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岁前男人应该悟透的人生问题
852200000056

第56章 人生篇

人生篇

第十六章糊涂与吃亏

第二节小事糊涂,大事清楚

人际交往过程中,没必要将事事分析得滴水不漏,小事上糊涂一些,别太在意计较,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彼此间的信任,还可以增进感情,加快相互交往的速度。

俗语说:“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是告诉人们要在小事上不妨糊涂些,而真正遇到大事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关键时刻表现出大智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凡能够做到“糊涂”的人还真的非常有限,因为他们无法达到超然的境界。因此,生活包袱里装满了大事小情,往往思想还要被那些小情所缠绕。有这样一句人生格言:“小事多糊涂,大事不含糊。”这最适合这种人了。

鲁迅先生曾专门揭示了“难得糊涂”的真正含义,他说:“糊涂主义,唯无是非观等——本来是中国的高尚道德。你说他是解脱、达观罢,也未必。他其实在固执著什么,坚持着什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坚持着什么”。其实难得糊涂的人实际上是再清醒不过了。之所以要“糊涂”,是因为将世上的一些事情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因为有某种无以言表的原因,所以不得不糊涂起来。当人们想起这四个字时,在小事上不妨也糊涂一把,索性放下包袱,轻松、潇洒一回。

糊涂看世界,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察社会上的大事小情时,对一些不打紧的事情糊涂处之,而涉及至关重要的原则性问题时要清醒对待。如:个人的名利,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在糊涂的同时不能丧失原则和人格。

如果能做到大肚弥勒佛那样“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说明你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纵观古今,达到这种境界,拥有这种智慧的人还是有很多的。晋代的裴遐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裴遐到东平将军周馥的家里作客。周馥命家人设宴款待裴遐,他的司马负责劝酒。由于裴遐与人下围棋正在兴头上,对司马递过来的酒没有及时喝,为此司马非常生气,以为裴遐是故意怠慢他,顺手便拖了裴遐一下。不料裴遐没有留意被拖倒在地,其他人见状都吓了一跳,以为裴遐会难忍这种“羞辱”而对司马勃然大怒。谁知裴遐慢条斯理地爬起来,举止不变,表情安详,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与人下棋。

后来王衍问起裴遐,当时为什么还能镇定自如、举止安详。裴遐回答说:“仅仅是因为我当时很糊涂。”

现实中极少有人能做到像裴遐一样的境界,很多人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要剑拔弩张、恶言相向,即使在公共场合遇到这种情况也不感到意外。

人一生要经历的事情数也数不完,如果事事都要认真盘算,势必会使自己筋疲力尽。所以,在一些小事上最好装得糊涂点,得过且过就是了,尤其是面对个人的名利问题,更应该如此。要做到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有时稀里糊涂地度日也不失为一件乐事。当然,遇到大事不但不能糊涂,而且要铆足精神、开动脑筋思考解决之道。

大智若愚,即小事愚,大事明。这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愚,并非自我欺骗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糊涂。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

宋代宰相韩琦以品性端庄著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生活准则,从来不曾因为有胆量而被人称许过,可是在下面两件事上的神通广大,实在是没有第二个人可比,这才是“真人不露相”的注脚。

当宋英宗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还没到,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吓了一跳,急忙告诉宰相韩琦,想停下来不再去召太子进宫。韩琦拒绝说:“先帝要是再活过来,就是一位太上皇。”韩琦越发催促人们召太子,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

担任入内都知职务的任守忠很奸邪,在皇帝和太后间进行离间。有一天韩琦出了一道代头敕书,参政欧阳修已经签了字,参政赵概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办才好。欧阳修说:“只要写出来,韩公一定有自己的说法。”韩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经中书省而直接下达的文书把任守忠传来,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当判死刑,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韩琦拿出了空头敕书填写上,派使臣当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要是换上另外的爱耍弄权术的人,任守忠会轻易就范吗?显然不会,因为他也相信一贯诚实的韩琦的说法,不会怀疑其中有诈。这样,韩琦轻易除去了蠹虫。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事不能太认真、太较劲。特别是涉及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太认真,不是扯了胳膊,就是动了筋骨,越搞越复杂。

顺其自然,装一次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公众为了长远,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数(树),就不是荒山”。有时候,事情逼到那个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面上给他个“模糊数学”,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就糊涂,不计较、糊涂处置一些不关大局的小事情;但对重要问题、原则问题,就不能糊涂,该聪明时就得聪明。

真正有“心计”的人,并非时时处处都工于“心计”,他们看问题能抓住主要环节,对主要环节能全力以赴,精明待之;而对于无关的次要环节,则又能糊涂为之。

举个简单明了的例子:某单位的小两口吵架了,该单位的规章中有一条“家庭要和睦”,按照规章中的这一条确实需要认真处理。但此事传到领导者的耳朵里时,已是前一天的事了,“两口子吵架不记仇”,他们现在已经重归于好,和睦如初了。这样的事情如果机械地认真处理,不是重新挑起矛盾吗?当然是不处理的好。对于这类问题,应当学会小事糊涂。

小事糊涂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一个单位,少则十来人、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许多不顺意、不合情理的事情。对这些问题,单位领导者如果都认真去处理,是怎么也处理不好的。而且,有些问题,处理后又出现新的问题,怎么也处理不完。本来,这些问题无关大局,你不去处理,有的就自然消失了,有的由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被制止了。你若不去插手,你就可以减少许多烦恼,又不影响你所管辖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有利于运筹全局的大事。有不少这样的人,整天忙于处理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这些问题,费时费力,但对全局的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好处。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忙于处理这类问题,也就没有多少精力和时间去运筹全局的大事了。这叫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甚至费力不讨好,连芝麻也没捡着。那些有经验的领导者,他的办法就是“大事抓透抓紧,小事不闻不问”。

第三,有利于搞好与朋友之间的关系。细观某些人人缘不好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处理一些小是小非的问题有错或者不够全面导致的。如果干脆不去处理,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吗?当然,属于非追究不可的,应当认真追究,以挽回或者减少损失。能带得过的就要带过,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一个能理解和容忍别人有缺点、错误的人,你就会受到他们的感激与尊重。

糊涂反而难得,似乎不可理解。其实,要做到糊涂还不容易呢,不仅要有一定的修养,还要有一定的雅量。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小是小非问题,同样不要认真,糊糊涂涂让它过去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