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8533100000081

第81章 注重生活细节,让家庭美满幸福(9)

拿破仑·彭细派德是拿破仑的侄子,他与美女郁金妮·德伯相爱并成婚。他的顾问们认为,她不过是一位不重要的西班牙伯爵的女儿。但拿破仑反驳说:“那又怎么样?”她的青春、她的优雅、她的美貌、她的诱惑,使他充满了神仙般的幸福。“我已经喜欢了一位我所敬爱的女人,”他说道,“她不是一位我不了解的女人。”

拿破仑和他的新婚妻子拥有健康、财富、势力、美貌、名誉、爱情与信仰——一切幸福的条件。但是,他们婚姻的圣火从未发过更加光亮的白热。而且没过多久,那炽热的圣火就熄灭了,直至化为灰烬。拿破仑可以使郁金妮成为皇后,他可以献出他爱情的全部力量,甚至他皇位的势力,但他无法做到一点:使她停止喋喋不休。

出于嫉妒和多疑,郁金妮轻慢他的命令,甚至不许他有秘密的表示。正当他从事国政的时候,她闯入他的办公室,阻挠他最重要的讨论。她常常到她姐姐家抱怨她的丈夫。她拒绝他独处,永远怕他与别的妇人交往。抱怨、哭泣、喋喋不休,甚至恫吓,并强行进入他的书房,向他发怒、谩骂。拿破仑,这个法国的皇帝,纵然有许多富丽堂皇的宫殿,但却不能找到一个小橱,以让自己在那里静一下自己的心。

郁金妮如此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我们通过莱因哈德的《拿破仑与郁金妮:一个帝国悲喜剧》中的文字就可以看出:“以后拿破仑常在夜里,从一个侧门偷偷地出去,戴一项软帽,将眼睛遮起,由一亲信随从陪着,前往等待他的美女那里去,或像古时似的遨游于这大城市中,见些见不到的东西,吸些可能吸的空气。”

这一切都是喋喋不休的郁金妮所造成的。她坐在法国的皇位上,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妇人。但在喋喋的气氛之中,皇位与美貌都不能再使拿破仑折服,都不能保持爱情的长久。这是她自己找来的,是由她的喋喋不休带来的。

你不应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如果你是一位女性,尤其应该对此引起重视,因为你更易犯下这一错误。

我们都看到了郁金妮皇后喋喋不休的结局。她所换来的,只是以悲剧收场的人生。她没能用喋喋不休去说服自己的丈夫,从而得到她想得到的,她把珍爱的一切和她的爱情捣毁无遗。

其实,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喋喋不休并非就无药可救。有很多事只需讲一遍就可以达到目的,唠叨更多的结果只能遭到对方的反感。如果你必须很不耐烦地提醒你的丈夫六七次,说他曾经答应过要一起去做某件事。如果他现在已经在做了,你就不用再浪费唇舌多说几遍了。唠叨只不过使他更加心烦而已。

不要随便与长辈争论

尊敬老人是一种传统美德,在任何社会都应作为一个年轻人情操修养的典范。年轻人如果知道并相信,他们现在安宁优越的生活基础是老一辈人辛辛苦苦创造的,也就会尊重老一辈人。

倾听老人的言谈,总能带给年轻人意外的、在书上没有的学识和一些不需要自己去经历挫折就懂得的珍贵经验。

当然。和老年人交流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应该如何同老一辈人说话呢?许多老年人会认为自己的思想与年轻人不相符合而害怕与年轻人说话,所以我们在和这些老人说话时,要尽量表现得虔诚和有耐心。最好的做法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说明新时代发生的事情,尽量少用一些专业术语,否则不仅让自己解释得很辛苦,也会让老人觉得你在卖弄。

你可以和长辈或老人谈一些永不过时的话题。构成人类多姿多彩生活的最重要的东西,自古以来都是相同的:友谊、爱情、安全感、社会的认可,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以及人类生活的意义等,这些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都是我们十分关心的话题。

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自己的价值观。不同的时代,人的观点的区别是非常有趣和丰富的,只要你提出的观点正确,并且也专心倾听别人的观点,你就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家庭成员间的称呼禁忌

家庭成员也就是亲属,即是与自己有着直接或间接血缘关系的人。家庭成员的称呼,多年来已经形成规范,如父亲的父亲称“祖父”,父亲的祖父应称为“曾祖父”。姑、舅之子应称为“表兄”、“表弟”,叔、伯之子应称为“堂兄”、“堂弟”。对待亲属的称呼,有时讲究亲切,不一定非常标准,如儿媳对公公、婆婆,女婿对岳父、岳母,都可以称呼“爸爸”、“妈妈”。这样称呼主要是表示与对方“不见外”,是自家人。

在与外人交往时,亲属称呼在传统意义上有敬称和谦称两种。对自己的亲属,应用谦称。称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姐”等。称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侄”等。称自己亲子女时,可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小儿”、“小婿”等。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子女由于父母娇惯,不称呼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常称呼父母为“老爷子、老头子、老太太、老太婆”,甚至直呼父母的姓名,表现出对长辈的不尊重。有的夫妻不称呼公婆或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而称呼“你爸,你妈”。

要想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我们就要注意家庭称谓上的一些禁忌:

1.忌不称呼

有的人性格腼腆,或由于其他原因,见到自己公婆或岳父母,什么也不称呼,只“嘿嘿”一笑了事。有的夫妻不称呼对方的姓名,只一味地“嘿”、“喂”、“哎”。长期对长辈不称呼,很容易引起老人的误解。夫妻双方不称呼也显得互相不够尊重。

2.忌称呼粗俗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家庭成员间产生矛盾时。例如有一位青年因为结婚时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与父母大动干戈,称父母为“老不死的、糟老头、死老太婆”。

