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44岁以前不可不做的59件事
8462300000002

第2章 “知道入对行”是人生成功的重要保障

44岁之前必须知道也必须做到的,就是事业上有所成就。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事业是最重要的一张名片,而44岁是人生的一个门槛,迈过了这道槛,激情与创造力都会大大衰减。44岁之前尽量有所成就,44岁之后方能享受人生的无限风光。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对职业是成功的关键,因此44岁之前,你一定要找到最适合你的工作。

正确择业是成功的开始

你羡慕那些刚过“而立”之年,便已拥有巨额财富、显赫地位的成功人士吗?他们的成功也许是因为有好机缘,有贵人扶持……然而,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在正确的时机、正确的地点,选择了最理想的职业。

怎样才能找到最适合你的职业呢?台湾富豪蔡万霖相信直觉可以对你有所帮助。所谓直觉,是指“无需任何理由,立即就知道某件事情”。蔡万霖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他发现妈妈每次做饭时,总是从大米中抓出一小把放进坛子里,天长日久,竟也节余下来许多粮食。每当青黄不接之时,妈妈便把这些平日里积攒下来的大米拿出来供全家食用,以解燃眉之急。这件事给蔡万霖很大的启发。后来,他据此想到,如果主妇们每天都从零用钱中抽出一点存起来,时间久了,不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吗?在与哥哥商量了一番后,兄弟俩决定在台北第十信用社开展l元钱开户的“幸福存款”储蓄活动,他们宣布,只要存1元钱,就可以当“十信”的客户。这一倡议得到了家庭主妇们的热烈响应。她们常常在上街购物的路上,顺道进“十信”,将手头为数不多的零钱存进去。还有的中学生也将假期打工挣得的钱,扣去书本费后悉数存进了“十信”。

蔡氏兄弟的1元钱幸福储蓄大获成功,他们趁热打铁,又在台湾其他地方开了17个分社,个个生意红火。后来他们又增加了夜间办理储蓄业务。此后不久,“十信”已拥有社员10万多人,存款金额高达170亿元,一跃而成为台湾最大的信用社之一。

母亲生活中的一个小习惯给了蔡万霖“财富是靠累积得来”这样一个重要启发,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了他早期的创业,更在其一生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评价他是“大胆创业,小心守成”的富豪,也称他为当之无愧的“聚财之神”。

还有人认为,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可以给你的择业带来启发。卡特在怀特汽车公司当经理的助手。一次,上司要卡特将一辆出事的卡车卖给收购废弃车辆的人,结果车子卖了450美元。两星期之后,上司又要卡特去买一副二手的引擎,装在另一辆卡车上。收购废弃车辆的人,从两星期前卡特卖给他的那辆卡车上拆下引擎,用换下来的引擎跟卡特讨价还价,然后他给卡特拿来580美元的报价单。

这令卡特茅塞顿开。他发现卡车上有许多零件很有价值,事实上,他以450美元价格出售的卡车,拆卸成零件之后出售,价值要增加5倍到10倍以上。这时候他第一个反应就是,他要从事废弃物的事业。

从此,卡特开始从事二手卡车零件的生意,并因此大赚特赚。自从他发现二手卡车零件获利惊人之后,仅过了一星期,就开始自己做。他以500美元的价格买下第一辆事故卡车,拆解下来的零件,卖了7倍的价钱。靠着这个卖废车零件的工作,卡特迅速成为了百万富翁。他告诉身边的朋友:“嘿!伙计,留心那些小事,说不定哪个小细节就可以让你走上一条致富之路!”

尽管弗雷森夫妻都不是大学毕业生,但是他们的资产净值却超过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弗雷森夫妇的择业秘诀则是,做别人很少去做的工作。他们说:“如果每个人都做同样的事情,竞争太激烈,那么根本就赚不到钱。”他们都很努力工作,想要成功致富,早点退休享福。他们向父母借了33美元,购买了一部二手的全自动洗车设备,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理想的事业,竞争对手少,获利较多,更容易达成自己的目标。弗雷森太太曾对访问他们的人说:“感谢你没有将洗车业纳入白手起家致富的行业,因为愈少人注意这个行业愈好。”

选择职业就像是盖房子,如果房子盖在不理想的地点,地基是泥沙或沼泽,即使地面上的建筑花了几百万美元,这栋房屋还是不稳固。你需要不断跟流动的泥浆与沼泽搏斗,但是永远也无法取胜。如果地基是在坚实的土地上,这房子就经得起风吹雨打,你也不必再跟这些因素搏斗。

通向罗马的路何止一条,只要你认真去寻找,44岁之前的你也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之路,让人生展现辉煌。

转行永远不会太晚

对44岁之前人群来说,转行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因为你要面对的不仅是新的工作环境,还有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也就是说你要一切从头开始;但另一方面,转行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你可能会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路,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柳暗花明”。

已过了“而立”之年的你突然发现,现在的工作其实你并不喜欢,虽然这份工作看起来还算稳定,但将来却很难有太大的发展。怎么办呢?30多岁才开始转行会不会太晚了?

