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44岁以前不可不做的59件事
8462300000004

第4章 知道有时候跳槽恰恰是登高的阶梯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能力受到了限制,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升迁遇到了阻力,如果你渴望换一个天地大展拳脚,那么不妨“跳槽”试试,44岁之前,你还有“跳槽”的资格和权力。

“跳槽”其实并不难

提起“跳槽”,中年人都会觉得那是小青年的事情。自己年龄大了,拿什么跟人比?即便工作不顺心、不合意也要“从一而终”,宁可在一棵树上吊死。还有一部分中年人对“跳槽”怀有一种恐惧心理,他们习惯了安定,认为“跳槽”会打乱自己的生活,所以,宁可在原单位“忍”下去,也不敢给自己寻找一个新的舞台。其实“跳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它只需要你拿出决心和勇气,走出去你会发现一片更美的天地。

44岁之前这一年龄段的人,从小就接受革命教育:“你是一颗螺丝钉,党把你拧到哪里,你就在哪里闪闪发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完全是被动就业,政府安排我干什么,我就去干什么,毫无怨言。说句实在话,那个年代,所有的东西都是整齐划一的,人的思想也很单纯,大家都是这样就业,彼此倒也觉得心安理得。谈不上理解个人、尊重个人的选择。工作确定下来,就埋头苦干,一直干到现在。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欲望的社会,变化速度快得令人眼花缭乱。除非你的心已死,否则,决不会无动于衷的。看着别人大把大把地挣钱,痛痛快快地消费,心里不痒痒吗?再看看自己那半死不活的工作,干巴巴的几张工资,心里能不憋气吗?“44岁之前的人了,还没有活出一个味道来,这叫什么人生?社会上工作那么多,我干吗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人生不就是奋斗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再也不能让那缠了半辈子的工作再次束缚住我的手脚,再也不能让那什么劳保福利诱惑住我的心;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为了年青时那份被冷落的理想和淡漠的信念,就放开手脚,辞旧迎新,到大海里去搏它一次,人生能得几回搏?”道理虽然想通了,但大多数中年人还是对“跳槽”怀有疑虑:“我的年龄这么大了,竞争得过那些年轻人吗?”虽然从体能和吸收新知识这方面来看,中年人确实稍逊年轻人,但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优势,例如社会经验丰富、做事扎实稳重、比年轻人更能吃苦耐劳等等。竞争中,中年人未必就是弱者。

李某曾在一家工厂的技术科干了二十几年,他在大学时学的是机电专业,大学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进了工厂。在厂里,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可干,每天只是到工厂里的车间看一看,一下子二十多年就这样过去了。有一天他突然梦醒,觉得自己一生一事无成,很是悲伤。44岁的人了,再不干一点,还等到什么时候?他不想再继续这种死气沉沉的生活,想调换一种工作。于是,他经常利用休假跑人才市场。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一个机会。有一家剧院要招聘一位音响安装师,同时应聘的有7个人,个个都比李某年轻,但李某还是鼓起勇气参加了面试,他对此并没有抱多大希望,没想到经理却看上了他,提供高薪,双方一拍即合。李某毫不犹豫地辞掉原来的工作,来到这家单位上班。他原来是学机电的,干这事简直是易如反掌。他很快就当了那家剧院的音响总设计师,把工作搞得井井有条,工资是原单位的十几倍。虽然很忙,但忙中有乐,活得很充实。他时常感叹自己终于抓住了机会,以前干了几十年,还不如现在的一年,人生终于活出了一点价值。

