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舍与得人生经营课
8509000000053

第53章 得的智慧(4)

无论怎样,都努力不要成为一位“怀才不遇”者,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即使是大材小用,也比没用要好。从小事开始,有一天终能成就大事!

怀才不遇者的最终结果,只会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越来越小的圈子里,最终无法融入群体。

做敢于“吃螃蟹”的人

很多外国饮料商都发现,要想开创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饮料市场非常难。于是便有人向畅销比利时国内的某名牌饮料厂家求经验。这家叫“芬乐”的饮料厂在布鲁塞尔东郊,不论是厂房建筑还是车间生产设备都没有特殊性。但是该厂的销售总监哈里是轰动欧洲的策划人员,由他策划的饮品文化节曾一度在欧洲多个国家流行。当有人问哈里是如何做芬乐饮品的销售时,他很骄傲。哈里提到,自己的经历与芬乐饮料一样,是逐渐取得成功的。

25岁的哈里来到了芬乐饮料厂,那时候他有些担忧自己找不到爱人,因为他很平庸。他爱慕厂里一个优秀的女孩,当他在情人节给她偷偷献花的时候,那个女孩却拒绝了他,说:“我不会接受你的爱慕。”于是哈里下定决心做些不普通的事情,什么事不普通呢?哈里还没有仔细想过。

当时芬乐饮品厂正逐年减产,因为业务下滑而没有钱在电视或者报纸上做广告,做销售员的哈里数次建议厂长到电视台做一次宣传,都被厂长拒绝了。哈里决定勇敢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然后他贷款承包了厂里的销售工作,正当他为怎样去做一个最省钱的广告而忧虑时,他走到了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于连广场。这天正好是感恩节,虽然很晚了,广场上还是有很多喜悦的人们,广场中心撒尿的男孩铜像正是因挽救城市而名扬四海的小英雄于连。从铜像里流出来的尿是“自来水”。广场上一群顽皮的孩子用自己喝空的矿泉水瓶子去接铜像里“尿”出来的自来水玩乐,他们的顽皮启发了哈里的灵感。

第二天,路过广场的人们发现于连的尿变成了美味的芬乐饮品。铜像旁边的大广告牌子上写着芬乐饮品免费品尝的字样。一传十,十传百,全市人民都从家里拿器皿接乐芬喝。各种媒体争相报道,哈里把芬乐饮品的广告没花钱就成功地做上了电视和报纸。年度销量扩大了1.8倍。

哈里成了闻名布鲁塞尔的销售专家,他的经验是:敢于“吃螃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要敢于“吃螃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事业的目标应与爱好一致,只有这样,你才能发挥主动性。

善于根据兴趣确定自己的事业目标,并以此发挥自己的优势是成功的关键。我们要把生活中最大的爱好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要根据兴趣爱好来确定奋斗目标。所谓兴趣,指的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感兴趣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和情感联系在一起。我对什么感兴趣?我最擅长什么?如果一个人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事业的目标,他的主动性将能得到充分发挥。即使苦也愿意;即使重重困难也绝不无精打采,而能想尽办法,坚持不懈地去克服它,甚至孜孜不倦,如醉如痴。爱迪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几乎每天都待在实验室里,工作、吃饭、睡觉,但他一点都不觉得苦。“即使再累我也不觉得辛苦。”他说,“我每天都在做自己爱好的事。”

在长时间内我们无法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就需要在生活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不断地了解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此才能扬长避短,进而成就大事。作家斯贝克起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作家,曾多次改行。开始,因为他身高一米九多,所以爱上了篮球运动,成了市男子篮球队员。因为球技一般,而年龄又逐渐増长,只能改行当了画家。他的画技也无过人之处,当他给报刊绘画时,也会写些短文,最终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才华,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你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回顾来发现和判断自己的兴趣所在。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职业相对比,帮助你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在目标之外看到宝藏

在京城的一个富豪有两个儿子。哥哥好酒,弟弟恋花,听说南海有一种长生果,如果幸运地寻找到并吃进去的话,就一定可以长命百岁。两人都筹备盘缠,信心十足地朝南海出发了。

他们来到一座山谷,看见绿草如茵,景色宜人,蝴蝶飞舞。弟弟在京城中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奇观,又加上喜爱花卉,于是他决定久居此山,不再去想长生果了。

