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饮食与健康(时尚生活指南)
8529300000046

第46章 女性生活与保健(19)

冬季服装应尽量覆盖身体表面,并要紧缩开口。高领或带围巾的衣服能防止躯干部温暖空气的散失,所以有较好的保温效果。人体各部对冷的敏感性不同,一般说来,腹部最怕冷,其次是背部、腰部、上臂和大腿,而胸部,前臂、小腿、手、足对冷有较强的耐受性。因此,穿冬衣应根据这些特点,注意对腹部、腰部、背部及上臂和大腿部充分保温。对妇女来说,更要重视对腰部和下肢的保暖。

(2)夏服

夏天的衣服应有利于体热的放散和对外热的遮避。为此,夏服的衣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和放湿性。一般说来,薄、柔软、弹性好,以及内表面不光滑的机制布或针织品,容易透气、散热,穿在身上较为凉爽、舒适。衣料有较好的吸湿性和放湿性,有利于蒸发散热。毛织品的吸湿性虽好,但放湿速度慢,不易蒸发,因此不宜做夏季服装。丝绸、亚麻和人造丝吸汗能力很强,蒸发速度也快,所以很适宜做夏季衬衫和长裤。此外,棉织品、棉针织品也是制做汗衫的良好材料。合成纤维的吸湿性一般都比较差,但放湿较快,所以合成纤维与吸湿性较好的棉纤维混纺,如涤棉混纺织物及涤棉三合一混纺织物(俗名的确良),做夏季衣料甚为理想。

为便于通风换气,夏季服装要宽松,开口要大。敞开的衣领及宽大的袖子和裤腿,在活动时有明显的鼓风作用,能促使内外空气对流。所以夏天穿短袖衬衣,短裤和裙子是符合卫生学要求的。

为防止日光辐射,夏衣最好使用外表面平滑且有光泽的白色及黄色等淡色衣料。各种衣料对辐射热的反射和吸收,受原材料和染色影响,淡色衣料对太阳热能的反射率高,吸收率低,有显著的防辐射热作用。相反,黑色及其他深色衣料对太阳热能的反射率低,吸收率高。同样的布料相比;如以白布对辐射热的吸收率为100,其他各色的吸收率如下表所示。

衣料颜色对辐射热的吸收率表

颜色吸收率白色100黄色165绿色177灰色188桃红194

夏季,室内如有冷气设备,穿着室外的衣服进入冷房间内,会引起过度冷却,因而使体内的各种机能失去平衡。有空调房间的室温,一般应控制在比室外低5℃的范围内,如果温差超过这一范围,出入房间就应更换衣服。进入房间后,不能只穿短衣、短裤,最好穿上长袖衫和长裤甚至薄的毛线衫。

10.常见服装的卫生学评价

(1)西装

西装是在欧美和世界各地广为流行的一种服式。西装的特点是尺寸严紧、外形有棱有角、线条锐利整齐,穿在身上笔直挺括,显得苗条、精神。西装的衣料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由于西装的衣领外翻,胸前呈1倒三角形敞开,所以胸部有1/3部分隔热层很薄,冬天不够保暖。在夏天,由于衬衣的领带,更会使人闷热不适。所以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在春秋2季穿西装较为适宜。

另外,西装的肩部平直,袖口小,所以对上肢的活动有一定限制,尤其是少年儿童穿西装,手臂的活动更易受限。

(2)茄克衫

茄克衫的主要特点是没有下摆,腰腹部和袖口紧束,对襟用拉链连接,比较完整与合体,具有活动方便的优点。作为工作服穿用,有利于安全。用不同衣料制做的茄克衫,虽在一年四季均可穿用,但由于腰腹部和袖口紧束,衣内气体不易与外界交换,因此在冬季有利于保暖,而夏天穿容易闷热。所以夏季的茄克式工作服,最好在腋下开一散热窗口,以利汗液蒸发和空气交流。冬季的皮茄克,牛皮面料比人造革好,牛皮有一定的透气性,而人造革不透气,活动时容易出汗弄湿内衣。尤其是青少年,活泼、爱动,穿人造革茄克衫更应注意这一弊病。

(3)裙子

常见的裙子有长裙、短裙(齐膝)、连衣裙、筒裙、西式裙和喇叭裙等式样。一般说来,夏季穿短裙、连衣裙、喇叭裙通风良好,行走时鼓风作用明显,能驱湿散热,使人感到凉爽舒适。衣料轻薄柔软的长裙和筒裙也适合夏季穿用。春秋季穿裙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一般气温在18~22℃范围内,可穿布料较厚的长裙、筒裙及西式裙等下肢暴露面积较少的裙服。为了保证健康,妇女应注意下半身,尤其是膝关节的保暖。所以在气温较低,下肢皮肤发紧或有冷感时,就不宜再穿裙服。

