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腕的前身是龙套
在这个明星辈出的时代,影视明星、体育明星、音乐明星等各行各业的明星层出不穷。光芒四射、灿烂辉煌的明星们,让无数人为之倾倒。但是,他们在成为明星之前,也曾是普通人,也曾是小角色,甚至是跑龙套。
成龙当年曾在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里跑过龙套。正如他自己所说:“拍《精武门》的时候,李小龙是大家的偶像,我当替身,被他像踢沙袋一样踢得飞出去。电影里面有一个日本高手铃木宽被他一脚劲踢、踢出老远的经典镜头,那就是我当的替身。拍了三遍,我就被他踢飞三遍!结账时只拿五块钱,攒四个半月才能买得起一条牛仔裤。”如今在香港的娱乐圈中,成龙已是绝对的“大哥”,但他这“大哥”的身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从小喽啰一路打拼成“大哥”。谁要想做“大哥”,就得先学会做“小弟”。
刘德华当年曾在周润发主演的《鳄鱼潭》里跑过龙套,演个杀手。一场打斗后,他坐在角落休息。周润发走过来称赞他身手不错,鼓励他好好干,他则倾诉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周润发亮出腕上的劳力士金表说:“凡事都有一个过程。做人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信心,还要努力。总有一天,你也会有劳力士表,你也会有一切。”在周润发的鼓励下,刘德华更加努力,终于成为冉冉升起的一颗巨星。
周星驰当年曾在至今仍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射雕英雄传》里跑过龙套,演的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群众演员——金兵甲和一个囚犯。
周涛当年曾在《西游记》里跑过龙套,演小白龙化身的侍女。尽管戏份不多,但她却把这个角色表演得恰到好处,再加上她那柔美且刚劲的剑舞,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宋祖英当年曾在琼瑶剧《婉君》里跑过龙套,演过阿奴,受到同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陈红当年曾在《红楼梦》里跑过龙套,演黛玉身边的“首席大丫鬟”紫鹃。
赵薇当年曾在巩俐主演的《画魂》里跑过龙套,演一个青楼女子。
孙俪当年曾在《情深深雨濛濛》里跑过龙套,演的是伴舞女郎。
董洁当年曾在赵丽蓉演的小品《打工奇遇》里跑过龙套,其中有一个给赵老太太伴舞的姑娘就是她。
章子怡当年曾在春节晚会里跑过龙套,做过伴舞。
……
尽管他们当时有的连配角也不是,有的连一句台词也没有,有的在演职员名单上没有名字,但都能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地跑好龙套,从而赢得脱颖而出的机会,去饰演更重要的角色。只有努力,跑龙套也能够熠熠生辉,也能出人头地。
尽管跑过龙套的人多之又多,跑成大腕的人少之又少,但许多大腕的前身毕竟是龙套,只不过是出类拔萃的龙套。
其实,所有大人物的前身都是小人物,只不过即使是小人物也能自强不息。只要自强不息,小人物就可能成为大人物。
敌人也是同胞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原西点军校校长、南军总司令罗勃特·李将军向自己的学生、北军总司令格兰特将军投降。
李将军说:“我们虽然战败了,但是败军不受辱,你们不能审判关押我的士兵,他们是没有罪的。”
格兰特将军说:“那当然。”说完,他立即签署特赦令。当晚即印刷了两万五千份特赦令,南军士兵人手一份。
李将军说:“我们是投降了,但是我们不能交出我们的战马。”
格兰特将军说:“当然,不但不需要交战马,士兵的军刀、枪、弹药都不需要交出,只需要把大炮交出来就可以了。”
南北战争结束的当天晚上,林肯总统举行庆祝宴会。林肯夫人举起酒杯说:“我们终于战胜了我们的敌人。”
林肯总统立刻纠正说:“亲爱的,你错了,我们没有敌人,战争结束了,我们都是美国人。”显然,“我们都是美国人”,就等于说“我们都是同胞”。因为,同胞就是指同一国家或同一民族的人。
林肯总统把敌人视为同胞的思想,在林肯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的一段话上也有所体现:“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刘伯承元帅同林肯总统一样,也把敌人视为同胞。
刘帅是现代著名军事家,他戎马一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被誉为“常胜将军”、“当代孙武”和“战神”。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刘帅却不愿看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电影和电视剧。刘帅晚年时,每当电视屏幕上出现战争场景时,就会关掉电视或更换频道。
人们不禁会问: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刘帅为何不看战争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呢?
刘帅多次感慨地说:“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
刘帅的子女曾问:“淮海战役打得那么漂亮,怎么从未听您在我们面前提起过呢?”
刘帅不堪回首地说,那场战役结束后,他梦见千百万年轻寡妇找他要丈夫,无数白发老人找他要孩子。他心里不安,所以根本不愿去想,更不会去谈起那场战役了。
林肯总统和刘伯承元帅关于“敌人也是同胞”的思想,闪烁着历史进步的人性光辉。这光辉的思想,对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至少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启示:用和平的方式,只有用和平的方式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才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有一种尊重叫自制
1986年10月中旬,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邓小平会见并宴请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邓小平很喜欢抽烟,平时抽烟很频。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伊丽莎白二世自然也胸中有数。但是,邓小平在这次长达四五个小时的会见和宴请中,竟然连一支烟也没有抽。邓小平的自制,使伊丽莎白二世感到意外,更感到由衷的敬佩。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一位女性君主的礼貌和尊重。
事后,见多识广、善解人意的伊丽莎白二世在致邓小平的信中特意提及此事,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她在信中写道:“但愿未吸一支烟没有使您太难受!实际上我们都不会介意的,但我们仍感谢您的一番美意。”
如果说邓小平会客时用不吸一支烟表示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尊重,也赢得了客人的尊重,那么星云大师则用演讲时不喝一杯水表示对听众的尊重,也赢得了听众的尊重。
那天,星云大师在台上的讲话时间很长。一位听众站起来,恭敬地给他送上一杯水。他非常谦和地说:“我不喝!我从来讲话不喝水,以示对听众的尊重!”
