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的人生:阔少·囚犯·摄影家
8552300000008

第8章 献演大上海 迎接新世纪——浙江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小百花实验剧团

第五节 献演大上海 迎接新世纪——浙江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小百花实验剧团赴沪演出侧记

于1996年8月正式开办的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经过四年教学培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开始进入演出实习阶段。为提高学员演艺质量,积累舞台演出经验,于2000年起,学校采用教育、排练、演出相结合的培训办法,从课堂走向舞台,直面观众。为了让这一批年均17岁的越剧雏燕在专家、观众的指导下和演出的实践中茁壮成长,从艺校飞向艺术天空,在新世纪的戏曲舞台上展翅飞翔,领导决定以嵊州市小百花实验越剧团的名义,于2001年1月到上海演出。作为艺校名誉校长的葛南尧命我随团拍摄,我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我知道这是葛老师又一次上档次地给我扶持,让我尝尝随团“摄影记者”的滋味。而且,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青少年时代曾在上海度过,我立即将喜讯告诉上海的亲友及老同学们。

为了这次演出,葛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亲自赴上海联系场地,到邀请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等嵊籍越剧表演艺术家到场指导,还邀请到了吴邦国的夫人章瑞珍前来观摩演出。从添置演出设施,到集中天乐集团驻江浙沪办事处销售人员到现场协助后勤工作,点点滴滴,都凝聚着葛老师对越剧事业的无限热爱。

葛老师还特地要求我反复拍摄剧照,在上千张的剧照中精选一百多幅,精制成13块大幅剧照广告,用专车运往上海。当这些精制的大幅剧照在上海逸夫大剧院展出时,轰动了上海戏剧界,连逸夫剧院经理也感叹地对我说:“这套剧照了不起,上海已很久没有如此气派的剧照广告了。”

浙江越剧三团的团长看到这批剧照后,问道:“这些剧照是谁拍的?拍得真好,我们也想邀请他拍一套!”后经逸夫剧院经理介绍,我还特地为浙江越剧三团拍了一套剧照呢!

当姑娘们首次出现在逸夫剧院招待所时,一位女服务员惊讶地对我说:“小演员们真漂亮。”我笑道:“我们嵊州山清水秀,是出美女的地方呀!”

1月3日在逸夫剧院举行记者招待会,上海十几家著名的报刊记者都来了。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都到了场。最感人的一幕是,三位艺术家现场手把手地指导小演员们,记者一拥而上,纷纷抢镜头,我也连连“咔嚓”声声,摄下了这些精彩的瞬间。

1月5日晚7:30,首场《五女拜寿》正式开演。在一千多名上海观众热切的目光下大幕徐徐拉开。四对生旦翩然登场,立即掌声雷动,观众中有人惊呼:“太漂亮了!”小演员们扮相俊美俏丽,唱腔精彩优雅,表演情真意切,观众席掌声阵阵。尤其老生的唱腔高亢、优美,上海人更不惜以最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1月6日,小演员们又演了一场《五女拜寿》,观众仍然爆满。1月7日晚,大戏《白蛇传》的开演更使演出达到了高潮。

有趣的是连老外们也对越剧有极大的热情,他们虽听不懂,但他们的鼓掌声却最起劲,有一位日本女留学生还到后台要求与演员们合影留念。

我表姐钱梅琴领着一家三口来看戏,看后赞不绝口:“演员太漂亮了,唱腔也美,看家乡戏特别过瘾。”

这次小演员们在上海连演6场戏,不仅场场爆满,而且每场谢幕时都会有无数观众拥向台前,掌声一阵高过一阵,久久不愿离去……

更感人的镜头是每场演出前袁雪芬、傅全香、王文娟纷纷亲自为小演员们化妆、扎头、试穿戏服,倾注了不尽的关怀和爱心。

上海新闻界反响强烈,十多家报刊连续几天都刊登了演出的剧照并报道了演出的盛况,对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其中不乏对于越剧剧种风情特色的赞美之辞。

越剧是嵊州的一块金字招牌,她经过越剧艺术前辈们的培育,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这是嵊州人的骄傲,更是嵊州的一大优势。这次在上海演出的成功,可谓为越剧跨入新世纪作出了满意的诠释。

2001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