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医生全书
8542200000007

第7章 身体健康与心理状态(3)

有一些痛苦的经历是我们不愿意记得或是再回忆的。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这种刻意地去遗忘某些事情反而是很困难的。有的人会发现,有些时候,越是想把它忘记的事情,却越难以忘记,反而会记得更加清楚。有的人因为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刺激和创伤而将这件令他痛苦的事情完全遗忘了。这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心理学家认为,这和病人的心理有直接的关系,是心理因素直接导致了这种记忆障碍的发生。研究表明,其实病人也并不是真的把这些事情忘记了,他并未丧失记忆保存,而是不能复现记忆。这种情况是病人对这些事件在心理上强烈的回避和逃避而产生的。在某些强烈的情感体验,主要是痛苦的体验后,病人开始在心理上害怕、恐慌、畏缩、回避并逃避这些痛苦的经历,这时他们的心灵显得格外的脆弱,最终对这些事件选择遗忘,是一种选择性的失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病人并不会忘记别的事情,而是单单对这件事情进行心理逃避式的遗忘。所以,在这种遗忘病症中,心理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它不能够从根本上,真正的意义上让病人摆脱那些痛苦的经历,而是在一定的刺激下还可能重现,而给病人带来更严重的打击和更大的痛苦。如果能够正确的诱导病人,帮助病人面对那些痛苦,不要逃避,并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就能真正的让病人摆脱这种记忆障碍。

错误记忆

多见于精神发育迟滞、脑器质性疾病、脑外伤性痴呆和酒精中毒性精神病病人。它是一种病人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在时间、地点、人物或情节上出现错误的回忆,但却对那些错误深信不移,并不去认错,给予错误相应的情感表达。

幻想虚构症

指病人对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事情深信不疑,硬说成是事实,并能够准确的描述各个细节,是一种杜撰出来的记忆。这种情况多发于脑外伤性精神障碍、痴呆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病人。

酗酒引起的记忆缺失

这种病症又被称为柯萨可夫综合征。是由于长期酗酒引起的记忆力减退、错误回忆、幻想虚构和定向障碍同时出现为特征的情况。而除酗酒以外的其他一些病人也有可能出现此类病症。

11、不良心理状态可诱发噩梦

每个人都会做梦,有时候做的梦会让你笑出声音来,有时候做的梦又会把你吓醒。但人为什么会做梦呢?研究表明,有两种情况会导致做梦。

外界刺激

外界刺激可以导致人做梦。当人处在睡眠状态时,用一些方式来刺激睡眠者,然后将其唤醒,可以发现,很多睡眠者已经把刚才的刺激编入了梦境。

心理作用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们经常会把白天经历的事情在夜晚用梦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有的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容易做噩梦,如梦见被人追赶,找不到出路;或梦见自己走到绝境,没有人可以救助,甚至连救命都喊不出来;或梦见自己的喉咙被人卡住,说不出来话,喘不上来气。这些噩梦严重影响人们的心情,有的人会在恐慌中醒来,有的人甚至一天都会提心吊胆,心情抑郁,胡思乱想,忧心忡忡,害怕噩梦是不好的预兆,即将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惶惶不可终日。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这种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噩梦大多是由身体不易察觉的疾病和不良心理作用引起的。

不易察觉的疾病引起噩梦

举个例子来说,某人梦见自己喉咙被人卡住,说不出来话,喘不上来气,十分难受,醒来发现自己的喉部已经发炎,患有疾病。

不良心理状态诱发噩梦

比如白天有强烈的情绪压抑。总有很多不好的事情围绕在心头,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无法释放,使自己情绪抑郁,闷闷不乐,不安,烦躁。而这些不好的情绪压抑着自己,就会使自己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做噩梦,如被人追赶,无路可逃;或是身陷绝境,没有人帮助自己,奋力呼喊,自救也于事无补,甚至被噩梦吓醒。

其实,这些都是不良心理导致的,只要白天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让太多的压力缠住自己,而让自己情绪饱满,稳定,并且保持高兴,让自己心情愉快,就会大大减少噩梦的产生。

12、疼痛也是一种心理反应

人为什么会有疼痛的感觉?它究竟只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还是也和心理有关?为什么同样的病痛有的人不觉得有多么疼,而有的人却疼的难以忍受?为什么有些对心理的缓解治疗方法对缓解疼痛也有好的效果?这些问题都是人们所常常遇到的。

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疼痛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是身体在遭受创伤时或是患病时所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而不同的人在遭受同样的疼痛刺激的时候,反应是有所不同的。而这种反应的强弱,则跟心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观念的影响

有很多人在思想上就对疼痛和疼痛的强度有了一定的概念化。比如,从小就认为打针很疼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加害怕打针,而且感觉到的打针的疼痛程度也明显高于其他人。而有的人认为摔倒流血不是很疼,是因为他的一贯概念中并没有把摔倒当成一回事,认为很平常,过一会就会好了,所以不去在意它,也就不会感觉到严重的疼痛。这些都是对事物看法的不同所导致的感觉的不同。

注意力的影响

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你越是感觉它疼,去在意它,它就越疼。也就是说你越把注意力集中在疼痛这个问题上时,疼痛的感觉就越强烈,越难以忍受。而如果你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时,你就会感觉疼痛相应减轻,没有那么难以忍受了。所以积极调整心理状态,对减轻疼痛有很大的作用。

