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舍与得人生经营课
8509000000072

第72章 得的智慧(23)

常言道:“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果总怕出丑,那么很难有好的人际关系。

纵览古今,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成大事者,常常不是项羽等英雄豪杰,也不是张良、诸葛亮等大谋略家,却是那些资质平庸,却有着想不尽、理不透的厚脸皮的人。

其中最为熟知的莫过于越王勾践,为了复仇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为夫差亲口尝大便的味道,可是,他最终用厚脸皮换回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成就。刘备也是有名的“厚脸皮”,出道以来常会惶惶无宁日,见人先哭后说话,他四处求人,三顾茅庐,借荆州之后赖着不还,一次又一次靠眼泪博取同情和支持。可是,他最终凭借自己的厚脸皮忍辱负重,将天下三分之一收入囊中。韩信也同样如此,乞食于漂母,受辱于胯下,最终成就了自己金戈铁马、战功赫赫的将军生涯。

唐朝宰相王播,小时候贫穷无食,寄居寺庙,靠和尚的施舍生活。和尚为了将他赶走,有次故意在吃饭时不敲钟,等到饭后才敲响开饭的钟声,当这个可怜的读书人跑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可王播的确称算得上是厚脸皮,他并未被气走,而是每到开饭,依旧笑嘻嘻地跑到寺庙,继续死皮赖脸地“蹭饭”苦读。最后,总算换来了金榜题名的结果。

楚汉争霸之时,项羽威猛之势锐不可当,兵势极盛,刘邦的哪点能够与项羽相比呢?从表面上看,刘邦不学无术,只是一个流氓,怎么可能将项羽打败呢?而事实上,这正是刘邦最大的长处,那就是脸皮厚。当项羽擒获刘邦的父亲时,威胁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的答复是:“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自己的父亲被敌人抓住了他却很放心,还能厚颜无耻地开玩笑说让项羽煮了自己的父亲,别忘了留他一份,的确是厚颜到了一定境界!而反观项羽,他竟然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已是瓮中之鳖的刘邦,对他而言,在酒席上杀人实在很不光彩,他虽有了面子,却丧失了天下。这些,正是刘邦最后将项羽打败的原因。

自然,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面子观念,这关系到自己的自尊和身份。可是,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高度,是由其自身的力量所决定的。有实力的当然有能力把自己的道德体现得高尚一点,挥洒自如一点。但就没有实力的人而言,要他表现得多潇洒都不会成为可能。在你失魂落魄或者需要帮助之时,即你欠缺实力之时,这时如果可以保存下去,得到壮大就是你的理想,厚脸皮在这种状况下不能不算是明智之举。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能忧虑过多,不能受世俗之规限制。大部分人最后总结自己的失败原因时,常常会说,要是自己开始脸皮厚一些就好了,心硬一点就好了,很是后悔。

锋芒太露只能自掘坟墓

做人要做到不露锋芒,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做到这些既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保护,又可以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鲜花娇艳绽放的时候,不是有人将它采摘走,就是它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自鸣得意时,千万不可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可一世。

杨帆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某局办公室,专门负责为局长写资料。杨帆是个高材生,平时又爱舞文弄墨,常常在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文章,照理说,在办公室写个讲话稿、汇报材料之类本应不成问题。但是,杨帆第一次写的材料就被退回了。

其实,那只是很简单的材料,只是对于全局近期工作情况的汇报。杨帆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写了三天三夜,自己觉得还不错,呈给局长过目,只见局长提起笔,看了四五遍,最后说:“不行!绝对不行!还要再改。”杨帆拿回材料,一肚子的疑惑,局长没有说改哪里,这可怎么办呢?他决定请教办公室的老主任。

晚上,杨帆拿了两条烟,去老主任家里拜访,老主任收下烟后非常热情地要过杨帆的材料,取出笔,“刷刷刷”将资料中的几处改动了,说道:“明天你重新打印一下这个材料,再拿给局长批阅,就可以通过了。”杨帆把材料接过来一看,只见老主任把“汇报”改作“回报”,下面的几处也是用错误的词替换正确的词。

