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泄泻,痢疾,单用水煎冲蜜服,或与凤尾草同用;亦可与武彝茶煎服。凉血止血:用于血热之咯血、吐血,崩漏下血,单味煎服,或与瘦猪肉同炖服。清热解毒:用于疮疡肿毒,可与蒲公英、野菊花、地丁、金银花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肠炎,上消化道出血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研末服。
【现代研究】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脂肪变性及肝细胞坏死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木馒头见《本草纲目》。为桑科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的花序托及果实。主产于四川、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地。
【异名】木莲、凉粉果、馒头郎、牛奶子、鬼球、木果蒲、爬墙果、薜荔果、凉粉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肾、肝、脾经。
【功效应用】补肾固精:用于肾虚阳痿,腰酸,遗精,单用,或与葎草同用。清热利湿:用于淋浊,小便不利,单用,或加白糖煎服。通经下乳:用于乳汁不通,可与猪蹄共炖服。解毒消肿:用于痈疽肿毒,可单用煎服,或焙干研粉吞服;用于咽喉肿痛,可与金银花、马勃煎水代茶饮。此外,与猪肝煮食,又治夜盲。
现代常用于遗精、乳糜尿、痈疖、急性咽喉炎、少乳症等。
【用法用量】煎服: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现代研究】含芸香苷、β-谷甾醇、蒲公英赛醇乙酸酯、β-香树脂醇乙酸酯及内消旋肌醇。
木槿皮见《本草纲目》。为锦葵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茎皮和根皮。主产于四川,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槿皮、川槿皮、槿树皮。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大肠、肝、脾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壅盛之黄疸,脱肛,肠风下血,赤白带下,可单用煎服。治脱肛,亦可单用煎汤熏洗,或与白矾、五倍子等配伍外用。杀虫疗癣:用于牛皮癣,疥疮,阴囊湿疹。治牛皮癣,可单用浸酒外用,或与大枫子仁、生半夏、轻粉配伍,搽涂患处;治阴囊湿疹,常单用本品煎汤熏洗。
现代常用于皮肤疥癣、阴囊湿疹、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痢疾、肠炎、脱肛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酒浸搽;或煎水熏洗。
【现代研究】根皮含鞣质、黏液质。根与茎的醇浸液在试管内能抑制革兰阳性菌、志贺菌属及伤寒沙门菌。
木槿花见《日华子诸家本草》。为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花。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异名】喇叭花、白槿花、灯盏花。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痢疾,妇女带下症,单用煎服,或研末冲服。用于带下症,亦可与瘦猪肉炖服,食肉喝汤,或与败酱草、白鸡冠花各15g,水煎服。凉血解毒:用于咯血,吐血,单用煎服,或加冰糖煎服;用于痔疮出血,可与槐花炭、地榆炭同用;用于疮疡肿痛,可用鲜花捣烂外敷。
现代常用于细菌性痢疾、带下症。
【用法用量】煎服:3~9g(鲜者50~100g);或人散剂,1.5~3g。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含肥皂草苷、黏液质。动物实验证明,花粉有致敏作用。
木蝴蝶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紫葳科高大乔木木蝴蝶Oroxylumindicum(L.)Vent.的种子。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
【异名】千张纸、玉蝴蝶、云故纸、破布子、白玉纸、白干层、鸭船层纸、海船皮、千纸肉。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肝、肺、胃经。
【功效应用】清肺利咽:用于肺热壅盛之干咳,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可与胖大海、蝉蜕、甘草、冰糖,或玄参、沙参、麦冬、金银花同用;用于外感风热,或痰热蕴肺所致咳嗽,可与款冬花、桑白皮、杏仁等配伍。疏肝和胃:用于肝胃气痛,单味研末,陈酒调服,亦可与木香、金铃子同用。此外,本品外用,又有收敛生肌作用,对于痈疽溃后久不收口,以及湿热所致下部浸淫,恶疮脓水淋漓,可研末撒布疮面,或用菜油调敷。
现代常用于咽喉炎,久咳音哑,急、慢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神经性胃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6~9g;研末,1.5~3g。外用:适量,敷贴;或研末撒患处。
