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再现”
杰森是一名被通缉的逃犯,他唯一可能藏身的地方是三百英里外的母亲家。 FBI在做了各种侦查研究后来到了这位老妇人家。
“你儿子在家吗?”FBI进门后就直截了当的说明了来意。老妇人面对突然而来的问话有点不知所措,她把手放到了后颈上,然后才说:“不在,他不在家。 ”
“你儿子会不会趁你不注意偷偷潜入进来呢?”面对 FBI的询问,她又一次将手放到了后颈上:“这个不可能不。”
“你儿子确实不在这间屋子里是吗?”FBI临走时又重复了问了一次。这一次,老妇人仍想把手放在后颈位置上。
深知肢体语言的 FBI就此断定,逃犯肯定隐匿在此,于是他们申请了搜查令,结果不出所料,老妇的儿子就藏在地下酒窖里。
“跟 FBI学读心术”
在言不由衷时,人经常会有很多不自觉的动作,如摸后颈、搓鼻子。上例中老妇的谎言就是从一个“摸后颈”的下意识动作中被识破的。
当一个人对你言不由衷时,他很可能就会抓挠脖子,即使表面赞同,内心也会有抵触。西方学者戴斯蒙·莫里斯研究发现,当人们在说谎的时候,有时会引起敏感的面部和颈部组织的刺痛感,从而引发人们不由自主地抓挠脖子。另外,当人们感到非常讨厌某人,恐惧和沮丧时,脖子后面的肌肉组织也会出现乳突状 ——也就是经常提到的鸡皮疙瘩。这时,脖子也会产生刺痒的感觉,使人们想去抓挠那块区域,以消除身体的不适。
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不难发现,说话时用手抚摸颈部、搓鼻子的人四处可见。那么为什么在说话时,有的人总是会不自觉地抓挠脖子和鼻子,而它们是不是也都是言不由衷的表现呢?看看下面这则例子,我们不难找到答案。
小刘是某省城重点高中的学生,他有一个习惯: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总是站起来摸摸脖子后边,然后再摸着鼻子低声低气的回答。熟悉小刘的人知道,他养成这个习惯是有原因的。
原来,中考时,因为差十分没能被该高中录取,后来托关系花钱才进来。几周的相处下来,小刘了解到周围绝大部分同学都远远高于录取分数线,他们在地方学校都是排名数一数二的学生。小刘原本也是一个很优秀很自信的学生,但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上课回答问题时,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主动,每次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先摸摸脖子,然后用食指搓搓鼻子以小的不能再小的声音回应。
显而易见,这里小刘摸后搓鼻子的行为并不是言不由衷,而是在告诉我们,他并不是十分自信,或者他正在释放压力。
另外,根据观察,人们在做出摸后颈这个动作时,还表示疑惑或不确定。例如,你曾经拜托别人某件事情,后来你向他问起结果,他就开始抓挠后颈,似乎在表示懊恼和歉意。这时,就说明他不确定自己做的是否符合你的心意,或者干脆忘记这件事情。
对于他人的心思,FBI探员总是能抓得很准,而我们普通人却总是看得模棱两可。其实,并非如此,很多事情都是一个熟练的过程,只要我们用心研习,反复琢磨,那么像 FBI那样掌握他人的心思变化,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智慧锦囊”摸后颈搓鼻子不仅仅是言不由衷的流露,也是不自信、紧张、内心充满压力的表现,作为老师,家长或者亲朋好友,如果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孩子,或者是周围的朋友经常做出这种动作时,一定要及时给予纠正或者帮助鼓励,以帮助重拾自信,释放压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