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帝王的智慧
8481200000094

第94章 该出手时就出手

——乾隆当皇帝学到了一套套的处事经验,在实际中更是运用自如,完全具有大家的风范,处理朝纲已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乾隆亲政初期,由于满族官员占了上层权力圈的多数位置,乾隆一度产生了抑制朝中汉官的倾向,因此在鄂尔泰与张廷玉两派的力量对比上,常常是鄂尔泰占上风,这在他们两人的经历中就可窥出一二。

时势造英雄,特殊的资历成就了汉官张廷玉。当张廷玉当上军机大臣后,名位仅在怡亲王允祥之后,成为权倾朝野的一代汉官。

鄂尔泰比张廷玉小八岁,进入军机处较顺,但短短几年间,他的名位就超过了张廷玉。虽然鄂尔泰失势过,但乾隆仍不计他的过,复其官职。只是鄂尔泰刚愎骄躁,乾隆虽有心袒护满官,但明白在官僚之争中,还要维持表面上的公正,不能明确表示对某臣某派系的过度袒护。

因此,乾隆决定先从鄂尔泰着手,挫掉其锋芒,让他收敛一下嚣张的气焰,从而打击他的党羽。其实,打击鄂尔泰并不是遏制他,而是维护自己的尊严。

于是,乾隆在雍正藩邪的问题上作文章。雍正生前有意把他的住所旧居改为庙宇,鄂尔泰作为雍正信臣,自然知道他的意思,但是,在雍正死后,鄂尔泰为了赢得乾隆的弟弟、和亲王弘昼的宠信,向乾隆提议把雍亲王府赐给弘昼。他的多事引起了乾隆的不快,就没有接纳他的建议,自顾将雍亲王府改为雍和宫,赐予喇嘛礼佛念经。这件事就是对鄂尔泰的一个冷遇。

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朝廷讨论“三老五更”之事,这是例行古代帝王敬重誉老的意思。当时,鄂尔泰和张廷玉都可以当三老之位,而张廷玉遇事谦退,以“典礼隆重,名实难副”为由坚决反对行此礼,鄂尔泰却以为自己足可以成为三老之一,俨然以耆老自命不凡。这使乾隆对他又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乾隆六年,鄂尔泰真正惹恼了乾隆。这年夏天,乾隆到古北口行围,按照惯例检阅了当地军队,只见军容整齐,技艺娴熟,乾隆对此很满意,当即赏给统领大员黄廷桂两匹战马,一匹绸缎。黄廷桂从此受到乾隆器重,升为巡抚。而鄂尔泰素与黄廷桂不和,他趁乾隆出巡未归,先发制人地弹劾黄廷桂犯有“滥举匪人”之罪,说他接受了古北口守备和尔敦的贿赂,于是就把和尔敦这样的劣才举荐升迁。鄂尔泰想这样把黄廷桂“降二级调用”。

这时君权和臣权的矛盾出现了。鄂尔泰主管兵部,他下令严审和尔敦,兵部审后又交刑部,但和尔敦始终不承认贿赂黄廷桂。鄂尔泰串通刑部官员以最快的速度赶在乾隆出巡返京前结案,奏请皇上批复。

鄂尔泰原以为在外行围的皇上批阅奏章不会那样仔细,谁知乾隆一眼就看出了奏折中的问题,他生气地说:“黄廷桂不过是因朕出口行围,才在防备上作了一些对策,这并没有什么恶意。”

乾隆明白鄂尔泰这个做法是想挟私报复,于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办此事之大臣素与黄廷桂有不睦之处。”还下令“将办理此案的大学士鄂尔泰等人严行申饬”。

乾隆毫不留情地点了鄂尔泰的名,从此鄂尔泰有所收敛。

乾隆十年(公元1735年),鄂尔泰因病去世,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鄂党势力虽仍固结不散,但其锋芒已被大大挫伤。乾隆帝的平息朋党之策最终取得了成效。

善于识破他人阴谋,并迎头痛击,这是乾隆的高明之处。派系之争,时有发生,有的人自认为聪明,打击别人,不择手段,向上隐瞒实情,但总会露出狐狸尾巴,只要他的上级心明眼亮,其阴谋就会破产,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