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战国那些CEO们
8549900000032

第32章 所谓的著名CEO——晏婴 (2)

四、齐景公九年,晏子出差到晋国,跟晋国经理叔向聊天时说:“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左传》)天啊,那个时候他就开始怀疑姓陈的要夺了齐国的家业!他为什么不提醒景公?

五、齐景公十二年,景公为了送燕简公回燕国夺位,发动了战争。晏婴说:“吾君赂,左右谄谀,作大家不以信,未尝可也。”果不其然,景公收受了燕国的贿赂,打道回府了。呵呵,预言家,伟大的预言家!可以既然能预见到事情的发展,为什么不劝诫?

《左传》对晏子的预判写得很多,作者初衷大概是想宣扬一下晏子高超的政治预见性。但是,恰恰是这些记载,让我们产生了疑问。晏子既然有如此高的预判准确率,他为什么不以国家为重,直言规劝?作为一名公司员工,尤其是CEO,这难道不是晏婴的严重失职吗?

如果《左传》记载属实,那么我们有理由鄙视晏子的行政不作为。

如果《左传》杜撰了晏子的预言,那么恰恰说明晏子的平庸。

说到这里,不妨再鞭一下尸,把前面提到的晏子的优点扒出来,晒晒。借以证明晏婴不仅是位首席执行官,而且是位很出色的演员。

优点一:节俭。晏婴为了节俭,把董事长给他建的豪宅拆掉,恢复成原来的破旧相,还把被迁走的邻居都请回来。这算不算重复建设,算不算浪费?把邻居请回来见证你的节俭还是见证你的演技?感觉,这栋破屋其实是你的面子工程。

优点二:还是节俭。《左传》写他“乘敝东,驾驽马”。如此做作有没有作秀成分,有没有装13的成分?要知道,将军骑马是革命的需要,你堂堂CEO,坐好车也是工作需要,万一老牛拉破车耽误了大事,哪个划算?

好了,我心理阴暗,那么我们问最后一个问题:

晏婴在齐国公司,他创建了什么?他改变了什么?他给齐国公司带来了什么?

不好意思,一下问了三个问题。

换句话说,在那个时代,齐国最需要的真的是一个只懂得自保的贤人吗?

只有将个人优点和公司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威力。契合公司需要的优点才是有市场、有卖点的优点。言外之意,晏婴的很多貌似优点,其实在当时是很不合时宜的。

单纯从首先和个人修为方面讲,晏婴的这些优点足以成为司马迁、刘向、孟子崇拜的理由,但是不足以振兴齐国,中兴霸业。

这就是小三不同意将晏婴和管仲相提并论的理由。他们两人单纯从业绩上考量,没有可比性,管仲是那种目的性和结果性非常强的CEO,他对结果的追求胜过一切,甚至不惜自己的声誉。

但是,晏婴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的CEO,他的成就永远不可能达到管仲的高度,永远不能。历史事实是,在他当政的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齐国夹在晋楚争霸中,委曲求全,当小媳妇受尽气。是晏子无能?还是无力回天?总之,晏子作为一代贤相,没有为齐国造就开创性的业绩是不争的事实。

晏婴可以靠自己的聪明智慧,令齐国不至于受到楚国董事长太过分的侮辱,但是他没有能力让齐国董事长反过来侮辱楚国的使者,这是要靠实力说话的。

晏婴仅仅能做到这点,而已。如果想求再多,那就是勉为其难了。

如果打一个比方,我会把管仲和晏婴分别比作马拉多纳和贝利。往往太完美的东西都是幻觉,难道你不觉得贝利和晏婴都太完美了么?

