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三国3
8492700000050

第50章 三十九 孤帆下东吴

在刘备的一生中,这次的败退之行可以说是最为惨重。

曹操起先还只是命令部下数员大将追击,后来经不住荀彧再三进谏:“此时不乘势灭了刘备,再无这般良机了,一旦放走刘备,则如放虎归山,日后必成大患。”于是又增派数万骑兵马,并亲自下令:“不论刘备逃到何处,务必追杀之!”

因为这个缘故,刘备一行不止在长坂桥附近遭到痛袭,一直退到汉水渡口,曹军都紧追不舍,令刘备受到前截后追,狼狈不堪。

“莫非我刘玄德命数已尽?”刘备哀叹着,情不自禁又陷入绝望。

幸得援军天降,先前派往江夏的关羽从刘琦那里借得一万援兵,日夜兼程直插汉水,终于赶上了刘备一行。

“啊,看来老天没有舍弃我刘玄德呀!”

逢此遭际,不由人不认命,命数运气全仗靠了老天便是。对刘备来说,这一路上忽喜忽忧、九死一生,宛如一个前程未卜的人漂浮在茫茫大海上一样,一任怒涛和暴风雨翻弄。

“赶快渡江,切勿迟缓!”

刘备一行急急登上关羽备好的渡船,驶离危险的渡口。

船上,关羽闻听得糜夫人的死讯,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当初会猎于许田时,我便要杀了曹操,哥哥却死活不允。要不是哥哥死命劝阻,哪会有今天这般狼狈?”

见关羽愤然抱怨,刘备只得好言相劝:“话可不能这么说哩。当初,为了天下大计,我等绝不可酿出什么乱子,再说我对曹操也是惺惺相惜,故而才劝阻贤弟。倘若苍天真的佑助我等,早晚有一天,总会再有机会一逞抱负的。”

说话间,江上忽然传来一片喧叫声和鼓声,越来越近,河水也泛起阵阵涟漪。

“不好!怕是曹操的水军追来了!”刘备大惊失色。

关羽急忙走上船首,朝后张望。

只见远处无数船只顺风张帆,如蚂蚁般列阵前行,最前头一艘船显得特别巨大,劈开白色水波,疾迅而来。仔细一瞧,船首站立着一位年轻小将,身披白色战袍,罩着银色铠甲,显得英姿飒爽,正朝这厢使劲挥着手。

“叔父!叔父!别来无恙?一向音信疏远,实在多有罪过。今小侄特来拜见叔父,当面谢罪!”

没过多一会儿,小将的喊声也随风传来。原来是特意从江夏城赶来接应的刘琦。

刘备并关羽等自然是心中大喜。船舷相接,刘备托着刘琦的手将他迎过来,眼睛里噙着泪水说道:“真难为贤侄了,危急之中,幸得你来相救。”

江上又行一程,忽又见一簇兵船如箭飞似的追上来,先头一艘船的船首上巍然立着一位高士,纶巾鹤氅,神采奕奕丝毫不逊武将。不消说,这人便是孔明。

孙乾也乘在另一艘船上。

诸将不由地惊讶:孔明如何这样巧也赶到这里的?孔明也不多言,只是微微一笑:“我料着到这一带应该能和主公等会合,所以尽起夏口(位于今湖北武汉附近)之兵马,早早便等候在此了。”

情势危急之中,即使四出搬动援兵,大多也是远水难解近渴。而此刻援兵来得恰是时候,无非是孔明亲自出马,说服关羽和刘琦的缘故。不过如此一一道来的话,则等于是从自己的口中夸耀自己的功劳,所以孔明不愿细说。

“眼下,下一步棋才是最最紧要的:夏口地处要害,且有水利之便,主公宜先到夏口屯驻,与曹操大军对峙,坚守城池,以待时机,刘琦公子可自回江夏,与我家主公首尾相助,互为掎角,各自收拾军器,整顿兵船。此乃万全之策。”孔明说出了下一步的打算。

刘琦同意此策,同时也表示了自己的想法:“不过最为安全的,莫过于皇叔先随我一同进入江夏城,补充人员装备之后再前往夏口不迟,你们看如何?毫无准备的前往夏口,只恐会有什么危险。”

刘备和孔明都赞同:“如此甚好。”

