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44岁以前不可不做的59件事
8462300000029

第29章 知道做人“糊涂”一点未必就成了傻子

有时候,太过精明并不是什么好事,你很可能会因此遭人嫉恨,让人生厌,被人打击……因此做人不妨“糊涂”一点,当然,这种“糊涂”是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糊涂”一点,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看看社会上那些44岁上下的年轻人,一个比一个精明,一个比一个爱较真,生怕什么地方犯糊涂吃了亏。《红楼梦》里批王熙凤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学王熙凤式的精明,世事复杂,我们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弄得清清楚楚,这样做只会给你带来无尽烦恼,影响你的生活,所以做人还是“糊涂”点为好。

在风景如画的苏州,住着一位广告公司的米小姐,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她对玄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以至于每次做生意或外出都要为自己占上一卦,看看运气怎样,有一次她要去韩国谈一桩十分重要的生意,在出发前,她在家里又为自己算了一卦,卦面上的内容还不算差,于是她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到机场买好机票,还有几分钟剩余时间,米小姐走到电脑算命机旁边:“名字叫米云,体重103斤,要搭2点35分飞机去韩国……”她深感吃惊,因为上面写的内容除了体重103斤比她真实的体重多两磅外,其他完全正确,她觉得有人在开玩笑,于是又踩上去,投了一块硬币,接着,又掉下来一张命运卡:你的名字还是米云,体重仍是103斤,你还是要搭2点35分的飞机去韩国……她更纳闷了,她想:“其他一切都那么准确,为什么偏偏体重多出了两磅?肯定是有人在故意捣蛋。”

米小姐决定捉弄一下对方,她到大厅的洗手间里换了一件套装,并在化妆上也稍加修饰,她相信现在的她就是妈妈见了也要看上一刻钟才认得出来。她再次踩上算命机,投下了铜板,命运卡又掉下来了:“你的名字还是米云,体重还是103斤,不过你刚刚已经错过了2点35分的班机。”

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诞,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都想不开,爱较真,结果因对一个自己明明心知肚明的道理或事情过分较真而耽误了生命的班机。

《圣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一些女性,之所以不幸,就是因为她们太过认真,也太过敏感了,对待生活有时几近一种病态的苛刻。而这种苛刻有很多时候是不讲理或不正确的,就像有一则故事里所讲的那样:

某地有一个又懒又喜欢论断别人的妇人,一天,她看见邻居晒在阳台的白被单,沾满了许多黑点,便嘲笑说:“我看这家女主人连衣服也洗不干净,不会理家,只会吃饭。”哪知当她推开自己的窗户一看,邻居的被单洗得又白又干净,这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窗户污秽不堪。

所以,为了不犯这样的错误,我们不妨“糊涂”一些,这样不但可以平静地原谅了别人,有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和释放。

糊涂,人生的大学问也。怎样艺术地、高明地糊涂,学问深也。清代郑板桥为排遣自己一时的不得志,便得出“难得糊涂”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世人都愿当智者,不愿做糊涂虫,更不会心甘情愿地由聪明而转入糊涂。事实上,聪明有丰富的内涵和不同的层次。而糊涂呢,也有丰富的内涵和不同的层次。认真地做些研究,就可以发现聪明有初级的聪明和高级的聪明之分,糊涂有低级的糊涂与高级的糊涂之别。

所谓顶级的聪明就是“糊涂透顶”的聪明,老子称之为“大智若愚”,即“真人不露相”。所谓初级的聪明就是表面化的聪明,荀子谓之“蔽于一曲,暗于大理”,即“浮精”。

所谓顶级的糊涂就是“聪明绝顶”的糊涂,孟子称之为“隐而不发”,即“面带朱相,心中嘹亮”。所谓低级的糊涂,就是从里到外的糊涂,俗称“木头脑袋”、“不开窍”,即压根儿的糊涂。

在这里,特别要引为警戒的是,从来就没有聪明过的人,千万不要侈谈糊涂,更不要去追求糊涂。正如常言所说:亡国之臣不敢言智,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没有达到真聪明,还未摆脱低级糊涂的人,贸然地去仿效“聪明的糊涂”,那就真要糊涂到底,一塌糊涂了。

不懂糊涂之奥妙的聪明,处处锋芒毕露,像无制动器的火车,极易肇事。

通晓糊涂之奥妙的聪明,正如火车装上了制动器,可以安全可靠地向目的地进发。

不知糊涂之奥妙的聪明,固执死理,不通人情,像书呆子一样经常碰壁。

掌握糊涂之奥妙的聪明,能“合乎天理,顺乎人情”,是真正的明智者,处处受到欢迎。

“糊涂”是升华之后的聪明,是一种明哲保身的策略,如果你能学会这种“糊涂”之道,那么你的人生一定会更顺遂。

必要时不妨装痴卖傻

有一个成语叫作“大智若愚”,就是说一个人聪明到极点时,看起来就像傻瓜一样。不过人家是装傻,这是聪明人的最高境界;看起来是一无所知,其实是无所不知。装傻就是为了等待最有利时机,就是为了免遭尴尬,为了反击。会装傻的人永远也不会吃亏。

