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8533100000043

第43章 细节决定成败(6)

脚——神经质地不住摇动,往前伸起脚,紧张时后脚跟踮起等等动作,不仅制造紧张气氛,而且也相当不礼貌。如果在讨论重要提案时伸起脚,准会被人责骂。

在参加会议时更不要当众双腿抖动。这种小动作多发生在坐着的时候,站立时较为少见。这种小动作,虽然无伤大雅,但由于双腿颤动不停,令对方视线觉得不舒服,而且也给人以情绪不安定的感觉,这是失礼的。同样,让跷起的腿儿钟摆似的耍秋千也是相当难看的姿态。

背——老年人驼背是正常的事,如果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驼背的话,可就不太好了。我们主张挺直腰杆和人交谈。

眼睛——目光惊慌,在该正视时,却把眼光移开,这些人都是缺乏自信,亦或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这种人容易使人反感,然而直盯着对方的话,又难免会让人产生压迫感,使别人不满。因此只要能安详地注视对方眼睛的部位就可以了。

表情——毫无表情,或者死板的、不悦的、冷漠的、无生气的表情,会给对方留下坏的印象。应该赶快改正,不要让自己脸上有这种表情。为使说话生动,吸引对方,最好能有生动活泼的表情。

动作——手足无措、动作慌张,表示缺乏自信。动作迟钝、不知所措,会使人觉得没劲儿,而且让人觉得他可遇不可及。昂首阔步、动作敏捷、有生气的交谈等会使气氛变得开朗。所以,千万别忘了人是依态度而被评价,依态度而改变气氛的。不要以为这些小节不重要,它会严重影响到你的社交形象,以至于影响到你在他人眼中的印象,因此,为了不至于因“小节伤大雅”,因“小节损伤自己形象”,请从此刻起:密切关注生活中这些细微的“小节”,树立良好的形象,多方位地完善自我,最终使自己登上大雅之堂。

包容是一种美德

小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了这家带“中国”字头的大公司。这公司虽说也是上市公司,但国有企业长期积累的一些习气仍在发生作用。这些天小谭他们11楼的锅炉热水器坏了,喝开水要到15楼去打。这样,每天提热水壶上15楼打开水自然成了小谭份内的事,谁让他在办公室资历最浅。这天上午,小谭先到外面办事,11点过回到办公室,回来时大汗淋漓,他揭开热水壶盖一看,里面空空如也。小谭很生气,大声说从明天起轮流打开水,他不能一个人承包。没人响应,于是,第二天早晨上班后他也不打开水了……结果可想而知,当天中午他就被领导叫去训了一通,让他勤快一点……

这太不公平了!小谭心里想,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这么夹着尾巴做人了,于是,他开始琢磨跳槽的事了。

应该说,这事对小谭的确不公平,但在现代职场上,永远也不会有绝对“公平”出现!道理很简单,无论社会进步到什么程度,企业管理如何扁平化,企业内部永远是个金字塔结构。既然是个金字塔,就必然会有上下之分,既然有上下之分,就必然会有不平等的现象存在。企业作为一台利润压榨机,与追求“公平”相比,它更喜欢“效率”。在一个公司内部,如果没有适当的等级制度和淘汰制度,它就会因为自己的“仁义”而失去竞争力,就会在竞争中遭到淘汰。因此,在现实生活之中,永远不会出现你想像中的那种“公平”。

这就需要你学会控制自己,学会忍耐,学会去适应身处的这个真实的环境和社会,这是许多成功人士能够超越他人成就大事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毕业后,李明应聘到一家公司做助理。刚开始,他很难受,特别是老张、小李什么的动不动就唤他去打杂时,他就会发无名火,觉得很没尊严。他觉得他们在把他当奴才使唤。不过,事后他冷静一想。又觉得他们并没有错,他的工作就是这些。刚进来时,王经理也这么事先对他说过,但一旦涉及具体事情,他的情绪就有点失控。有时咬牙切齿地干完某事,又要笑容可掬地向有关人员汇报说:“已经做好了!”如此违心的两面派角色,他自己都感到恶心。有几次,他还与同事争吵起来。从此以后,他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同事们都不理他,李明在公司感到空前的孤独。

有一天,女秘书小吴不在,王经理便点名叫李明到他办公室去整理一下办公桌并为他煮一杯咖啡。他硬着头皮去了。王经理是很历害的,他一眼就看出了李明的不满,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觉得委屈是不是?你有才华,这点我信,但你必须从这个做起。”

他叫李明先坐下来,聊聊近况。可李明身旁没有椅子,他不知道自己该坐到哪里,总不能与王经理并排在长条双人沙发上坐下吧!

