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战
8498900000032

第32章 格兰仕:冲出亚马逊(3)

转型的结果是失败。在中国市场,消费的两极分化特别明显。就城市消费群体来看,占了70%的工薪阶层对高档商品并不是很感冒,而依靠30%的高收入阶层根本无法保住松下电器的市场消化。

松下企图让美国工厂生产面向北美的低档产品。然而迅速成长的中国企业对松下的压力如影随行。中国商品不但具备成本竞争优势,而且顺利地通过了欧美的安全标准测试。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厂商迅速扩大面向欧美厂商和大牌流通企业的OEM供货,在全球市场上开始了与松下的争夺。松下也在中国商品紧逼下节节败退。于是松下才以战略性商品开始反攻中国。

面对来自日韩企业的低价旋风,一向有“价格屠夫”称号的格兰仕最近也改变策略,开始转战中高端市场。一场土洋品牌的微波炉大战将再次燃起。

6.打捞“第二桶金”

2000年9月21日,格兰仕集团打破自身专业化的定位,携20亿元人民币“杀入”空调冰箱制冷业,将其在微波炉产业的“刚性策略”运用于制冷业,进一步提升其在中国家电制造商中的形象。

中国空调冰箱制冷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而且此时的格兰仕在微波炉市场上傲视群雄,一家独霸,形势一片大好,它为什么还要冒险进入空调冰箱制冷业呢?

格兰仕集团副总经理俞尧昌指出,格兰仕强势切入空调冰箱制冷业,一是公司战略的延伸的需要,二是为了回避规模不经济。格兰仕微波炉的市场占有率不管是从国内还是国际看均已达到很高,基本完成了格兰仕在5年前定下的战略目标,这个时候进军制冷业是格兰仕长远发展战略的一个阶段性选择。

格兰仕微波炉当时的极限产能是1200万台,按照格兰仕的发展速度,不出两年就将饱和,格兰仕已经非常接近规模的平衡点,如果再扩大生产,就将出现规模不经济。也就是说,格兰仕已将微波炉做到了极点,很难再有大的发展空间,格兰仕必须选择第二个产品。

俞尧昌认为,格兰仕切入空调冰箱制冷业是机会大于威胁,其主要理由有如下:一、空调和冰箱的市场容量和前景非常广阔,人们可能会用2000年空调业存在的严重的产销矛盾这一事实来驳斥这一观点,但空调供过于求的根本原因不在市场容量,而在于价格的居高不下,这对以总成本领先而获取竞争优势的格兰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机会;二、空调行业是一个没有巨头的行业,用经济学术语讲,完全竞争的空调市场远远没有形成完全充分的竞争,十几个品牌集中瓜分了80%的市场份额,但是各自的占有份额相差不大,均在十几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谁都不拥有对市场的决定权,这也是格兰仕的机会所在。这种竞争态势与垄断竞争的市场不同,比如微波炉,格兰仕和LG已经占有90%的市场份额,在余下的10%左右的市场空间里几十家企业在恶拼,市场已经没有什么价值,导致理智的企业不愿再投入。而对冰箱业来说,2000年国内四大冰箱生产企业(科龙、海尔、新飞、美菱)中,科龙高层变动频繁,美菱处于合资调整阶段,这对格兰仕来说均是切入市场的良好机会点。

格兰仕空调上市第一年,国内市场空调销售量就达到了40万台,首战告捷。在空调这个格兰仕原本并不熟悉的市场,格兰仕又采取了哪些营销手法呢?

