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在雨地里穿行
8530400000056

第56章 知音会有的

2009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为我集中出版了“刘庆邦长篇小说系列”。其中,《平原上的歌谣》、《红煤》是再版,《遍地月光》是新创。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遍地月光》写的是“文革”期间地主、富农子女的命运。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一个地主家的儿子找对象的故事。找对象是生命延续的本能,也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但在阶级斗争极端化的年代,血统论的简单判断,压制了他的本能,剥夺了他的权利,使他变成了“地主羔子”,政治贱民。他找对象的事遇到了重重阻力,屡屡搁浅。他看上了地主家的闺女赵自华,赵自华为给弟弟换亲被人换走了。大姐给他介绍了一个傻闺女,傻闺女在公社当干部的叔叔不同意。他又追求一个出身更为复杂的闺女,受到无情地陷害和批斗。他两次逃走,两次被抓回。第三次才逃跑成功。他流落外地,在形势转变后做起了小生意,直到三十多岁了仍未找到对象。后来,他租了一个寡妇,和寡妇假扮夫妻回乡探亲。他过去受的是政治上的迫害,现在受到了金钱的挤压。他们假扮夫妻的事被人识破,受到百般嘲弄。最后,寡妇了解了他的经历和处境,并为他的真情所感动,答应与他结为夫妻。

和以前的每部作品一样,我所写的都是我亲历的生活。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遍地月光》所写的这段农村生活,是我感受最深刻、情感经历最丰富的一段生活。我对这部作品非常重视,做了多年准备工作才开始动笔。在动笔之前,我在心里给自己定了一些标准,比如情感要饱满,语言须灵动,思想要有历史感和穿透力,细节密度要大。这些标准不是外向的,是内向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小说是否达到了这些标准,还需经过读者和时间的检验。

在“2009年《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100佳”中,《遍地月光》名列第十九。读书报的编者这样评价:“这是因短篇小说享誉中国文坛的现实主义作家刘庆邦的长篇新作,‘文革’、农村、少年成长史、改革开放、精神乡愁,这些元素、题材均为刘庆邦所驾轻就熟,质朴的语言和深入的人性挖掘则为这部长篇小说在可读性之外增添几分厚重,主人公的命运沉浮引人扼腕,读者亦可从中体会物质丰富之后精神丢失了什么。”

我知道,《遍地月光》不是畅销书,但我相信她会有知音。前些日子听刘恒说:如果是你的知音,你不必说什么,也是你的知音。如果不是你的知音,你说再多也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