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战
8498900000019

第19章 商务通:“永不消失的电波”(3)

从手机功能上来看,目前一般的商务手机只是在通信功能基础上增加一些个性化的技巧,除了用于打电话,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手机不再只是一个通话工具,对于高层商务人士来说,手机还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根据这种应用需求,手机商务通除了语音服务功能之外,还能够提供强大的信息管理和数据处理功能、大屏幕信息浏览、大容量信息存储以及强大的数据管理服务功能。

对于商务人士而言,大容量的信息存储是必需的。在手机商务通里面,使用者可以将5000多张名片信息存贮其中,每张名片下面可以收下18条记录,包括家庭、简历、爱好、特点等,远远超过了MOTOROLA388产品3000个电话的存贮量。而且存储通话记录600条,已接电话、已拨电话和未接电话记录各200条,就算一天接20个电话,也能查询到一周前的通话记录。可以极大地满足了商务人士的需求,方便了他们的商务生活。

而且,恒基伟业在掌上电脑领域的持续领先优势,在手机商务通产品上也完全得以继承,电话本速查、电话速拨、连笔手写、短信等功能,都已经是原商务通使用者很熟悉的功能了,而且使用者可以直接从商务通功能进入通讯功能,或从通讯功能直接进入商务通功能。秉承商务通短信王的强大功能,手机商务通可将一封短信同时一次发送给300多人,不仅让市场上的其他手机自叹不如,也让一次可发送10多人MOTOROLA388无法比拟。而且还可以进行短信自动转存分类管理,通过内置的短信增值服务菜单,可定制或者点播股市行情、证券投资、天气预报、实时航班等信息。

另外手机商务通特别值得提出的与众不同之处,它还具有其他手机包括MOTOROLA388都不具备的加密功能。对电话本中重要的电话分组进行加密,对短信收信箱进行密码保护,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使用者再也不必担心手机不在自己手中时发生信息泄露了。此外还有2种拨号方式、加拨IP号码以及号码快速切换等功能,都体现了恒基伟业的简便实用的高科技产品人性化开发理念。

事实上,无论是掌上电脑厂商向通讯靠拢还是通讯厂商向掌上电脑发展,手机作为一个信息终端,其应用早已超出了通话的范畴,手机市场和PDA市场的融合已然成为一个趋势。这无论是对于国内的手机厂商还是PDA厂商,都是挖掘第二桶金的机会。

传统手机市场一直为洋品牌垄断。尽管自2002年以来,国产手机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一路飚升,甚至有专家认为2002年末国产手机完全有可能达到30%的市场占有率。但是,放眼目前的国产手机市场,多数仍然在低端市场上徘徊。中信证券研究员王伊艾认为:“直到国产手机销售策略转向中高端,才能真正实现盈利。”

而对于掌上电脑行业,却是另一番光景。国内品牌几乎全部垄断了市场。即使是在高端领域,国外品牌也并没有占据优势。商务通依托奔扬2168、2188开发的产品,就曾在多次行业竞标中打败了COMPAQ等公司的产品。像恒基伟业这样的掌上电脑厂商,非常谙熟掌上电脑技术,熟悉用户对掌上电脑的需求,专家认为,在手机与掌上电脑功能结合越来越紧密的情形下,恒基伟业挺进这个市场,可以说是一种必然,而且是在国内PDA厂商中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我们期待着另一个“营销奇迹”。

7.CDMA“厉兵秣马”

2001年,对中国电信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电信的资费调整,电话初装费的取消以及其增长首次低于GPD增长;中国移动用户首次过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联通CDMA的推出……都让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时值年底,在辞旧迎新之际,国务院颁布电信体制改革方案,为今年中国电信发展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2002年各运营商市场表现可圈可点,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但是回首这一年,在许多人看来遍地是黄金的电信市场上,又有谁得到了黄金呢?

