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饮食与健康(时尚生活指南)
8529300000055

第55章 女性生活与保健(28)

忧愁,是人面临不利环境和条件时产生的一种担忧和焦虑情绪。忧伤肺,悲忧太甚太久,则肺气抑郁,甚至耗气伤阴,致形瘁气乏、面色惨淡、气少不足以息等。“忧者伤神”,忧愁太过,气血失畅,易导致失眠,使人神志恍惚;同时,抑制胃肠蠕动,影响胃液分泌,导致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不良。长期处于忧愁状态,造成体力过分消耗,致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失调,大脑功能紊乱,甚至导致精神病、高血压病、心脏病、肿瘤等。忧虑是我们面临的头号公敌,在我们的人生事业取得成功之前,必须首先战胜忧虑。忧虑并非癌症,也非病毒致病,然而忧虑与心脏病、高血压、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偏头痛等病密切相关,所以忧虑不仅使人老得更快,如脸上产生皱纹,头发灰白或脱落,使脸上皮肤产生斑点、溃烂和粉刺等,而且确实可以致人于死地。忧虑是健康的大敌,它打破了我们平和的心境,分裂了我们的感情,降低了我们的理解能力、洞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因此,忧虑者的观察常是片面、错误的,决策和看法常常是不公正的,其计划和意图即使不化为泡影,也不能持之以恒。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上忧愁的事情,为防止愁对人身心的损伤,应学会及时消愁。许多人以酒浇愁,以烟解愁,都是不可取的。有忧愁的人要尽量不去想那些愁事,最好把精力集中在某项工作或自已的某些爱好上,使忧愁随着时间渐渐淡化。

思就是集中精神考虑问题。思虑过度,使脾气郁结,结于胸腹,可致胸脘痞满。脾气受伤,运化失职,则致饮食不思、消化不良、倦怠乏力、腹胀便泄等症。

恐是碰到危险和预料到不测而产生的惧怕和胆怯情绪。大惊卒恐,则精气内耗,肾气受损,肾气陷于下。可致惊惕不安、夜卧不宁、遗精、阳痿、遗尿、腹泄等。印度有个医生曾以死囚作实验,这位医生预先通知这个死囚,将会让他流血过多而毙命。到了行刑那天,蒙上死囚双眼,把他绑在一张桌上。当医生刺破死囚的手脚皮肤后,早已准备好放在桌下的容器开始滴水,水滴声误使死囚认为是自己的血液大量流出(实际上并未流多少血),结果恐惧万分,气绝身亡。

胆怯是出于自我防护而产生的本能,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是生物的一种基本本能。没有胆怯的人经常遇到不幸,胆怯恰恰可以告诉人们身居危险之境。只要你能正确对待胆怯,它实质上是一种财富,从而使你无论是在体力还是精神上都能对付眼前的危险。在生活中胆怯亦非常重要,对于必要的社会治安而言,胆怯才会产生责任感。

有一种人,当预感到自己、家庭、钱财等受到某种威胁时,胆怯只是唠叨式的咒骂而已。但对更多的人来讲,胆怯如同一棵大树的阴影,整日笼罩心头。当然,并非所有胆怯都不可取,合理的胆怯不仅必要,还是自我约束的基础。

不合理的胆怯如同患了癌症,胆怯总是隐藏在他的身体中,削弱他的力量,搅得他心神不宁。这种胆怯意味着摧毁个人的活力,意味着思想混乱,大脑不协调,思维无法集中,脑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灾难,易产生慌乱和危机感。胆怯者经常拒绝参加社会活动,因他们害怕自己的相貌不能令人满意,言谈乏味,见解浮浅等;胆怯的积聚只能损害身体,缩短寿命。

