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检查项目
怀疑是否有糖尿病,应该做哪些检查,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这里简单加以介绍。
1.与诊断有关的检查
(1)血糖。血糖包括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这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2)尿糖。其可为糖尿病提供诊断线索,但不能根据尿糖阳性或阴性诊断或排除糖尿病。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当患者空腹或餐后血糖比正常人偏高,但还达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就需要进一步做OGTT,来最终确定有无糖尿病。
(4)胰岛功能测定。其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该试验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胰岛素及C-肽的分泌水平,可以了解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有助于明确糖尿病的分类。
(5)自身抗体检查。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Ⅰ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抗体往往呈阳性,Ⅱ型则阴性。
(6)胸部X线拍片检查。其可明确是否合并肺结核或肺部感染。
(7)骨密度检查。其可了解有无骨质疏松。
一般说来,血糖(包括空腹与餐后)应每周检查1次;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半年检查1次;眼底每半年至1年检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每2~3个月检查1次。
2.反映血糖平均控制水平的检查
无论是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均是某一时刻的血糖值,其结果受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尤其如此。要了解一段时期内血糖控制的真实水平,需要检查以下几项。
(1)糖化血红蛋白(GHb)。其可以反映近2~3个月内总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4%~6%。
(2)糖化血清蛋白(GSP)。其可以反映近2~3周内总的血糖水平,正常值为1.5~2.4毫摩尔/升。
3.与并发症有关的检查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来自于由它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为了全面了解病情,除了血糖以外,患者还须检查下列指标。
(1)血压、血脂、血流变、血酮体、肝肾功能、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查了解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肾病、尿路感染、酮症酸中毒等等。
(2)眼科检查。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
(3)神经科检查。用10克单尼龙丝进行触觉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4)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了解有无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
(5)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检查。了解是否有下肢动脉硬化或狭窄。
认真看懂检验单
与糖尿病有关的各项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及分类,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状况,评价临床疗效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发现。
1.尿糖(U—GLU)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8.9~10.0毫摩尔/升)时,肾小管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尿糖增高呈阳性,临床用“+”号表示。正常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但尿糖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血糖与尿糖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当患者有肾小动脉硬化等肾脏疾病时,由于肾糖阈增高,患者尽管血糖很高,尿糖却往往阴性;又如,妊娠期妇女肾糖阈往往减低,尽管血糖不高,尿糖也可呈阳性。因此,尿糖结果仅供参考,而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2.血糖(GLU)
临床上所说的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空腹血糖(FPG)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除饮水外),于早餐前采血所测的血糖,它主要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正常值为3.9~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的血糖(2hPG)主要反映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即在食物的刺激下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FPGi>7.0毫摩尔/升和(或)2hPG≥11.1毫摩尔/升为糖尿病;FPG在6.1~7.0毫摩尔/升之间为空腹血糖异常(IFG),P2hPG在7.8~11.1毫摩尔/升之间为糖耐量异常(IGT),IFG和IGT是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过渡阶段,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和后备军,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早防预。
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正常人在一次食人大量葡萄糖后,通过体内的各种调节机制的作用,血糖浓度仅为暂时轻度升高,2小时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人体的“耐糖现象”。
给受试者测定空腹血糖后,口服75克葡萄糖,分别在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采血测血糖,并画出相应的“血糖一时间曲线”,即为“耐糖量试验”。正常值空腹血糖3.9~6.1毫摩尔/升,口服葡萄糖0.5~1小时达高峰时血糖应<8.89毫摩尔/升,2小时后血糖应<7.8毫摩尔/升,3小时后血糖恢复正常。
如果空腹血糖Ⅰ>7.0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有些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可能正常或虽然偏高但还不够糖尿病空腹血糖诊断标准,但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11.1毫摩尔/升,这部分人如果不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就可能被漏诊。
4.糖化血红蛋白(GHb)和果糖胺(GSP)
血糖由于受饮食、运动量、情绪、药物的影响而经常波动,因此,测定一次血糖只能反映采血瞬间的血糖水平,不能反映采血前一段时间血糖情况的全貌。