能够与中国电信、移动平起平坐,甚至超过,是联通多年来的梦想。

中国联通成立于1994年7月19日。它的成立在我国移动通信领域引入了竞争。一个市场上只有两个参与者,并提供只有某些差别的相似产品,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作是双寡头垄断。双寡头垄断的特征是双方自然形成协议定价,共同瓜分市场。然而,这一理论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被否定了,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这两个中国移动通信仅有的运营商不仅没有达成协议定价,还在全国许多地区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价格大战。

2001年联通移动的价格战打得最为激烈的地方在“淮海战场”。该年10月30日,浙江联通发布的一则消息几乎触动了所有人敏感的神经。该消息称:从11月1日起,浙江省(除宁波外)的130手机互拨将无需支付长途费和漫游费,一律按0.2元/分钟双向计收,即浙江省内两地130用户间1分钟1.05-1.3元的长途通话费全部降至0.2元/分钟。这个价格已与市场上大部分IP电话价格持平。不少媒体分析,浙江联通这样做的真正目的不在鼓励消费,而为削弱竞争对手。

其实联通作出如此出格的举动也是事出有因的。在此之前的2001年年初,浙江移动开始大规模推广针对大客户的“虚拟网”业务,网内通话费只要0.2元/分钟,甚至可20元包月(后来停止),移动称推出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很快,浙江不少企事业单位加入了移动虚拟网。移动虚拟网开通之处,联通130手机绝迹。无独有偶,同样是年初,浙江电信也在部分地区大力推广其移动电话“小灵通”的虚拟网业务,30人以上的集团用户集体加入实现缩位互拨,虚拟网内通话费用全免。在这种情况下,联通惟有推出“跳楼大降价”的对策,才足以应对对手的步步紧逼,也惟有如此,才能保住或提高市场份额。在浙江是这样,在全国范围内,也是这样。

联通挥舞着价格利剑频频出击,也确实奏效。据联通公布的数据,联通2001年的GSM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703.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1.7%,其服务地区的市场份额从上年末的22.7%增加至28.5%,当年新增市场占有率达到37.2%。在激烈的价格战中,联通似乎取得了可引以自豪的成绩,但是,它的价格武器己渐成强弩之末。要想在今后的对垒中继续取得好成绩,最终还得依靠技术的革新,它就是炙手可热的CDMA。

2002年1月8日,CDMA网在千呼万唤中正式开通,为联通提供了机会,它是联通战略部署的整体性突破,在向未来3G的过渡中,再次向移动叫起了板。CDMA有很多优势,如辐射小、容量大、通话清晰、嗓音低,能够消除GSM网中存在的掉线、串音等弊端。这是由于CDMA具备特有的宽带传输手段,拥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联通对CDMA网寄予厚望,他们希望能够将它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建设一个不同于130的精品品牌,以达到吸引高端用户的目标。CDMA面向高端用户,这已经是联通做CDMA市场的不二准则。联通先是用一个基本资费政策作为这艘大船的方向盘:月租费50元通话费0.4元/分钟,而且不提供预付费业务。这样一来,高端用户的基本需求心理也被抓住了,联通CDMA的高端品牌形象也基本树立起来。

联通对于销售渠道的构想是分三个层次:一是利用自有网络和自己的综合业务网点;二是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发展代理商。据说每天找上门的代理商有很多,原先总部指定的14家分销商的界限早在各地被打破。但联通为了能让渠道同样体现“精品”特色,对CDMA代理商资格限制得非常严格。在一些联通自有网络发展的不是很成熟的地方,对于代理商的要求就更高,甚至成为联通CDMA市场经营的“门面房”。三是针对大客户发展直销队伍,上门服务。由于CDMA技术的前后向兼容性,联通能够有从容的时间去抓住所有需求类型的用户。可以说,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市场开发上,联通已经抢占了事实上的先机。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总是存在。横在联通CDMA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也是有目共睹,首先是人们期盼的价格优势已被证实失去。有消息说,由于电信资费是政府制定,政府没有为其单独定价之前,此次投向市场的CDMA的资费标准与联通GSM的资费标准无异,与早些时候媒体炒作的CDMA的资费标准相差较大,对用户的吸引力已大打折扣。其次是专用手机,CDMA与GSM属于不同的制式,其使用的手机不能同GSM手机共用,这无形抬高了用户自由转网的门槛;其三是漫游范围局限,目前CDMA主要在北美和亚洲投入运营,全球网络覆盖范围远不如GSM,用户数也不到GSM的1/4,又无疑把许多高端用户拒之门外。因此,有人提醒,目前对CDMA的任何断言都为时太早,要实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在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有新招。