当时在场的历史学者阎崇年先生想:“台下的听众不能喝水,台上的讲者也不喝水,讲者、听者都不喝水,这就是平等。转念一想,台上人在讲,费口舌;台下人在听,不费口舌,所以台上讲者喝水,台下听者不喝水,这是可以理解的。”
此后的一天,阎崇年先生将自己当时的想法直截了当地说了出来。星云大师听后坚持地说:“我演讲几个小时不喝水,主要是对听众的尊重。”
后来,阎崇年先生在佛光山大会堂给丛林学院的师生做报告,每天一场,连续做了四场。演讲时,主持人、听众都让他喝水,他谦虚地说:“我应该向星云大师学习,在台上做报告不喝水,以示对大家的尊重。”
看来,有一种尊重叫自制。这种自制,也许是会客时不吸一支烟,也许是演讲时不喝一杯水,也许是倾听时不插一句话,也许是乘车时不争一个座,也许是评功时不夺一朵花,也许是避险时不抢一步先……
用自制尊重他人者,必然会受到他人的尊重。
感动世界的请求
1979年12月8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飞抵了颁奖地——挪威首都奥斯陆。
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主席萨涅斯亲自到机场迎接,并高兴地告诉特蕾莎修女:挪威国王将在典礼宴会上接见她。
特蕾莎修女心里一震,问:“举行宴会?”
萨涅斯回答:“是的,颁奖典礼之后将举行盛大的宴会。参加者有国王、总统、总理、政要和各界名流等135名贵宾。年年如此,这是惯例。”
特蕾莎修女又问:“主席先生,举办这样一次宴会得花费多少钱?”
萨涅斯认真地回答:“7000美元。”
特蕾莎修女说:“尊敬的主席先生,我有一个请求,请求您取消这次宴会。”
萨涅斯主席十分惊讶:“取消宴会?从1901年设立诺贝尔和平奖以来,还没有人提出这样的请求。”
特蕾莎修女解释说:“我请求您取消这次宴会,是要用省下来的钱救助那些饥寒交迫的穷人。要知道,7000美元足够15000个印度乞丐饱食一天啊!”
特蕾莎修女看到萨涅斯似乎有些犹豫,便问:“主席先生,我的请求是不是让您感到为难了?”
突然,萨涅斯向特蕾莎修女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我同意。因为您的请求深深地感动了我,也会感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和善良的人。”
颁奖典礼之后,特蕾莎修女把19万美元的诺贝尔和平奖奖金全部捐给印度麻风病基金会,将节省下来的7000美元宴会费用全部捐给了穷人,将卖掉和平奖奖章所得的钱也全部捐给了穷人。
1997年9月5日,当特蕾莎修女离开这个世界时,除了两件换洗的粗布纱丽和一双旧凉鞋,几乎一无所有。
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特蕾莎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
2009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诺贝尔化学奖颁奖典礼,得主是以色列化学家阿达·尤纳特。
尤纳特回国后参加庆祝活动时得知,西蒙·佩雷斯总统要亲自出席盛大的国宴,以庆祝她为祖国赢得的荣誉。于是,她向佩雷斯总统提出了一个请求:“能不能取消这次国宴,把省下的钱赠给我。”
佩雷斯总统对尤纳特的请求感到不解,她解释说:“我荣获的这个奖项,是代表所有以色列人的,包括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我之所以大胆地提出这个请求,并不是为了我自己,因为我觉得还有比吃这顿饭更重要的事情。一顿豪华的国宴,只能供100人享用,可如果把这笔钱用在穷人身上,就可以让2000名以色列穷人吃上一天饱饭!”
佩雷斯总统听后立刻决定:“我同意了。因为这是一个足以感动国人的请求,甚至是足以感动世界的请求。”
后来,尤纳特将不菲的诺贝尔化学奖的奖金和原定用于盛大国宴的费用,都用在了穷人的身上。
如果说世界上有胜过荣获诺贝尔奖的荣耀,那就是修女特蕾莎和化学家尤纳特提出的请求——感动世界的请求。
一咸一淡一境界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年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他38岁离开了喧闹的俗世,落发为僧,隐入佛门。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高僧,也是在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文艺大师丰子恺在《我的老师李叔同》中写道:“李叔同是一个万事皆认真的人。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这寥寥数语,概括了他独具一格的一生:前半生是举世奇才李叔同,后半生是律宗高僧弘一大师。
弘一大师有位很好的朋友,即著名的教育家夏丏尊。有一天,夏先生前去拜访,见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小碟萝卜咸菜,心中不忍,便问:“没有别的菜吗?这是不是太咸了?”弘一大师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先生又问:“没有茶吗?这是不是太淡了?”弘一大师微微一笑,说:“淡有淡的味道。”
当时,夏先生听了颇有所悟: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不论是咸是淡,都能从中得到快乐。这样的心境,就是悟道者的心境。他很感慨地说:“萝卜咸菜与白开水的真滋味,大概只有像弘一大师这样的人才能如实地品尝到。”
夏先生曾将一副进口白金水晶眼镜赠给弘一大师,被他转送给泉州开元寺变卖成五百块大洋,用于购买了粮食,供僧人斋饭。
大画家刘海粟回忆李叔同说:“他出家苦修律宗,一次到上海来,许多已经发达的旧友招待他住豪华饭店,他都拒绝了,情愿住在一间小小的关帝庙里。我去看他时,见他赤脚穿草鞋,房中只有一张板床。我难过得哭了,他却双目低垂,脸容肃穆……”
星云大师这样理解弘一大师:他认为,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会让他觉得不好。破旧的手巾也好,咸苦的蔬菜也好,跑一整天的路也好,住在小茅屋也好,世界上什么都有味,什么对他都了不得。他少欲知足,别人认为他如此贫穷,简直是在受苦,但他却觉得一切都很好。
弘一大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在常足、无求的弘一大师面前,无论是穷还是富,是旧还是新,是草鞋还是革履,是茅屋还是豪宅,都能从容面对,即使是一食一饮、一咸一淡,也能生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如歌如舞,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生命的难得境界,是恬淡而愉悦地活着。
心中没有敌人的人
曼德拉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是个心中没有敌人的人。在大西洋一个名为罗本的荒凉小岛上,他曾被关了27年。他每天被强迫参加劳动,或在采石场干繁重的体力活,或在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因为他是要犯,所以有3个白人狱警专门看守。狱警态度恶劣,经常找各种理由虐待他。但是,1994年他当选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后,却真诚地邀请了这3个狱警作为嘉宾参加总统就职大典。在这一历史性的盛典上,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这3个看守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他自豪地宣称:“我没有敌人。”“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和发展。”在他辞去总统、告老还乡之后,每个生日都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生日贺卡。其中的一张上写道:“您教会了我们:将仇恨扔进大海,让宽容和种族和解永存人间。”南非总统祖马说得好:“曼德拉精神”的实质就是团结、友爱以及和解的精神。