也有人觉得“跳槽”要冒风险,搞不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那股市有风险,你为什么还要买股票?因为它的风险虽大,但收益更大,人生也是这样,你不冒风险还想有所得,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老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技师,一个月千把块工资,老婆没有固定职业,孩子今年刚升初三,父母也跟他们住在一起,祖孙三代挤在三十多平米的房子里,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看着别人大把赚钱,老徐心也活了!他把“跳槽”的想法向家人一说,家里立刻炸开了锅。妻子认为老徐虽然挣得不多,但工作稳定,万一“跳槽”再找不到工作,那全家人吃啥喝啥?亲友们都劝他:“你不像青年人,一人吃饱了,全家不愁!你可是有老婆孩子要养、父母双亲要孝敬,闹不好你在前院没折腾明白,后院就先起火了!还是再考虑考虑吧!”但老徐却是个倔脾气,他顶着压力毅然辞职了。老徐先是买了几份人才报,开始打电话找工作,但由于他既要待遇,又要地位,还要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找了一个多月都没成功。这时,老徐的压力更大了,如果真的找不到工作,那一家人的生活可就没指望了!甚至还有人劝老徐找领导说几句软话,还回原单位吧!但老徐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无论如何也不能走回头路,他仍然早出晚归的找工作。现在老徐已经是一家中韩合资公司的高级技师了,月薪七八千,还有各种补助和年终奖金,听说最近要换房子了。提起“跳槽”那段经历,老徐总是说:“想成功不冒点险怎么行?其实‘跳槽’也不难,咬咬牙,舍不得孩子套不来狼啊!”

其实,“跳槽”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难过的反而是你心里的那一关,你总是有太多的顾虑,对现在的工作你很厌倦,看到别人“跳槽”你也羡慕,但却迟迟拿不定主意。按照现在的退休标准,你还可以工作十几年,是在原来的岗位上挨过去,还是为你自己重新选择一次,点燃最后的辉煌,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就在你一念之间。

“跳槽”一定要谨慎

现在跳槽已经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中年男人也加入到了“跳槽”大军中,然而44岁之前的男人跳槽毕竟不同于年轻人,年轻人可以随心所欲,想跳就跳,而44岁之前的男人不仅有“后顾之忧”,还要考虑年龄因素,因此44岁之前的男人在跳槽时一定要更慎重,这样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44岁之前的男人正处于经验和体力最佳结构上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于形势发生的新变化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同时又具有充沛的精力和丰富的经验。正当人生的鼎盛时期赶上了这一时代,他们的进取精神、参与意识以及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使他们不再成为传统观念的束缚者,不愿成为时代的落伍人。

男人40,其职业生涯已过半,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技术。在这个阶段的初期,他们主要围绕着“往后的路将怎样走”、“接下去的岁月做什么”等实质问题,有些人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做出新的决定,重新择业,这些都将导致中年男人的分化组合。一部分人的后半生会发生变化,而另一部分人仍旧沿着自己正在走着的路继续走下去。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男人40就进入了“中年危机”期。在这个阶段会刺激人重新评估生活和工作,许多人会在这一时期发现生活中有一种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领会生命的真谛,从而在这个机会中树立起坚实的自信。这些人跳槽是顺理成章的。

一些心态积极者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在一个单位已工作了20多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继续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到一个新高度,显然不切实际,于是萌发出“跳槽”的想法,希望通过调换工作单位,使自己有一个新的环境,并且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舞台。

还有些人认为自己多少年来工作勤勤恳恳,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但也没犯什么大错,有一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思想。对于单位给予自己的职务待遇太低太少,显然不满意。当他们看到那些比自己资历浅、年纪轻的人在职务和待遇上反而超过了自己,自然心里不平衡,而当他们看到一些朋友、熟人在别的单位混得都比自己强时,则这种不平衡的心理就会进一步加剧,于是“跳槽”就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应该说,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有不同原因,失败亦然。仅仅从表面现象看到别人比自己混得好,却不冷静地分析其中的原由,那么,得出的结论肯定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那么,怎样跳槽才是正确的呢?

