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8550200000073

第73章 叶炳喜的书法

叶先生的书法在咸阳城里名重一时,到处能见到他题写的匾额,许多人家以悬挂和收藏他的作品为荣,但我至今未能与他谋过面,虽然我们都是丹凤县人。我数次冲动起写我读他作品的感想,翻了翻报刊上那些评论书画家的文章,便望而却步。我弄不懂著名的书画家这么多,为什么著名的书画评论家却是那么少,大量能见到的那些文章都是很华丽的术语,而且这些华丽的术语对甲如此说,对乙也如此说,到头来似乎对谁也没说什么,如同指着一个人:瞧呀,他长有眼睛和鼻子!谁又没有眼睛和鼻子呢?我终于决定要作我的文章,是我认为我毕竟不是书画协会里的人,没功利,也就没忌讳,但也因为我不是行当里的人,我写不出行话,仅是立在门外的感觉,门里的人便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冷笑和生气了。

叶先生的作品我见得最多的是他的隶书,再就是行草,他的书法功夫相当深厚,劈面相见,其强悍之气逼人,如风扫残叶,如兀隼下落。这种神采使他超越了当今柔靡书风。但细细品读,叶先生的字属于上品,仍还未达到大家的境界,原因是气雄大而浑厚不足,太留神于小节,小节的太讲究就使作品不那么率真了。艺术需要升腾张扬,却不是虚张。书法史上,有一路是十分静气的,有一路极度张扬,但不论哪一路,如果已成大家的,皆大而正。

叶先生书法应是隶书第一,次之行草,两者相比,隶书有他独创的东西,行草则有时犯花哨气,可能受世俗影响。但无论隶书行草以及匾额,观者都是极称道章法布局的。他把握节奏的能力很强,整幅作品给人以流动感,激情鼓荡。每读他的作品,我都信服这是一个才华洋溢的人,但每次又不免担心章法布局害了字的质感,事实是有时就让我不大满足。我的认识,书法同别的艺术一样,必须讲究技巧的,技巧却不得留有痕迹,一切要在不经意中。无技巧是大技巧,如何达到消除技巧,这不仅仅是个意识到不意识到的事,也不是实践中的操作事。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查查其经历,大致有两种人,一为官做得很大,一为出世的和尚。那些当大官的,他们当然是靠科举上去的,一肚子学问,除了文学修养外,既是政治家,又是经济家或社会活动家,眼界阔,胸襟大,其书法作品便是全部修养的一种表现。而那些和尚呢,则是避开了红尘,站在了一边冷眼看人生的,以深探高,潜心创造。现在难以出现立宗创派的大师,可能是书法家以书法做了职业,除了习字就是习字,如果天分高那还罢了,天分一般或没有艺术感觉的,字就越写越匠,或有一部分人在皮毛上变异,弄得走火入魔,一部分人便仅仅将搞书法沦落成一种对身体有益的活动。

我喜欢叶先生书法,推崇他作品中的雄劲之气。现在书法界流行清淡,社会不是清淡的社会,作者本人也不清淡,字就必然故意写丑,弯弯扭扭,一派做作,和尚是假的,怎么看也看不出高古来。叶先生不趋此风,在这个年代难以获奖是必然的。我还要说的是,叶先生在其深厚的书法艺术基础上追求变化,追求时代感,这是可贵的,他又长期生活在基层,书法带有民间的疏野气息,却要警惕不得染俗。艺术人宠者不是上品。要苦味不要甜味,要涩不要顺,要野不要匪。

叶先生是富有成就的书法家,我在为他的艺术叫好时说些我对书法的理解,真是站着说话腰不疼。但我想,既然是同乡,总盼望叶先生能成就大事业,何况他是听褒扬听得多了的人,他的志向不仅是要做著名书法家,还有成为大家的雄心,我就随心所欲地说了。今日天气晴朗,远在咸阳的哪一幢楼哪一间房里,叶先生又在干什么呢?忽想起李白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几时有缘相见了,就讨一幅写这首诗句的书法作品吧。

1996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