金大中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是个心中没有敌人的人。他是韩国民主政治的斗士,被誉为“亚洲的曼德拉”。他在30岁时,为了推进韩国政治民主化而步入了政坛。为了这一理想,他历经磨难。在韩国独裁者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焕执政期间,他多次坐牢,甚至被判处死刑。他几度死里逃生,长期流亡国外,但从未放弃争取民主的斗争。他从政40年,闯过5次鬼门关,3次与总统的宝座失之交臂。1998年,他终于在73岁高龄时当选为韩国的第8任总统。在总统就职典礼上,他将昔日“迫害”过自己的独裁者都请到台上就座。因为,他主张宽恕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敌人。因为,他不懈追求的是民主制度,而不是战胜与打倒“敌人”。“敬天爱人”,是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说的话,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铭。
马丁·路德·金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是个心中没有敌人的人。他对迫害美国黑人的暴徒们说:“我们将以自己忍受苦难的能力,来较量你们制造苦难的能力。我们将用我们灵魂的力量,来抵御你们物质的暴力。我们不会对你们诉诸仇恨,但是我们也不会屈服于你们不公正的法律。你们可以继续干你们想对我们干的暴行,然而我们仍然爱你们……不久以后,我们忍受苦难的能力就会耗尽你们的仇恨。在我们获取自由的时候,我们将唤醒你们的良知,把你们赢过来。”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的第16任总统,是个心中没有敌人的人。他当选总统之后,有人尖锐地批评他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要试图让他们成为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去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他温和地说:“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使他们成了我的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我们没有敌人,战争结束了,我们都是美国人。”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至今还刻着这样的一段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从上面几个故事可以看出,他们拥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那就是:用大爱战胜仇恨,将敌人变成朋友。这个共同特点,既是他们实践心中没有敌人这一信念的方法,也是他们弘扬心中没有敌人这一信念的精华。
上面几个故事不禁使人想到了李连杰的一段话:武力可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一定不是唯一的方法。暴力能够征服别人的肉体,但永远征服不了别人的心灵。只有爱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个人类的心灵。
智者无忧,仁者无敌。大智者心中没有烦恼,大善者心中没有敌人。只有心中无敌,才能天下无敌。最接近天下无敌的人,就是拥有最多朋友的人。
善意成双
在埃及的一个火车站,有个10岁上下的穷男孩,衣着简陋,趿拉着一双破旧的拖鞋。突然,他的一只拖鞋坏了,从脚上掉了下来。于是,他坐在路边不断地修理。他千方百计,但无济于事。
穷男孩看着来往的行人,有个10岁上下的富男孩引起了他的格外关注。因为,富男孩穿着一双崭新的黑皮鞋。富男孩和父母坐在椅子上候车时,穷男孩的眼睛一直羡慕地看那双黑皮鞋。
站台上的铃声响了,火车缓慢地进站了。上下车的人很多,富男孩在父母的催促下匆忙地往车上挤,不料一只黑皮鞋掉在了站台上。
此刻,站台上的铃声又响了,火车徐徐地启动了。穷男孩看到了掉在站台上的黑皮鞋,赶忙上前捡起来。他喜爱地看了看、摸了摸,随后跑着追赶站在车门口的富男孩。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穷男孩知道追不上了,便奋力将鞋抛向富男孩。遗憾的是,鞋落在了站台上。就在穷男孩沮丧之时,富男孩突然脱下了脚上的另一只鞋,使劲地抛向穷男孩。
火车门口的富男孩与站台上的穷男孩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此生恐怕无缘相见了。穷男孩向富男孩挥手致意,似乎在说:“不是我的鞋,我再穷,也应该把捡到的鞋还给你。”富男孩也在向穷男孩挥手致意,似乎在说:“既然我已经无法得到失掉的那只新鞋,就应该把自己脚上的这只新鞋也送给你。”
这个故事,被一位20岁的埃及青年捕捉到了,并制作出了一部4分钟的微电影。微电影中没有一句台词,没有一句说教,却感动了世界上不同种族和文化的人,因而荣获了埃及卢克索电影节大奖。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印度“圣雄”甘地。一次,他乘坐火车出行,刚踏上车门,火车就开动了。此刻,他的一只鞋子不慎掉到了车下。他麻利地脱下了另一只鞋子,朝那只鞋掉下的方向扔去。有人奇怪地问:“这是为什么?”他说:“如果一个穷人从那里经过,就可以拾到一双鞋穿了。”
人在贫苦时,应该如何坚守?人在富有时,应该如何慈悲?穷男孩和富男孩用纯美的童心做出了回答,即使是同印度“国父”、最伟大的政治领袖甘地相比,也毫不逊色。
当友善遇见友善,就会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回敬辱骂的办法
在实际生活中,遭到辱骂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即便是圣贤与名人也难以幸免,就像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样。
但是,不管骂人者有多坏、多恶,那些圣贤与名人永远不还以恶口。这不仅是修养,而且是真正的成熟、自信和成功的一种标志。
佛祖释迦牟尼曾经遭到一个人日夜不停地嫉妒和辱骂。对此,他心平气和,沉默不语,不动声色,我行我素。有一次,当那个人骂累了之后,释迦牟尼微笑着问:“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那么,这个东西是属于谁的呢?”那个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送东西的人自己的了。”释迦牟尼说:“说得对。这些天,你一直不断地骂我。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辱骂,那么辱骂又属于谁呢?”听此妙问,那个人为之一怔,哑口无言。此后,那个人再也不骂释迦牟尼了。
富弼是北宋的名相,年轻的时候就很有度量。有人骂他,他充耳不闻,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好像什么也没听见。旁边的人告诉说:“那个人正骂你呢!”他说:“恐怕骂的是别人。”旁边的人又说:“喊你的姓名,难道会骂别人!”他说:“恐怕是同名同姓的人。”骂人的那个人听完富弼那不屑一顾的回答后,感到非常羞愧。