刘韬今年44岁之前,从事广告设计工作5年多了。最近,刘韬越来越觉得广告设计工作没有太大的发展前景,加上年龄的逐渐增长,对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产生了迷惑。他一直在问自己是否应该转行,大学里又是学的英语专业,没什么特长,若是真要转行必须从现在开始行动。

在做了一番市场调查后,刘韬准备转行做律师,一来工作这么多年一直对法律感兴趣;二来考个律师证相对而言节省时间与金钱。当然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律师越老越值钱,再也不会为年龄发愁。然而真正面对转行时,刘韬又犹豫了:“44岁之前才预谋转行晚不晚呢?”

调查显示,大多数白领的职业生涯都呈现出这样的轨迹:工作1~4年担任基层职位,5~6年任主管,7~9年任高级经理或总监,10~12年任副总经理,13~20年任总经理。这也就是说44岁之前的白领普遍担任一定的管理职务。但是能够最终升至企业总监以上高级职务的概率只有10%,所以这时许多人感觉在企业内发展空间有限,缺乏工作动力。因此,30~44岁之前这个年龄阶段的有一定事业基础的白领是职业最敏感的人群,他们渴求事业有大的突破。这时候就面临是换行业还是换岗位的艰难抉择。

(1)准确地认识自己

不能准确地为自己定位,不清楚自己的各项能力孰强孰弱,只是盲目跟风或跟着感觉转行是绝对不行的。核心竞争力、客户群、个人兴趣、特长、气质、性格样样都要考虑到,当然还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2)对目标行业多做了解

特别是该行业的前景,毕竟朝阳行业才更有前途,也能给你这位新人更多机会。而且要主动了解,不能仅靠报纸或杂志介绍,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最理想的状况是在该行业中有几个内线,随时提供可靠信息,其内容包括升迁制度、薪资状况等各个方面,总之多多益善。

寻求自身与目标行业的共同点

寻求自己与此行业的共同点,一般来说知识技能、面对客户群、工作模式三方面中有一方面有共同点就比较好转行。

(4)从自身出发选择行业

一个人的个性对其所从事的行业有很大的导向性。你的个性敢于接受挑战和压力,才能适应管理、决策的节奏;一个人从事自己所感兴趣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做出成果。

对大多数人而言,对未来的困惑和对今日的不满,都源于他们无法用科学的工具对自身择业的问题予以明智而理性的判断,更无法以职业市场的角度和相关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为准绳,来客观衡量和把握未来的契机,以及从行业发展的趋势中预测自身的未来方向的可行性,因此就业的人际关系、企业环境困扰,以及职业回报的短视,往往令自己永远在饭碗不如意和好饭碗难找的两点间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这是非常可悲的,职业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必须用个性、兴趣和可行的目标来确定是否转行,而不是受限于眼前的利益。

另外,在转行时,有两个错误是千万不能犯的:

第一,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只找最热门的盲目转行,不管适合不适合自己。职场发展犹如爬树一样,当发现自己所攀援的树不够粗或已经腐朽时,往往想到的就是退下来,换一棵树继续爬。但却没有仔细考虑自己能否爬上去,是否已经有太多的人在爬同一棵树,是否已经“超载”了。

最好的例子就是IT业,在IT业最火的时候,许多人也不审视自己是否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就忙着攀高枝,以至于最近两年IT业人才过剩,而原来一些由传统行业转过去的缺少足够IT技能的人就成为了首选淘汰对象。

第二,转行绝不同于跳槽,跳槽可以为新企业在短时间内创造价值,而转行的人往往需要一段的适应期,卧薪尝胆,而缺少耐心、没有放平心态就使许多转行者半途而废。

在转换行业时,就像另选树干,有一个退下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收入的减少和职位的降低很难避免,但只要所选的方向也就是行业正确,这一现象只是暂时的,超越旧有职位与薪水也只是时间问题。反之,如果半途而废,其代价也是惨痛的,因为想要再转回原行业,能否找到空缺或获得原来的报酬和地位,就很难讲了。

如果你在44岁之前才发现,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另一种工作更适合你,那么你就应该勇于改变自己,大胆转行。重视运用经验,又不被经验束缚,积极融入到新的工作和环境中去,你会发现,44岁之前转行其实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