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8550200000054

第54章 听金伟演奏二胡

“学琴三年,精神寂寞。”

这是古书上对于伯牙的记载,说的是一种情形,更是一种心态。大道妙艺,无精神是不可能的,但精神有用不着处却往往便体悟到了人生,感应到了宇宙,使其所制之艺进入大的境界。听金伟的创作、演奏二胡音乐,我似乎窥见了他音乐之后的心迹,为他对于秦地秦人和音乐的理解而感动了。

歌坛上已经刮过了一阵西北风,它虽然长长短短、是是非非,反正引起过轰动,但音乐上真正有秦韵的还当金伟的作品。听那畅美的行音中,我的眼前总是浮现了广漠厚重的妊娠着一轮火日的黄土地,是那隆起的十三朝帝王的陵墓和一片紫云般的野苜蓿,是那一簇簇白杨与苍榆下的版筑而成的院落,是那犍牛拉动了木犁翻开的沃土而随时可见的残的秦砖缺的汉瓦,是那晨钟暮鼓,是那浓烈的西凤酒,线辣子和粗瓷海碗里的羊肉泡馍。古气在幽幽回荡,新生活的气息又扑面而来,它使我有了理性的深刻的启示,又享受了一种感性的弥漫其中的如烟如雾的情趣。

我在细细地品味着这些秦派乐章,寻觅着之所以为秦派的原因,他是太会取博制简了,把古老的秦腔音乐加以改造,形成一种团块状,突凸其粗犷强劲,如冰山忽塌,如沙漠疾移,势挟了碎块细石,虽然固体而具流性。在这极大震撼力的团块与团块之间,其过度的,连接的,甚至网结的是改造过的眉户、线胡和碗碗腔的音乐,增加了一种别于南方音乐的华丽和缠绵。这一种团块与线状的结构,使他的演奏再也不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也不仅是乐曲的内容,而真真正正是“万里长空”中他这个秦人的“一朝风月”的感悟和体验了。所谓的那一股“西北风”,可以说它开始都浑朴,可渐变而婉媚,现在似乎要婉媚极也,而秦派音乐在乐坛正生动力,这恰是我们为之激动又寄厚望之所在,虽然它仍存在着令我们不尽满足之处。古有夸父敢逐日,更有李贺竟要敲日“玻璃声”,在今日连见到一粒石子都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汉唐的这块秦地,其新时代之风的流荡太使我们自信和昂奋了,既然秦派艺术中画有了石鲁、书有了于翁、文有了柳青,而一把二胡已拉得秦风秦韵大有“浑浑若川”之度,秦派音乐有理由在探索中形成它的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