王炽是赫赫有名的晚清巨商,被誉为“钱王”。他对一些人的嫉妒与辱骂,常用这样的话激励自己:“说我,羞我,辱我,骂我,毁我,欺我,骗我,害我,我将何以处之?容他,凭他,随他,尽他,让他,由他,任他,再过几年看他。”
李叔同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他说:“如果有人诽谤我,与其跟他争辩,不如容忍他。如果有人侮辱我,与其防范他,不如感化他。”他还说:“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大学者胡适对长期骂他的人,用文字做了这样的回答:“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倒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能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
齐白石尽管是大画家,但对其作品的评价,有赞美者,也有贬低者。面对截然不同的评价,他说:“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
有人曾问台湾作家余光中:“李敖几乎天天在不同场合找您的茬,骂您,您为什么从不回应?”他沉思片刻,说:“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从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这些年也没少挨骂,对此,他淡定地说,骂人是自由,沉默也是自由。他还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是:“佛说遇蚊虫叮咬忍之。”下联是:“我说遇小人追骂乐之。”横批是:“不抓不挠。”
面对辱骂,也许我们做不到像圣贤与名人那样的从容、平静与宽容,达不到像圣贤与名人那样的“是非审之于心,毁誉听之于人”之境界,但至少应该做到珍惜自己,不让辱骂来影响自己的情绪、健康和工作,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回敬辱骂的最好办法,不是恨,而是爱;不是报复,而是比他们更成功、更快乐、更幸福。一方面不卑不亢,不予理睬;一方面竭尽全力做最好的自己。这样做,对于强者来说,是一种风度;对于弱者来说,是一种明智。
善良不分年龄
荷兰有个6岁的小男孩,叫梯济。几个月前,他不幸被确诊为脑癌。医生说,他最多只能再活一年。但他的爸爸妈妈和医生,还是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帮助他战胜病魔,希望他能远离死神。
一周前,梯济结束了新一轮的化疗。然而,癌细胞的扩散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越来越猖獗,他的病情继续朝着医生诊断的最坏结果发展。
那天做完化疗后,虚弱但坚强的梯济跟爸爸妈妈商量:“我能长到这么大,已经很幸运啦。在许多贫穷的国家,有很多小朋友连6岁还活不到。我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但我希望能帮助那些困难的小朋友多活几年。为了改善那些小朋友的生活,我想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为他们募集资金。”
爸爸妈妈听后很感动,反复考虑后向梯济建议:“你经常和小朋友一起涂指甲油,而且很喜欢这么玩,所以我们想让你用给大家涂指甲油的办法来募集资金。”梯济听后笑了,点头同意了。
拿定主意之后,梯济的爸爸妈妈联系了荷兰一个做慈善的电台。这个电台里有一位热衷慈善事业的主持人,得知梯济的愿望后立即爽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节目主持人在一个玻璃房内支起了涂指甲油用的桌椅板凳,并率先请梯济给自己涂了指甲油,随后捐出了第一份钱。主持人满腔激情地宣传:“我们都应该支持善良的梯济。如果愿意让梯济涂指甲,就捐出1欧元。如果不愿意,就可以走开,但走前最好为梯济的爱心捐点钱。”
爱有异乎寻常的巨大感召力,大家的热情非常高涨。为了帮助梯济实现救助困难小朋友的愿望,男女老少纷纷在这个玻璃房前排起了长队,没有人介意这个6岁的小男孩是否会将指甲油涂得漂亮。即使是没法赶到现场的人,也将自己涂完指甲油的照片发到网上,然后捐钱给梯济。网友们为了声援梯济,竟然发出了“不涂不是荷兰人”的呼喊。
梯济这个纯真而又美好的愿望,借助电台节目的影响力和大家的支持,很快就席卷了荷兰,形成了全民涂指甲油的热潮。就连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和年过六旬的荷兰自由党领导人基尔特·威尔德斯也涂起了指甲油,并捐了钱。更令人没想到的是,世界各国的许多网友也纷纷响应,加入了涂指甲油的捐款活动。
短短几天,梯济发起的捐款活动,就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捐款200万欧元。随着“不涂不是荷兰人”呼喊的深入人心,最终一共收到了捐款870万欧元。梯济高兴地说:“这些钱都会用来帮助那些贫困的小朋友,让他们能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因此,6岁的小男孩梯济登上了多家媒体的显赫版面,成为了当地乃至整个荷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骄傲。
沟通效果公式
战国时代,唐雎是安陵君的策士。他有胆有识,能言善辩,不畏强暴,忠于使命,勇于为国献身。因此,安陵君派遣他出使秦国。
秦王傲慢地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肯听从我,这是为什么?秦国灭亡了韩国和魏国,安陵之所以能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不想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岂不是太看不起我了吗?”
唐雎回答:“不,不是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唐雎不卑不亢的反诘句,既驳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对秦王的蔑视。
秦王勃然大怒,威胁道:“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回答:“平民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再加上我,就是四个人了。假若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都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这气壮山河的话,唐雎挺剑而起,迫使秦王屈服,否则,便以死相拼。
秦王立刻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闹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和魏国被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张作霖很器重德才过人的王永江,任命其为警务处长兼奉天省警察厅厅长。当时,王永江要求有完全的用人权,不受军人干涉,张作霖答应了他。随后,王永江就致力于改革警政,设立高等警官学校,向日本的警察学习。
但是,张作霖早年的一些绿林兄弟,特别是汤玉麟、冯麟阁等人,因为他们推荐给王永江的人无一被录用,总给王永江捣乱。无奈之下,王永江只好据实报告了张作霖。此后不久,张作霖在“老虎厅”开会议事时说,王永江要办好警务,大家不许乱荐人。
汤玉麟绰号“大虎”,随张作霖征战多年,险要之时几次救过张作霖,那两只有名的老虎标本就是他送给张作霖的。他骄横跋扈,纵容部下胡作非为,屡犯军纪,其部下多次被王永江惩处。因此,张作霖话音刚落,他便肆无忌惮地攻击王永江。
