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战
8498900000030

第30章 格兰仕:冲出亚马逊(1)

引言

在几十万台容量的狭窄市场上,企业很难有所作为。要实现规模效益,就必须进行大规模消费引导,迅速扩充市场容量。中国的消费者是先入为主的,当多数中国老百姓还不知道微波炉为何物的时候,谁能在第一时间让他们接受,谁就是赢家。

彩色的电冰箱、透明的电熨斗、超薄的电视机、流线型的空调……据了解,未来的家电设计将更着重个性化和时尚化,昔日“统一着装”的家用电器,如今正争先恐后地穿上各色华丽外衣。看着这些形形色色的小家电,很难让普通百姓联想到那些商家们是如何在家电市场上“厮杀”的。尽管2002年上半年,家电市场的低迷状态使得众商家忧心忡忡,但下半年中国家电业的逐渐复苏,使整个家电行业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四川长虹的“背投”技术,ST科龙的企业重组,青岛海尔的国际化战略,深圳康佳的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整个家电业对欧盟及美国市场的出口的复苏等等,成功地帮助这些昔日的家电巨头度过了危机,并且变得更加强大。

素有“价格屠夫”之称的格兰仕副总裁俞尧昌在2002四川企业峰会上向四川企业界人士“传经送宝”,透露了格兰仕从羽绒服制造厂成功转变为年销售额达100亿元的电器业巨头的几个关键“秘诀”,以此来阐明四川乃至中国制造业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应对策略。小处着眼微波炉起家,格兰仕最大的成功之处便在于集中所有力量做别人不愿做的小产业—— 微波炉。虽然每台微波炉的价格仅几百元,利润薄得只有几元,但格兰仕就是靠这在短短的时间内赢得了全球1/3的巨大微波炉市场。他认为,选择跨国集团不愿做的高附加值的“低端”产业,国内企业可由弱势转化为强势。俞认为,要利用好国内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国外先进技术可先从贴牌做起。他坦言,如今格兰仕微波炉仍有2/3在做贴牌出口,40%产品用自己的品牌,即使是格兰仕新近开始进军空调业,也是从做贴牌开始。

格兰仕正是靠着这条“现实主义”道路,成功完成了向家电业的转变,并进一步向“全球家电生产车间”迈进。市场武器低价加质量作为“价格杀手”的始作俑者,俞尧昌并不主张所有企业都动用价格作为市场武器。他认为价格只是一种最基本的竞争形式,其背后是靠着生产水平和促销的较量。

“炉王”之争由来已久。由于格兰仕在国内微波炉市场的长期垄断地位,消费者对微波炉市场的降价战已习以为常了。但是2002年初情况却发生了转变,由于LG、松下、惠而浦三大洋品牌微波炉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反弹,中国微波炉市场格局已悄然发生变化。通过本土化生产,洋品牌在成本大幅下降的前提下,已开始以超低价来与国内微波炉巨头格兰仕争夺市场。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讲,格兰仕这几年依赖于低成本优势、规模化产销和价格战策略的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从1993年入行开始定位的成为世界加工厂的战略,要很快地适应现在的新经济、新市场环境还有一个阶段。有人说,格兰仕是船大掉头难。但面对一会儿像天使,一会儿像魔鬼的善变的市场,只有以变应变才是上策。再如,IBM在变革前就已经是超级的航空母舰了,但在戈仕纳还是让它重新焕发了活力,适应了新经济的节奏。

1.鸡毛掸子当“令箭”

从当初小小的羽绒厂到今天拥有员工一万多人、年销售额达58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国乡镇企业“十大百强”之一,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走过的是一条艰苦的创业道路。从只有高中文化的镇供销社业务员,到大型企业集团的老总、国家轻工部“优秀企业家”、“争先创优”优秀共产党员等,梁庆德创造了“格兰仕现象”、“格兰仕模式”这些并非神话的神话。

1978年,42岁的广东顺德桂洲镇工交办副主任梁庆德辞去公职,开始筹备办厂。没有资金、设备,没有项目、技术,梁庆德带着七八个人在一片长满荒草的滩涂上搭了几个窝棚作厂房。在厂子建起来后,他们到附近的农家去赊购些鸡鸭毛来,做成鸡毛掸子拿到城里去卖。其间梁庆德了解到一个信息:目前国外羽绒产品需求量大,国内许多外销单位货源紧缺。大家一核计,桂洲镇惟一不缺的是鸡鸭鹅毛,收购成本低,技术含量不高,销售上又不用自己操心,于是决定做羽绒产品。

