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8550200000014

第14章 读贺荣敏画有感

关中这方黄土地养育了许多文艺家,文艺家如何表现这方黄土地,或许是它丰富和深厚到了极致而似乎归于了呆滞和单调的状态,文艺家常常感到困惑。近日读到贺荣敏的画作,很有些启悟,他的作品虽然是随着西方绘画的潮流而趋动,但中国画的传统的河床却在潜藏着,如堆塔直上乃成高,如疏水远源方成流。

作品的大小高低是以其境界为标准的。反映关中厚土要笔力凝重遒劲,要有霸悍气。贺画的大小繁简,大多用墨粗野,气是向外激射的,而不是紧缩的。这样,可以说画面并不美,绝不甜。秦兵马俑单个看起来不如清瓷仕女,但清瓷仕女仅以案几把玩,列队的兵马俑却给人以震撼。当年石鲁先生画陕北高原和华山雄风惊世,贺后生必然有继承。不同的是他画关中,又是刘文西的弟子,是在平和中显秦雄,在敦厚中见幽默,又有些若拙的大巧。这正是关中的风度。

时下的文艺多有翻新之浪,也许是故意反动,形式上的解数尽使,刻意要哲理和象征,作一副高级沉思的架子,遗憾的是一些作品初看可人,久看沦为肤浅。新式家具,越来越轻巧漂亮,易得欲婚的淫浸于浪漫之中的少男少女的青睐而购买,类似的画作也可以赚得几个钱的。问题是文艺家虽离了钱万万不能,而钱偏偏不能文艺。于是,又有一批困惑过一阵又以严肃自居的甘愿受穷的文艺家偏执于守旧的心态,其作品刻板的摹描,貌似有关中之风,却有风没骨。贺荣敏提供的经验可以说,过去的从政治题材入手是文艺的死胡同,现在的从哲理、象征入手也是死胡同,因为同样是一个思维定式。文艺是文艺家的生命意识,靠的完全是感受。

贺荣敏的画多出现局部的生活情趣,这自然增加乡音乡情的气息,有农家出身的作者的忠厚活泼的天性,从某一种角度看来,别出一些高山与流水,清风与明月,高士与美女的所谓亲适的漠然。我却仍不以为他满足于此。他的作品使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这种平民意识现在实在难得,但小情趣要全然在不经意之中才不至于滑入小家的窠臼中去。但愿作者不要听到称赞而误了大气的修炼。虽然苍凉,但牧歌终不比史诗。

一切在开始,恰在开始,方有希望,却勿早下结论;谁也不可忽视,谁也不敢宣布就是山大王;放眼发展,腰下的青萍要“覆护三山,千锤百炼”,好的是作者正年轻,借债不愁他日还不起。

1988年11月24日于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