第二天,杨帆半信半疑地再次把材料呈送给局长,只见局长皱紧眉头,故作沉思状,随后拿起笔,把“回报”重重地划去,然后改为“汇报”,又把几个错字逐一改正。之后,将材料递给杨帆说:“可以了,打印10份。”

杨帆非常困惑,再次向老主任请教,老主任慢慢说道:“记住,在局长面前,任何事都不要做得滴水不漏,应该给他留有一定的余地……”杨帆似懂非懂地点头。

由此事我们可以得知:与领导打交道时,留点余地是必需的。对领导来讲,这也是一个面子问题。留有余地,本是一种自我解脱之法。可有时,因为毫无意义的小事情,双方却争得面红耳赤,此时,只要有一个人,说一句“开个玩笑嘛,为何当真?”这就完全可以熄灭“战火”,从进攻的路上撤离,谁都不会被伤害到,大家仍会和好如初。

在古时候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典型往往是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人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自然需要借助他们的才能来实现自己称霸天下的雄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定不会凭空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就成了皇帝的担忧,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开国初期除杀功臣之事屡见不鲜。

刘备死后,诸葛亮并没有很大的作为,不像刘备在世时那样运筹帷幄、满腹经纶、锋芒毕露了。在圣贤的君主刘备手下做事,诸葛亮完全不用担心会被猜忌,并且刘备也十分依赖他,因此,他可以尽自己所能去施展才华,辅助刘备,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刘备死后,阿斗继位。刘备当着群臣的面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霎时慌了阵脚,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叩头流血。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将国家拱手送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焉知其无杀诸葛亮之心呢?因此,诸葛亮一方面小心谨慎行事,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避免给人留下“挟天子”的把柄。而且,他锋芒大有收敛,故意展示了自己老而无用,以防给自己招来灾祸。这是韬晦之计,诸葛亮的大聪明就是将锋芒收敛起来。

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都没机会得到重任;你锋芒太露虽易于得到一时的成功,但也意味着自掘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隐患也已经埋下。所以,显露才华要适时适度。

做人要做到不露锋芒,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做到这些既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保护,又可以使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

傻一点并不吃亏

聪明人也大都是精明的人,占便宜可以,但吃亏肯定不行,因此,往往机关算尽却并非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他们并不明白,有些时候,笑到最后的反而是笨人,因为笨人可以吃亏,可以包容别人。精明到露骨的人,则会给自己招来灾难。

明朝时期,苏州城里有位李老翁,开了间当铺。一次快到年关时,李老翁在里间盘账,忽然听见从外面柜台处传来的争吵声,赶忙出来查看。原来是一个穷邻居王老头与伙计争吵着。李老翁谨守“和气生财”的信条,把伙计批评了一顿,然后态度和蔼地向王老头赔不是。

王老头板着脸,态度仍未缓和,靠在一边柜台上沉默不语。刚被训斥的伙计小声地向老板诉苦:“东家,王老头不讲道理。他前些日子当了衣服,现在说过年要穿,非要现在取回去不可,可是他也没钱来赎回这些衣服,我一解释,他居然开始骂人。这事可不怪我呀。”

李老翁点点头,让手下的伙计去忙别的生意,自己过去请王老头到桌边坐下,语气恳切地对他说:“老哥呀,我明白你的意思,过年了,总想有身体面的衣服穿穿。这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家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什么事都好商量,别和一个伙计斤斤计较,你也别生气了呀。”

李老翁没有等老王开口说明,马上吩咐另一个伙计查账,从王老头典当的衣服中找四五件冬衣来。李老翁指着这几件衣服说:“这件棉袍是你冬天里不可缺少的衣服,拜年时这件罩袍也是用得上的,这三件棉衣在冬天也是用得上的。这些你先拿回去吧,还有些夏天的单衣不是急用的,先放这儿吧。”王老头似乎一点儿也不领情,拿起衣服,连个招呼都不打,就离开了。李老翁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仍然含笑拱手将王老头送出了大门。