三、晏婴的故事

上一节说了那么多“但是”,可能会引来晏迷的口水。下面我们就奉上晏婴的经典桥段,开开心,过过瘾。不过别太忘形,这些桥段的作用也仅此而已,不足以改变齐国公司的运势。

第一个故事,当仁不让,必须是“晏子使楚”。

史书记载,晏婴长相十分谦虚,个头很袖珍。但是老祖宗有句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晏婴就是例子。有一年,晏婴受董事长派遣,到楚国出差。楚国倚仗主场优势和实力优势,想欺负一下晏子,要他好看。

晏子下了飞机到了楚国公司总部门口,只见大门紧闭,看门的保安告诉他,“年轻人,你得从旁边的小门钻进去。”晏子一看是狗门,就跟看门人说:“到狗国出差才钻狗门进去呢,难道我这次是来狗国出差?是吗?我亲爱的看门的狗大爷?”看门的保安顿时无话可说,从大门放晏子进去。

进去后,见到了楚国公司董事长。董事长很是纳闷,“嗯?难道你们公司没人了么?怎么派了一个像你这样的三等残废过来?”

晏婴听了,笑道:“I am very sorry,董事长!俺们齐国公司的员工,那是多得很呐,要是全公司的人站一块啊,那就摩肩接踵。但是俺们公司有个潜规则,也就是不成文的规矩:长得帅又有能力的,就出差到大国去;像我这样的三等残废,就只有到楚国出差的资格!再次表示抱歉!”

董事长脸上挂不住了,这个那个地支吾了老半天。楚国公司下属见老大被晏婴搞得下不来台了,赶紧把下一个节目搬了上来。人力资源部经理拽着两名员工走了过来,向董事长说:“老板,这两人是前段时间从齐国跳槽过来的,本以为业务能力挺强,可是来公司后,他们好吃懒做,损公肥私,还被保安发现偷盗公司财物。老大,怎么处置?”

董事长面露得意,转头问晏婴:“齐国公司的员工都这样吗?”晏婴心里暗骂,靠,你们演技实在太差了吧,明显是排练过的。他摇摇头说:“董事长,您有所不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好比淮南的橘子好吃,而种到淮北的就变得很苦。他俩在齐国干得好好的,为什么到了贵公司就好吃懒做还偷东西呢?难道是贵公司的环境有问题?”

晏婴的故事让我们想起了另外一句老话: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这个故事,反映了晏婴超强的危机处理能力,同时也再现了晏婴和齐国公司当时在证监会中尴尬的处境和地位。

第二个故事,晏子的司机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司马迁讲的。晏子坐上公司CEO的位子后,公司给他配了专车和司机。晏婴每每坐在车上,态度谦和,从不趾高气扬。反倒是他的司机,好比羊群里跑出头驴来,数他大了,开车的时候,呼呼地,横行于市。有一天,司机在家吃完早饭,就开车去接晏婴上班,他从家里出门的时候,他媳妇就从门缝里观察了丈夫的言行举止。傍晚司机送完晏婴,开车回到自己家中,就看见媳妇正收拾东西,要离家出走。司机很纳闷,问媳妇为什么要出走。

媳妇说:“晏总和你,谁职务高?”

司机回答:“当然是晏总!”

媳妇哦了一句:“不知道的还以为晏总是你的司机呢。你一百八十公分的大个儿,神情倨傲;晏总不到一米六的小个,神情谦恭。你何德何能,如此嚣张?”

司机听了很惭愧,从此不再狐假虎威,专心做起了晏婴的司机。晏婴得知这个典故后,很欣赏司机的态度,就推荐他去当了一个部门的经理。

这个故事,一石二鸟、一箭双雕地赞扬了晏婴。一个是他居高位而不自傲的清醒头脑和高尚品德,一个是他知人善任的高贵品质。

第三个故事,屡贱踊贵。

景公的时候,公司规章制度非常严苛。景公针对每条制度,制定了相应的惩处办法。而这些惩处办法中,使用率最高的就是刖刑(割掉双脚)。不可避免的,公司因触犯制度而遭刖刑的员工非常多,以至于超市里的假足脱销,鞋子滞销。闻所未闻!