尽管如此,联通在建设CDMA中确定的“技贸结合,以技术换市场”的原则,却深受国人的赞誉。有人评价说它给民族通信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为加快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提供了一次好机会。也给联通争取消费者创造了一个好开端。

8.相关链接 中国IT业“逆市飘红”

2002年以来IT业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表明,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据统计,2002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4万亿元,产业规模居国内各工业部门第一位;至2002年10月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已经提前两个月完成当年700亿美元的出口任务,前10个月出口增速达到40.3%,比全国外贸出口增幅高 19.7个百分点,占全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27.6%。

与此同时,国内IT市场保持了稳定增长。2002年,国内电话用户数突破4亿户,网络规模容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在电信总收入中的比重上升至47%;2002年1至9月,国内硬件、软件、信息服务等三个领域的市场规模增长分别达到了12.8%、23.5%和25.6%。尤其在全球PC销量出现下降的情况下,国内台式PC销量在 2002年上半年实现了15%的增长率。

已经过去的2002年中,IT业内发生了很多具有突破性的进展,为行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02年12月初,风华集团承担的总投资近6亿元的国家移动通信产品国产化配套专项项目——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 MLCC)与片式电阻器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可以满足国内手机等移动通信产品、PC、新一代数字化整机的配套需要。2002年9月28日,被称为“龙芯1号”CPU芯片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在业界产生极大震动。

IT业的技术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业内重新“洗牌”。比如,显示器件所引发的大屏幕彩电变革,不仅令四川长虹等老牌公司老树发新枝,而且拯救了一度陷入全行业亏损泥沼的国内家电行业。而从CRT背投、LCOS和DLP背投到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去年以来高端电视产品的频频亮相,显示出国内家电企业正逐步从价格战的阴影中摆脱,开始走上以提高技术含量获取合理利润的良性运转道路。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在IT业逆风而动之中出现了难得的行业新利润增长点,市场极为诱人。国际数据公司(IDC )中国总部研究总监武连峰近日指出,根据IDC的研究,2002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9.1亿元人民币,比2001 年增长187.6%。2002年电信业务由网络游戏产生的直接收入高达68.3亿元。

在全球电信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电信业却逆风飞扬,上演了一幕幕资本大戏。去年11月14日及15日,中国电信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成功挂牌上市;中移动(香港)以800亿元收购母公司8省网络;中国网通以8000万美元的出价 ,收购亚环电泛亚洲网络资产。除此之外,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的成立,开启了外资进入国内电信领域并控股的先河,成为中国电信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表明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同时,行业内部也发生着深刻变化。2002年5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电信体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关系全局的战略重组基本完成。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国内IT业的发展前景日益为世界关注。比如,在国际著名数据调查分析机构IDC开列的2003年IT业的10大预测中,今年全球电信支出降幅至少5%, 但在中国等新兴市场,支出会显著增长,支持移动电话服务的投资也会扩增。

事实上,IT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项规划》、《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等重大政策的推出,为该行业带来无穷商机。计算机世界市场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报告认为,2003年中国IT产业规模将缓慢回升,增幅达13%。

2003年IT业如何运行?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今年IT业内将保持谨慎运行态势。国泰君安证券一份研究报告认为,2003年IT行业中的国内电信行业将继续调整。在计算机硬件行业方面,降价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进而影响到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由于软件和系统集成行业进入壁垒不高、竞争日趋激烈,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多地表现在品牌知名度以及销售能力的差异上,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的大幅提升在短期内是不太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