而GHb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持续性、非酶促结合的产物,合成的速度与红细胞所处环境的葡萄糖浓度成正比,由于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半衰期是60天,故它可以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为4%~6%。GSP是葡萄糖与血浆中的血清蛋白非酶促结合形成的糖蛋白,血清蛋白的半衰期为19天,故GSP反映的是此前1~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为1.5~2.4毫摩尔/升。检查GHb和GSP,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了解其平均血糖水平更有意义。但是,由于GHb和GSP不受每次进食的影响,所以不能用它来指导每天降糖药物的用量。
5.胰岛功能测定试验
胰岛功能测定试验主要用于了解胰岛B细胞的功能状态,协助判断糖尿病类型并决定治疗方案。
(1)胰岛素释放试验:口服75克葡萄糖或馒头二两,测定餐前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空腹正常胰岛素值为7~24毫单位/升,服糖后1小时上升为空腹的5~10倍,3小时后恢复至空腹水平。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餐后胰岛素分泌量也无明显增加,释放曲线呈无反应型或低平曲线。Ⅱ型糖尿病早期,空腹及餐后胰岛素水平可正常甚至略高,但胰岛素分泌高峰往往延迟至2~3小时后出现;Ⅱ型糖尿病晚期,由于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竭,其胰岛素分泌曲线可与Ⅰ型糖尿病相似,此时单靠胰岛素测定来区分Ⅰ型与Ⅱ型糖尿病已无意义。在指导用药方面,如果胰岛素分泌量不低,说明主要问题是胰岛素抵抗,治疗上应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减肥,用药上主要选择改善胰岛素抵抗(如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等)的药物;如果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则应及时加用胰岛素治疗。
(2)c一肽释放试验:C-肽是胰岛素原最后生成胰岛素时的等分子离解产物,因此,C-肽测定可以间接反映自身胰岛素的分泌情况。正常人空腹血浆c一肽值为0.8~4.0微克/升,餐后1~2小时增加4~5倍,3小时后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本试验意义与胰岛素释放试验相同,但其优点在于可以排除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自身胰岛的分泌功能。
6.尿微量白蛋白(MALB)测定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肾脏损害.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逐渐发展为尿毒症。
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常为阴性,易被忽略;待尿中出现蛋白时,肾脏病变往往已不是早期。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反映早期肾损伤的良好指标,如尿MALB超过30毫克/24小时,或20微克/分时,则提示有早期肾损害,此时严格地控制血糖并及时用药,肾功能多半可以恢复正常。
7.血、尿酮体检查
重症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及糖利用障碍,造成脂肪大量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并在血中堆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救治,可危及生命。尿酮体检查是筛查试验,结果阳性也可能是由于不能进食,呕吐造成的;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酮症,故准确性较差。可靠的试验是测定血中的β-羟丁酸含量,超过0.5毫摩尔/升,就提示有糖尿病酮症。
8.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类。正常人以及Ⅱ型糖尿病患者这3种抗体测定均阴性;而Ⅰ型糖尿病多呈阳性,其中GADA最有价值,阳性率可高达90%且可持续多年。
9.血脂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除血糖高以外,往往还有血脂代谢异常、血流变异常、高血压等等,它们共同构成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应更加严格,总胆固醇(TC)应<4.5毫摩尔/升,三酰甘油(TG)应<1.5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应>1.1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2.5毫摩尔/升。
血糖测量为何不准确
1.没有按时用药
由于患者抽空腹血的时间太晚,使化验当天早晨的用药被迫推迟,有的患者干脆这天早晨就不用药,这样势必造成血糖增高,其结果自然不能反映患者在平日正常治疗情况下血糖的控制情况。举例来说,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晚餐前注射的胰岛素其作用一般只能维持到次日清晨6~7点钟,故早上的胰岛素通常应在7点之前注射,这对保证全天血糖的稳定性十分必要。倘若患者去医院查空腹血糖,抽血拖延至上午9点以后,由于患者早晨没有按常规及时注射胰岛素.血糖会较平日显著升高,所以结果不能代表患者正常治疗情况下的空腹血糖水平,由此获得的血糖值对调整胰岛素剂量以及了解病情控制的好坏没什么参考价值。因此,检查空腹血糖,患者必须在早晨常规注射胰岛素之前(8点之前)完成空腹血糖的测定,不能因抽血而影响正常进食或用药。有些患者因常去医院空腹抽血化验而推迟或临时停用胰岛素,导致上午有段时间处于药物作用的空白期,引起血糖升高或波动。
2.抽血时间太晚
所谓“空腹血糖”严格地讲是指禁食8~10个小时,于次日清晨8点之前抽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如果抽空腹血的时间太晚甚至接近中午,所测得的血糖准确地讲应该叫“餐前血糖”,空腹血糖与餐前血糖不能画等号。如果抽血时间太晚,患者长时间的空腹饥饿,所测血糖结果可能偏低;也可能因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使得所测结果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化验结果不能客观地反映其平常的空腹血糖水平。
3.应激因素对血糖化验结果的影响
情绪变化、发热感冒等应激因素会导致升糖激素(如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当这类激素分泌过多时,一方面可以抑制胰岛素分泌;另一方面又可以加速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明显升高。在应激状态下测得的空腹血糖可能高于平常的血糖水平,但这并不能代表患者的真实病情,因此,应当以应激状态过后所测的血糖结果为准,把它作为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
在此,归纳几点提醒糖尿病患者注意。
(1)对于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低下、存在清晨高血糖的患者,应事先在家中用血糖仪完成空腹血糖的测定,记下结果后再去医院;最好不要去医院化验空腹血糖,因为医院门诊采血时间太晚,这样会延误患者早晨的胰岛素治疗,对全天血糖产生不利影响。
(2)不要为化验空腹血糖而擅自停药,这样得出的检测结果既不能准确反映病隋,又会造成血糖波动及加重病情。
(3)不要在家注射完胰岛素后再去医院抽空腹血,这是因为到医院抽血的确切时间难以预料,如果不能在半小时内抽完血,势必延迟进餐时间,有可能会发生低血糖。
(4)如果去门诊查空腹血糖的患者不能保证在8点之前抽上血,可以早晨在家正常治疗及进餐,然后去医院测餐后2小时血糖。这样不至于影响正常进餐及用药,不会引起血糖的波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检查餐后血糖不仅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而且能更好地反映进餐量及服药量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
(5)不要为得到理想结果而在检查前日过分节食,这样做所测的血糖结果可能偏低一些,但却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为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可信,检查前日应继续保持平常的进食和用药,夜间保证良好的睡眠。另外,次晨抽血化验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吸烟和饮用咖啡等兴奋性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