张作霖大怒,当众大骂汤玉麟。汤玉麟愤然退席,密谋举兵作乱。张作霖及时应对,稳住了汤玉麟的主要干将张作相和张景惠等人。兵变虽没有发生,但闹得很紧张,以至于全城戒严,架起了机枪。
事后,张作霖请回来了辞职避往大连的王永江,让其全权推进警政改革。汤玉麟则愤然离开奉天,重操旧业,干起了土匪的老本行。此后一年多,张作霖几次叫汤玉麟回来,他就是不肯。
那天,为庆贺张作霖生日而演戏。其中有一出,是关于关羽和张飞的《古城相会》。张作霖看到动情处,失声痛哭。众人问其原因,他哽咽地说:“人家兄弟失散了还能相会,咱弟兄一去就不回来了!”这话传到了汤玉麟耳朵里,其备受感动,赶紧跑回了张作霖的身边。
唐雎的话为什么能让凶狠残暴的秦王停止恃强凌弱?张作霖的话为什么能让情断义绝的汤玉麟回心转意?这不禁让人想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的沟通效果公式:沟通效果=7%的言词内容+38%的语音语调+55%的表情动作。他解释说,这个公式最适用于表达自己感觉或态度。
我虽没有能力判断该公式中3个百分比是否精确,但却相信:言词内容、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这三要素,对于沟通效果的重要性。唐雎和张作霖震撼魂魄的故事,可以算是该公式的很好解说和例证。
兄弟情谊比金牌更珍贵
在英格兰的约克郡有一对兄弟,哥哥阿里斯特·布朗利生于1988年,弟弟乔纳森·布朗利生于1990年。他们的父母都是医生,父亲基茨还是一名出色的中长跑运动员,母亲凯西则是一名出色的游泳运动员。父母热爱运动的榜样力量,使他们兄弟二人在少年时期就显露出跑步和游泳的天赋。
那一年,布朗利兄弟观看了舅舅塞蒙·赫恩肖参加的一场铁人三项比赛,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兄弟俩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铁人三项的训练,并立志参加1.5千米游泳、40千米自行车和10千米跑步的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
2012年,伦敦奥运会铁人三项的比赛在布朗利兄弟的家乡——伦敦海德公园进行。他们俩都参加了比赛,与西班牙名将哈维尔·戈麦兹的较量格外激烈,甚至难分胜负。最终,在父老乡亲的呐喊助威声中,哥哥阿里斯特·布朗利以11秒的微弱优势领先戈麦兹夺得了金牌;弟弟乔纳森·布朗利落后30秒,拿下了一枚铜牌。在颁奖典礼时,为布朗利兄弟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因为,这是自1908年以来,英国的兄弟选手首次同时站在奥运会铁人三项的领奖台上。
4年后的2016年8月18日,布朗利兄弟参加了巴西里约奥运会的铁人三项比赛。西班牙名将哈维尔·戈麦兹因赛前训练摔伤,无奈地退出了比赛。正如赛前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布朗利兄弟从游泳赛段便牢牢地控制了比赛。特别是在坡陡弯多的里约奥运赛道上,长期在约克郡山谷中训练的布朗利兄弟如鱼得水,那赛道仿佛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一样。在最后的跑步赛段,兄弟俩逐渐拉开了与身后选手们的距离,将里约奥运会男子铁人三项赛变成了一场兄弟之争。正当观众琢磨布朗利兄弟是否会保持这样的节奏携手冲线时,哥哥突然加速,甩开了弟弟,独自向终点跑去。在即将冲刺时,哥哥慢了下来,从观众手中接过英国米字国旗。在哥哥身披国旗冲线6秒钟后,弟弟乔纳森实现了奥运会赛场上的新突破,将4年前在伦敦获得的铜牌改写成了银牌。
一个月之后的2016年9月18日,布朗利兄弟参加了在墨西哥科苏梅尔举行的世界铁人三项赛。哥哥阿里斯特在冲刺前,突然发现弟弟乔纳森处于即将晕倒的失常状态。哥哥立刻停止了冲刺的脚步,迅速上前搀扶起独自难以完成比赛的弟弟,保护弟弟跑完了最后的赛程,把弟弟先于自己送过终点线。与此同时,南非选手亨利·斯库曼抓住时机后来居上,率先冲刺,赢得了金牌,而弟弟获得了银牌,哥哥却只获得了铜牌。
刚过终点线,弟弟乔纳森就汗流如注,瘫倒在地,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医生做出的诊断是:由于天气炎热,他在比赛的冲刺阶段体能透支,陷入了虚脱状态。
在这场世界铁人三项赛的关键时刻,哥哥阿里斯特断然放弃金牌帮助弟弟乔纳森的感人一幕,被摄影记者拍摄下来,成了英国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且好评如潮。哥哥却谦和地说:“奖牌是一时的,兄弟是一世的。亲情无价,兄弟的情谊比金牌更珍贵!”
获国际儿童和平奖的流浪少年
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是一座风光绮丽的热带花园式城市,也是一座贫富差距比较悬殊的城市。
在城市街头,流浪儿童的身影几乎随处可见。当有人把车停下,摇下车窗,经常会有一双黝黑的小手递上清香的栀子花。如果那双黝黑的小手能得到20个比索的收获也就是接近3元人民币的收获,就能令其主人非常高兴,因为可以吃上一顿饱饭了。在被当地人称为“吉普尼”的小公交车上,常有流浪儿童为乘客们表演弹唱,以求得好心人的慷慨解囊……
今年13岁的克里斯·瓦尔德斯,从小就是马尼拉流浪儿童大军中的一员。他出生在马尼拉以南30公里的甲美地市,两岁时因种种不幸而被迫流浪街头。他无家可归,每天都要承受着饥饿、冷眼甚至凌辱。他白天靠捡垃圾为生,夜晚就睡在一个敞开的废弃坟墓里。
厄运中的苦难,往往一个接着一个。在克里斯·瓦尔德斯5岁的时候,背部和手臂不幸被严重烧伤。为了活下去,他忍着疼痛四处寻求救助。一位好心的慈善人士救助了他,使他的生活逐渐有了好转。他那备受创伤的幼小心灵,不仅没有丧失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而且帮助其他流浪儿童的渴望与日俱增。
极度的贫穷,能逼迫许多人随波逐流、沿街乞讨,也能激发个别人逆流而上、挑战命运。克里斯·瓦尔德斯在7岁生日的那天,没有乞讨任何生日礼物,而是做出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决定:成立了一个名为“捍卫社区儿童”的慈善组织。其目的是要救助像自己一样的街头流浪儿童。他满怀信心地说:“我要告诉伙伴们,未来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有过不幸的经历,但这并不能成为你们不断进取的障碍。”
从那时开始,克里斯·瓦尔德斯全身心地投入了慈善事业。他依靠这个组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辞辛苦地向社会募集善款,然后将买来的糖果、拖鞋、玩具和衣物等作为“希望的礼物”,捐赠给最急需帮助的流浪儿童。
不屈服于厄运的人可以创造奇迹。到2012年,经过6年时间的努力,“捍卫社区儿童”这一慈善组织已经为所在地区的流浪儿童提供了3000多人次的医疗救治,发放了5000多份“希望的礼物”,帮助过1万多名流浪儿童。
克里斯·瓦尔德斯为维护儿童权益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称赞,顺理成章地成为2012年国际儿童和平奖的3位候选人之一。经过荷兰儿童权利基金会的认真评选,克里斯·瓦尔德斯脱颖而出,成为2012年度国际儿童和平奖的获得者。
国际儿童和平奖,是由荷兰儿童权利基金会主席马克·杜拉尔特为致力于和平事业的儿童所设立的一个奖项,主要奖励为保护儿童权益做出突出贡献的儿童。儿童和平奖的目的,是希望那些获奖孩子所维护的儿童权益能得到世人的重视,进而让获奖的孩子为那些没有话语权的孩子们说话。
9月19日,2012年度的国际儿童和平奖的颁奖典礼在荷兰海牙隆重举行。在荷兰议会宫著名的骑士厅里,克里斯·瓦尔德斯从1984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南非前大主教图图的手中接过了奖杯和10万欧元奖金。在颁奖时,81岁的大主教图图由衷地赞叹和鼓励道:“你真了不起!”