梁庆德从镇里贷了30万元,成立了桂洲羽绒厂。招了几十个人收购羽毛,经手工洗涤后供外销单位出口。筹建羽绒厂时,困难重重。有人跟梁庆德打赌:“你能在这片荒滩上办起工厂,我拉牛开细窖(就像牛拉犁一样爬到细窖)。”事实上,梁庆德成功了,但那人却没能兑现自己的诺言。“过去的已过去了,也怪不得人家,当初的条件看来是绝无办厂的可能的。我很感谢这个人,他激励了我的决心。”提及过去,梁庆德不无感慨。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79年产值就有200万多元。时光飞逝,1983年梁庆德与广东省畜产品进出口公司合作兴建了华南毛纺厂,引进日本新型毛纺生产线,年产300吨毛纱,真正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当年出口创汇达200万美元。1984年,中国羽绒加工业遭遇沉重的市场打击,由于手工洗涤的羽绒含脂量高,容易生虫,出口受挫,导致国内羽绒大量积压,没受过多少市场洗礼的大批国内小企业立马陷入困境。梁庆德却抓住这一良机,筹集400多万元资金,购买了日本先进的羽绒脱脂洗涤设备,使产品迅速适应了海外市场需要,同时全面低价吃进积压羽绒进行再加工,争取到大量国内同行无法完成的高档水洗羽绒订单,年产量猛增至600吨,当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后,梁庆德开始向下游利润较高的成品业延伸,以每年开一家厂的速度迅速扩张。先后与美商合资建成华丽服装厂,与美商合资建立华美实业公司,生产羽绒被和羽绒服直接出口;1988年,梁庆德集中所有合资厂联合组建桂洲畜产品企业集团公司。此后又接连建桂洲毛纺公司、华诚染整厂,开始涉足染色纱业务;与此同时, 生产的格兰仕牌羽绒被、羽绒服尝试着进入国内部分市场,由于质量过硬,款式新颖,上市即俏货,当年国内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1992年6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同年,集团总产值达1.8亿,出口创汇2300万美元,成为国内羽绒加工业首屈一指的名牌企业。鸡毛掸子“变成”了美丽的羽绒服!

2.另起“炉灶”

梁庆德始终认为,中国不富裕的老百姓没有理由高价消费,有些产品本不应该高价出售,比如微波炉和空调。在业界,梁庆德有一个颇含贬意的称号——“价格屠夫”,但格兰仕的成功似乎证明,只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市场营销的策略,企业才能在市场中长远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羽绒制品市场日趋饱和,贸易壁垒日益加重。格兰仕也不例外,拿不到自营进出口权,行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梁庆德开始把眼光放到业界之外去寻找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微波食品在国际上被称为“方便食品消费的第三浪潮”。

1991年,梁庆德的朋友俞尧昌提出了搞微波炉的建议。俞分析说:微波炉在发达国家的家庭普及率相当高,国内市场虽然没培育起来,但趋势是明显的:因公出国人员,按规定回国时可免税商场买一件小家电,许多人买的就是微波炉。接下来的几个月,梁庆德调查了全国市场后发现:微波炉在国内尚属高档商品,售价都在2500元左右,全国年销量也就几万台,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大都市,而且基本处于原始自然的出货状态,市场培育几乎为零。业界老大顺德蚬华的市场重点在海外,国内竞争压力不大,可以进入。

俞尧昌生于上海,加盟格兰仕时已过了不惑之年,而那时,格兰仕已成为了国内微波炉市场的老大。二十几年前,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河滩下,一个叫梁庆德的人带领着十几个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从作鸡毛掸子的手工作坊开始,到今天创出了全球闻名的家电企业格兰仕集团。没有参加创业的俞尧昌是被格兰仕选中的,当梁庆德第6次敲开他们的家门时,诚心和信念打动了包括后来被称为“格兰仕技术三兄弟”等在内的业界专家。他们来到那片滩涂上,开始撑起格兰仕的脊梁。

1992年,梁庆德组建格兰仕电器有限公司,与日本东芝签订了5年技术合作协议,并投资400万美元引进当时最先进的微波炉自动生产线。两月后,第一台格兰仕微波炉下线。

然而市场中的较量往往是跌宕起伏的。当时上海微波炉销量占全国销量的70%多,这是非攻下不可的市场,梁庆德亲自到上海设立办事处,直接指挥进店工作,但产品没有知名度,销售困难重重。于是每天他的业务员把产品一台台扛进商场,向还没有微波炉概念的消费者一个个讲解产品的用法和妙处。1993年一年下来,只艰难地销售了不到一万台微波炉。