可是,过后人们居然在另外一家店中发现了王老头的尸首。王老头的亲属乘机控告那位街坊逼死了王老头,与他打了好几年官司。最后,那位街坊在无奈之下,只得花了一大笔银子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人们得知了真相,原来,王老头因为无法还清所欠的债务,家产典当一空后走投无路,就预先服了毒,来到李老翁的当铺吵闹寻事,以死相逼。没想到李老翁一味忍让,使他的良心受到谴责,在毒性发作之前离开了李老翁的店铺。

有人问李老翁怎么知道王老头会用死进行讹诈的呢?李老翁说:“我从没想过王老头会落得这步田地。我只是照常理推测,若无理取闹,那他必然有所依仗。如果我们在小事情上不忍让,那么随之而来的灾祸是无法避免的。”街坊们听了这话,都十分佩服李老翁能知微见著。

小不忍则乱大谋,福祸之间就在于能够认识到吃点小亏并不是亏损。若在小事上无法学会忍让,大灾也就来临了。

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精明

聪明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容不得别人犯错误,他们不明白,虽然精明但宁愿装糊涂,才算是真正的大智慧。在小事上要求过高、自以为精明的人,恰恰不通人情世故,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由此可见,我们做人既不能糊里糊涂,浑浑噩噩,也不能过于刻薄严格,多细小的事情也得一清二楚,但非斤斤计较,而是要寻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即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精明。

唐朝的武则天当政时期,极其宠信狄仁杰,狄仁杰到京都赴任后,武则天为表示对他的亲近,便对他说:“你在南郡时,出色的治理才能有目共睹,但是许多人在背地里诽谤你,你难道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狄仁杰非常感激武则天对他的信任,但却说:“我之前并不知道是谁诽谤我,正因为不知道,仍能与大家和睦相处,所以我宁愿一直像过去一样不去探寻他们是谁。”武则天听后,很是欣赏他超出常人的宽宏气量。可狄仁杰明白,就算知道那些造谣者的身份,也没有任何好处而言,而诬陷者还有可能因为害怕报复,而对他造成更大的伤害。狄仁杰的刻意糊涂,不仅保护了自己,还在武则天面前留下更好的印象,可谓一举两得。

曹操一生谨慎多疑,但每次遇到了关键性的问题,也是宁可“糊涂”而不选择“精明”,以此来笼络人心。公元200年,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而逃。在诸多战利品中发现了一封重要的书信,是曹操的部下暗中写给袁绍的信件。有的人就向曹操建议:“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便让自己的部下烧毁了那封信件并且不再追问那件事。曹操此举可谓大有学问:第一,袁绍已经败北,那些观望骑墙者,已经无法再左右摇摆,完全没有查出他们的必要;第二,曹操此时正当用人之际,彻查内奸反而会乱了军心,削弱自己的实力;第三,曹操抓住这个机会表现自己的宽宏大量,不但让原有的亲信更加忠心忠诚,也能让原本犹豫不决的人不再举棋不定,更能凭借好名声招来更多的人才。所以,他在有些方面宁可糊涂。

这种不计较于小事而着眼于大事的智慧,不但能让人在外从容处世,并且在家庭生活中也是一剂润滑剂。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如果一味地刻薄严格,样样要算个清清楚楚,分出孰是孰非,不留一点余地,那么,一定会有危机出现在这个家庭中。相反,如果夫妻双方在琐事上都能装点糊涂,处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那么这个家庭就肯定温馨和睦,其乐融融。

如果夫妻双方在琐事上都能装点糊涂,处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那么这个家庭就肯定温馨和睦,其乐融融。

学会守愚才是真正的智者

“聪明”这个词很值得人们深思,既用来形容“脑子好”“反应灵敏”“思维敏捷”,也隐含着“不稳重”“浮躁”“爱表现”的意思。

老子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真正有内涵有才能的人,绝不会将聪明智慧显露在表面,而是给人一种很愚笨很谦虚的感觉;而那些最能言善辩的人,也表现得好像不会那样世俗和圆滑一样。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在为人处世方面,都不可以过于锋芒毕露。有才华的人,如果不懂得在适当的时机运用才华,就可能功高盖主或遭人嫉恨,反而为自己引来祸端。而那些不去刻意表现自己的人,才能让自己的才华施展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