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解】
这首陪侍皇帝开宴的诗,写得场面十分盛大。诗人为表现升平气象,歌颂皇帝的高贵,别出心裁,将富丽堂皇的宫殿比作天宫,将人间的帝王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既达到了歌功颂德的目的,又不显得谀媚。诗属应制诗范围,这类诗照例要说皇上的好话,很难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苏轼这首诗也受到这一局限,因此在他的诗集中算不上佳作,但仍具有一定的写作技巧,除比喻恰当外,诗前两句由高处往下写,由星、月、缥缈御香,衬出宫殿的高大;后两句由底下往上看,以红云拥帝暗示红云拥日,比喻帝王的高贵清明,都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立春偶成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①,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②,东风吹水绿参差③。
【作者简介】
张栻(1133—1180),字敬夫,一字乐斋,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省)人。历官吏部侍郎兼侍讲。他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与朱熹、吕祖谦齐名。诗多淡雅之作。著有《南轩集》。
【注释】
①律回:传黄帝时伶伦把竹子截成十二支竹管,以比拟一年十二个月。春夏六月属阳,称“律”,秋冬六月属阴,称“吕”。立春是一年之首,阳气回生,故云“律回”。②生意:生机勃勃。③参差(犮ē狀犮ī):不齐貌。这里形容水波起伏不定。
【今译】
一年过尽,阳气回转,冰霜渐渐稀少;春天悄悄地来到人间,草木感觉到了它的生机。我也领略到眼前的春意,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气。那和暖的东风吹拂着绿水,水面上泛起了阵阵涟漪。
【评解】
这首诗写立春景色。诗人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尽力捕捉了种种典型景物,为人们描摹出一幅完整的初春画图。首句写气象物候,通过大地回暖,冰霜稀少,说明春天的到来。次句以拟人化手法,说草木感到了春天的到来,潜意识地展示草木萌芽变绿的状况,使人倍感亲切。第三句用抒情浑写,由物及己,包融深厚。末句用素描写东风吹拂绿水,景中带情,平淡中透出喜悦。诗写得十分活泼跳荡,本身似乎也充满了春天般的勃勃生机,读后令人振奋向上,而“春到人间草木知”又以其平和细腻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
打球图①
晁说之
阊阖千门万户开②,三郎沉醉打球回③。九龄已老韩休死④,无复明朝谏疏来⑤。
【作者简介】
晁说之(1053—1139),字以道,号景迂生,济州巨野(今属山东省)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官著作郎、徽猷阁待制。他能诗善画,为时所重。著有《景迂生集》等。
【注释】
①诗题原集作“明皇打球图”。此诗原误题晁补之作,今改正。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四十四年(712—756),前期励精图治,使唐朝中兴,后信任奸邪,宠爱杨贵妃,酿成“安史之乱”。打球,即蹴踘,古代流行的一种游戏。球用皮革缝成,中实以毛,用足踢或骑在马上用棒打。②阊阖:古代神话传说中天宫的门。此代指唐长安的宫殿。千门万户:形容宫殿规模盛大,屋宇众多。语出《史记·孝武纪》:“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③三郎:唐玄宗,他是睿宗第三子。④九龄:张九龄,字子寿,曲江(今属广东省)人。
玄宗开元中任相,后为李林甫嫉害贬官。唐玄宗初对张九龄很赏识,九龄多直谏论朝事,曾上“事鉴十章”。
韩休: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历官礼部侍郎,开元末任相,敷陈治道,多鲠直。玄宗左右的臣子曾说:“自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殊瘦于旧,不如去之。”玄宗回答说:“吾虽瘠,天下肥,吾用休为社稷耳!”⑤谏疏:臣子劝谏皇帝的奏章。
【今译】
深沉的宫殿中,千门万户,次第打开;原来是三郎喝得醉醺醺,打完了球,刚刚归来。张九龄已经衰老,忠鲠的韩休也已去世;明早再不会有谏疏,奉劝皇上收敛悔改。
【评解】