个性因素

有些人个性倔强、坚强,对疼痛的忍受度也强。而性格温柔,意志力弱的人有一点小小的疼痛就忍受不住,十分敏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娇气”。这两种人对疼痛的认知和忍受能力十分不同,有的人无法忍受的疼痛在有的人身上甚至察觉不到或很快就会忘却。

性别差异

通常情况下,男性的忍受能力要比女性强很多。

既然认识到疼痛是一种与心理有着密切关系的事情,就可以用心理的办法来减轻疼痛感觉。

深呼吸法

在疼痛的时候做深呼吸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减轻疼痛感觉。

松弛止痛法

松弛紧绷的肌肉,解除心理紧张。

自我暗示法

自己告诉自己其实那根本没有多疼,只是自己的思想在作怪,自己暗示自己来减轻疼痛的感觉。

转移止痛法

尽可能的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这样可以很好的减轻疼痛,甚至让你忘记疼痛。

音乐止疼法

音乐有很好的舒缓紧张神经的作用,当疼痛的时候,听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可以有效的缓解紧张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使疼痛减轻。

刺激皮肤法

可以通过刺激疼痛区域对侧的皮肤来分解疼痛。

13、甲亢与心理障碍的关系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素过多而引起的神经兴奋性增高、并处于高代谢状态等一组生理生化改变的综合征。医学研究表明,它的发病与病人本身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人格特征

发生此类疾病的病人多为自负、急躁、敏感、容易兴奋、对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又经常压抑、压制,对过大的打击和激烈的情绪刺激又显得十分脆弱,而对过度损伤和死亡又显得过于恐惧,他们多有神经质和抑郁倾向,容易焦虑。

心理因素

甲亢的产生、发展都与情绪和心理因素有重大关联。首先,甲亢的产生多与严重的精神刺激有关。在病人发病前的一段时间内,有一些譬如亲人死亡、意外事故、精力体力过度损耗或人际关系不和、欲求不满等对其的精神和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使他处于高度紧张或情绪波动中。在这之后的短暂时间内,就有可能发生甲亢。其次,在甲亢病人的病情发展中,激烈的刺激会让其病情迅速加重,并有可能促成甲亢危象。而甲亢的发展又有可能让甲亢病人的情绪更加恶劣,变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因此,又有人说甲亢与其情绪反应互为因果和循环的关系。

面对这种疾病,首先,要进行一定的躯体治疗。要先控制住他们的病情,让他的身体状况趋于稳定好转。其次要进行心理治疗,对其心理和人格缺陷进行一定的调整,让其逐渐摆脱心理困扰,有一个比较稳定积极的心态,从而对身体状况也会起一定好的作用。而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甲亢病人,一定要避免其再遭受严重的心理打击和精神刺激,保持其情绪平稳是非常重要的。

14、因不良心理导致的肠功能紊乱

不良心理如情绪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忧虑恐惧等会导致肠功能紊乱从而产生腹泻。这是一种肠道运动和分泌吸收功能紊乱症候群,是一种情绪性腹泻。多发于结肠,即医学上所说的过敏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功能性结肠炎或结肠激惹综合征、结肠神经官能症等。

这种病症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肠鸣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并常常伴有失眠、胸闷、手脚出汗、食欲缺乏等一系列症状,是由于过度紧张、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精神因素和饮食不当、药物过敏等外部因素所引发的;但主要与情绪、心理压力等心理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除了注意饮食,避免食用生冷、粗糙的食物、过多食用辣椒、酗酒、过敏性食物、过敏性药物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心理卫生的保持。

那么,怎样做才能避免肠功能紊乱呢?要从饮食和心理两方面着手。

注意饮食

有过这种病症发生的病人要非常注意自己的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吃过分生冷、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心态调整

由于此病和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心态的调整对此病的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注意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不要有太多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积极调整心态,消除过分紧张、焦虑、忧愁、激动、懊恼、烦躁等不良心理,消除思想顾虑和精神压力,让自己常常保持乐观向上,开朗自信的心理和情绪。

15、产生口吃的心理因素及对治

有人因为有口吃而被人嘲笑,其实口吃只是一种语言障碍,通过正确的矫正是完全可以痊愈的。

为什么会产生口吃?医学上说口吃并非是先天性的遗传,也不是大脑神经或发音系统出现问题,那么究竟为什么会产生口吃的现象呢?这是人们最不能够理解的一点。科学家研究认为,口吃多是病人在早年模仿别人而造成的,一般在2~7岁之间容易产生。年轻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不要笑话人家口吃,更不要自己跟着学人家口吃,要不然自己也会变得口吃,就是这个道理。一般的口吃随着年龄的增大会逐步的消失。但有些人到了青年期以后还是会持续口吃,这又是为什么呢?研究发现,口吃的持续和加重与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学家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心理因素容易导致口吃的持续或加重。

紧张

如果你去观察一个口吃不是很严重的病人,你会发现,在他的情绪十分平稳的时候几乎不会出现口吃的现象。而当他一紧张,就会发生口吃,而且是越紧张,口吃越严重。紧张是一种自我保护功能,但当遇到困境,遇到敌手,就会感觉紧张,于是这种生理的紧张表现就会反映出来,比如出汗、颤抖或者口吃。所以,从根本上说紧张、敌意和焦虑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