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初秋,我们曾到陕北的神木、府谷地区采访。那时,当地的煤矿还没有大规模开发建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煤田地质勘探队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在我的印象里,那里的地下宝藏十分丰富,农民驾着驴车走进山洞,不一会儿就能拉出一车闪着乌金光泽的煤来。可是那里的地表却相当贫瘠,几乎看不到树木花草,也看不到像样的庄稼,目力所及,除了不尽的土塬,就是蠢蠢欲动的沙丘。主人大概看出了我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失望,说带我们去看一个美丽的湖泊,红碱淖。当我们乘坐吉普车前往红碱淖时,不料半路刮起了大风,一时间黄沙滚滚,天昏地暗,吉普车打开大灯才能前行。我们好不容易来到红碱淖湖边,由于风沙肆虐,能见度极低,我们没有看到什么,不但没有把美丽和红碱淖联系起来,反而生出一种迷惘之感。
随着该地区煤矿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帷幕快速拉开,我对那里的环境改善更不敢抱什么希望。按一般规律来讲,在哪里建煤矿,哪里的地质结构平衡就会被打破,以致造成地面沉陷、地表水渗漏、河流干涸、树木枯死等不良后果。加之每个煤矿的井口不远处都会耸立起一座矸石山,黑乎乎的矸石山作为煤矿污染环境的标志,的确让人望而生畏。然而,今年六月中旬,当“中国作家看神东”的作家朋友们到中国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参观之后,对煤炭开发带来的神东地区的环境改善,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神东分公司的大部分煤矿建在内蒙古南部和陕西省北部交界地带的神府东胜矿区。我们在鄂尔多斯机场下飞机,乘车前往神东宾馆时,先看到了神东煤炭分公司在公路两旁建起的绿化带。绿化带有乔木、灌木,也有草地,形成了立体效果。据说没建煤矿之前,这里路两边光秃秃的,看不到什么绿色。是神东煤矿把这条公路变成了连接陕蒙的绿色长廊。神东宾馆位于矿区中心的美化圈内,在宾馆住下后,我们环顾四周,惊奇地发现这里已变成一座美丽的小城。街道两旁栽有白杨、垂柳、塔松,护栏上还爬满了攀援植物。从街边向两侧的办公区和生活区看,地面上不是绿茵茵的草地,就是水泥地坪,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公司办公楼旁边,就是一个花园。花园里百花吐艳,蝶飞燕舞,人们在打太极拳,或坐在树荫下小憩,一派祥和景象。
神东的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不限于矿区中心和各个煤矿,他们以国有大型企业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树立“产环保煤炭,建生态矿区”的长远理念,按外围防风固沙防护圈,周边水土保持常绿圈,中心矿井工业区与生活区美化圈的层次规划,从外向内渐次增强,大面积开展生态治理。决心采地球一块煤炭,还地球一片绿洲。矿区面积五十九平方公里,环境治理达一百六十平方公里,治理面积超过了开发面积。他们对水土流失严重的白敖包、红石圈渠、饮马泉、沙沟四条小流域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沟口筑坝拦洪,在沟沿植树,在坡面修挖高标准的水平沟、鱼鳞坑,在坑内植树种草,共完成治理面积三千九百多亩。其中红石圈小流域治理工程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区。他们对唯一的露天煤矿进行回填复垦,复垦率达百分之百。复垦区绿化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栽植各类树木二十二万株,灌木八十多万穴,建成牧草基地一千三百多亩。并建成了养殖场及饲料基地、温室蔬菜大棚、旅游宾馆等,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AA级旅游区。东道主带我们登上东山参观。山上遍植的油松与沙棘长得郁郁葱葱,使十几年前的一座荒山如今变成了绿山。从山顶往下看,流经矿区的乌兰木伦河蓄起一片湖泊样的明水,水中映着青山和座座高楼的倒影,好一幅现代化的壮丽画面!
这次到神东,我连一座矸石山都没看到。原来他们经过技术创新,井下巷道实现了无岩巷布置,基本上没有外排矸石。即使有少量矸石,他们也把矸石回填到采空区去了。他们的思维非常清晰,认识到煤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源在井下,治理重点也在井下。除了取消矸石山,避免了矸石山占地和污染,他们还改善了通风系统,降低矿井漏风量,成功解决了浅地表矿井采空区自然发火对地面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他们发明了利用井下采空区蓄水并通过矸石过滤净化井下废水的技术,全公司日复用水三万四千多立方米。复用水补充了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态建设用水,减少了对地表水的利用,缓解了干旱地区的用水矛盾。
时隔二十多年后,我又来到了红碱淖,并兴致勃勃地下淖游泳。蓝天白云下面,红碱淖碧波荡漾。白色的胖鸥沿着波涌的水边走来走去,不时地朝水里啄一下。远处的水里有黑天鹅,有野鸭。岸边的草地上停着几匹供游人骑的马。在毛乌素沙漠边缘,这片明净的湖水是大自然赐予的。上善若水,这样的红碱淖岂是美丽二字所能形容!
由于神东分公司在环保方面成绩突出,2006年,公司获得全国环保领域中华环境奖。这是国家环保的最高荣誉,也是中国获此荣誉的唯一一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