于是,命令关羽率领五千人马先行进入江夏城,确认没有异样之后,刘备、孔明及刘琦等大队人马方才入城。

再说曹操,被刘备如长蛇脱身逃逸而去后,不得已只得中途下令停止追击,命各路散开的追兵到汉水畔会合。“若刘备乘虚进入江陵倒是一大后患”,于是曹操挥兵南下,夺取湖南,留下一部分兵马,率其余人马迂回荆州。

荆州虽由邓义、刘先等刘表旧部踞守,但因幼主刘琮已被曹操所杀,加上襄阳落入曹军之手,城内军心民心早已归顺曹操。“事到如今,我等还为谁而战哩?”于是邓义、刘先打开城门,爽爽气气地降了曹操。

曹操占据荆州之后,便考虑起对东吴的策略来。

——如何才能收服东吴?

这是悬在曹操心头多年的一桩大事,只要对吴策略不能圆满成功,他的统一霸业就绝对无法完成。

“起草檄文!”

曹操命荀攸写就檄文,自然是送往东吴的。檄文的大意是:

今刘备、诸葛亮之辈龟缩于江夏、夏口一带,仍欲作不逞之乱。予将率三军疾迅游击之,君亦可率吴军会猎江夏,若取渔网中之鱼,共擒刘备,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

从曹操来讲,自然没有期待仅凭这一纸檄文便可令东吴降服。虽说是外交,他也深知除了这样的外交辞令外,还须具备说话的实力,“假使不从,自会以另一种方式说话”。

在派人赴东吴发送檄文的同时,曹操已经从水陆两路向南部署了兵力:计点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人马,谎称百万,西起荆陕,东至蕲黄,寨栅连绵三百里,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向东吴压来。

却说吴主孙权为绸缪邻境万一有变,早已屯兵柴桑郡(位于庐山、鄱阳湖东南)。眼见情势愈加危急,于是召来号称“东吴大贤”的鲁肃,直截了当地问道:“如今东吴不得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了:究竟从顺曹操为上策,还是与刘备结为同盟为上策?这可是决定东吴兴亡的重大方针啊。先生不必忌惮,只管将你心里所想如实说来听听。”

鲁肃的回答非常慎重:“刘表新丧,我想我就以吊丧的名义前往荆州走一遭。”

“……先生何意?”

“归途悄悄去趟江夏,面见刘备,将利害关系说清楚,再与他签订一个密约,保证东吴会助刘备一臂之力。”

“若我东吴答应助刘,必惹恼曹操,岂不是对我愈加兵锋相向么?”

“此言非也。只因刘备势力衰微,曹操才敢以大军压向东吴啊。若是刘备势力强盛,成为曹操背脊之忧,曹操便绝不敢侵攻我东吴,甚至忌惮对我东吴一露兵锋。即使联蜀大策且留待后日决定,鲁某出使一遭,也可亲眼一探荆州至江夏一带曹操和刘备两方的实力,这可是主公定计策谋的重要前提啊。”

此刻东吴的一举一动,可以说不仅关系到东吴自身的沉浮安危,即使对曹操百万大军以及偏居江夏的刘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江夏城内,此事也数度被议论到,而每次,孔明总是不以为然淡淡地论说道:“吴远曹近,故而说到底,我等三分天下的大愿,必须联合东吴以抗击曹操方能实现。必须使孙、曹互相争战,削弱其势力,我们才可以安邦定国,不断壮大自己,才谈得上实现真正的宏图大愿啊。”

“可是,如何才得如愿以偿哩?”

这可不是刘备一个人的疑虑,刘备以下众将无不心存怀疑。

对此,孔明的说法却是:

“请各位拭目以待,几日之内必有东吴使者前来。那时,亮愿只身孤帆下东吴,凭我三寸不烂之舌,定使孙权与曹操开战,并且江夏各路势力不加入任何一方,只待分出胜负之后方才决定长远的万全之策。——所谓要战必得打必胜之战,此乃三岁小儿也熟知的兵法之基本哪。”

听了孔明这番话,众人仍是无法释怀,反而愈加不安起来。

“孔明莫非指望会出现什么奇迹才如此宽心的吧?”

至少,孔明暧昧的语气不能不让人产生这样的猜测。

谁也不曾料到,奇迹果然在数日之后出现了。

江岸的守备兵往城中来报称:“东吴重臣鲁肃的船靠岸了,说是奉命代表吴主孙权吊刘表之丧,特意路经此地。”

“为何军师几日前便料到会有这样的事情?”