紧张,是现代生活经常遇到的情绪变化。这是因为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把人带进了信息密集的时代,信息量的急剧增长使人应接不暇,需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否则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代化的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工作变得单调、枯燥和紧张,需要精神的高度集中。现代化城市的人口高度集中,城市生活紧张忙碌的节奏,城市建筑的结构方式,居住和交通拥挤,社会关系复杂多变等,都会导致人们神经精神紧张程度大大提高。心理紧张可引起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变化,导致血中脂质增高,如果这些游离的脂质不能被肌肉活动消耗掉,就会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发展成动脉硬化。心理紧张可导致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高血糖素分泌增高,这些激素可对抗胰岛素的作用,抑制血糖转化为脂肪在体内贮存,加上其他能量动员作用,大大提高发生糖尿病的倾向。因此,一个人要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必须努力学习,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生活。在不可避免的紧张工作之余,应善于调剂自己的业余生活,让紧张的神经得以松弛和休息,让紧张的心理状态得以平静,这样才不致于对健康产生危害。

以上种种过度的情绪变化,导致脏腑的损伤,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最终引起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克服不正常的情绪变化,保持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

什么叫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又称心理健康,是探讨人类如何保护与增强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谈到卫生的时候,人们往往只知道生理卫生,只注意如何保持躯体健康即起居饮食等的卫生原则和方法,却常常忽视了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

心理健康包括2方面含义:第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当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第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异常行为和预防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心理健康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即使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人类和社会作出贡献。

心理卫生的目的,从积极方面来说,是培养个人健全的人格,帮助个人养成运用适宜的方法,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习惯,使个体能适应家庭生活、学校学习和社会等各方面环境,并能在各种挫折的环境中保持心理健康,进而促进社会的安定、繁荣。从消极方面来说,它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心理疾病的倾向,以各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工作及时矫正心理活动的异常,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并以种种心理疗法、药物疗法等方法加以治疗。

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的问题,目前在心理卫生学界尚没有统一的定义。这是因为常态与变态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只有程度的不同,而无严格的界限。在心理卫生学界,一般是把心理健康的人所具有的特点作为标准,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有如下6条:

1.正视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溺于过多的幻想。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各种困难和矛盾,均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应逃避,表现出积极的进取精神。

2.了解自己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知之明,不但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而且还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动机,并能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从而在求学、谋职或恋爱方面做出正确的抉择,以增加成功的机会。

3.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既对别人施予感情,也能欣赏并接受别人的感情,因而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多于消极的态度(如嫉妒、怀疑、憎恨等)。

4.情绪乐观

心理健康的人心胸开朗,情绪稳定,乐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遇有烦恼能自行解脱。

5.自尊自制

心理健康的人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退缩畏惧。在行为上独立自主,既能有所为,又能有所不为,只要是好事就能主动去做,如果是坏事就自我克制,纵有外诱亦不为所动。

6.乐于学习和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出来,并能从中得到满足感,学习和工作对他不是负担而是乐趣。

怎样讲究心理健康

为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就应当按照心理卫生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坚持预防为主,尽量避免不快的心情。对各种可能致病的不良倾向,要防患于未然,使身心始终处在无忧无虑的、轻松愉快的状态。

避免或消除不良的精神刺激因素为了自身的心理健康,讲究心理卫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注意防止心理压力,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一般来说,不良的精神刺激,主要来自生活、工作、交际等方面的挫折和冲突。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这一点,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克服它,往往会造成心理失常。

对不良的精神刺激,不能被动地适应,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主动,妥善处理各种问题,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以确保心理健康。具体应做到以下9点:

1.不让不愉快的事藏在心里

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忧愁,心中有了不平之事,可以找你信任的、谈得来的人交谈,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倾吐出来,彼此思想交流,情感共鸣,把不良心情铲除。

2.巧妙地回避烦恼

人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失误或失败。一旦出现了问题,烦恼、内疚于事无补,不能解决问题。自我诅咒:“我真该死!算我八辈子倒霉!瞎了眼!”或者是赌气不吃饭,躺倒不干了等等,只能把身体“气坏”,损害健康。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烦恼的事暂时放在一边,做些顺利而容易成功的事,用喜悦填平创伤。

3.对人谦让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若是处处表现自我,于什么事都是自己出风头,这样既会孤立自己,也会招惹非议。如果别人胜过自己,就要有甘当配角的精神,那就会大家满意而团结,自己愉快而轻松。

4.多做好事

平时人们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意思是说人是有感情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为别人着想、做好事,别人就会给你以微笑和感激。这样既可以加强人际关系上的亲密感,又可以使自己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5.办事要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