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药大辞典
8531700000052

第52章 六画(11)

红花菜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豆科1年生草本植物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的全草。分布于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异名】紫云英、米伞花、米布袋、荷花郎、莲花草、翘摇、米筛花草、滚龙珠、螃蟹花。

【性味归经】辛、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疏风清热:用于风热郁肺之咳嗽,可配伍白马骨、刺菠等,煎水加白糖服;治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可以鲜品捣烂外敷。解毒消肿: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咽喉肿毒,疔毒痈肿,缠腰火丹及痔疮。治咽痛,可同白果叶共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吹喉;治疔毒,痔疮,可单味捣敷患处,并煎水内服。止血:用于齿龈出血,外伤出血,可以鲜品捣汁服,或取叶捣烂外敷。

现代常用于急性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痈疖、牙龈出血、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吹喉。

【现代研究】含葫芦巴碱、紫云英苷、胆碱、腺嘌呤、脂肪、蛋白质、淀粉、多种维生素及组氨酸、精氨酸、丙二酸、刀豆氨酸等。

红旱莲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藤黄科植物湖南连翘Hypericum ascuron L.的全草。我国南北各地多有分布。

【异名】金丝蝴蝶、大金雀、牛心茶、牛心菜、房心草、金丝桃、大汗淋草。

【性昧归经】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各种出血证,可单味煎水服或捣烂外敷;亦可配伍大蓟、小蓟、白茅根、地锦草等。活血调经:用于血热郁滞所致月经不调,可配伍当归、丹参、益母草等。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湿毒疮,黄水疮,可单味捣烂外敷,并配伍蒲公英、地丁、二花等内服;湿疮流水,可研末油调涂。清利湿热:用于湿热黄疸,胁肋疼痛,可与香附、栀子、车前草同用;用于泄泻,痢疾,可与地锦、叶下珠、铁苋、马齿苋等配伍。

现代常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月经不调、黄疸、肝炎、痢疾、肠炎、湿疹等。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槲皮素、金丝桃苷以及山柰酚、芸香苷等。

红药子见《本草图经》。为蓼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毛脉蓼Polygonum ciliinerve(Nakai.)Ohwi.的块根。主产于陕西、甘肃、河南等地。

【异名】朱砂七、朱砂莲、红药、赤药、黄药子、猴血七、血三七。

【性味归经】苦、微涩,凉。有小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咽喉肿痛,泻痢,可以生品研粉冲服,或制成片剂服用;治疮痈,可研粉调敷。活血祛瘀:用于瘀血阻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癓瘕积聚及产后血晕,单味煎水服,或配伍红花、川芎、牛膝等。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可以醋制红药子煎水服,或配伍地骨皮、白茅根等,黄酒煎服。

现代常用于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肠炎、胃炎、胃溃疡、胆道蛔虫症、尿路感染、蜂窝织炎、脓痂疹、外伤感染、外伤出血、便血、妇科病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1.5~6g;或泡酒、研粉冲服。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内服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肢麻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孕妇慎服。

【现代研究】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及食用大黄苷等。所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均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对多种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有抑制作用。

红娘子见《本草图经》。为蝉蝌昆虫红娘子Huechys sanguine De Geed.的干燥全虫。主产于湖南、河南、湖北、江苏、四川、安徽、河北等地。

【异名】红娘虫、红女、红姑娘、樗鸡、么姑虫。

【性味归经】苦、辛,平。有大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攻毒散结:用于瘰疬结核,疥癞顽癣。治疗瘰疬,可配伍砒霜、硇砂、黄丹、乳香等,共为末,糯米粥和作饼贴之;治疗疥癞,可与斑蝥、大风子、百部、白鲜皮等同用,浸入酒中,外涂。通瘀破积: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经闭,癓瘕,可炒炙后研末入丸、散服。此外,与斑蝥、青娘子、海马、续随子等为散服,可用于狂犬咬伤。

现代常用于淋巴结结核、神经性皮炎、疥癣、经闭。

【用法用量】研末服:0.03~0.06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敷贴、发疱或调涂。