这时,王经理意有所指地说:“心怀不满的人,永远找不到一个舒适的椅子。”难得见到他如此亲切和慈祥的面孔,李明放松了很多。

手脚忙乱地弄好一杯咖啡后,李明开始整理王经理的桌子,其中有一盆黄沙,细细的,柔柔的,泛着一种阳光般的光。李明觉得奇怪,不知道这干吗用的。

王经理似乎看出他的心思。伸手抓了一把沙,握拳,黄沙从指缝间滑落,很美!王经理神秘地一笑:“小伙子,你以为只有你心情不好,有脾气,其实,我跟你一样,但我已学会控制情绪……

原来,那一盆沙子是用来“消气”的。那是王经理的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送的。一旦他想发火时,可以抓抓沙子,就可以舒缓一个人紧张激动的情绪。朋友的这盆礼物,已伴他从青年走向中年,也教他从一个鲁莽少年打工仔,成长为一位稳重、老练、理性的管理者。王经理说:“先学会管理自己情绪,才会管理好其他。”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很多是自己无法把握的,工作不被认同、才能不被重用、职业发展受挫、上司待人不公平、别人总用有色眼镜看自己……这时,能够拯救自己出泥潭的只有忍耐。比尔·盖茨曾告诫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社会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遍布于个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在这一现实面前任何急躁、抱怨都没有益处,只有坦然地接受这一现实并忍受眼前的痛苦,才能扭转这种不公平,使自己的事业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莎莉·拉斐尔很早就立志于播音事业。但由于当时美国各家无线电台都约定俗成地只聘用男性,所以,当她在各家电台应聘时,都被认为不能胜任这类工作而屡遭拒绝。

后来,她在纽约的一家电台找到一份工作,但不久却以“赶不上时代”为由遭到辞退,结果又失业了。

一天,她向一家广播公司的负责人谈起她的节目构想。“我相信公司会有兴趣。”那人说。但此后不久那人便离开了公司,她的美梦破灭了。后来,她又找到公司另外两名职员,却被要求主持她最不擅长的政治节目。

但是,她并没有退缩,而是抓住了这次机会,通过自己的勤奋,使她主持的节目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

“我遭人辞退18次,本来大有可能被这些遭遇所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结果相反,这鞭策我勇往直前。”拉斐尔自豪地说。

如今,莎莉。拉斐尔已成为著名的自办电视节目主持人。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每天都有800万观众收看她的节目。

莎莉靠着坚忍的毅力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她不但没有丧失信心,反而勇敢地面对一切,用积极的心态赢得了最终的成功。

有很多人,遇到挫折后,不是去寻求合适的方法克服困难,而是把一切原因都归结到别人的身上,喜欢迁怒于别人。挫折心理都是由刺激即挫折源引起的。自然逆境引起的挫折没有人为性,而社会逆境和个体自身因素引起的挫折都具有人为性的特点,这样就必然涉及挫折后要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

社会逆境引起的挫折,挫折源都是人为的。对于有意为自己设置障碍的人,受挫折者该如何对待呢?是耿耿于怀,视为永远的敌人,还是宽容大度,化干戈为玉帛呢?应该是后者。因为,迁怒于别人只能给自己的人际交往带来障碍,对排除困难没有好处。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最浮浅、最直观、最不用脑筋的情感反应。它往往只以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发,不对事物作复杂、深远和智谋的考虑,这样的结果,常使自己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为他人所利用。本来,情感离智谋就已距离很远了(人常常以情害事,为情役使,情令智昏),情绪更是情感的最表面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绪做事,焉有理智?不理智,能有胜算吗?能占别人的便宜吗?