面对窘境,梁庆德没有退缩,他在厂区正中央树起一块硕大的“耻辱牌”,把对手的攻击言词写在木块上挂上去,要求员工每天上班之前到牌前集合,默想两分钟,以此激励员工的斗志。在几十万台容量的狭窄市场上,企业很难有所作为。要实现规模效益,就必须进行大规模消费引导,迅速扩充市场容量。中国的消费者是先入为主的,当多数中国老百姓还不知道微波炉为何物的时候,谁能在第一时间让他们接受,谁就是赢家。

格兰仕联络全国150家新闻媒体,以合办栏目的方式,做豆腐块大小的知识窗,系统介绍微波炉的好处、选购、使用、菜谱、保养方法等,在舆论界产生连锁反应,有关微波炉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来。他还组织国内专家编写微波炉系列丛书,免费赠送100多万册;精心制作数百万张微波炉知识光碟免费送出,使微波炉概念得以迅速普及,格兰仕品牌也随之叫响全国。

在企业的生存智慧中,忧患意识和战争艺术是必须具备的。微波炉大户蚬华明显感觉到了格兰仕突飞猛进带来的巨大压力,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封杀之。当蚬华与美国惠而浦合资的消息传来,格兰仕人无不大惊失色。要知道合资后的蚬华资金充裕,随时可以动用上千万美元在市场上给稚嫩的格兰仕以致命的一击。

借助欧美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制造业之机,以给对方生产贴牌产品为契机,通过“拿来主义”的方法,大胆吸纳欧美成熟技术、先进的生产线和设备,利用中国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优势,整合自己的资源,这是格兰仕扳不倒的核心战略。对此,俞尧昌颇有心得。

俞尧昌组织最强阵容成立企划部,每一个半月推出一套重点针对蚬华的全新促销方案,主动出击。这下蚬华顾不过来了,格兰仕前一个市场方案的反击对策还没批下来,格兰仕新一轮的促销活动又拉开了序幕,完全打乱了蚬华的战略部署。1995年,格兰仕销售20万台,市场占有率升至25.1%,以0.6%的微弱优势首次盖过蚬华,扭转了被动局面,实现行业称雄。

梁庆德和俞尧昌是“世界工厂”的实践者,别具一格的OEM(贴牌)模式使格兰仕成为世界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商,占有全球市场份额35%。2002年,格兰仕把主战场放在了海外,微波炉的外销比例达到了总产量的85%以上。目前格兰仕微波炉在保持欧洲市场45%的占有率的同时,以30%以上的增幅稳步递增。2002年,格兰仕对新兴市场的扩张更猛——今年在美国市场进入冲锋状态,销量10倍于去年同期,已占有25%的市场份额。

3.经典的价格战

这几年的微波炉市场,听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格兰仕又降价了”这句话。当然,我们不无肯定,格兰仕以产品集中战略为纲,专注于微波炉的生产,以总成本优势领先为核心竞争力,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降价风潮。并因此获得了“价格屠夫”的称号,同时也取得了占有微波炉全球市场份额35%的骄人业绩。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国家的发展中企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运用价格来和对手竞争,格兰仕不是第一个,却是用得最出神入化的一个。以前的VCD价格大战仍让人记忆犹新。惨烈的恶斗之后就是两败俱伤,整个行业的元气大伤,使VCD过早地进入了衰退期。再看现在的彩电行业,各生产厂商也是热衷发动价格战,结果是2000年出现了行业性的大亏损。格兰仕为何如此成功运用了价格这把营销利器,每每出击都能凯旋?

格兰仕进入微波炉行业始终坚持了总成本领先战略。格兰仕之所以如此频繁地大幅度降价,就在于其成本要比竞争对手低许多,有足够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可以将微波炉的价格降到令对手难以跟进的价位。而成本领先又有赖于微波炉的规模经济。1995年,其年产能力达50万台,1996年达100万台,1997年和1998年分别达到200万台和450万台。据了解,100万台是单间工厂微波炉生产的经济规模。所以,从1999年开始,格兰仕一方面迅速扩大自己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又在获得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通过降价和立体促销来扩大市场容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在短期内使自己的实力获得了迅猛增长。

格兰仕为了充分实现成本领先,在促销方式上动了大脑筋,主要利用报纸软性广告和新闻来保持一种与消费者的亲和力,同时降低促销费用。自1995年以来,每年格兰仕在报刊上的曝光次数都在千次以上,而且一年总有两三次成为媒体爆炒的热点(如1996年、1997年大降价,1998年提价失败等),善于创造性地制造新闻,从而使自己的知名度在短期内迅速提高。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管理上的规模经济完全取决于管理的方式和管理能力。格兰仕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减少管理层次、塑造企业文化等措施来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平均来说,其管理费用只有同类企业的一半左右,而其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要比同类企业高20%以上。因此即使企业规模一样,格兰仕通过严格的内部管理措施,也使其产品成本比同类企业低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