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我依然在红楼:白坤峰串讲《红楼梦》冬之卷
8465800000021

第21章 他再祭晴雯,我再悲黛玉

(第八十九回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读到以下一段我心中突然一沉,它让我想起久违的北方初冬。阳历十一月中旬,北方多有寒流按时涌来,几乎每一年的时此,我都是第一次穿上最厚的棉袄,踏着结冰的路,看阴云密布,听冬声凄厉,盼望着春天快点到来。

那时已到十月(阳历十一月)中旬,宝玉起来,要往学房中去。这日天气陡寒,只见袭人早已打点出一包衣裳,向宝玉道:“今日天气很凉,早晚宁可暖些。”焙茗答应了,抱着毡包,跟着宝玉自去。

打开毡包,宝玉眼睛直了:原来是晴雯所补的那件雀金裘!宝玉的心一下子冰凉,舍不得穿这件凝聚着浓情的珍贵棉衣。贾代儒老师还只当宝玉节俭,差点表扬这位不忘传统、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贵族少爷。但“焙茗道:‘二爷穿上罢。着了冷,又是奴才的不是bú shi(错误,北方方言)了;二爷只当疼奴才罢。’”——贾府的仆人都非常会说话,无论男的还是女的。

晚间放学……见了袭人等也不似往日有说有笑的,便和衣躺在炕上……袭人道:“……也该把这件衣裳换下来了。那个东西那(哪)里禁得住揉搓(此为不爱惜地穿。北方用词较重)?”宝玉道:“不用换。”袭人道:“……瞧瞧那上头的针线,也不该这么糟蹋他(它)呀。”

宝玉……叹了一口气道:“那么着,你就收起来,给我包好了。我也总不穿他(它)了!”……袭人才过来接时,宝玉已经自己叠起……“……包袱呢?”麝月连忙递过来,让他自己包好,回头却和(向)袭人挤着眼儿笑。

宝玉本不想穿,但穿上又不想脱了——他想体会一下温暖与往事。

我估计袭人是有意包了这件雀金裘,她知道宝玉忘不了晴雯,那就让他早早疏通一下心中悲凉。所以,当宝玉想找一间空房静静心时,袭人假装不明就里:

袭人道:“那(哪)个屋里好……晴雯起先住的那一间,因一向无人,还干净。就是清冷些。”宝玉道:“不妨,把火盆挪过去就是了。”……

宝玉……亲自点了一炷香,摆上些果品,便叫人出去,关上了门……拿了一幅泥金角花的粉红笺出来,口中祝了几句,便提起笔来写道:

怡红主人(自称)焚付晴姐知之:酌茗(倒上茶)清香,庶几(也许,差不多。表希望)来飨xiǎng(享用)。其词云:

随身伴,独自意绸缪chóu móu(缠绵)。

谁料风波平地起,

顿教躯命即时休,

孰与话轻柔?(我与谁再说柔情蜜意)

东逝水,无复向西流。

想像更无怀梦草(传说此草能让人做想做的梦),

添衣还见翠云裘(珍贵皮衣,此指雀金裘),

脉脉(含情欲说状)使人愁。

写毕,就在香上点个火,焚化了。静静儿等着,直待一炷香点尽了,才开门出来。

这是后四十回中最好的一首诗词。这是宝玉一个人的祭奠:如果你在地下安好,我心便是晴天。这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先暂时放下,以便好好活着。一径出来,到了潇湘馆……宝玉走到里间门口,看见新写的一副紫墨色泥金云龙笺的小对(小型对联)……“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中间挂着一幅单条,上面画着一个嫦娥,带着一个侍者;又一个女仙,也有一个侍者……全仿李龙眠(宋代画家李公麟)白描笔意,上有“斗寒(寒冷中比漂亮)图”三字……宝玉道:“是什么出处?”……黛玉道……:“岂不闻‘青女素娥(前者为霜雪女神,后者为嫦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比漂亮)’(李商隐名诗)?”

……但见(只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扁簪……腰下系着杨妃色(粉红色)绣花绵裙。真比如: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林妹妹学问大:能诗,能对,能画;林妹妹长得美:玉树亭亭,素雅高贵。她是冬天的水仙、人间的嫦娥、天上的莲花。(后人常以描写是否细致来判断是否为曹公原作,此处无论写“紫墨色泥金云龙笺”还是写衣服,都是名称准确,细致入微,与前八十回神似)

在第四十回,林黛玉明说过“我最不喜欢李义山(李商隐)的诗”,而现在,她厅中挂的画是李商隐诗意图,她脱口而出的是李商隐的诗。非常明显,随着年龄渐长,随着悲剧加深,林黛玉越来越明白了李商隐的无奈与悲苦。(读书能否神交某个古人,那要看自己的经历与缘分)

宝玉因问道:“妹妹这两日弹琴来着没有?”……“不弹也罢(吧)……弹琴也得心里记谱,未免费心。依我说,妹妹身子又单弱,不操这心也罢了。”黛玉抿着嘴儿笑……宝玉道:“我那一天从蓼风轩来听见的,又恐怕打断你的清韵……”……“可惜我不知音(不懂音乐),枉听了一会子。”黛玉道:“古来知音人能有几个!”

高山流水的故事远了,林黛玉的生命正在逝去,只是宝玉没有察觉。林妹妹的最后一句话,引恸我心,斗胆赋诗一首,但愿林妹妹不哂shěn:

一抚琴声漫沉吟,

秋风冬云总萧森。

尚有半世悲凉曲,

弹与知音梦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