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8503900000036

第36章 政府记者招待会的问答互动(6)

以上两种说服策略是信息传播者为提高接受效果而在信息的加工、制作、传递等方面所使用的更务实、更有效的传播方法,是信息传播者针对受众特点和心理需要采用的具体对策。政府记者招待会有明确的宣传动机和议题,但在主题和观点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安排材料、进行论证和提示结论,成为制约传播内容说服力的重要变量。在政府记者招待会的组织和准备上,政府官员应注意同时搜集单面提示和两面提示材料。为应对记者的考问,或面对有争议的问题,政府官员应注意深入了解某一问题的各个侧面,注意收集不同方面的多种材料。所以,在通常情况下,政府机构多使用单面提示的材料,运用单面说策略,言辞肯定、用语有力。但在特殊情况下,政府机构必须使用两面提示的材料,运用两面说策略,尽量搜集和处理对立的材料,妥善安排己方观点和对方观点的比例,在记者招待会传播中达到更好的说服效果。一般而言,政府官员对于记者和受众不熟悉、不了解、不易立即理解,但又必须及时传递执行的信息内容,一般采用单面说策略;反之则采用两面说策略。随着媒体记者和现代受众的进步,政府官员在宣传策略上坚持两面说为主已成为趋势,被广泛运用于政府记者招待会等政治传播领域。

第三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记者招待会的问答环节,双方都需要对己对彼有较多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推动双方关系向着良性方向发展,从而较好达到记者招待会的传播意图。用一句话形容,即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记者角度说,“知己”意指记者需认识己方媒体受众的特点,精心考虑和设计代表媒体立场的问题,做到充分准备、有备而问。“知彼”是指记者需掌握政府官员的职务、级别、分管工作、个人风格和答问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贴切、合宜的问题,方能获取新闻价值大的信息;而从政府官员角度说,“知己”意指充分了解自己的知识定位、业务知识、形象定位与风格定位,对自己言辞风格有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实际答问过程中扬长避短;而“知彼”则指政府官员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对记者的职业特征和新闻需求产生较多认识,明白记者的新闻兴趣之所在,最有可能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以及自己怎样在权限之内、用最佳方式满足记者对核心新闻素材的需要。

一、官员与记者角色互动

在政府记者招待会上,政府官员应答时都比较注重自己的媒介形象,尽可能平衡政治宣传口径和新闻传播规律的关系,尽可能比较主动地说明情况和发布新闻。对新闻发言人的挑选可以看出,他们都比较熟悉新闻的运作,比较了解记者的采访特点,其中有大量的角色互动情况。这种情况在美国尤为突出。里根总统在任期间,政府新闻部门每年的开支为10亿美元(其中光是五角大楼就有1500名新闻官员,一年开支2500万)。政府与媒体间的人员渗透的现象也比较普遍。美国政府往往从媒体工作者中物色人才,而同时媒体也从政府官员中雇佣人员。这种媒体工作与政府职位之间的双向流动加强了媒体与政府的合作关系。曾报道过副总统福特的NBC记者罗恩.内森成为福特总统的新闻秘书,而克林顿总统的新闻秘授迪依.迪依.迈耶斯任职期满后也成为一名电视评论员。美国媒体评论说,“政府与新闻界之间的这种抢座位游戏使新闻的独立性越发令人担忧。当一个记者面对一个在做着自己曾做过的工作的人,或自己曾捍卫过的政策、项目时,他或她还能客观报道吗?当报道那些能替他们安排政府职位的官员时,他们能做到毫无偏见吗?”

分析“两会”记者招待会的新闻发言人,可以看出,他们不仅熟悉政府宣传工作情况,也熟悉新闻传播规律。先后担任过全国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的有4人,他们是:曾涛、姚广、周觉、曾建徽。他们都在全国人大外委会担任过领导职务,其中曾涛和周觉还主管过新闻宣传工作,分别担任过新华社社长和******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曾建徽曾任******新闻办公室主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和新华社副社长。先后担任过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的有九人,其中,孙轶青是老新闻工作者,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和《北京日报》总编辑。卢之超曾任****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局长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孙轶青、卢之超、梁金泉都先后分管过全国政协的新闻宣传工作。

从地方政府记者招待会的实践看,以上海为例:2003年6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宣布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建立规范的新闻发布会制度,规定每两周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必要时也可意增加。首批两位新闻发言人在新建的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城市规划展示馆登台亮相。其中一位新闻发言人是焦扬。她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现任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长期在新闻管理部门工作,对市政府工作也十分熟悉。此前她一直主持防治“非典”例行记者招待会,每周都与记者见面互动。另一位新闻发言人是姜澜。他当过多年记者,曾任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总监,并一度在东方电视台担任新闻主播,在观众中颇具知名度。

二、官员与记者相互了解

(一)记者了解官员

记者需要有意识、有选择地针对主要议题和应答对手,为提出精彩问题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记者招待会通常公开举行,邀请中外多家媒体参加、发问并予以现场直播报道。应答者是政府首脑、政府机构部门重要负责人,以及专门的政府新闻发言人,以官方身份、官员面目出现在记者招待会现场,在问答中所涉及的政策、立场、观点和态度往往通过媒介载体,为千百万受众所关注和了解,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透明度和影响力。记者需要提前了解记者招待会的重要议题,关注国家的内政外交走向以及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充分考虑如何把政府议程与媒体议程相结合。同时,记者招待会提问代表记者本人的业务水准和所在媒体的受众特点,提问本身也往往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依据,所以,记者对所提问题莫不殚精竭虑,尽量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构思问题,力求从同行意想不到的角度提问,又不致太使应答者感到难以回答,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被同行抢先提问的可能性。

在记者招待会上,对会场形势的控制通常掌握在主持人手中,而单个记者很难通过群起提问的表层向下深挖,同时,到场记者越多,每个记者提问的机会越少。为在同行中迅速出彩并获取独家新闻,记者要努力从提问对象身上寻求独特之处,保证所获取答案的事实、观点和细节的惟一性,最好能够提出应答者能够作答并提供具体、有效信息的问题。著名的国际记者爱泼斯坦说过,要问只有他本人才能告诉你的问题,或者他能够陈述他的观点的问题,这样才能获得独家新闻。中外记者向政府官员提出的问题,大多是代表自己的媒体受众,提出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注目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例如,2005年3月,在******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中外记者就政府的宏观调控、《反分裂国家法》、香港特首、人民币汇率、中俄经贸关系及能源问题、中日关系、三农问题、中印关系、死刑废存和股市走向等重大问题,向******提出各种精心设计的为广大媒体和受众所关注的问题。此次记者招待会近两个小时,有700多位记者参加,而获得提问资格的中外记者仅有13位,而根据对******回答的内容及其时间长度分析,他精彩而翔实的回答多集中于中外记者提出的宏观调控、改革具体举措、三农问题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并能充分展示他“平和、务实”的形象。由上可知,为提出精彩的问题,记者应该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和业务训练,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充分了解回答者的情况,真正熟悉记者招待会的主题以及回答者的专业领域和职权范围。

(二)官员了解记者

政府机构集中了大量繁多、枯燥的行政信息,而从中整理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并予以发布,是一种专业化的工作,这就需要以新闻的眼光来处理信息,更好地实现与媒体的沟通。政府官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即需要具备与媒体相关的知识,并有善于与媒体沟通的本领。其实,与媒体的沟通实质上是通过媒体实现与广大受众的沟通。政府官员应该正确认识和善待媒介,按照双向对等的原则与提问记者进行交流,并与之形成问答互动的主客体互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