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战国那些CEO们
8549900000006

第6章 CEO向董事长的转变 (1)

一、证监会常务副主席

大周灭了商朝证监会,姬发随即成立了大周证监会,并亲自出任证监会主席。原大周股份公司旗下的各股东也分别成立了公司,成为大周证监会旗下首批上市企业。姬发为了安抚股民,显示大周证监会以民为本的一贯怀柔政策,除了让自己的同姓族人融资上市,还出资资助炎帝、黄帝、尧、舜、禹等嫡胄子孙,允许他们借壳上市。

此时的太公,作为大周创业的首席功臣,也完成了由打工皇帝到公司董事长的身份转变。太公拥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齐国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部初定于营丘(今山东中部)。

市场初定,不惟证监会,下属各上市公司也都百废待兴,仰赖各董事长殚精竭虑,图谋发展,以安民心。太公不敢久留,从证监会出来,便打算去公司履新。临走,武王宴请分封诸侯,宴会上特意安排太公坐在自己旁边。

“尚父!”

“主席!”

“别称我主席,还是叫姬发吧。”

“主席,作为证监会首任,不只要心怀股民,也应立威。我若在称呼上有僭越便有违人臣之道。”

“尚父,我感觉很对不住你。你辅佐我父子成就大业,高寿九旬,现在我却把你发至东夷,继续为大周的事业操劳。”

“主席的心思,我明白。东夷荒蛮,市场混乱,但是主席放心,我一定在那里辟出一片新天地,让齐国公司成为大周东方的屏藩。何况,我赴任齐国,也算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子牙很欣慰!”

“尚父,你一去千里,倘若证监会需要你辅佐,该如何是好?”

“主席,这点我也有顾虑。不如让周公、召公等开国栋梁,两地办公,身兼二职。”

“这个办法很好,不过尚父,你也要作为证监会三个常务副主席之一,前来镐京料事。证监会离不开尚父!”

姬发之所以能灭纣兴周,谋略自然不是盖的。自古大企业家,对下属、对员工,无不是恩威并施。只有仁义,只有慈悲,是做不好企业家的。姬发定下了证监会常务副主席的制度,自然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像太公、周公、召公这几个,无一不是千古难遇的经商天才,如果他们起了二心,大周恐怕招架不住。

所以,他借太公之口,推出了常务副主席的制度。一来,给予他们高位,继续笼络这些管理高手的人心,显示自己不会卸磨杀驴的胸怀;二来,他不出镐京,就可对下属上市公司实施监督。武王的这个考虑,不是摆设,他死后没几年,蔡叔和管叔果然就反了!

定下这个制度后,各公司董事长纷纷离开镐京,往各自的公司赴任去了。

二、太公上任

挑了个大晴天,太公驱车赶往齐国公司总部。途经渭水,此时的姜董,已是九十岁高龄,看着当年垂钓的故地,他心里充满了无限感慨。孔老二后来说了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啊,时光流逝,就如这奔腾的渭水一般,日夜不停,时不我待。这句话用在此时的姜董身上,是多么的贴切。

回想自己七十二岁才跟随文王,后辅佐武王,四处开发市场,攻城略地,这二十年来竟无暇故地重游,来看看这条曾给他饭吃的渭水,这条让他得暇冥思的渭水,这条让他感悟天地的渭水!

路过牧野的时候,太公想起了不久前在这里发生的一场惨烈的市场争夺战。当时大周股份公司和商朝证监会都把各自的优势力量集中在牧野,一战定成败。结果,大周全胜而归,终于灭了商朝证监会。

此次,武王分封于我,看似荣宠之极,但是武王的心思我懂:他把我封在远离中原的山东半岛,说是让我衣锦还乡,实际上是派我去那里开发东夷市场,同时防止蛮夷扰乱经济秩序,坏了大周的根基。也罢,也罢。就让姬姓的子孙们坐享其成,让我二次创业吧。

一路上,太公晓行夜宿,按部就班。一天,太公从招待所收拾好行装出门,正好碰见迎面而来的几个出行者,得知太公去齐国赴任,就跟太公说:太公功成名就了,也该享受一下这大好时光了,我看你啊,不大像去公司上任的,倒像黄金周出来游山玩水的呢。太公听了,大感惭愧,自此昼夜不停,赶往齐国公司总部。

太公到了营丘,董事长的位子还没坐热乎,公司市场部经理就急吼吼地赶来汇报:东夷的莱氏公司常来闹事,用非法手段强夺我公司市场,还扬言要占领我公司总部。

不出太公所料,这里果然市场混乱,亟待整治。太公什么阵势没见过,说,不用说小小的莱氏公司,就是证监会都败在我手下,他们以为我虚活九十岁了么?说完,向市场部经理耳语几句,经理得令,回去如法炮制,几个回合,莱氏便败下阵来,退回了自己的地盘。

齐国公司成立后,总部地处偏远,远离证监会,公司员工大多为本地人。这些员工对公司条目繁多的管理制度不是很适应,很快便在公司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尤其是华士和狂蹫兄弟两个人,他们说:“你别拿你们那一套管我们,你管了我们也不听,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人事部门无奈只好向太公汇报,太公说,这样的员工不用请示,直接开除,杀鸡儆猴。人事经理犹豫不决,说:这兄弟两人在本地有一定的声望,在公司也有一定的号召力。公司刚成立,就开除他们,恐怕更不利于我们管理本地员工。

鲁国公司的新任董事长,证监会主席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听说太公要开除这两人,直接乘专机飞抵营丘,想面阻太公。谁知,飞机还没落地,太公已经签署了开除令,将两人从公司除名了。

周公旦和太公都是常务副主席,两人在大周一起共事了十八年,交情至深。周公虽然敬重太公,但他觉得这事太公做得太绝了,就跟太公说:这两个人在你们公司算是人才了,开除岂不失了人心?

太公反问周公旦:人才?这两个人,不愿做我的下属,不愿意为公司发展奉献自己的才能,不接受我的赏罚。倘若人人都如此,那么我是谁的上司,我管理谁去?我岂不成了光杆司令?这样的人才,给你你要啊?

周公旦听了无言以对,嘿嘿直乐。

太公也嘿嘿相视一笑。

太公果断地开除了这两人后,心里也在犯嘀咕:开除他们,我也是杀一儆百,倘若其他员工仍旧不服,公司管理起来还真有些麻烦。我得想个辙,不能任他们给我出难题。

第二天在公司全体会议上,太公以董事长的身份宣布了公司新的规章制度。在这份《员工手册》里,太公大大简化了管理条款,并根据当地人的习惯风俗,制定了适合他们的规章制度。这个制度一出来,便得到了当地员工的支持,而公司管理层和员工也很快度过了磨合期,公司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太公这招恩威并施,拿捏得恰到好处。

三、“变”出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