于是哥哥一个人离开,踏上了征程。一天,一眼清泉使他止步踟蹰。泉水酒香袭人,饮之则觉清冽甘甜。哥哥开始不醉不归,早已将寻找长生果的事抛之脑后了。

就这样,兄弟俩都没有到达南海,也没有去寻找长生果,但他们在这过程中都找到了内心的幸福。

生活中,我们会为自己设立很多目标。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寻找目标时,会被许多目标之外的风景所吸引,甚至为它们改变人生方向。其实,我们不必为自己的“有始无终”而怨天尤人,因为那并不是我们放弃了目标,而是由于我们发现了更适合自己的去处。

很多时候,我们历经千辛万苦也没能达到目标,但回过头去,又发现了许多的快乐。其本质是在寻找之中我们已悄然获得了目标之外的财富。

点亮人生的希望

米勒教授和另外两名地质专家组成了考察团,准备进溶洞考察。溶洞在当地人们的眼里是一个“迷洞”,曾经有勇敢者进去过,但都是一去不复返。

随身携带的计时器显示,他们在漆黑的溶洞里走过了14个小时,此时一个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水晶岩洞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兴奋地跑了过去,尽情欣赏、抚摸着那些迷人的水晶。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之后,那个负责画路标的专家突然惊叫道:“刚才我忘记刻箭头了!”他们再仔细看时,四周围绕着上百个大小各异的洞口。这些洞口就像迷宫一样,洞洞相连,他们转了很久,始终没能找到退路。

米勒教授在洞前悄无声息地搜寻着,突然他喜出望外地喊道:“这儿有一处标志!”他们决定顺着标志的方向走。米勒教授每次都先发现标志,并一直走在前面。

终于,他们的眼睛被强烈的阳光刺得睁不开了,这表示着他们已经走出了“魔洞”。其余两个专家竟像孩子一样呜呜咽咽起来,他们对米勒教授说:“如果不是那位前人……”而老教授则慢慢地从衣兜里掏出一块被磨去半截的石灰石递到他俩面前,语重心长地说:“在无路可走时,我们只有相信自己……”

其实人生就是一次最有意义和刺激的探险,也许当我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长途奔波的时候,突然间会失去方向,陷入孤独无援的境地。生活通常就是这样,它在奉献给我们蜜饯的同时,又悄无声息地在我们面前布下了许多的“迷洞”,来考验我们的坚持与胆量。

面对人生旅途中的许多“迷洞”,我们不能手足无措,也不能作茧自缚,唯有在心头点燃一根点亮人生的火柴,并无所畏惧地走下去!

属于自己的人生设计

一所国际知名大学在30年前曾对当时的在校学生做过个人目标设定情况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没有设定人生目标的人有27%,人生目标模糊的人有60%,短期目标规划清晰的人有10%,长期目标规划清晰的人只有3%。30年后哈佛大学重新调查了这些调查对象的情况,调查结果表示,第一类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在落魄的阴影里困惑;第二类人大致上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没有大的理想和坚持,一天到晚只知为生存奔波;第三类人多数进入了白领阶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然而第四类人,他们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日日夜夜努力奋斗、积极向上、坚韧不拔,最终成了百万富翁、行业领袖或精英人物。30年前的目标设置决定以后的人生。

设定自己的目标,计划自己的人生。目标,无论是生活中的小目标,还是人生中的大目标,都需要用心设计。设计会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完美,完善的人生是我们毕生追求的目标。不论你是著名企业的总裁,还是小企业的小职员;不论你是已经到了花甲之年,还是正处于青春少年,你都得设计自己的人生。

人的一生中会有无数次的设计,但如果最重要的设计——人生设计没做好,那会是最失败的事情。设计人生就是要对人生进行明确的目标管理。假设没有目标,或者目标定位不准确,你的一生必然是无所作为,甚至是乱七八糟。进行人生设计,很重要的是必须要掌握两点:一是擅长总结,一是善于推断。对过去进行总结和对未来进行设计不互相矛盾。只有对自己的过去进行仔细地总结、分析、反思,才能找出缺点,取长补短。而对未来进行推测,则要有预见性的观念和能力。假如缺少了预见性观念和能力,人将没法很好地推断自己的未来、推断事物的动态发展变化,也就不可能根据自己的预见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一个没有预见性的人,是没法设计好人生,完成人生目标的。