克里斯·瓦尔德斯在获奖感言中表示:他要用这笔奖金做更多的公益项目,也要用这笔奖金帮助自己实现成为医师的梦想。他特别强调地说:“我认为,即便是儿童,也可以在别人需要时给予援助。简单的帮助,比如分享一餐饭、送一件玩具,赠送一双拖鞋,甚至是给一个微笑,都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我要向全世界孩子们说的是,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克里斯·瓦尔德斯获奖之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其家乡甲美地市的反响最为强烈。9月22日,市政府宣布,将于9月28日举行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欢迎这位“英雄”回家。届时,市长拉莫斯将率领全市官员,对克里斯·瓦尔斯的非凡成就表达敬意,并感谢他给家乡带来的荣耀。
此间许多媒体评论说,克里斯·瓦尔德斯是流浪的天使。他的人生故事不仅充满了催人奋进的励志色彩,而且对于整个社会关注流浪儿童的命运和缩小贫富差距,也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因此,他的成就,完全配得上英雄般的欢迎仪式。
让我照顾你
我父亲已经101岁,除了耳背,暂无大毛病,特别是头脑清楚、思维敏捷;母亲已经93岁,也暂无大毛病,但记忆力远不如父亲。他们都能自理,都很要强。
小时候,父母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要听父母的话。”现在,我常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请听我的话。”我不仅这样说,而且还用签字笔将自己要说的话写在A4纸上,然后请他们看。这样,便于同父母交流。
他们说:“人老啦,没什么用了。”我就写:“请听我的话:同事朋友都羡慕我,说我有福气,古稀之年还有个家,回家还能叫爸妈。你们不是没用了,都夸你们是家中的佛啊!”
他们说:“人老啦,成负担了,大事小情不算,光让你们洗脚就已经13年了,实在太不像话。”我就写:“请听我的话:你们两个人都能自理,简直是太会心疼我们了!不是成了负担,而是给了我们尽孝和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百善孝为先,孝子人人敬啊!”
他们说:“我们身体有点小毛病,就不用去医院了,太麻烦。”我就写:“请听我的话:有病务必早说早治,越早越好。特别是发烧和拉肚子,一刻也不能等。说晚了,就容易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他们说:“暖气有时不够好,屋里凉。”我就写:“请听我的话:把电暖器打开,室温一定保持在23度以上。多用点电,费不了几个钱。要是感冒了,住院了,那就是真麻烦了。”
他们说:“我们家的小时工,人真好,善良,勤快,脾气好,就是总爱看手机,还不会做鱼。”我就写:“请听我的话:你们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多是低头族,只要不耽误做饭吃,就根本不算事。再说,她不会做鱼,我们可以来做。你们万万不能太要强,其实小时工比你们的本事大得多。你们务必宽容宽容再宽容,任何时候都不可批评小时工一句。五个手指头还不一样齐呢,你们对自己的孩子就能事事满意吗?你们对小时工,一定要比对自己亲生的孩子还要好。”
他们说:“你不是想龙龙(我女儿)和嘟嘟(我的外孙女)、阳阳(我的外孙)了吗?放心去吧,过几天光璞(我妹妹)就从北京回来照顾我们了,你和晓军(我爱人)一起去美国看她们吧!”我就写:“请听我的话:你们年龄大了,我飞到美国,万一有点事,势必悔恨一辈子。我不去,主要是为了我自己,为了自己的无悔无憾和心安。”
……
父母真听我的话,就像我儿时真听父母的话一样,常常边看边点头,说:“明白了。”
我盼望给父母多做几回父母,次数越多越好。为此,我愿意祈祷上苍。
为父母而写
郑渊洁是现代作家、慈善家,1955年6月15日生于河北石家庄。1970年至1976年,他曾服兵役,维修歼六战机,退役后当工人。
1977年,只有小学4年级文化基础的郑渊洁,满腔热忱地开始了文学创作。其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和罗克,在中国拥有亿万读者,连成年人也被吸引。他的作品,被誉为“最适合全家人阅读”。
1985年5月,郑渊洁与出版者约定:新创刊的《童话大王》杂志,只刊登他一个人的作品,并按版税比例分割利益。2008年10月27日,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国际版权创意金奖”,奖励他原创了近2000万字的文学作品。2008年12月5日,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向他颁发了“中华慈善楷模奖”。2012年,他以260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第七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之榜首。
2013年12月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单独会见了郑渊洁,与其一起探讨了儿童读物的问题。卡梅伦好奇地问:你怎么做到一个人将一本月刊写了这么多年?
郑渊洁回答说,我是为了让父母高兴而写作。我的父亲是军队的一位低层军官,50岁时就离开了工作岗位。那时我看他终日沮丧,顿时显得老了很多,甚至怀疑他的生命还能坚持多久。但是《童话大王》创刊后,父亲一下子年轻了很多,整天精神焕发。我问父亲,您的精神状态这么好,难道是要官复原职?或者是要升迁?父亲回答说,都不是,他高兴是因为看到儿子能一个人写一本期刊。看到了儿子的成绩,对父亲来说,比当多大的官都提气。
那时我用钢笔写作,写到兴头上,如果钢笔没墨水了,就感到特别扫兴。有一个阶段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自己的钢笔用了一个月之后竟然还有墨水?
