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39

第39章 再读仍溅泪:黛玉之死(宝玉你好)

(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注苦绛珠:苦命的黛玉。病神瑛:病中的宝玉)

第九十九回守官箴zhēn恶奴同破例阅邸dǐ报老舅自担惊

(注守官箴:贾政遵守官员守则。邸报:官府的通报。老舅:老娘舅、舅舅,南方式称谓)

有人认为黛玉临终的“宝玉,你好——”违背了曹雪芹的初衷,但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况且小说家对于人物命运的安排有可能随着人物的活动而自主变化。如果照某些人的说法:黛玉亲自安排宝钗嫁给宝玉之后才含笑而逝,那曹雪芹与三流小说家还有什么区别呢?安排贾宝玉同时迎娶黛玉、宝钗岂不更令读者欢欣鼓舞呢?那林妹妹岂不成了最俗套故事中的最俗套人物了吗?

其实在第三十回中,作者已有类似的成功的细节描写:“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直瞪瞪的瞅了他半天……咬牙说道:‘你这——’”

我们接着含泪看看林黛玉最后的惨境:

黛玉睁开眼……攥zuàn了紫鹃的手,使着劲说道:“我是不中用的人了……”……半天,黛玉又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手却渐渐紧了;喘成一处,只是出气大,入气小,已经促疾(垂危)的很了……

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狐死尚首丘,人亡归故乡。黛玉在贾府,没有对任何人提过任何要求;只是临死前,希望把棺材运回南方故乡,与父母合葬。她漂泊得太久,应该回到父母的怀抱了。

她唯一的牵挂就是宝玉。“宝玉,你好——”她到底想说好什么呢?“好糊涂?”“好可怜?”“好好活着?”还是“好狠心?”她当然知道宝玉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但她只能抱怨宝玉,因为她爱他,他也爱她。

紫鹃等都大哭起来……听得远远一阵音乐之声……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贾母眼泪交流,说道:“是我弄坏了他(她)了。但只是这个丫头也忒tuī(太)傻气!”……贾母……叫王夫人自去。又说:“你替我告诉他(她)的阴灵:并不是我忍心不来送你,只为有个亲疏。你是我的外孙女儿,是亲的了;若与宝玉比起来,可是(确实是)宝玉比你更亲些……”说着……越发痛哭起来。(以上引用均见九十八章回的中部,以下引用反在前部)

“别院笙歌月影斜”,宝钗正成婚;“环佩空归夜月魂”,黛玉已悲逝:对比何其强烈。黛玉死了,贾母总算说了一句实话:“是我弄坏了他了。”她知道是自己作孽亲手杀死了外孙女。但她又加了一句自我解脱的话:“只是这个丫头也忒傻气!”是的,你黛玉干嘛这么死心眼?不嫁宝玉就不能另嫁旁人吗?你死了,我也不好看啊。

贾母等心眼子太多,反毁了所有人。《红楼梦》原文中已明写:宝钗后悔,宝玉后悔,薛姨妈也后悔。只有贾母、王夫人、王凤姐这三大领导不后悔。

宝钗聪慧,她知道宝玉是个善良而软弱的人,所以来个长痛不如短痛:林妹妹确实死了,你别再发呆,好好活着!大家都认为宝钗太冲动太莽撞,但事实证明,宝钗的决定是对的。宝玉清醒了。

宝玉听说,立刻要往潇湘馆来……一见黛玉灵柩jiù,贾母已哭得泪干气绝。凤姐等再三劝住。王夫人也哭了一场……宝玉……想起……屋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死去活来……其余随来的如宝钗俱极痛哭。(见九十八章回的中后部)

贾母很善哭,如第六十四回贾敬死后,作为长辈的贾母“搂了珍、蓉等痛哭不已。贾赦、贾琏在旁苦劝,方略略止住。又转至灵右,见了尤氏婆媳,不免又相持大痛一场”。贾母此时大哭,忏悔的成分又有多少呢?她既能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王夫人本来就对黛玉不亲,“也哭了一场”——算是完成一项政治任务。

宝钗的哭,是复杂的也是真诚的,她也是哭自己啊,她知道自己不会有太好的命运。凡是因别人的痛苦而享受的幸福都不会长久。

晴雯死去,宝玉还写诔lěi文以祭,长歌当dàng哭,现在,只有长哭了。所有文字都不可能写出他的痛。黛玉死了,但生活还要继续:“袭人缓缓……劝解。宝玉终是心酸落泪……又想黛玉已死,宝钗又是第一等人物……举动温柔,就也渐渐的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在宝钗身上。”(见九十八回的前部)

不要指责宝玉忘性大,也许他需要一种填补。只要宝玉记着林妹妹,黛玉也就等于活着。

恰好凤姐进来……两只手比着,笑弯了腰了。(见九十八章回最后)……“刚才我到宝兄弟屋里……巴着窗户眼儿一瞧……宝兄弟拉着宝妹妹的袖子……‘宝姐姐,你为什么不会说话了……’……宝妹妹急的一扯,宝兄弟自然病后是脚软的,索性一栽(倒。用“扑”则大误),栽在宝妹妹身上了。宝妹妹急的红了脸……”……薛姨妈笑道:“……既作了两口儿,说说笑笑的怕什么?他(她)没见他(她)琏二哥和你。”……

贾母也笑道:“……夫妻固然要和气,也得有个分寸儿。我爱宝丫头就在这尊重(懂规矩)上头……”……“猴儿……你不用太高兴了,你林妹妹恨你,将来你别独自一个儿到园里去,提防他(她)拉着你不依!”

凤姐笑道:“他(她)倒不怨我;他(她)临死咬牙切齿,倒恨着宝玉呢。”(以上引用见九十九章回开头)

中国人有闹洞房、听洞房的陋习,但女性参与者不多。王熙凤可谓勇敢者,不仅看到、听到,还要大笑大说。此时,贾母对薛姨妈说“只是委屈了你的姑娘”也有婉言道歉之意吧。贾母大夸宝丫头,其实就是暗贬林丫头平时不注意男女之大防!不符合贾府大家族、封建主义接班媳妇的道德要求!

贾母的玩笑开过头了,王凤姐也反唇一讥:林姑娘临死咬牙切齿恨宝玉。其言外之意:她恨你老人家哟,我虽然是始作俑者,但你是拍板决定者。

合伙做坏事总是不好的。薄熙来与王立军本来关系很铁,但因为薄妻杀了英国公民尼尔伍德,王立军包庇之后越想越不放心,于是在相互猜疑中薄与王闹掰了。贾母与王凤姐暗中交恶的原因也与此相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