还有一点必须牢记,设计好人生的前提是自我了解、自我审查。了解自己,了解环境,这是成功的宝典。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自己进行详细的了解与评估,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人生设计。

人不是神,有很多缺点和短处,对自己的要求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成长。但设计人生不能盲从,也不能一味地抓着死理不放。设计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是机械地为了设计而设计。设计只是一种追求目标的手段,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变通的设计,可以随各种条件而变换。设计也不是顺从,设计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我的人生我做主,用我们手中的画笔描绘美丽的蓝图。

一个人要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设计,这不单是个人的人生态度,也是这个时代对他的要求。如果你的理性还在沉思,那就快醒醒吧,以最快的时间来设计自己的人生,不要匆忙应付自己的人生。

不同人的不同路

在人生的道路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不慎跌倒并不表示永远的失败,只有跌倒后失去了奋斗的勇气才是永远的失败。我们若以平常心观之,失败本身也就不奇怪。一个人若没有经历过失败,他就难以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难以认识到生命的内涵,也就不可能感受到成功时的喜悦。

其实,通向成功的路绝不止一条,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路,是否成功,通常不在于对道路的选择,而在于一旦选择了自己的路,便要坚定地走下去。所以,能否达到心中的目标,首先取决于能否坚持自己所选择的道路。

要想取得成功、博得荣誉,除了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以外,还要有执著的精神。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还有卧薪尝胆的勾践,闻鸡起舞的祖逖,面壁静修的达摩,程门立雪的杨时……这些执著的典故不老,人物不死。咬定青山不放松,历经艰辛志不改,衣带渐宽终不悔,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些关于执著的佳句不朽。

“执著”的骨子里有一种素质:一种激情如火的素质,一种追求成功的素质,一种苦行僧式的素质,一种认准了目标不放弃的素质,一种坚持自己、不受他人支配的素质,一种固执的素质。具有这种素质的人通常会创造出人间奇迹。弗洛伊德、拿破仑、贝多芬、凡·高,还有《吉尼斯世界大全》一书中所记载的很多人物,不能不承认所有这些人物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有声有色。他们的性格有明显的共同点,即执著。他们执著地将他们所热爱的某项事业推向高峰,除了自身的死亡,什么也阻止不了他们。

执著并不是你将整个世界抓在手里,当你执著于一项事业时,你便选择了放弃另一种东西。执著的前提是你知道你要选择什么,同时学会放弃、勇于放弃。

选定自己的舞台

伟大的抽象派画家毕加索说:“准确地选择,你的才华会得到展现。”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歌唱家帕瓦罗蒂,就是因为正确的人生选择,实现了他辉煌的人生。

帕瓦罗蒂1935年出生于意大利的一个面包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个歌剧爱好者,他常把卡鲁索、吉利、佩尔蒂莱的唱片带回家来听,耳濡目染的,帕瓦罗蒂也喜欢上了唱歌。

帕瓦罗蒂小时候就显示出了唱歌的天分。

长大后的帕瓦罗蒂依旧喜欢唱歌,但是他更喜欢孩子,希望成为一名教师。因此,他考取了一所师范学校。在上学期间,一位名叫阿利戈·波拉的专业歌手收帕瓦罗蒂为学徒。

临近毕业的时候,帕瓦罗蒂向父亲提问:“我应该怎么选择?是当教师呢,还是成为一个歌唱家?”他的父亲这样回答:“卢西亚诺,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那么你只会掉到两个椅子之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认真选择一把椅子。换句话说,你只能选定一个能够发挥你才华的舞台。”

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帕瓦罗蒂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然而不幸的是,初执教鞭的帕瓦罗蒂因为缺少经验而没有威望。最终帕瓦罗蒂离开了学校。于是,帕瓦罗蒂重新选择了另外一个舞台——唱歌。

17岁时,帕瓦罗蒂被父亲介绍到“罗西尼”合唱团,他开始随合唱团在各地举行音乐会。为了引起某个经纪人的注意,他经常在免费音乐会上演唱。

可是,近七年的时间过去了,他还是个毫不起眼的人。眼看着身边的朋友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也都结了婚,而自己还没有维持生计的能力,帕瓦罗蒂烦恼极了。恰巧在这个时候,他的声带上长了个小结。在一场音乐会上,他被满场的倒彩声轰下台,他就好像脖子被掐住的男中音。

失败让他差点放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