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药大辞典
8531700000085

第85章 九画(10)

【现代研究】叶含表无羁萜醇、无羁萜、槲皮素、卫矛醇。种子油中含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己酸、乙酸、苯甲酸等。动物试验,水提液有降低血糖、尿糖及增加体重的作用;给糖尿病病人口服,每日0.1~1.0g,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盾叶薯蓣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薯蓣科草质藤本植物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的根茎。分布于陕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异名】枕头根、黄姜、黄连参、地黄姜。

【性味】甘、苦,凉。

【功效应用】解毒消肿:用于热毒疮疡,红肿热痛,蜂螯伤,单用研末调敷。

现代常用于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皮肤已破烂及脓已形成者忌用。

【现代研究】含薯蓣皂苷元,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良好原料。

食盐见《神农本草经》。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体。我国沿海各地均产,内地有盐井、盐池、盐泉的地方亦产。

【异名】盐、炒食盐、大盐。

【性味归经】咸,寒。归胃、肾、大肠、小肠经。

【功效应用】涌吐痰食:用于饮食、痰饮、毒物停留胃脘,以浓盐汤探吐;若痰迷心窍,喜笑不休者,亦可火烧令赤、水煎令吐。泻火解毒:用于疮痈肿痛,毒虫蜇伤,化水外洗;用于咽喉肿痛,开水冲淡服;用于风火牙痛,淡盐水含漱,或以盐末刷牙;用于目翳遮睛,化水点眼。此外,又治湿热内蕴之小便不通,腹部胀满,可与葱白,麝香适量,捣烂敷脐部。

现代常用于结膜炎、白内障、皮肤溃疡、龋齿疼痛、牙周炎、消化不良、阴囊湿疹等。

【用法用量】内服:沸汤溶化,0.9~3g;作催吐用宜炒黄,9~18g。外用:适量,炒热熨敷;或化水点眼、洗疮。

【使用注意】水肿、咳嗽、消渴者忌服。

【现代研究】含氯化钠,粗品可夹杂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钙等。

独活见《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Shah et Yuan或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s Maxim.等的根或根茎。前者主产于湖北、四川;后者主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异名】独摇草、独滑、长生草、川独活、香独活、山独活、大活。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祛风胜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常配伍杜仲、秦艽、当归、牛膝、桑寄生、防风等,如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若风中经络,失音不语,手足不随,口眼喁斜,可与生地汁、竹沥同煎服。发散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湿邪所致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肢体沉重,常配伍荆芥、防风、川芎、羌活等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感冒、面神经麻痹等。治疗慢性气管炎,可以独活9g、红糖15g,煎成100mL,分4次服完。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服。

【现代研究】含独活内酯当归醇、当归素、佛手柑内脂、挥发油等。动物试验灌服或腹腔注射有明显的镇痛镇静作用。对大鼠甲醛性脚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菌,变形分枝杆菌,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酊剂对麻醉犬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胆矾见《神农本草经》。为硫酸盐类矿物胆矾Chalcanthite的晶体,或化学方法制成的含水硫酸铜。主产于云南、山西。

【异名】石胆、基石、翠胆矾、胆子矾、蓝矾。

【性味归经】酸、辛,寒。有小毒。归肝、胆经。

【功效应用】涌吐风痰:用于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研末单用,温醋汤调下,探吐;治咽喉肿痛,可配伍白僵蚕研末,吹喉中,即二圣散(《济生方》);若误食毒物,单味研末,水调服,探吐。解毒收湿:用于毒热壅滞之口舌生疮,走马牙疳,鼻疳蚀烂,鼠瘘恶疮,痔疮热肿,研末外掺或调敷,煎水洗;用于风眼烂赤,烧研,泡汤洗目;用于百虫入耳,用胆矾末和醋灌耳。

现代常用于癫痫,眼睑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3~0.6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以水溶化点眼。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外用均不宜过量,或久服。体虚者禁服。

【现代研究】主含带有结晶水的硫酸铜。溶液内服可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反射性呕吐。但对胃黏膜损伤太强,要慎用,此外,还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外用,能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性的蛋白化合物沉淀故胆矾浓溶液对局部黏膜具有腐蚀作用。

胆南星见《本草纲目》。为天南星粉用牛胆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河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异名】胆星。

【性味归经】苦,凉。归心、肝、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化痰:用于痰热内结之咳嗽气喘,痰黄黏稠,咯痰困难,胸膈痞满,甚则气急呕恶,常配伍黄芩、瓜蒌仁、枳实、陈皮、茯苓、半夏等,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豁痰镇惊:用于痰热壅盛之中风瘫痪,惊痫抽搐,头风晕眩,小儿惊风,痰迷不醒,口流涎沫,手足拘挛,常配伍牛黄、天竺黄、生大黄、羚羊角、郁金、菖蒲、远志、竹沥、黄连等。

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管意外、癫痫、精神分裂症、破伤风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阴虚燥咳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皂苷,D-甘露醇、苯甲酸等。

胜红蓟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 L.的全草。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异名】藿香蓟、脓泡草、毛射香、胜红药、广马草、臭草。