“永不生锈”

格兰仕宣布进军空调行业以后,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顺利完成了从OEM生产到自己设计、自己开模、自己制造的飞跃。格兰仕定位于高档空调市场,在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工艺、生产线、元器件等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研究中心的研发能力,自行开发出了数十项高新技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是用高级全不锈钢制造空调室外机外壳。过去空调厂家一般采用冷轧板(个别工厂为了偷工减料甚至采用铁皮)喷涂工艺制造空调室外机的外壳,一般使用一两年后就会开始生锈。格兰仕推出的新型高级不锈钢外壳室外机永不生锈,性能卓越,而且外观高雅,不会被雨水、空气锈蚀。2001年4月底,格兰仕首批全不锈钢室外机空调在市场上亮相,在全国各地媒体“不锈钢豪华空调,5月大行动,一步到位,永不生锈”的广告效应下,以高档中价超值的特点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回应。一时成为空调市场上最惹眼的亮点,并在5月份以燎原之势迅速热销全国。这个事实表明,格兰仕空调新品迎合了顾客的口味,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珠峰计划”

凭借价格战独步中国微波炉市场的格兰仕,自然期待再次凭借价格战在空调行业续写其在微波炉行业的辉煌。格兰仕空调上市之初,通过高档货中档价让大批消费者实现了一步到位享受高品质、高性能空调的梦想,并让国人摆脱了普通老百姓只能消费低端产品的印象。2001年12月,在空调市场上的一片降价声中,格兰仕出人意料地宣布,将其13种型号的高档不锈钢空调涨价50%。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格兰仕吸引公众关注的小花招。仅仅2个月后,格兰仕便原形毕露,开始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将在微波炉上的策略延伸到了空调上,试图改变空调行业的操作手法和游戏规则。

2002年2月底,格兰仕推出“珠峰计划”,将喷漆系列空调全线降价30%,从而打响马年空调降价第一炮。4月12日,格兰仕再次“跳水”——宣布下调几款高档机型的售价,其中一匹分体壁挂式不锈钢空调由2680元降至1990元,降幅近30%!

“买空调送钻石名表”

在2001年度,格兰仕凭借初期20亿入主空调行业的强势炒作,并借助稍后全国40多个产品推介会的召开,和淡季“一个月无理由退机”、“压缩机免费保修15年”及“旺季购空调送钻石名表”等出其不意、以奇制胜的市场促销活动,在业界和消费者中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效果。

格兰仕推出石破天惊的“买空调送钻石名表”(市场价值2880元)促销活动,将运用赠品的手段发挥到极致。尽管该次活动开展不久即因涉嫌不正当竞争而引起了一定的行政、法律纠纷,但由此掀起的格兰仕空调销售热潮,引起了业界媒介的强烈关注,使格兰仕成为国内夏季空调市场的主角之一。

活动于6月底推出,7月份头一个星期的零售量就已达到6月份全月的销量。在杭州、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很多商场,格兰仕空调以一匹黑马的姿态赶上甚至超过许多一线品牌。由于事前准备不足,重庆、成都、西安、长沙、石家庄、哈尔滨等城市的货源纷纷告急。有的断货达几天之久,一些畅销型号一进商场便被消费者一抢而空,有的商场因为没有赠品,被迫打了好几天的欠条。格兰仕空调强劲的销售势头令许多业界人士连称想不到。

空调是国内家电业价格血战之后相对利润较高的一块“肥肉”。2000年新闻界估计的利润率是25%,格兰仕进军空调市场时测算的制冷行业毛利高达35%,相对于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其他行业的赢利水平,空调业的利润是绝对诱人的。另一方面,空调的市场空间又非常巨大。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各大城市居民的空调拥有率不到30%,城镇在8%左右,农村市场更是尚未开发。以中国空调业20%的成长速度来看,中国空调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空调制造的进入障碍大大降低,家电制造业社会配套系统的完善,使螺丝刀组装空调厂可以遍地开花。

在空调这个格兰仕原本并不熟悉的市场上,格兰仕发现了新的市场机会,将自己拉长的刚性营销策略灵活使用,使格兰仕在空调市场上迅速扎下了根,并且成为2002年空调市场上表现最活跃的主角之一。

7.相关链接 2002演绎家电风云

长虹首推“精显背投”。2002年5月,长虹率先强力推出精显背投,打响了国内彩电业全面进军高端市场的第一枪;之后,TCL、创维、海信等国内彩电品牌相继推出了等离子、液晶彩电等高端产品;7月,TCL、创维先后以29800元的超低价启动了等离子彩电市场。至此,国内彩电企业成功地完成了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的转型,并形成了高端市场的两大阵营。然而,就在2002年行将结束的时候,TCL又突然发力背投,向市场密集投放阵势浩大的系列背投产品。国内彩电两大品牌长虹、TCL的“殊途同归”,将彻底改变中国彩电业未来几年的竞争格局。