【现代研究】含脂肪油,其中油酸占80.4%;还含黄芩苷元、特土苷、木蝴蝶苷A及B、白杨素等。
木鳖子见《开宝本草》。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木鳖子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广西、四川、湖北。
【异名】土木鳖、壳木鳖、漏苓子、地桐子、鸭屎瓜子、木鳖瓜、木别子。
【性味归经】苦、微甘,凉。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攻毒散结消肿: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痔疮肿痛,干癣,秃疮。单用,以醋磨汁外涂,或研末,醋调敷于患处。治痈肿疮疡,亦可与半夏、草乌炒焦研末,冷水调外敷,如乌龙膏(《医宗金鉴》),还可与乳香、没药、松香、铜绿等捶膏外贴,如神效千捶膏(《医宗金鉴》);治痔疮,可与荆芥、朴硝各等份,煎汤熏洗患处;治瘰疬痰核,可将本品研碎人鸡蛋内蒸熟食之。舒经通络:用于痹痛,瘫痪,可捣烂,加适量蜂蜜或陈醋成泥糊状,外敷患处;亦可配乳香为末,清油调膏擦患处。
现代常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化脓性炎症、淋巴结核、面神经麻痹等。
【用法用量】内服:多入丸、散,或煎服,0.6~1.2g。外用:研末用醋调涂,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孕妇及气血虚弱,脾胃不实者忌用。内服宜慎。
【现代研究】含多种皂苷、脂肪油、齐墩果酸、甾醇、海藻糖、蛋白质等。水或醇浸液能降低麻醉动物的血压。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踝浮肿,有抗炎作用。
木芙蓉叶见《本草纲目》。为锦葵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的叶。除东北、西北外,广布于全国各地。
【异名】拒霜叶、芙蓉花叶、铁箍散。
【性味归经】辛、微苦,凉。归肺、心、肝经。
【功效应用】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用于一切疮疡肿毒,乳痈,常研末蜜调,或醋调四周,中间留头;亦可配伍黄柏、五倍子、大黄等研末,清水调涂四周,即铁箍散(《疡医大全》);还可与乳香、没药共研粉,凡士林调膏外用。
现代常用于局部化脓性感染、急性乳腺炎、蜂窝织炎、淋巴结炎等。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现代研究】含黄酮苷、酚类、氨基酸、鞣质、还原糖、黏液质。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木芙蓉花见《本草纲目》。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的花。
【异名】芙蓉花、地芙蓉花、拒霜花、七星花、霜降花、水芙蓉、胡索花。
【性味归经】辛、微苦,凉。归肺、心、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疮疡,蛇咬伤,水火烫伤,均可煎水外洗,或研末调敷。治疮疡,可以蜜调敷;治烫伤,可以麻油调敷。凉血止血: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单用水煎服,或与莲蓬壳等配伍。
现代常用于蜂窝织炎、疖肿、肺结核咯血等。治肺结核咯血,可与鹿衔草、黄糖,炖猪心、猪肺服。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
【使用注意】虚寒患者及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异槲皮苷、金丝桃苷、芸香苷、槲皮黄苷等黄酮苷;红花含矢车菊苷、冬青花色苷等花色苷。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伤寒沙门菌的生长。
太子参见《本草从新》。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块根。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等地。
【异名】孩儿参、童参、米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补脾益肺,养阴生津:用于脾胃虚弱,常与黄芪、白术、茯苓等同用;食纳不香,口舌不燥,倦怠乏力,气阴两伤者,可配伍山药、扁豆、麦芽、石斛等;肺虚阴伤,咳嗽少痰,短气乏力者,常与沙参、麦冬、百合、贝母等同用。
现代常用于病后体虚、口干乏力、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现代研究】主含氨基酸、多糖、皂苷、黄酮、鞣质、多种微量元素等。对淋巴细胞有明显刺激作用。