(4)旗袍

旗袍是我国妇女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服装。旗袍的结构能比较自然地显示女性的曲线形态,而且穿着轻便、上下身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衣下空间,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性能。因此,无论从美学和服装卫生学角度看,都是很好的服装。

旗袍式服装一年四季均可穿用。夏季的旗袍,为便于散热,前后片的分叉最好在大腿中部,下摆至小腿肚或膝部较为合适,衣领最好采用衬衣式或圆口领。春秋季的旗袍,衣领要稍高、前后片分叉要低,这样可减少散热,使颈部和下肢不感觉冷。

(5)棉衣

棉冬衣有棉袄、棉裤和棉大衣等。棉纤维细而长,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尤其是新棉花做的棉冬衣,含气量较多,能有效地防止体热散失。但棉纤维吸湿性较强,在南方穿容易吸湿变潮,使保暖性下降。另外,棉衣容易板结,使含气量减少、保暖性降低。补救的方法是拆洗、重弹,这样很麻烦。

在北方较寒冷的地区过冬,不仅要穿棉袄、棉裤,有的还需穿棉大衣。这些棉冬衣的最大缺点是臃肿和沉重,加起来约有4~5千克,穿在身上会加重人体负担,妨碍肢体活动,因此很不方便。

(6)皮大衣

在北方的寒冷地区,严寒时节穿皮大衣的人较多。用绵羊皮和山羊皮制成的皮大衣,保暖性和防风性都很好,在零下30~35℃的低温下,穿在棉衣外面,基本上能维持体温的恒定。但皮大衣太重,一件皮大衣足有4~5千克。再加上里面的衣服可达7~8千克,这样穿起来,使人走行很难,容易疲劳。

(7)滑雪衣

滑雪衣也叫登山服,近年来,做为冬衣流行很快。滑雪衣多用致密防风的尼龙绸作外层面料,用含气量多的天然羽绒或涤纶、晴纶及丙纶絮片做絮料,因此既轻便、防风,保暖性又强。而且弹性好,不容易板结。另外,涤纶、晴纶和丙纶絮片,吸湿性差、不易回潮,而且易洗易于、不怕虫蛀,很适合冬季潮湿的南方地区穿用。

滑雪衣的另一主要优点是轻便、柔软,穿上用羽绒或絮片制做的滑雪衣、防寒背心和防寒裤,完全可以代替棉衣、棉裤、棉大衣或皮大衣,但重量却可减轻1/2。穿在身上轻盈自如、活动方便,而且显得有生气。所以与棉衣、皮衣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衣服要勤洗

人体皮肤上有几百万个汗毛孔,每天约排汗1000毫升。汗水中含有尿素、尿酸、乳酸、盐等废物,留在衣服上的“汗渍”,就是这些废物的痕迹。炎热季节出汗多,衣服容易脏,所以要天天换洗衣服。此外,皮肤的皮脂腺每星期约可分泌出半液体状油脂200克。排汗是为了散热,分泌油脂是为了润泽皮肤和毛发。但是,汗渍和油垢积留过多,不仅发出酸臭气味,还会堵塞皮肤上的汗毛孔和皮脂腺孔,引起皮肤瘙痒,感染病菌,以致发发皮炎。

棉织品内衣在与身体摩擦时,微小纤维屑会与皮肤污垢结合,衣领、袖口因摩擦机会多,所以,也最容易脏。穿合成纤维品比一般衣料容易脏,原因是合成纤维带静电作用,会吸附灰尘。

衣服一旦脏了,会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产生酸臭气味,降低衣料的牢度,并且成为发霉、虫蛀、病菌的媒介。因此,衣服要经常洗换,新买的内衣也要提倡先洗后穿。

人们往往把从商店买来的内衣或其他贴身衣服,直接穿到身上,这样很不卫生。因为这些衣服的材料在加工和染色的过程中,要经过许多化学物质处理,这些化学物质附到衣料上,可能刺激皮肤,引起过敏性皮炎、湿疹、接触性变态反应等,使人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新买的内衣上常有的化学物质:

1.染料、防缩防皱处理剂中的化学物质

在因染料刺激而引起的皮炎已大大减少,但染色中使用的重铬酸盐、膨松剂等,可能会引起刺激性皮炎。防缩、防皱处理剂中含有甲醛树脂,甲醛树脂在衣服上可游离出甲醛,游离甲醛能刺激皮肤产生皮炎。妇女的贴身内衣、内裤、乳罩等大部分是经过甲醛树脂处理的。