晏婴多次就这个情况,在董事会上向景公提意见,要求修改公司条例。刚开始景公并不搭理,但他仍旧毫不避讳地每次都提这个事,直到被他弄烦了,景公才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个故事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一些制度近乎残酷;另一方面,说明了晏婴直言进谏的刚直性格。这里透露个小插曲,其实促使景公改变严苛条例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晏婴的执着,而是晏婴认识到了一个情况,并把这个情况告知了景公:当时公司不断提高处罚力度,克扣员工的工资,减少员工福利保障,而公司的一个外姓股东陈家(也就是田家)却反其道而行之,对员工大施恩惠,笼络人心。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信号,景公意识到,如果继续下去,陈家会取代姜家,成为齐国公司的控股股东,所以他不得不宽以待民。

第四个故事,二桃灭三士。

我们先按照剧本的版本讲一遍:晏婴当上公司CEO后,位极人臣,显赫一时。后人对他的评语也大多是推崇、艳羡、赞美之词。可是晏婴也是人,是人就有糗事,是人就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一个正常人的七情六欲来。

有一天,他去公司上班,路过某个部门的时候,正好抬头看见有三个人坐在那里。这三个人是谁?他们是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晏婴出于礼貌,冲三人点头示意,打了招呼,Good morning。这三人呢,不知是没注意,还是想摆架子(这个可能性不大,谁敢摆架子给公司CEO看啊),反正就是没搭理晏婴。

晏婴当时心里就暗暗不爽,到了自己办公室,越想越觉得窝火,他们三个什么东西!一气之下,跑到董事长办公室,数落了这三人一番。景公听完晏婴的数落,心想你这是为难我。但是又必须给晏婴一个交代,好让他面子上下得来台。就沉吟了片刻说:“这个……你看该怎么办?他们三个可都是拿过公司年度勇士奖的!”

晏婴帮景公出了个主意:二桃灭三士。

于是景公派了一个人,拿着两个桃就去了他们三个人的办公室,说:“这两个桃是南方的贵宾送给董事长的,董事长不舍得吃,赏给你们三个了。董事长说了,你们就按照功劳大小,分吃了吧。”这三人互不相让,各自夸起自己的功劳来。其实,不是他们稀罕这桃子,而是视荣誉如生命。为了捍卫勇士的荣誉,三人最终引颈自杀。

可是仔细推敲上面的故事,有太多的不妥和牵强。历史事实是什么样的?

我们说过,景公为了中兴齐国霸业,用尽了各种方法,包括养了一批勇士,还设立年度勇士奖。而这三位,恰恰就是勇士奖得主。

可见,他们三人是景公一手提拔上来的。但是提拔归提拔,能不能达到景公的预期,这个就不好说了。晏婴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些勇士被重用后,在公司内部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公司员工不再崇拜智慧、道德,人人希望自己是肌肉男,靠拳头说话。这些被提拔的人,也开始横行于公司,对公司的秩序破坏极大。而促使晏婴做出这个决定的导火索就是这三人没跟他打招呼,让他小小地不爽了一下。

晏婴这时就下了改变局面的决心。他找到景公,递交了一份报告,力陈这个做法的弊端和严重的后果,建议景公取消公司这个做法。而景公听了汇报,也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董事长和CEO两人共同谋划了这个事件,希望借除掉三人的机会,警示公司员工不要再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了。说白了,就是杀鸡给猴看。杀掉这三个人是公司需要,是董事长授意,是从大局出发。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掺杂晏婴的私心,小三觉得,当然有。不过,小小矛盾不足以成为灭口的理由,对吧!

关于晏婴的故事非常多,以至于后人编纂了一部《晏子春秋》,专门收录他的事迹。其实,小三也不否认晏子作为一代CEO的伟大,但是他跟管仲比起来,各方面都有差距。天赋差距也罢,现实差距也罢,总之晏婴带给齐国的业绩,远远不能跟管仲相比。当然了,不以成败论英雄。可是谁又能告诉我,我们该拿什么来论英雄?饭量?相貌?还是其他?尤其是在一个不图谋即灭亡的时代,如果你不能带给这家公司持续的业绩,公司员工凭什么拥戴你?凭满口仁义道德吗?多少钱一斤?

还好晏婴不像某些人,满嘴的仁义,却毫无用处。他用自己有限的聪明才智,为一个时代做了注脚,为一家公司创造了效益。

好吧,晏子,你很伟大。

只是,管仲,比你更伟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