苏宁北上抢地盘。在北京庞大的家电市场中,许多消费者长期以来一直认准两大电器城“国美”和“大中”,作为后起之秀的苏宁电器城还不为大家所熟知。但是,从2002年开始,苏宁这个在南京起家的大型家电连锁商场已经将北京列为重点城市进行发展。5月苏宁安贞桥店开业、6月地安门店开业、7月空调节、9月初彩电节、9月底联想桥店开业、年底以前沿三环又开2家店……北京苏宁常务副总经理范志军告诉记者,他们计划在2003年5月以前再开3家店,使北京的苏宁连锁店总数达到8家,很快就将与国美齐头并进(目前国美在北京的连锁店就是8家)。

中国彩电重返欧盟。2002年9月,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中国彩电应对欧盟反倾销案落幕,中国厦华等7家彩电厂商在15年后获准重新进入欧盟市场。欧盟委员会宣布,接受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及7家彩电厂商的承诺,准许“中国产”彩电在欧盟市场销售,并对7家企业撤消44.6%的反倾销税。这7家彩电企业为:厦华、海尔、海信、康佳、长虹、创维和TCL。据悉,从1988年开始,欧盟发起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调查,中国彩电被逐渐排挤出欧盟市场。此后,中国彩电行业协会与欧盟生产商、欧盟委员会进行了多次艰苦的谈判,最终达成谅解。

出口DVD机支付高额专利费。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与3C公司日本索尼、先锋和荷兰飞利浦公司,就中国DVD播放机专利权争端的谈判已经达成协议:中国公司每出口1台DVD播放机,将支付3C公司5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而对于在国内销售的DVD播放机,则暂时不需要支付专利使用费。至此,中国公司每台DVD播放机向国外公司交纳的专利使用费已经达到9美元。汤姆逊、杜比、DTS等跨国公司还在继续与中国电子音像协会谈判DVD播放机的专利使用费,中国DVD生产厂商所需支付的专利使用费将继续增加。为了规避这方面的风险,国内DVD生产企业已经积极进行跨行业发展,新科已全面进军空调、复读机、数码相机等行业,金正也进入电子词典、复读机、无绳电话行业,以多元化规避DVD行业的成本风险。

空调库存高达1000万台。2002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空调行业的工厂库存和流通库存合计超过了1000万台,创下了业内前所未有的库存高峰。苏宁集团副总裁孙卫民对于今年的空调给出两个字:“灾年”。据悉,6月中旬开始,除少数空调厂家称还保留了一两条生产线外,大部分厂家已给工人放假。往年8月份才会发生的停产检修惯例2002年提前执行。其实,早在4月份,多数工厂就已发现情况不妙,开始限产。而往年,此时正上演着加班加点、多干快上的热闹景象。多数企业将空调行业当年的糟糕情形归咎于“天气不理想”:整个6月份,西北、华南地区洪灾不断,而整个华北大部分地区先是凉爽初夏、后是阴雨绵绵。但也有人提出不全是“阴天惹的祸”,宏观经济层面间接影响了空调消费,2002年以来国内消费水平偏低,拉动内需的效果不明显;其次,出自小企业之手的价格炒作过分,使得消费者心理预期过大,依然想“等等看”,而厂家认为价格已到低位,再降个一两百元于事无补。

海尔进入收获期。《远东经济评论》不久前公布了一年一度的“亚洲企业200强”名单,中国企业首次被列入其中——青岛海尔成为中国10大公司之首。2002年,海尔实现海外营业额10亿美元,同比增长37%,全球营业额规模距世界500强入围线越来越近,已经达到4/5。海尔在海外的13个工厂全线运营,美国海尔、巴基斯坦海尔、意大利海尔、伊朗海尔等都已经凭借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产品树立起本土化名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