2.柔软加工剂中的化学物质

现在为了使衣料柔软、平滑、手感好,要用各种柔软剂,如硫酸酯、多元醇脂肪酸脂等进行加工处理。这些化学物质,一般在纤维织物上的附着量为1%左右,如果超过一定浓度,就会从纤维织物中游离出来,刺激皮肤,可能会引起皮炎。

3.荧光增白剂

它是一种有刺激性的化学物质,从纤维织物中游离出的量多时,能刺激皮肤引起皮炎。

4.卫生加工剂

内衣、袜子、婴儿尿布垫等,一般都用有机汞、有机锡、酚醛等化合物作为卫生加工剂处理,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皮肤产生微弱的刺激和接触性变态反应等。

由此可见,新买来的内衣和其他衣物虽然美丽、平展、柔软,但是纤维织物上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产生危害。为了避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新买来的内衣、衣料和其他贴身衣服,应该先放在清水中浸泡几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2~3遍。这样不但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有害化学物质,而且衣服更加柔软、舒适。

衣服要随脱随穿

1.据气候状况随脱随穿

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如果体温超过40℃或低于35℃,就会严重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在正常情况下,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主要靠蒸发的方式散热,当皮肤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辐射、对流、传导的散热方式就会一起作用。如果你没有及时添加衣服,就会因受凉而致病。

怎样才算穿着合适呢?这主要从皮肤和衣服之间的空气层的温度和湿度来判断。通常,人体附近的适宜温度是32℃,适宜湿度是40%~60%。根据这个标准,一般来说,当气温在30℃以上时,穿件汗衫即可;气温在30℃左右,可穿件短袖衫或长袖衫;气温在16~23℃之间,则应在衬衣上加件毛衣或其他外套。

天高气爽、桂花飘香的秋天,是一个气候宜人的季节。但是秋季气候由暖转冷,变化万千,尤其是到了深秋已是寒意浓浓,衣着上更要注意保暖。毛线衣、夹外套相继上身,衣着的颜色宜选择深色。另外,随时要添加内衣、内衫,外套也宜宽大些。秋天穿衣的要领是“随穿随脱”,意思是穿着衣服要注意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热了就脱,冷了就穿,而且添衣要由薄到厚,逐渐增加。

2.下班回家后应换装

上班时,根据工作的需要,穿上工作服或其他衣服,下班后应该及时换装,这有以下几点原因:

(1)能达到休息的目的

人们都知道,不伺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服,如运动服、工作服、学生服等。这些服装都是由于功能上和心理上的需要而出现的。从功能上的需要来说,以运动服为例。由于各类运动项目的特点不同,又分为体操服、击剑服、滑雪服、游泳衣等。从心理作用看,以学生服为例,它是为了造成严肃、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能花花绿绿,而要求朴素大方。由此可见,这些适合运动和学习的服装,最好回家不穿。回家后换上轻便、舒适、美观的家庭服,会使人的举止、言谈更加随便,精神更加放松,得到充分的休息。

(2)避免灰尘等脏物污染室内物品

外层衣服容易脏污,例如煤烟、灰浆、油漆、餐桌上的食品、化妆品等都能污染外衣,更主要的是尘土。人体各部位在活动时,皮肤和衣服之间,以及衣服和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会产生静电,尤其是涤纶、晴纶、氯纶、丙纶等织物的衣服更容易产生静电,静电有很强的吸尘作用,会从空气中吸附大量尘土,这是外层衣服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回家不换外衣,衣服上的脏物及尘土就会污染室内物品,更容易污染床铺。

(3)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室内

衣服能从外界空气中,吸收不等量的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有的气味难闻,如氨、硫化氢、氯等;有的无气味,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衣服吸收有害气体的程度和它的吸湿性相似,吸湿性强的衣料,吸收有害气体也多。羊毛织品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最强,其次是亚麻织品,最后是棉织品和化学纤维织品。羊毛织品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比棉织品大2~3倍。而且释放速度最慢。衣服从有害气体浓度较高的地方吸收毒性气体。某些工业车间的空气中,含有毒性的气体和粉尘,会附着在工作服上。这些有毒气体和粉尘,会随着人们的活动释放到其他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衣服可作为有害气体和粉尘的传播体和空气的污染源。因此,回家应该换衣服,不要穿工作服回家或到其他公共场所。

(4)防止病菌进入室内

衣服能从人们活动的各种环境中,污染细菌、病毒、霉菌、虫卵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无味,肉眼看不见,不容易引起注意。人们在这些微生物较多的地方活动时,衣服上污染许多微生物,然后随着人们的活动,散布到其他地方或带到家中,这样衣服就变成了有害微生物的传播体和空气的传染源。因此,在有传染病环境中工作的人和治疗的人,如医生、护士、患者,不要穿工作服或隔离服去公共场所或回家。

袜子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