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的年轻人,在一生中要经历一个重要的时期,那就是当“学徒”的时期。这个时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是一个积累的关键期。
谁都知道“学徒”是很苦的,听师傅的使唤,做一些不喜欢做的琐碎小事,还经常挨师傅的骂,而且报酬又低,甚至没有报酬。但也正是这个阶段,让你学会很多的本领,积累很多的工作经验,也正是这段时期,让你不再一无所有。
很多年轻人没有意识到这段时期的重要性,所以各方面积累得不多,底子薄,工作起来也就不顺。
刘燕毕业后,在一家小企业工作。她的工作很简单,平时事情也不多。她的老板为了拉一个大项目,长期在新疆出差。每当老板不在的时候,她就无比地高兴。她所在的公司人员不多,规章制度也不多。因为上班不打卡,所以她经常迟到,也没人说她;工作时间她不是上网聊天,就是“煲电话粥”。
公司做财务的大姐曾好心地提醒她:“上班的时候,要多学点东西,不要老在网上聊天、看电影。虽然老板不在,但也要对自己负责。”她表面接受,心里却认为同事多管闲事。
就这样,一年时间过去了。刘燕一直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终于,老板出差回来,他拿下了新疆的大项目。有一天,老板拿了一份资料给她,让她正反两面按比例复印,她在复印机前捣鼓了很久,纸张浪费了很多,但都没按要求印出来。老板急了,说她工作了这么长时间连复印机都不会用,当时就把她训得哭了起来。
后来,老板让她给客户发一份英文邮件。这又让刘燕犯难了。虽然她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但是一年多时间没有使用英语,早忘得干干净净了,何况这个邮件中还涉及好多的专业词汇。
看到刘燕写英文信手忙脚乱的样子,老板又不高兴了。在公司项目即将开动,老板招兵买马的时候,刘燕却被辞退了。
她走的时候,老板对她说了一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年你在公司什么也没做,对公司是一种悲哀,对你自己更是一种悲哀。”
很多年轻人,不珍惜当“学徒”的时光,把这段宝贵的时间,用来抱怨,用来敷衍了事,用来做一些与自己的前途毫不相干的事情。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就像上面的刘燕,在公司业务不忙的时候,她应该把时间用于学习那些自己不懂的东西,让自己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虚心向前辈们学习。一旦业务开始忙了,她也能够用自己掌握的本领去应对,即使公司效益不好,她去跳槽,也为她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多了一个资本。而现在的她,再去找工作的话,跟其他应聘者比起来,显然没有什么优势,跟应届生比吧,专业知识早就忘记了;跟有经验的人比吧,她的工作经验几乎是零。
有一个叫王黎的男孩,跟刘燕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他毕业后找工作不太顺利,很多公司都以经验不足拒绝了他,他觉得这些招聘单位太不公平了:“大学生刚毕业当然是没有工作经验的,为什么要在经验上难为我们呢!”最终,他实在没有办法,就向招聘单位提出:“我只要管吃管住,不要工资,公司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这总可以吧!”他心想,大概只有这样才能换取一些“工作经验”了。
即使这样,很多公司也不接受他,因为新人确实只会“添乱”,做不了什么工作,只有一个外贸公司见他这么诚恳,正好最近又缺人手,就答应了他。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每天工作的8个小时,他都要用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工作经验值”,以便再次找工作时简历能拿得出手。
同事们都把他当成公司的“机动劳力”,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找他做。“小王,帮我去财务查个数据。”“小王,帮我给物流公司打个电话问货什么时候到。”“小王,帮我比对一下哪个公司的报价更低一点。”“小王,帮我倒杯水!”无论同事们怎么使唤他,他都非常高兴,因为他觉得他每做一件事情,他的经验值就得到了提高,所以他的腿跑得非常勤。同事们也都非常喜欢他。
三个月过去了,他了解了公司的业务流程,对商品的型号、采购价格、供货商、物流运输等,都有了基本的了解。他向老板提出辞职,并衷心地感谢老板给了他这次工作的机会,没想到老板却舍不得他走了,并给他补发了三个月试用期的工资。老板看中了他的勤快和上进,以及他积累的那些客户资料。
很多年轻人在步入社会时对自己抱着太高的期望,认为自己应该得到重用,应该得到丰厚的报酬。其实,这个社会是按实力说话的,对一个企业来说,员工首先要为其创造效益,是否有这种本领,就要看你能否不断地充实自己。
因此,年轻人不仅要知道“学徒”阶段的重要性,而且还要知道,在这个阶段你最需要的品质是——勤快。你越是勤快,你就会越早“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