他的内心,不能不佩服何金水的学识、魄力及果断性,以及在抢救病人生命时那种忘我精神。但就因为这些,才给他下了决心:“非要除掉他不可”。因为在工作中是有目共睹,他们两人怎样比也比不了他。
但是,也由于这样,内科的医生及护士们,在他的实际工作中,再一次地说明,何金水的工作,不是一个“潜藏的阶级敌人”那样,他们内心,对他更显得同情。
“何医生,我劝你以后小露些锋芒,这样会对你可能有好处。”一次在闲谈中,中医陈中鸣对何金水说;
“那么,请你教我应如何去做?”何医生以询问的方式答;“少说话,多做事。”陈医生答;
“可是,我已经很少说话了!难道做医生,连学术性、理论性的东西也不说吗?”何问他。因为从下乡回来之后,一来没有太多的人原意与他多谈,二来他也不原与别人多谈。每逢政治运动,但凡是“重点人物”,一般人都是“避之唯恐不及”;而自已是重点人物,也要有自知之明,赖得去招惹别人,令人尴尬。所以何金水在平常上班时,除了必须的语言之外,跟本不同以前那样经常同别人开玩笑的作风。然而,每逢学术性的事情,他总是闭不了咀。学术讨论他仍然是长篇大论,头头是道地说个不休。
“我也不知怎样对你说好。”陈医生继续说:“你过去的事情,虽然我来医院时间不长,但多方面的了解,也知到一些。这次运动,很明显的是有人嫉妒你,这是明摆着,但有甚么用呢?你不要对一些写你大字报的人怀恨在心,绝大部份写你大字报的人都是“人不由已”。有那么一两个人在搞你,而大部分人是随大流,总之,你自已保重。”
“你为甚么这样说?我不明白。”
“无甚么,因为我要调离阳关医院,算是临别赠言吧,总之一句说:“少说话,多做事。”
“你调出?调到那去?”
“广州中医学院任助教。”原来陈医生要走了,在他临走前,他才鼓起勇气同何金水谈了这些。陈医生是好心人,但邦不了何金水的忙。就算何金水完全闭咀不说话,“捱整”的事还在等着他的。
张院长去世了,赵主任调走了,李书记的领导地位动摇了,潘副院长自身难保,各个科的主任、年资高的医生,他们都是摇摇欲坠。何金水在阳关医院十二年的隐固基础完全动摇了,随时都有掉下万丈悬崖的危险。虽然现在工作队走了,大字报一时消失了,但文化大革命运动正在社会上展开,红卫兵四处去抄家,去打、砸,随意去批斗别人,说不定甚么时候轮到自已头上。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继续下去。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发展得如火如荼。初开始时的大字报是在单位内张贴,可是现在却是满街都是大字报。这些大字报有些从二楼、三楼、甚至是四楼吊下来。那些字写得越大,吊得越高,似乎越显得大字报越加重要,而看大字报的人,也就越有兴趣。人们不怕昂起头来看。
反正每逢有长长的、吊得高高的大字报,都有人围得团团地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