有一天深夜,我去洗手间,看见父亲正在悄悄给我的钢笔灌钢笔水。这个场面,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当时父亲问,你一个人能将《童话大王》月刊写多少年,我回答,只要您和我妈妈活着,我就一直写下去。父亲说,好!只要你一直写下去,我和你妈妈就一直活着。现在,我的爸爸妈妈都85岁了,真是越活越年轻。
卡梅伦首相听后深有感触地说:“为了让父母高兴,你这个写作的动力非常强大。”
郑渊洁为了让父母高兴,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不停地写。如今,他独自一个人已经将《童话大王》月刊写了32年,印数超过两亿册,早已成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童话大王。
朱婷的巴菲特境界
朱婷是中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1994年11月29日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乡朱大楼村。
2016年8月21日,在巴西里约奥运会上,22岁的朱婷带领中国女排夺取了时隔12年的奥运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作为中国女排的绝对核心,她荣获里约奥运会“女排最有价值球员”和“最佳主攻”的称号。教练郎平高度赞扬了她的表现,说她比自己当年都强。
在奥运夺冠之后,中国女排姑娘的身价直线上升,商业代言接踵而至,综艺访谈应接不暇。在中国女排队员中,自然是朱婷的名气最大,收入也最多。2016年,她的夺冠奖金、广告代言和商业活动等报酬,加上前往土耳其参加联赛的110万欧元年薪,总收入约合2000万人民币。
朱婷的这2000万收入,都是合理合法的血汗钱,没有人嫉妒,更没有人仇富,只有心悦诚服地羡慕。如果你知道了这些钱是怎么花掉的,就会更加佩服她。
她花掉了60万,为父母在周口市买了一套房子。这是她有了2000万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以此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孝敬。百善孝为先,孝子人人敬。
她花掉了110万,捐建了一所养老院,让家乡的养老事业得到了改善。
她花掉了360万,捐建了两所学校:一所是希望小学,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上学读书;另外一所是排球学校,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学习排球,将来为祖国排球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她花掉了800多万元,为家乡捐建了一条近20公里的柏油路,帮助乡里发展经济。
……
仅上面几项,朱婷就花掉了1350多万。可以说,她把2016年全年收入的一大半回馈了社会。在捐建养老院和两所学校的时候,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曾询问她,是否以她的名字命名,她回答说:“这是每一个有责任的运动员都应该做的,自己的名字不值一提,没有必要。”
朱婷毫无争议地当选为2016“中国90后十大影响力人物”。乡亲们纷纷赞扬道:“她是个好闺女!”“她是家乡的骄傲!”
巴菲特说:“我没有因为钱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捐出的钱却可以改变千百万人的生活方式。”朱婷虽然没有巴菲特那么多钱,但却有着和他一样的高尚境界。
郑板桥定画价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到苏州居住后,在桃花巷的东头开了一家画店,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知道,在桃花巷的西头也有一家画店,是落第秀才吕子敬开的。此人体弱多病,上有爹娘,侧有妻子,下有孩子,生活十分艰难,专以卖画维生。此人确实擅长画梅花,说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
尽管郑板桥深知“梅兰竹菊”是“国画四君子”,“松竹梅”是“岁寒三友”,且写下过不少赞美梅花的佳句,但人们所看到的,多是他画的竹子、兰花、菊花、松树和怪石,很少看到他画的梅花流传于世。
郑板桥的书画名气毕竟很大,所以免不了有人请他画梅花。每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笑道:“我画的梅花,比吕先生的差远了。他画的梅花栩栩如生,每个花瓣都活灵活现。走吧,我带你到吕先生那里求画去。”他还经常当众高度评价吕子敬的画,赞扬道:“吕先生画的梅花,即使我再学十年八年,也未必能赶得上。”
有个回苏州养老的吏部尚书,精通翰墨,有很高的鉴赏力,十分看重郑板桥的书画作品。这位老尚书以《梅花幽谷独自香》为题,到郑板桥的店里求画,并表示,愿意出50两银子的高价。
郑板桥虽为雍正年间的进士,但由于种种原因仕途并不顺利。他若能巴结上这位刚卸任的老尚书,无疑是改变命运的一个好机会。可是,他却推辞说:“尚书大人啊,说起画梅,还是吕先生画得好。这么说吧,他画的梅花值50两银子,我画的充其量也就值5两。”
老尚书听到此话,就拿着银子找吕子敬去了。从此之后,吕子敬的人气渐旺,自己也觉得今非昔比,甚至常以郑板桥定的画价自我夸耀:“在苏州城里,我要说自己是第二,那就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了。”郑板桥听到此话后,不置可否,一笑了之。
三年后,郑板桥要搬到扬州去居住了。临行前,吕子敬前来送行。画友相别,当然得送丹青。郑板桥即席展纸挥毫,画面竟然是梅花。吕子敬全神贯注地看完了郑板桥的作画过程,惊讶得目瞪口呆。直到郑板桥把画作递到手里,他才如梦初醒,极为羞愧地说:“郑兄画梅强我十倍!既然有如此高超的画梅技艺,为何不早早教我?”
郑板桥平静的回答:“吕兄过誉了,你和我是两种画风。我如画梅,必有人喜。那样,吕兄的画酬就会少收许多。”
至此,吕子敬恍然大悟,感激地说:“郑兄所以不画梅花,且抬高我的画价,完全是为了给小弟留口饭吃啊!郑兄留给后世的不只是诗书画三绝的艺术珍品,更有闪闪发光的高尚人品!”
生命最后的火焰
在众人眼中,保罗·卡拉尼什是人生的大赢家。他有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斯坦福大学的天才医生”。他的事业如日中天,夫妻恩爱,正计划要一个宝宝。他即将取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的职位,并准备主持自己的研究室工作。他出类拔萃,没有人怀疑其前途无量。
然而,谁都不会想到,在2014年,死神突然造访了这个上帝的宠儿。保罗经常看到患者的影像片:“肺上布满了数不清的肿瘤,已经扩散得很厉害了,这是癌症晚期。”然而,他这次看到的影像片,患者却是36岁的自己。据统计,全世界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人,才会在这个年纪遭此不幸。这个一直与死神战斗的人,却将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段倒在死神面前。任何人,都不会舍得在人生最辉煌的时段与这个世界告别。
对保罗来说,这个病房实在是太熟悉了。正是在这个病房里,他曾多次祝贺病人痊愈,也曾多次宣布病人死亡……他曾想躺在这里好好睡一觉,休息休息。现在,他很清醒,自己就躺在这里。
在病房里,保罗和妻子露西相拥流泪。此刻,他失去了所有的光环,只是一个等待死亡的病人。他对妻子说:“我不想死!我爱你!我余生的每一天都想和你在一起!我最害怕的事,就是离开你!等我过世后,你就再婚吧!”
