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科维曾说:力量往往来自于差异,而非相似之处,即整体大于个别的总和。当两个人合起来产出的结果大于两个个人的产出时,综效就发生了。统合综效可让我们共同发现某些个别人无法发现的事情,我们拥有了一种双赢的态度,就可达到统合综效的效果。
在工作中,与老板、与同事、与下属,大家在一起共事,既是事业的需要,也是难得的缘分。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个人的阅历、知识、能力、水平、性格各不相同,相处久了,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但只要是不违反原则,就应从维护团队利益出发,求同存异,坦诚相见,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尊重中增进团结。
我们只有互相支持不拆台、互相尊重不发难、互相配合不推诿,才能使整个团队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作为团队中的我们每个人也才能用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培养不断更新的习惯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拥有学习新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就都是前进的助推器。每个工作都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习,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知识会不断涌现,如果你无法跟上步伐,就只能被甩在后面。一个时时走在潮流尖端、对新生事物很敏感的人,才有可能抢先一步取得别人还没有达到的成果。
史蒂芬科维曾说: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炼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只有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为好朋友。
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这座山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看看他,看能帮上什么忙。
等他看到老友后,大吃一惊,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星期没有喝水的样子。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星期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不用喝水吗?”朋友带他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出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也坚持能挖多少是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水了,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喜欢的太极拳了。”
这个故事很有道理,人活着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要从长远的角度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样,我们才不会有太多的遗憾。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别忘记随时把握时间,不断地充实自己,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的实力。昨天的努力就是今天的收获,今天的努力就是未来的希望。
岁月不饶人,当年纪大了,挑不动水了,你还会有水喝吗?我们明白谁都不是圣人,可是我们都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勤能补拙”,鼓励自己勤奋一点,努力一点,相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
让我们的生活充充实实,不要让一段光阴白自流失,到头来只留下一片空白。时间是一颗流星,我们也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不要在原地徘徊,光阴如金,挥霍不得,机遇要在今天把握。生活中的经验可作前车之鉴,过人的智慧是现实中的恩典。
在美好的花园中,哪怕只做一颗肥料,我们也会变得充实,至少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即使不能像鲜艳的花朵般盛开,但也没有白来。
培养知人善任的习惯
事业为本,人才为重。事人相宜是“善任”的重要原则。要真正做到“善任”,首先应该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人才的具体特点,把他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假如不把各人的才能用到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去,那么对人才就是一种压制,对团队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乔治-马歇尔是美军的10名五星上将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这个职务负责陆军的军政、军令权。当然,他对美国陆军高级军官的人事提名拥有全权。由于罗斯福总统非常信任马歇尔,因此由马歇尔提名晋升的军官,罗斯福总统一般都照准。
马歇尔最大的特点就是“知人善任”。他随身有一个黑皮笔记本,记录着他耳闻目睹的一些有才华、有培养前途的军官的名字和表现,并且有他的评语。只要上了马歇尔的黑皮笔记本,就有可能成为更高一级的军官。但是,马歇尔选将有自己的标准。
第一,坚决不用跑官、要官的人。即使有人给某某人说好话,甚至施加压力,马歇尔也坚决不用。他曾经对帮助给一个军官说好话的人说:“如果他是你的朋友,你对他的最大帮助,就是不要在我的面前提起他的名字。”
第二,不用文过饰非,邀功推过的人。马歇尔认为:高级军官必须在他们的职权范围内,用自己的方法去思考,得出结论,并去行动,如果遇有责任就推卸,将不可能胜任他们的工作。
第三,不用事必躬亲的人。在马歇尔看来,这种人习惯埋头于琐碎的小事,他没有能力去处理战争中更重大的问题。
第四,慎用性格粗暴的人。马歇尔认为:这种人通常把坚定有力和蛮不讲理混为一谈。
第五,不用悲观主义者。马歇尔认为:这种人往往会把困难说得非常可怕,并且特别害怕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去克服困难。
第六,不用不团结的人。马歇尔认为: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不善于团结的人,很难将战争的协奏曲奏好。
美国有位女专家叫波特夫人,她善用、巧用人之缺点,从而使她的领导和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她曾请一位心理学家和一位社会学家,对其手下进行智力调查。社会学家向她汇报说:你这儿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线性思考的人,一种则是系统思考的人。线性思考的人直来直去,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系统思考的人能全面地看问题,很.快就能抓住问题的要害,决定自己的行动。而心理学家向她汇报说:你手下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热情的人,一种是吹毛求疵的人。波特夫人一综合,作出了这样的人事安排:线性思维又热情的人,去做技术培训教师,他一定会乐于教书;线性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去当警察,他一定会爱管闲事;系统思维而又热情的人,请他当领导、顾问,他一定既高瞻远瞩又埋头苦干。在一般人眼里,直来直去、吹毛求疵,也许都是缺点、短处,但是在波特夫人眼里,这些缺点和毛病同时也是长处和优势,关键在于要善用、巧用这些缺点和毛病,使之恰到好处。
用人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出色地去完成某项任务。如果我们丢开了要他去做的具体任务,而把注意力放在计较人的缺点上,特别是过多地去议论那些与要求完成的工作并无多大关系的缺点,这样就使任用人的标准失去了合理的依据,反而使一些与工作无关的次要因素上升为衡量的标准,甚至可能使这种“附加条件”成为可以按个人好恶任意伸缩的框框,限制或埋没了许多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做到按需任才,人事相宜。
培养深思熟虑的习惯
人的一生都是要在思考中度过的。事前有所预见,遇事深思熟虑再作定夺,作长远的打算,再加上有所准备就不怕失败了。克雷洛夫曾说过,伟人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
美国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6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7个人便激烈地争论起来。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6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于是在最后决策的时候,6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已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表面上看,林肯这种忽视多数人意见的做法似乎过于独断专行,其实,林肯已经仔细地了解了其他六个人的看法并经过深思熟虑,认定自己的方案最为合理。而其他六个人持反对意见,只是一种条件反射,有的人甚至是人云亦云,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这个方案。既然如此,林肯自然应该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因为所谓讨论,无非就是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选择出一种最合理的意见。既然自己是对的,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要紧的事情尤其需要深思熟虑。缺乏思考是愚笨之人失败的原因。他们对事情的思考总是模棱两可,无利亦无弊,所以也就不肯在那件事上下太多的工夫。
有的人思考问题总是本末倒置,该重视的大事他无动于衷,不该重视的小事地却忙忙碌碌。有些愚笨之人根本就不会昏了头脑,昏了头脑的事只在真正有头脑的人身上才会发生。
做事时预感到自己会失败,旁观者也会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尤其是当旁观者是你的对手时,他会更清楚地看到你的失败。当感情动摇你的判断力时,冷静之后才发现那是多么的愚蠢。最危险的事莫过于你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明智就去承担风险。在没有完全的把握的情况下最好什么也不干,虽然没有对,但是至少不会有错。理智是控制事情发展的最好选择,一件事还没有发生就受到了谴责,它怎么会有好下场呢?即使是认真审查通过的事也往往会有错误发生,我们又怎能对遭到理智的怀疑和非议的事抱有大的期望呢?
有些事情我们需要仔细权衡斟酌,在心里把它牢记。遇事则察是聪明人通常的做法。特别深奥或可疑之事尤其要详加斟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现象认识本质,这样的思考也才能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