首先,要把大是大非的问题考虑清楚。

如果你跳槽是为了寻求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一个经过认真权衡之后认为确实利大于弊的单位,那么,这种“跳槽”不失为愉快的并使人赞成的选择。新环境、新工作会给人新的体验,而这些新体验将成为自己一生中的宝贵财富。让自己在工作中多扮演几个角色,其实并不是坏事。经过这番经历,你会发现自己的经验和能力都有长进了,这不仅会增加你的自信,而且会使你不断走向成功。

但是,如果你是因为对现在的工作失去兴趣或上司不能正确评价你的业绩,于是想通过跳槽改变一下,那么,不妨先提几个问题让自己回答:

你还有刚开始工作时的激情吗?

你感到工作给你带来了快乐吗?

你认为自己还能再忠实于现在的工作吗?

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需要?

新的岗位是否真正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以保证你能创造新的业绩,能否得到上司的赏识直至加薪?

能否处理好新单位的人际关系?

以上这些问题必须仔细考虑,因为“跳槽”改变的不止是你一方面的情况,而是一个新鲜而且陌生的环境。光为某一两个目标去“跳槽”,到时旧愁未解,又系新愁,倘若不满意,是否再继续“跳”下去?

如果你感觉自己的能力无法发挥,知道在现单位只能是劣势无法克服、优势难以张显,那么,“跳槽”不失为上策。但是只因为在这里所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则又当别论。究竟“跳”还是“不跳”可要三思而后行,切勿盲目冲动。

因为“跳槽”会使你已经积累的人际关系、工作业绩、相关资历和经验等等财富都有所损失。这些“积蓄”在新的环境中不会“升值”,而只会“贬值”。两者相比较,你的思路就会更清晰一些,要认真想一想,没有的是否真想要?想要的是否真能有?真有的是否能得到?

其次,要对自己做一个正确的评价。

正确评价自己,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这往往是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有些人本应该取得较好的成就甚至于可能名垂青史,但因为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而功未成、名未就。与此相反,有些人虽然并非具有极高的天赋和才干,却恰恰做到了正确地评价自己、把握自己,所以使才干得到了超水平的发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业绩。由此可见,正确评价自己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还应该把自我评价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加以区分,因为两者毕竟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先以对自己在原单位的工作评价作为参考依据,然后将这一评价放到新的单位去鉴定,预测一下“跳槽”后一段时间里的变化。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大概了解自己的价值,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测。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和实际情况大致相符,但更多的则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因为,到了一个新单位,对“跳槽”者来说,就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包括陌生的领导、陌生的同事、陌生的工作,究竟怎样去尽快适应,打开局面,在领导和同事面前建立起一种互相了解的信任关系,客观地说,其结论不是产生于开始,而恰恰在做了事之后。

在这里,我们不妨从收入来做个比较。

假如某个男人44岁之前时的收入为每月3000元,工作单位属于效益比较好的那种公司或企业,和大多数朋友相比,他们的收入及其他待遇均不如自己,这时,自我评价的结果是“比较满意”。但和有的单位比较起来,又觉得有差距,有时差距还挺明显。这时候,你就需好好考虑自己究竟应该何去何从了。

薪水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许多人都把它放在首位或者把它作为惟一的标准。尽管这种做法有失偏颇,但你不能不承认收入对每一位“跳槽”者的巨大诱惑力。若是每月多挣几百元,那么到退休时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但是,你认为自己的收入还不错,不愿再为这方面的利益去冒险,那么你的这种心情也可以理解。当然,这只是对那些将工资收入放在首位的“跳槽”者而言。有些人不只是将工资收入作为条件之一加以考虑,而是将重点集中在其他方面,则另当别论了。

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前提下,还应该对自己所在单位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和准备“跳槽”到的那个单位的过去、现在及将来做一番客观的分析和比较,如同客观地评价自己一样。经过这样一番开动脑筋的思考,大概可以说心中有数了。

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一动就要考虑好后果。因为,一旦离开原单位,再想回来官复原职的可能性则微乎其微。

“跳槽”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良性适应,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中年男人在跳槽前,一定要确定自己的情绪是否已经调整到最佳状态,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不要事到临头,搞得自己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