【性味归经】辛、苦,凉。归肝、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单用煎服或绞汁饮;用于痈肿疮疡,加黄糖少许捣敷患处。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治肺痨咳痰带血,可与矮茶风、麦冬、叶上珠各15g,水煎服;用于鼻衄,可用鲜叶搓烂塞鼻中;用于崩漏下血,可单用水煎服;用于外伤出血,单用捣烂敷患处。活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单用鲜草捣敷患处。

现代常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蜂窝织炎、肺结核、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30~60g),或研末,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研末吹喉或调敷。

【现代研究】含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具有抗菌作用。

胖大海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梧桐科落叶乔木胖大海Sterculiascaphigera Wall.的种子。主产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

【异名】安南子、大洞果、大发、通大海。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肺利咽:用于肺热声嘶,咽喉疼痛,痰热咳嗽及干咳无痰,单味泡服,或配伍玉蝴蝶、蝉衣、沙参、甘草等。润肠通便:用于热邪内蕴之大便秘结,头痛目赤,单味泡服,或配伍火麻仁、郁李仁、杏仁等。此外,开水泡发加冰糖调服,可治大便下血。

现代常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习惯性便秘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泡茶。

【现代研究】含戊聚糖、黏液质、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等。水浸出液能增加兔肠内容积,产生机械性刺激,促进肠管蠕动,有缓泻作用。水浸提取物有一定的利尿与镇痛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种仁除去脂肪后的温浸液对猫,犬均具降压作用。胖大海素对血管平滑肌有收缩作用,能改善黏膜炎症,减轻痉挛性疼痛,可用于前列腺炎,尿道炎,子宫及附件炎和月经不调等。

胖血藤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蓼科1年生蔓生草本牛皮消蓼Polygonum cynanchoides Hemsl.的根。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及甘肃、陕西、湖北等地。

【异名】荞麦蔓、毛血藤、云扣莲、百解药、黄姜蔓、何首乌蔓。

【性味归经】酸、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敛肺止咳:用于肺痨咳嗽,咳痰带血,百日咳,单用炖肉服,或与冰糖、胡椒泡酒服。治百日咳,亦可与鹿衔草同煎服。行气健胃:用于气滞脘腹胀满疼痛,单用浸酒服,或与穿心莲同煎服。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可与透骨草各等量泡酒服。

现代常用于肺结核、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急性子见《救荒本草》。为凤仙花科1年生草本植物凤仙Impatiens balsamina L.的种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异名】金凤花子、凤仙子。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活血通经:用于血行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研末为蜜丸,以当归煎汤送服,或与丹参、益母草、泽兰等同煎服;用于难产,可研末调服,外以蓖麻子捣涂脚心;用于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单用煎汤加红糖和服,或研末温酒送服;用于跌打损伤,可与沉香各1.5g研粉冲服。软坚散结:用于骨刺鲠喉,捣碎,温水化服;用于单、双乳蛾,研末吹喉。

现代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骨鲠、食管癌、扁桃体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煎服:3~4.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喉,或调敷。

【使用注意】体虚无瘀血积滞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脂肪油、凤仙甾醇、皂苷、多聚糖、挥发油、蛋白质等。水煎剂、水浸剂、酊剂对家兔离体子宫及麻醉兔在体子宫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煎剂还对雌性小鼠有显著的避孕作用,并能抑制发情期,降低卵巢及子宫的重量。

前胡见《雷公炮炙论》。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或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Miq.)Maxim.的根。主产于浙江、湖南、安徽、江西等地。

【异名】岩风、小防风、土当归、鸭脚前胡、鸡脚前胡。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疏风清热:用于外感风热之头痛、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常配伍牛蒡子、桔梗、白前、桑叶、薄荷等。降气化痰:用于痰热壅肺之咳嗽气喘,痰多黏稠,胸膈痞闷,常配伍桑白皮、贝母、杏仁等,如前胡散(《太平圣惠方》)。

现代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5~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火炽,气血虚少者慎用。恶皂荚。畏藜芦。

【现代研究】白花前胡根含挥发油、白花前胡内酯甲、乙、丙、丁及微量的紫花前胡苷等。紫花前胡根含挥发油、异茴香醚、柠檬烯、紫花前胡苷等。紫花前胡煎剂口服有祛痰作用。白花前胡丙素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脏耗氧量等作用。

穿山龙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的根茎。分布于除新疆、西藏外的全国大部分地区。

【异名】穿龙骨、穿地龙、狗山药、穿山骨、火藤根、黄姜、竹根薯、地龙骨、串山龙。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肾、肺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腰腿酸痛,筋骨麻木,单用水煎,加红糖服,或与淫羊藿、防风、香加皮、威灵仙、独活、赤芍等配伍。活血消肿:用于痈肿恶疮,可与鲜苎麻根等量捣烂外敷;用于腰肌闪伤,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单用水煎服,或浸酒服。化痰止咳:用于痰湿壅肺之咳嗽,痰多,单用水煎服,或制片服用。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痈疖、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现代研究】含薯蓣皂苷等多种甾体皂苷。动物试验有明显止咳,祛痰,平喘作用。能显著降低兔血胆甾醇及血压,延缓心率,增强心收缩振幅,增加尿量,改善冠状循环。对肺炎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有抑制作用。

穿山甲见《名医别录》。为鲮鲤科动物鲮鲤Manis pentadactylaL.的鳞甲。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湖南、贵州等地。

【异名】鲮鲤甲、川山甲、山甲、甲片、麒麟片、炮山甲、炮甲珠。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