【使用注意】本品有剧毒,内服宜慎;体弱者及孕妇忌用。

【现代研究】含斑蝥素及脂肪油、蜡和红、黑2种色素等。

红景天见《四部医典》。为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红景天Rhodiola rosea Limn.或大花红景天R.euryphylla(Frod.)S.H.Fu.的根茎。分布于西藏、四川、吉林等地。

【异名】大红花景天。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健脾益气:用于气虚体弱,气短乏力,脾虚带下,气血两虚,可单用煎服。带下偏多者,可配伍山药、白术、芡实等;气血两虚者,可配伍黄芪、党参、当归等。养阴清肺:用于肺热咳嗽,可配伍黄芩、桑白皮等;阴虚燥咳者,可配伍沙参、百合等。此外,若与桃仁、红花、苏木、乳香等同用,又能活血散瘀,治疗跌打损伤。

现代常用于久病体虚,妇女带下症,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

【现代研究】含红景天苷、红景天苷元等。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寒冷,抗微波幅射,提高工作效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抑制180肉瘤细胞等作用。

红楤木见(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为五加科小乔木刺茎楤木Aralia echinocaulis Hand.-Mazz.的根皮。分布于西南、华东、中南各地。

【异名】红花虎刺、鸟不踏、红鸟不宿、红毛刺桐、红叶大猫刺、红刺党。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猪前蹄1只共炖服;亦可与五加皮、虎杖根等同用。活血行气: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骨折,可用鲜根皮加食盐少许捣敷,或与红茴香根、虎杖根、细柱五加根浸酒服;用于胃脘疼痛,可与红木香、乌药、枳壳、甘草等同用。解毒消肿:用于痈疽疮疡,蛇咬伤,鲜根皮捣烂,调敷患处。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胃溃疡等。治坐骨神经痛,可与凌霄根、山药、石豆兰各30g,石刺根15g,水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红辣蓼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蓼科1年生草本植物辣蓼PolygOnum flaccidum Meissn.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异名】辣蓼、辣柳草、蓼子草、斑蕉草、青蓼、辣椒草、辣马蓼。

【性味归经】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燥湿止泻:用于湿胜泻痢,单用其根水煎服;或配伍野南瓜叶、焦粳米等。解毒消肿:用于疔疮肿毒,毒蛇咬伤及乳蛾。用于疔疮肿毒、毒蛇咬伤,可取鲜叶捣敷患处;用于乳蛾,可取茎叶捣汁,加温开水含漱。活血通络:用于跌打损伤,取鲜叶配鲜韭菜各等份,捣烂,酌加甜酒捣匀敷患处;用于风湿痹痛,开水泡叶片,揉搓或热敷痛处。

现代常用于痢疾、肠炎、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含漱。

【现代研究】全草及根含挥发油、鞣质及黄酮类、酚性成分、甾醇等。叶含金丝桃苷、蒽醌、水蓼酸等。流浸膏及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煎剂对志贺菌属、白喉棒状杆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有抑制作用。

红马蹄草见《四川中药志》。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红马蹄草Hydrocotyle nepalensis Hook.的全草。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及西南广大地区。

【异名】马蹄肺筋草、接骨草、红石胡荽、大雷公藤、一串钱、铜钱草。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肺、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淋证,小便不利,可与木通、车前草等同用。清泄肺热:用于肺热咳嗽,痰中带血,可与吉祥草、猪鬃草、黄芩、女贞叶同用;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可与桑叶、菊花、杏仁、蝉蜕等配伍。活血通经: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可与益母草、对月草等配伍;用于跌打损伤,可与牛尾七、地胡椒等同用。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疮毒,皮肤丹毒,带状疱疹,可用鲜草捣烂外敷。

现代常用于感冒、尿路感染、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6~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红芽大戟见《神农本草经》。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Knozcia vaierianoides Thotel et Pitard.的根。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等地。

【异名】红大戟、广大戟。

【性昧归经】苦,寒。归肺、脾、肾经。

【功效应用】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疮毒,痰核瘰疬,咽喉肿痛,内服或外用。治疮痈,可用鲜品捣敷患处;治咽喉肿痛,可单用煎水含服。泻下逐水: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二便不利,单用研粉冲服,或入胶囊服;亦可与大枣等研粉冲服,或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及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等。

【用法用量】煎服:1.5~5g;或研末服,0.5~1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现代研究】含游离蒽醌类及结合性蒽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