日本人的谈判作风是“制定决策时慢条斯理,实行决策时雷厉风行”。这与日本“慢慢地进行变革”的观念有密切关系,对于阻碍事情发展的障碍物,他们并不强求推动。也就是说,当谈判受阻时,谈判者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将障碍物炸掉,而是在其周围找到一条出路,另辟蹊径。日本人慢条斯理地做决策,装痴卖傻不回应,往往使谈判对手失去冷静,形成压力,从而大获全胜。

在谈判交战中,日本人常常表面装糊涂,心中有算计,蓄势待发,伺机令对方让步或诱使对方上当。据说有一次,日本航空公司就引进美制飞机的问题与美国某飞机制造厂商进行谈判。为了使日方了解产品的性能,美商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模型、图表、数据、资料和幻灯片。谈判一开始,美方代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解,日方只是埋头做笔记,一言不发。这样过了几天,等进入实质性谈判时,日方仍对价格等问题一言不发,美方问道:“你们认为如何?”日方代表迷惘地回答:“我们不明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美方有些急躁。日方代表仍装痴卖傻地作答:“不明白,一切都不明白。”美方代表眼看这项交易将前功尽弃,十分沮丧地说:“那么,你们希望我们怎么办?”日方提出:“你们可以把全部资料再为我们重新解释一遍吗?”美方不得已,耐着性子又重复了一遍。这样反复几次,结果自然是日本人把价格压到最低点。其实,美国人就是上了“不明白”的当。

假痴不癫是做人哲学中的一种诡道术,但并不违反道德规范,就看利用者采取什么方式和以此干什么。日本人在谈判时借此挫其锐气,使对手筋疲力竭,做出让步。

做人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当你在处理纷扰的人事问题时,装痴卖傻就是最聪明的办法。一问三不知,对方也拿你没辙,而你正好可以把事情拖延下去。拖延不是怯懦,也不是为了卸责,它是一种权变手段,让自己立于主动地位,静观事物变化,再依据形式,做出有利于己的最后决策。

在与人交往中,装痴卖傻也会让你左右逢源。比如说言语交际中,故意说“痴言呆语”,会使你的语言幽默风趣、妙趣横生,创造轻松、活泼、诙谐的交际氛围。故作“痴言呆语”首先会让人诧异,感到“荒唐至极”,瞬间思考后便恍然大悟,觉得巧妙绝伦、谐趣无穷,发出会心的微笑,赞美说话者超人的智慧和风趣的幽默。古某常向人们吹嘘自己是位好猎手,沾沾自喜地谈论自己高明的枪法,一天他同朋友去打猎,朋友指着河里一只野鸭请他开枪,他瞄了一下扣动扳机,但没有打中,野鸭飞走了。朋友为他难为情,他却毫不介意,对朋友说:“真怪!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死鸭子能飞呢!”朋友听了捧腹大笑,尴尬无形中被化解了。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死鸭子能飞”是“荒唐无比”的“痴言呆语”。正是这句“痴言呆语”,才给自己解脱了窘境,多么巧妙,多么有趣、可笑,是假痴呆非痴呆。

英国文豪萧伯纳素以幽默著称。有一次,一位小姑娘对他说:“您是一位最使我佩服的作家,为表达我对您的敬仰之情,我打算以您的名字来命名我心爱的狮子狗,它是我过生日时亲戚们送给我的。不知您意下如何?”萧伯纳回答道:“亲爱的孩子,我十分赞同你的主意。不过,最紧要的一点,你务必和小狮子狗商量一番。”

事实上,对方是无法与狮子狗商量的。萧伯纳装作“痴呆”,巧用这句“痴言呆语”坚决而轻松地拒绝了对方,既委婉而有趣地批评了对方,又显示了他非凡的宽容和灵敏的睿智。

故作“痴言呆语”时,你必须得掌握一个度:太低了,人家觉得你是在嘲讽人,一看就知道是做作;太高了,人家弄不清你的高明智慧,说不定真拿你当傻子看了。

世上有多少人清醒,多少人糊涂?你要做的就是装痴卖傻,游弋于两者之间,一些事自己心知肚明就好,面上不要弄得太明白,这样大家才能和和气气,你也才会让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