唐玄宗晚年昏聩糊涂,宠用李林甫、杨国忠,沉溺声色玩乐,置国事不顾,终于酿成大乱。这首诗通过题画,对唐玄宗的荒淫进行讽刺,以作后人借鉴。诗前两句吟咏画面。第一句写背景,描绘皇宫的深邃;次句写主人公唐玄宗打完球喝醉归来的状况。两句将画面写尽,诗中“开”、“回”二字,给画面赋予动态活趣,使形象更为生动真切。后两句即画面展开议论,由唐玄宗荒废朝政,导致国家大乱,诗人想到了玄宗前期的清明,想到了张九龄及韩休两个忠诤直谏的大臣,因而得出结论:祸乱的产生,是由于朝廷无人。表面上直指奸臣误国,实质上把矛头指向唐明皇,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诗虽是题画,同时也具有咏史的性质,这是宋诗长于议论的表现。
宫词①
王建
金殿当头紫阁重②,仙人掌上玉芙蓉③。太平天子朝元日④,五色云车驾六龙⑤。
【作者简介】
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市)人。唐宪宗元和年间,官昭应县丞、渭南尉,后官陕州司马。擅乐府诗,风格清新流畅,与张籍齐名。所作宫词百首,为世传诵。著有《王司马集》。
【注释】
①宫词:写宫内琐事的诗歌,一般为七言绝句。此诗原误题林洪所作。②金殿:皇帝的宫殿。此指唐朝建于骊山的华清宫。紫阁:指华清宫中的朝元阁,是唐代皇帝祭祀道教太上老君(即老子)处。③仙人掌:朝元阁外有数丈高铜柱,柱上有仙人像,手捧承露盘接天露。玉芙蓉:指承露盘。盘作荷花(芙蓉)状。
④朝元:朝拜太上老君。唐崇道教,封太上老君为玄元皇帝。⑤五色云车:指皇帝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六龙:皇帝车驾用六马拉,马八尺以上曰龙。
【今译】
金碧辉煌的宫殿前,朝元阁层叠高耸;阁旁竖立的金铜仙人,掌上高擎着玉芙蓉。太平无事的年代,天子前来朝拜玄元皇帝;华丽的车驾像五色云彩,拉车的马儿神骏似龙。
【评解】
这首宫词记帝王朝见老子的盛况。前两句写朝元的环境,说金殿巍峨,紫阁重叠,仙人矗立,手擎玉盘,写得既华丽富贵,又雍容肃穆。且以“紫阁”、“仙人掌”,暗点宫中崇尚道教,为下朝元作伏笔。三、四句正面写朝元,通过“五色云车”、“六龙”,写出皇帝车驾的金碧辉煌,而又暗与天神所驾云车相契合,渲染神秘虚无的气氛,与朝元这一宗教仪式合拍。王建的宫词以婉转清丽著称,内容与所咏对象丝丝入扣,这首诗便具有这一特点。全诗只有第三句直写,其余三句从各个角度进行铺设点染,烘托主题,使诗面十分热闹,画面格外鲜明,其为《千家诗》所选中,也许缘由便在此。
廷试①
夏竦
殿上衮衣明日月②,砚中旗影动龙蛇③。纵横礼乐三千字④,独对丹墀日未斜⑤。
【作者简介】
夏竦(984—1050),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省)人。历仕数朝,官至枢密使,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迁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文章典雅藻丽,著有《文庄集》。
【注释】
①《千家诗》原题作“宫词”,署林洪作,现依《宋诗纪事》卷九改正。廷试,会试中式的举子再由皇帝殿试定名次,称廷试。各特科、保荐之士由皇帝一一面试,亦称廷试。②衮衣:古代天子所穿礼服。日月:衣上绣的日月图案。③龙蛇:指旗子翻动映在砚水中的影子。也可理解为旗子上画的龙蛇图案映在砚水中。④纵横:指才气横溢,随笔挥洒。礼乐:《礼记》、《乐记》,这里指国家典章制度。⑤丹墀:宫中涂成红色的石阶。
【今译】
庄严肃穆的金殿上高坐着天子,衮龙袍上的日月图案光辉灿烂。砚水中倒映着面面旌旗,仿佛龙蛇在飞舞摇晃。我文思如涌,奋笔直书,转眼草就了三千字的文章;独自站在丹墀上回答皇上的提问,太阳还没西斜,尚是中午时光。
【评解】
关于这首诗写作背景,《宋诗纪事》引《青箱杂记》云:夏竦应制科,廷试结束后,大臣杨徽之见他年龄很轻,对他说:“老夫他则不知,惟喜吟咏,愿乞贤良一篇,以卜他日之志。”夏竦忻然提笔,作了这首诗。诗是实写方才经历的廷试事。前两句把重点放在“廷”上,一是抬头看,殿上庄严肃穆,天子神圣威严;一是低头看,见到砚水中倒映着旌旗。后两句把重点放在“试”上,说自己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对策殿上,从容不迫。诗写得才气纵横,前两句构思尤其巧妙,以衮龙代指帝王,以衣上日月光辉暗颂帝王的威仪贤明,都堂皇得体。“砚中”句取境奇巧,新人耳目,又无意中以“砚”暗逗廷试,造意细密。后两句虽是实写,但沾沾自夸,不免少年气盛,陷入刻露浮躁,是诗家一病。
咏华清宫①
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②,晓风残月入华清③。朝元阁上西风急④,都入长杨作雨声⑤。
【作者简介】
杜常,字正甫,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汲县)人。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以太常寺官权发遣陕西秦、凤等路提点刑狱公事。官至工部尚书。
【注释】