保罗毕竟是杰出的医生,对死亡屡见不鲜,比别人更熟悉,也更麻木。他知道,没有必要问:“得癌症的为什么是我?”他拿出了专业医生的沉稳,一边了解治疗方案,一边积极配合治疗。
可是,在笃定之后,保罗陷入了困惑和迷茫:“我到底还能活多久,几天,几月,还是几年?我到底该怎么活?”他发现,在死亡面前,科学、医生,包括自己,竟是那么无能。他还发现,人在此时比任何时候都会更认真地考虑生命的意义。每当他在疼痛中醒来,就一遍遍地重复法国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话:“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
那天早上,保罗做了一个决定:逼迫自己重回手术室。他说:“我无法决定死期,却可以决定生时。人生可以像蚂蚁一样的卑微,也可以像神一样的美丽——人生如蚁而美如神。”是的,在死神面前,他作为一个躺在病床上的病患,如常人一样的渺小,可拿起外科手术刀,穿上蓝色的手术服,却如神一般的伟大。
保罗真的回到了手术台前。起初,他体力不支,出现视力模糊和晕厥等,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手术。然而,他操作手术的技巧迅速回升,一个月后就回到了巅峰状态,且可以坚持完成手术了。在查出癌症的第9个月,他仍然是手术室里的拼命三郎,几乎天天手术到深夜,甚至到凌晨。
保罗亲自操刀的最后那次外科手术,颇为完美:“皮肤缝合的天衣无缝,没留褶皱,没留痕迹,仿佛这台手术从未发生过。”这对护士们来说,是一天的圆满句号;而对于保罗来说,则是7年住院医生的圆满结束。
死亡近在咫尺,保罗仍有梦想,那就是:问鼎神经系统科学的高峰。他知道,自己已经站在神经外科的顶端,再坚持几个月,就可以结束马不停蹄的工作状态,顺利地从住院医生毕业。即使疲惫不堪,他也要飞到斯坦福去面试医学院外科教授的职位。他可以在高薪、美景、田园牧歌般的城市工作,他可以在数百万美元支持的神经系统科学实验室当老板。
然而,癌症如同螃蟹的大钳子,紧紧地夹住保罗,阻止其前进。他清醒地认识到,管好一个实验室,至少需要20年,自己剩下的时间有限,押在实验室上太不现实了。
不幸的是,保罗从医生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病人。病情一天天地恶化,药物已经无法控制病情,他必须接受化疗。化疗的副作用,让他不断呕吐,甚至吐出绿色的胆汁。剧痛、脱水,意识飘忽不定,他时不时地被抢救。
在化疗结束后的那一天,伊丽莎白·阿卡迪亚出生了。那是保罗和露西的孩子,一个燃起全家希望的孩子,一个即将失去父亲的孩子。
保罗放弃了用呼吸辅助设备维持生命,选择了拿下面罩,腾出双手,为的是多抱抱自己的女儿。他写道:“她与我,只有短暂的交集。我只有一件事想告诉她:你一定不要忘了,你曾经让一个将死之人的余生充满了欢乐。在你到来之前的岁月,我对这种欢乐一无所知。我不奢求这样的欢乐永无止境,却觉得心满意足。此时,你是我生命中最重大的事。原来在这个世界,真有比自己生命更加值得珍惜的美好。”他轻柔而坚定地说:“面对一切,我都准备好了。”
保罗同病魔战斗了两年,在最后一年,只能靠读书和写作来对抗无情的病魔。他笔耕不辍,才华横溢,荣获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荣获了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史与哲学的硕士学位。他最大的遗愿,就是出版自己写的这本书——《当呼吸化为空气》。因为在这本书中,他是以天才医生和将死病患的双重身份,对生活、人性、生死、医疗做出了深刻反思。他对读者说:“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的火焰,我也会用来照亮你眼前的路。”
“2015年3月9日,星期一,保罗在病床上去世。家人都陪在他身边。离病房不到两百米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女儿卡迪呱呱坠地的产房。”这是妻子露西,为其未完成的书,写下的最后的结局。“他努力努力再努力,就是要保障我的未来,不遗余力地确保我能继续好好生活,不用担心财务问题。”这是妻子露西在后记中写下的话。
如果保罗在天有灵,一定会倍感欣慰,因为他的遗愿不仅实现了,而且此书出版后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甚至影响了世界。这本书,英文版出版不到一年就畅销近100万册,登顶《纽约时报》非虚构类图书榜单榜首,在美国亚马逊图书畅销总榜位列第一;在英、美、法、德、瑞典、希腊、印度、日本等4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无数人为之动容。因此,他成为2016年全球最受瞩目的作家之一。
阿图·葛文德是美国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是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是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生,是《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的唯一一位医生。他评论道:“英年早逝的保罗·卡拉尼什的这部回忆录,是在用死亡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这本书既令人心碎,又极致美好。这本书令人敬畏,震撼人心,值得一读。如何生,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请珍惜当下,记住尼采的这句话:“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不可过分认真
春秋末期的一天,东游的孔子感到很饿,便对弟子颜回说:“大家的肚子也一定都饿了,前面有一家饭店,你去讨一点吃的吧。”
颜回走进饭店,很礼貌地对店主人说明了来意。虽然店主人很爽快地答应了,但却提了一个条件。
颜回连忙问道:“什么条件?”
店主人回答:“我写一个字,如果你认识的话,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如果不认识的话,就将你赶出店门。”
颜回笑着自信地说:“我虽不才,但也跟着师傅孔子学习了多年,别说一个字,即使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
店主人便拿出笔来,写出一个“真”字给颜回看。颜回看后捧腹大笑:“这个字我五岁就认识,不就是真假的‘真’吗?我原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呢,你也太小看我颜回了。”
出乎意料的是,店主人不由分说地让手下人把颜回赶出了店门,并骂他这个不学无术之徒竟敢冒充是孔老夫子的门生。
颜回见到孔子以后,很委屈地讲述了方才的经历。孔子听后淡然一笑,带着颜回再次来到饭店,尚未等他说明来意,店主人便把刚才写好的那个字拿了出来。孔子说:“此字念‘直八’。”店主听后高兴地把他们师徒请进店里,让他们吃饱喝足。
事后,颜回莫名其妙地问道:“师傅,那个字明明是念‘真’,可您刚才为什么说念‘直八’呢?”
孔老夫子笑着说道:“有些事情是认不得‘真’啊!”
比起颜回,古时候有个叫李强的人,也是个过分认真的人,其运气就更惨了。
李强与一个三十几岁的陌生人发生了争论,那人固执己见地说,四乘七等于二十七。李强说,不对,四乘七应该等于二十八。两人针锋相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没有说服谁,最后一起去找县太爷理论。
结果出乎意料,县太爷下令,象征性地打了李强二十大板。李强感到委屈,颇为不服,抱怨县太爷处事不公,是个糊涂官。县太爷却说:“你和一个坚持四乘七等于二十七的成年人争论,显然就是和一个有智障的人争论。这件事,足以说明你很愚蠢。难道你不知道连孔老夫子都主张不可过分认真吗?为了让你记住这次过分认真的教训,难道还不应该打你几板子吗?”
县太爷见李强一肚子的不服气,就提笔给他写了一个条幅:“大智若愚,为而不争。”
认真是美德,但不可太过分,太过分就容易碰壁。这就如列宁的一句名言所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