五龙根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桑科灌木或小乔木掌叶榕Ficussimplicissima Lour.var.hirta(Vahl.)Migo的根或根皮。主产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异名】五爪龙、九龙根、火龙叶、佛掌榕。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壮筋骨:用于风湿痿痹,常与猪蹄炖黄酒服。祛瘀消肿:用于瘀血阻滞之闭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或浮肿,睾丸肿大,白带,常单用本品水煎服。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煎服:25~50g;或浸酒。
【现代研究】根含有机酸、氨基酸等。动物试验有祛痰作用。
五加皮见《神农本草经》。为五加科落叶灌木五加Acanthopanaxgracilistylus W.W.Smith或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orus(Rupr.et Maxim.)Seem.等的根皮。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等地。
【异名】南五加皮。
【性味归经】辛、苦、微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强壮筋骨:用于风湿痹痛,腰脚酸软肿痛,筋骨拘挛,小儿行迟,单用,或与杜仲、牛膝、木瓜等配伍。治风湿,多浸酒使用,如五加皮酒(《外科大成》);治小儿行迟,多为丸、散。若与骨碎补、续断、威灵仙等同用,又治跌打损伤,如五加四灵散(《外科大成》)。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橘皮同用,即五皮饮(《麻科活人全书》)。此外,本品外用,又有燥湿止痒作用,可治湿疹,阴囊湿痒,常与黄柏、蛇床子等煎水熏洗,或研末敷。
现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阴囊湿疹、外伤骨折等。
【用法用量】煎服:4.5~9g;浸酒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服。
【现代研究】五加根皮含挥发油、鞣质等;短梗五加根皮含多种短梗五加苷、强心苷、挥发油等。五加煎剂在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短梗五加醇提取物有抗炎,镇痛,降压作用,并能兴奋子宫和肠管。
五色梅见《广西中药志》。为马鞭草科直立或半藤状灌木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的叶或带花叶的嫩枝。野生于村落或栽培于庭园。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
【异名】龙船花、臭金凤、七变花、如意草、土红花、毛神花、臭冷风、天兰草、野眼菜、五彩花。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脾经。
【功效应用】解毒消肿:用于痈肿疮毒,常单味鲜品捣烂,取自然汁用酒冲服。祛风止痒:用于湿疹瘙痒,疥疮,可用鲜枝叶煎水外洗。此外,鲜叶捣敷,又治跌打扭伤。
现代常用于皮炎、湿疹、疥疮、痈疽疮疖。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捣汁冲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含马缨丹烯A、马缨丹酸、马缨丹酮、生物碱、鞣质、挥发油等。嫩枝含马缨丹烯A、挥发油等。马樱丹烯A有解热作用。生物碱能降低犬的血压,能兴奋大鼠的肠管而抑制子宫。
五谷虫见《滇南本草》。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Chrysomyiamegacephala(Fab.)或其他近缘昆虫的干燥幼虫。
【异名】蛆、谷虫、水仙子、罗仙子。
【性味归经】咸、甘,寒。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消疳健脾:用于小儿疳积,腹胀消瘦,单用,或与胡黄连、甘草等研末服用;用于热痢吐食,单用晒干为末,米饮下。清热解毒:用于唇疔,单用研末,香油调敷。
现代常用于小儿慢性肠炎、营养不良等。
【用法用量】内服:炙黄研末1.5~3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含胰蛋白酶、肠肽酶、脂肪酸、淀粉酶。
五灵脂见《开宝本草》。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Trogopterusxanthipes Milne Edwards的干燥粪便。主产于河北、山西等地。
【异名】寒号虫粪、寒雀粪、灵脂米、灵脂块、糖灵脂、醋五灵脂。
【性味归经】苦、咸、甘,温。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活血止痛:用于瘀血阻滞诸痛,单用,或与蒲黄同用,如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胸痹心痛,可配伍丹参、川芎、乳香、没药等;治脘腹胁痛如刺者,可与延胡索、香附、没药等配伍,如手拈散(《医学心悟》);治痛经,经闭,产后瘀血腹痛,可与益母草、当归等同用;治跌打骨折肿痛,可与乳香、没药、白及研末,热水香油调涂患处。化瘀止血: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妇女崩漏,经多色紫多块,少腹刺痛,单用,或与三七、蒲黄、生地等同用,如五灵脂丸(《玉机微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