有的父母在训斥孩子时,称子女为“没良心的、小兔崽子、小王八羔子”等。甚至吵到激烈时,双方会搬出最难听、最野蛮的字词来称呼对方。这种粗俗的称呼,必定使矛盾火上浇油,破坏家庭成员间的感情,造成不应有的家庭纠纷。

3.忌称呼不适度

家庭称呼既要讲究文明礼貌,又要生动活泼,不能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同志化、朋友化。因此,家庭成员间通常称呼爱称或戏称,体现出成员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比如“小刚、老大、玲玲、一把手、内当家、财政部长、宝宝”等,充满着亲切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体现出家的温暖、融洽。

但有的家庭成员不管对方接不接受,不管地点、场合,一律称呼爱称、戏称。例如有一位丈夫平时在家里总爱戏称自己身体较胖的妻子为“肥肥”。一次在办公室里,这位丈夫当着一些同事的面叫着妻子的戏称,使妻子觉得丢了面子,回家后跟丈夫大吵了一架。

家庭成员间的乱称呼现象,无疑会使家庭秩序发生混乱。因而,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讲究长幼尊卑,尊重长辈,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此外,对朋友的亲属,应采用敬称。在其称呼之前加“尊”、“令”、“贤”字等。如对其长辈,在称呼前加“尊”字,如“尊母”。对其平辈、晚辈在称呼前加“贤”字,如“贤妹”、“贤侄”。若在其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不分辈分和长幼,如“令堂”、“令郎”、“令爱”等。与亲属称相类似的称呼我们通常叫亲近称,对于邻居、至交,有时可称“大爷”、“大娘”、“大妈”、“大伯”、“爷爷”、“阿姨”等,有时还在称呼前加上姓氏,如“张阿姨”、“李叔叔”等。

要注意利用好零碎时间

有时你会听到这样的说辞:“等我有空再做。”这句话通常表示“等手上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时再做”。但事实上,没有所谓“空”的时间。你可能有“休闲”时间,却没有“空”的时间。在休闲的时候,你也许会躺在游泳池边尽情玩乐,但这绝不是“空”的时间。你的每一分钟都很值钱。

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管你多么有效率,总会遇到意夕卜你可能错过公车、地铁,或碰上突如其来的中途休息;你可能意外地被困在机场,平白少了3个小时可利用。而成功人士在这种情况下所做的事是:“我带本书、我写东西、我修改报告。我可以在这样的时间里做任何的工作。”这样,你挖掘出了隐藏的时间,同时你也向成功迈近了一步。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零散的时间是大可利用的,如果你能化零为整,那你的工作和生活将会更加轻松。

所谓零散时间,是指不构成连续的时间或一个事务与另一事务衔接时的空余时间。这样的时间往往被人们毫不在乎地忽略过去。零碎时间虽短,但日复一日地积累起来,其总和将是相当可观的。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几乎都是能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的人。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雷曼的体会更加深刻,他说:“每天不浪费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如果利用起来,也一样可以产生很大的价值。”把时间积零为整,精心使用,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科学家取得辉煌成就的妙招之一,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你或许经常会感到时间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干许多重要的事。其实,这不过是找托词罢了。三国时期的董遇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前去找他求学的人很多,但他要求首先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求学者抱怨说:“没有时间”时,他则回答说:“当以‘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来读书。”这“三余”的利用,正是零碎时间的聚积。能以小积大,这是时间的独特之处。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宋朝名人钱惟演,生长于富贵之家,后来又做了大官,除了读书什么嗜好也没有。他曾经对下属说:“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读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读书手不释卷,是好个习惯,很值得学习。古往今来;这样的书迷书痴,为数不少。

而这个故事的特别之处,在于钱惟演以不同的书籍配合他生活的不同片段;读经史正襟危坐,因为要端正心怀,说不定还要做札记呢。这也透露了经史非消遣之书这一事实。相对来说,小说便是消遣书了,所以,便可以用闲适的姿态——例如躺卧着——来翻阅。“小辞”不知是否指诗词的“词”,反正是篇幅短小的诔物,因为人厕时间不长,读不完大部著作。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充分利用时间读书学习的方法:利用零散的时间要因地制宜,善于变通。

汇涓涓细流方成浩浩大海,积点滴时间而成大业。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点滴”的时间看起来很不显眼,但这些零零碎碎的时间积累起来却大有用处。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座右铭是这样的:“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焉,四石以至千万石焉,学习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有的人觉得,读书、写作、科研,就得有大块时间,零散时间在他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这样想的人,是永远做不成大事的。

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学会利用时间。有这样一种比喻:时间像水珠,一颗颗水珠分散开来,可以蒸发,变成烟雾飘走;集中起来,可以变成溪流,变成江河。而这集中的方法之一是用零碎的时间学习整块的东西,做到点滴积累,系统提高。获取高深的知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实现你的梦想。

为此,我们要像在海边拣拾美丽的贝壳一样,收集起散落在人生中的零散时间,对此,时间管理专家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1.不虚掷一寸光阴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然而,不珍惜时间的人却随处可见。

在美国造币厂处理金粉车间的地板上,有一个木制的格子,每次清扫地板时,这个格子就被拿了起来,里面细小的金粉随之被积攒起来。日积月累,每年可以因此为厂里节约上万美元。事实上,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一个“格子”,用于积攒那些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的时间,把那些常人不注意的零碎的时间,都收集利用起来。等着咖啡煮好的半个小时,不期而至的假日,两项工作安排之间的间隙,等候某位不守时人士的闲暇,等等,都被他们如获至宝般地加以利用,并足以取得令那些不懂得这一秘密的人瞠目结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