但是我们在工作、学习、待人接物中,却常常依从情绪的摆布,头脑发热(情绪上来了),什么蠢事都愿意做,什么蠢事都做得出来。

但是明智的人却能以包容之心,以宽容的态度来化解人生中各种矛盾和麻烦。

明朝长洲的一老翁尤某开了家当铺,临近年关,有一位曾在当铺典当衣物的邻居前来闹事,不还钱却要取回衣物。那个人蛮横不讲理又不示弱。老翁慢慢地劝解他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是为过新年考虑罢了。这是小事,为什么要争吵呢?”他让人拣出那人原来典当的衣物,找到的衣服不过四五件。老翁指着棉衣说:“这件御寒不能缺少。”又指着道袍说:“(这件)给你作为拜年时用,其他的衣物不是着急穿的,自然可以留下。”那人却不知所措,只好拿着衣服悻悻地走了。这天夜里那人竞死在别人家里,牵连那家春节都打官司。原来这个人因为欠债多,已经喝了毒药,知道老翁富有便来敲诈,结果没得手,诈死在别人家里。有人问尤翁事先知道怎么又容忍了他,老翁说:“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什么依仗。小事如果不包容,那么大祸立刻就到了。”人们佩服他的包容和见识。

包容是为那些曾经侵犯我们的人着想而作出的,它使我们从中看到了非常强大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友谊、爱情和事业,它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一个人的品德往往是体现在能否包容他人这一点上。这就决定了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而人们在选择自己所追随的目标时,也往往是以包容为标准的。也就是说,包容的人能以德服人。

莫为蝇头小利所迷惑

很多人对自己使用的东西都有一种修补心理。我们在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应陔有一个大局的眼光,但是有时候我们常常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

某家报纸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香港的老板来大陆投资,机器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最好的,生产效率极高。但是有一天突然这个地方发了洪水,虽然经过奋力抢救使大部分机器脱离了险情,但是还是有一台设备没有抢救出来。洪水退了,为了尽快恢复生产,香港老板就在当地市场上采购了一台中国大陆制造的机器来充当重任。

这台机器质量还过得去,用了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不久它就原形毕露,各种小毛病开始显现出来。今天这个螺丝松了,明天那个零件坏了,总得不断修理,这样常常影响整个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老板想重新买一台进口的新机器,但是进口机器非常贵,再说这台机器也还能用,所以就这么一天又一天地耗着。但是那个大陆产的机器还是不争气,总是出毛病,而且损坏的周期越来越短。到年底一算细账,就因为这台机器的这些各种小毛病,产量较上年度有明显的减少,这些损失加上维修费用等,足可以换一台进口机器了。香港老板这才痛下决心,以低廉的价格把这台机器处理掉,从国外购置回一台新机器。

但凡我们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时候,就不能有凑合的心理,应该更换的东西一定要换,该重新购置的东西就要重新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工作的效率。细枝末节上的修修补补,虽然能够满足暂时的需求,但是从整个长远的计划完成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现实生活中,更为不明智的做法就是有些人因为贪图小利而失掉自己最起码的做人原则,毁掉大好的人生前程。

张平在一家大公司供职,能说会道,才华横溢,所以他很快被提拔为技术部经理,他认为,更好的前途正在等着他。有一天,一位港商请张平喝酒。席间,港商说:“最近我的公司和你们的公司正在谈一个合作项目,如果你能把手头的技术资料提供给我一份,这将使我们公司在谈判中占据主动。”“什么,你是说,让我们做泄露机密的事?”张平皱着眉道。港商小声说:“这事儿只有你知我知,不会影响你。”说着,将15万元的支票递到张平面前。张平心动了。在谈判中,张平的公司损失很大。事后,公司查明真相,辞退了张平。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本可大展鸿图的张平不但因此失去了工作,就连那15万元也被公司追回以赔偿损失。张平懊悔不已,但为时已晚。

在所有老板的心目中,“谁是忠诚的,谁才有责任感,谁才是最可靠的”。本着这种认识,老板一旦发现你露出不忠诚的端倪,那么任凭你有惊世之才,他也不会信任你,更不会给你发展的空间。

也许,像张平这样的人,在利欲的诱惑之下,完全忘记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真理。

数百年前,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了聪明的臣子,交待了一个任务:“我要你们编一本《各时代的智慧》,好流传给子孙?”

这些聪明人接受命令以后,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完成了一本12卷的巨作。老国王看了后说:“各位先生,我确信这是各时代的智慧结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不会去读完它。把它浓缩一下吧!”

这些聪明人又经过长期的努力工作,几经删减之后,完成了一卷书。然而,老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又命令他们继续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