①诗原误题唐王建作,据《宋诗纪事》引《河上楮谈》改正。《宋诗纪事》题作“题华清宫”。华清宫:唐宫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上,是唐玄宗、杨贵妃经常游乐的地方。②数十程:数十个驿站的路程。古代道路上每隔一段路设一驿站,供来往官员及旅人住宿。③晓风残月:描摹秋天清晨萧瑟气象,与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名句同一机杼。④朝元阁:在华清宫内。⑤长杨:长杨宫,汉宫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东南。宫中种白杨数亩,故名。按:唐朝元阁在长安城东,汉长杨宫在长安城西。因此有人认为朝元阁上的西风不能逆转再吹向西面的长杨宫,如《唐诗别裁》误将杜常当唐人,收入本诗,评说:“末二句写荒凉之状,不求甚解。”也有人认为是“互文见义”,即两地同刮西风,同下冷雨。实际上,雨在此是借指风吹落叶声。
【今译】
我从遥远的江南来到长安,走过了无数山水,一程又一程;进入这废弃冷落的华清宫,正是冷风扑面、残月在天的清晨。登上高耸山顶的朝元阁,阁上紧峭的西风阵阵;全都吹向了那长杨宫,树叶沙沙作响,仿佛萧萧雨声。
【评解】
诗前两句交代游华清宫的背景,以凄清的格调,为后两句作衬垫。“晓风残月”四字,构铸了孤寂冷淡、令人低回怅惘的意境,邈远落寞,中人肺腑。后两句是登高怀古,通过蒙浑的景语,寄托兴衰的感叹。诗没有正面叙述世事的沧桑变幻,而是以朝元阁上猎猎西风,联想到长杨宫的萧瑟秋景,推论这风吹到荒凉的宫苑废墟中,定会掀起一片如雨声般的落叶声。诗写得含融蕴藉,意味无穷,很容易使人想到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那样令人伤怀的句子,想到诗人此刻登临怀古的幽思与悲从中来的无尽感慨。落叶萧萧,令人疑为冷雨,与唐无可《秋寄从兄贾岛》“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取径相仿,诗人正是通过幻觉,寄托自己渺渺情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地域则从江南到陕西,时间则逆唐达汉,纵横挥洒,毫无局促之感,取景深沉,气势宽广。咏华清宫的诗,唐人便多名篇,本诗虽晚出,却以其独特的意境,为历来评家所脍炙。
清平调①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②,春风拂槛露华浓③。若非群玉山头见④,会向瑶台月下逢⑤。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先世徙西域,其父迁绵州彰明(今四川省江油县)。少年漫游,唐玄宗天宝初供奉翰林,不久遭谗去职。后因入永王璘幕,流夜郎,中途遇赦。诗风格奔放自然,色调瑰玮绚丽,想象丰富,意境奇特,与杜甫齐名。著有《李太白集》。
【注释】
①原作共三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韦叡《松窗杂录》载,开元中禁中重木芍药(即牡丹)。花开时,玄宗与杨贵妃共赏,歌手李龟年等侍。玄宗云:“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命宣李白作《清平调词》三章。白欣然承诏旨,援笔赋之。②“云想”句:言见到云彩便想到贵妃的衣裳,见到鲜艳的花便想到贵妃的容貌。③槛:
栏杆。露华:露水的光华。④群玉山:西王母所住的仙山。⑤会:应。瑶台:即瑶池,西王母所住之处。
【今译】
看到了绚丽的彩云,便使我想到了你的衣裳;看到了娇妍的鲜花,便使我想到了你的面容。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栏杆内的花儿沾润着露水,分外艳浓。美人啊,如果不是在那仙境,在群玉山上与你相见,那么一定是在昆仑瑶台,你站在朦胧的月光中。
【评解】
李白的三首《清平调》,都是夸赞杨贵妃的美貌,用笔则有偏重,这首诗以人为重点,以花烘托衬映。首句七字,写贵妃的衣饰与美貌,着二“想”字,回环交互。见到云、花,令人想到贵妃的衣服、面容,同样,见到贵妃,也令人联想到云、花,二者浑涵相通。次句承“花想容”来,不写人,极力写花。花在春风露华的滋润中盛开,是花最鲜艳、风韵的时候;同样,花美即是人美,从春风拂槛可想见贵妃身姿的绰约,从露华浓可想象出贵妃容貌的芳艳。这样写,把“花想容”三字写得极为酣满。贵妃如此美貌,人间罕见,诗人便把思绪引向仙境,说只能在群玉山、瑶台遇到这样的绝色美人,既赞了贵妃的美,又把她比作仙女,倍加称扬。诗写得浓艳绮丽,音调和畅。把人与花融合在一起,处处用旁衬比拟,在空灵中透出实意,得应制之正。后人认为诗意含讽,恐是附会。
题邸间壁①
郑会
荼香梦怯春寒②,翠掩重门燕子闲③。敲断玉钗红烛冷④,计程应说到常山⑤。
【作者简介】
郑会,字有极,号亦山,南宋时人,生平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