见众人好生疑问,孔明于是答道:“东吴虽强盛,但是面对号称常胜军的百万曹兵大举南下,也不由他不胆战心惊,加之东吴素以富强著称,可惜实战经验甚少,对境外兵备之事也陌然不知。所以,我料他必会派使者前来说服我家主公,好在背后制衡曹操。”

说到这里,孔明又转身问刘琦,东吴孙策死时荆州有无派使者前往吊唁,刘琦答称没有。孔明便笑着解释:“各位请看,东吴与荆州是历代的仇人,如今究竟然不顾前嫌派出使者,仅此一点足以看出,他并不是为了吊唁,无非是前来探听虚实的密使。”

不一会儿,鲁肃被引至迎宾阁。他先是按照外交使者的礼仪,向刘琦表示吊慰之意,随后又向刘备赠送了礼物,称“吴主孙权向刘玄德致意”。

其后,在后堂大开酒筵,刘备做东为鲁肃远道而来接风洗尘。

鲁肃借着酒意,毫不掩饰地向刘备打听起来:“鲁肃素闻刘玄德向来为曹操眼中之钉,与他争战不休,却不晓得曹操究竟是暗怀统一天下的野心?还是只不过满足于自己的强盛?”

“这个嘛……倒是如何说哩?”

“曹操麾下谋士中,谁最得他重用?”

“玄德着实不知。”

“那么,”鲁肃仍是接二连三地问道,“曹操眼下的总兵力到底有多少?”

“这个真的不得而知。”

不管鲁肃问什么,刘备就是假痴假癫地装糊涂,原来这都是孔明事先叮嘱他的。

鲁肃勃然变色,不悦地诘问刘备:“在新野、当阳还有许多地方,你刘皇叔曾与曹操多次交战,对敌人的情况怎么可能一无所知?”

刘备依旧一副茫然的表情:“哎呀,其实每次交战玄德只要一听见曹操杀来,早就抹脚溜走了,故此详细军情真的不晓得哩。不过,孔明应该比较清楚的吧。”

“诸葛先生现在何处?”

“玄德正想请诸葛孔明来与先生相见哩。”

于是刘备命人去请孔明来。不大工夫,孔明来了,举止稳静地落座入席。

“诸葛先生,鲁肃与先生之兄是多年的好朋友哪。”鲁肃亲切地同孔明拉起关系来。

“哦……先生同家兄诸葛瑾很熟啊?”孔明眯缝着眼睛,表情变得亲睦热络起来。

“不错,此次奉命出使之前还会过一面哩。本想先生若有什么口信鲁肃一定原原本本带回去,只可惜此番公务在身,看来是无暇好好叙谈了。”

“哎——私谊暂且不提。其实我家主公常常要我同吴国君臣建立联系,商量共讨曹操大计哩,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嗯,这可是头等大事哩。”

“不是亮骄傲自大,东吴若不与我结盟,今后的生死存亡也势难料定。假使我家主公刘玄德有朝一日放下自尊,不再倔强固执,顺从曹操的话,自是最好的明哲保身之道,但对东吴来讲可是最大的威胁,曹军南下的压力将有增无减哪。”

孔明的话虽说得郑重而有礼貌,但言外之意却不啻是对大国使节的一种胁迫。鲁肃不由地心里发毛,惶恐不已,谁也不敢断定孔明所说的情形不会发生。

“在下只不过吴一介使臣,不过看在刘皇叔面子上,有一点我可以保证:只要皇叔满怀诚意派人前去交涉,我家主公孙权决不会不为所动的。只是由谁担任使节可千万马虎不得啊。”

“莫非先生心中已有属意之人?”

“嗯,正是。所幸孔明先生的兄长现为东吴谋士,深得主公信赖,在下以为孔明先生亲自去一趟东吴实乃最佳选择,不知先生可愿意?”

闻听鲁肃此言,一旁的刘备早已大惊失色,深怕这是东吴的计谋。故此,鲁肃越是竭力相邀,他越是不想答应。

孔明只得尽力抚慰刘备,并再三恳请道:“如今事情急要,不容拖延。亮愿不辱使命前往东吴,还请主公下命发使。”

终于,数日之后诸葛亮孤身一人与鲁肃一道乘上下江的船,踏上前往东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