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玩到5岁,学啥都不晚
8458900000024

第24章 5岁前的教养——孩子的游戏玩耍要保证(5)

先说下棋。这是一种集娱乐性、体育性、智力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首先,对孩子智力的开发、促进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古人云:“炼智宜弹棋”,无论是五子棋、跳棋、象棋、围棋,还是军旗,面对棋盘、棋子,都要为如何布局,如何动子开动脑筋。如何走棋没有危险,才能制胜,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和决策力。长此用脑,自然思维活跃,推理判断等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再说纸牌。无疑也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如何根据“时局”的不断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招式,如何利用好有用的牌,又如何变劣势为优势……每出一张牌都要进行复杂的思考和推算。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赋予扑克牌“数学教具”的功能。通过游戏,孩子从认识数字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轻松快乐中就完成了数学的启蒙教育。

我女儿不到一岁多的时候,我和她妈妈玩象棋,她就在旁边“捣乱”,我们在棋盘上平面布阵,她则坐在桌子上做立体排阵,把一个个棋子摞起来,或“直冲云天”或堆出“大桥”、“堡垒”。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认识了棋子,学会了摆棋盘,然后开始学着下棋,品味着“纸上谈兵”的乐趣。除了象棋,我还教会她玩五子棋、跳棋、军棋等。家里的抽屉里放满了装各种棋子的盒子,只要我有时间,依依就会把各种棋子摆到床上,逐一向我挑战,我成了她不折不扣的“牌友”。

而关于扑克牌的游戏,依依会十多种玩法。即便没有人陪她玩,自己也能创造出不需要对手的扑克牌游戏,自得其乐地玩上半天。

方法二:做手工手灵心巧。

常常听到有家长指责正做手工的孩子“瞎忙活什么?有那时间看看书,多做两道题!”每当这时,我总为这样的家长感到遗憾,因为他不仅仅驱走了孩子此时萦绕于心里的快乐,而且毁掉了孩子进行动手能力、创造力、想像力训练的机会。

一个人具备怎样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想像力,决定着他具备怎样的综合能力。通过手工操作完成作品的过程,需要孩子思维、观察、判断、决策、美学、操作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来完成自己喜爱的作品,如此孩子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想像力会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依依是个小手工痴迷者,从折纸到捏橡皮泥、做立体画……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手工她都不拒绝。在她卧室的一个角落里堆放着两个大纸箱子,里面装满了她的“作品”,而墙上挂着的千纸鹤,门上粘着的五彩星星,电脑、电视机上摆着的“不倒翁”娃娃,更是依依倾注热情和智慧的心爱之作。

每天孩子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摆弄那些小东西,我不仅从不阻止她,认为她忙活那些东西是浪费时间,而且尽量为她创造条件,孩子需要什么资料、工具,我总是不遗余力地支持她,做好她的“后勤部长”。有时候我还会和她一起动手做,做她的助手的同时,也分享她的快乐。而对于孩子的作品,我是第一个欣赏的人,也是给予她最多鼓励和赞赏的人。

方法三:电脑游戏寓学于玩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引导孩子从小游戏里快乐学习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也是信息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电脑以他独特的优越性,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能够做到自由自在的玩。它还可以让孩子避开成人评价的忧虑,使他们在一个没有压力、没有干扰的环境中进行游戏,形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氛围。

网上有很多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游戏作品:

1.适合低幼儿的“看图片找声音”。画面上依次出现小猫,电话,火车等,桌子上的瓶子里装着不同的声音,鼠标放到上面会有对应的声音响起。出现小猫时,把鼠标移到发出“喵喵”声音的瓶子上点击,画面上小猫就会欢快地跑去捉老鼠。

2.锻炼快速记忆力的“缺了哪个”。桌子上每次出现四样东西,如:袜子,帽子,衣服,毛巾,拉旁边的台灯,灯关了,一秒钟黑暗过后,灯再次亮起,桌子上东西少了一样。下面会出现四种在盘子里的物品,让你选择哪一种是桌子上少的物品,如果错了会在桌子上出现物品的轮廓进行提示。

3.进行加减运算的“饲养虫宝宝”。按照算式点得数,对一题,虫宝宝就开始吃树叶并且长大,再对一题,虫宝宝就开始吐丝,直到长成蝴蝶。

但是,挑选游戏时,请家长们一定要慎重,要找一些适合幼儿智力发展水平的,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游戏给孩子玩。

教育植根于快乐的游戏中,家长们不要忽略掉“玩耍”这根塑造孩子的神奇“魔棒”。

和孩子一起看电视

在我的童年里,是没有“电视”这一“玩具”的。直到20多岁,我才看上电视。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很幸福,可以从出生那天起就欣赏电视节目。

自从有了电视以来,孩子们就开始和电视一起成长。动画片里可爱的小精灵吸引着孩子充满好奇的眼睛。由于孩子活动范围的限制,看电视对于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无疑有着很大的作用。

和孩子一起看电视,诸多益处:

第一,增进和孩子的感情,并可借共同看电视之机逐步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其内心感受,从而更有利于日常的交流、沟通和这样引导,是最佳的亲自沟通机会。

第二,可以及时消除电视中某些不良镜头,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孩子看到暴力打斗的镜头,我们就要和孩子讨论,就事论事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恶的,什么是美的值得学习的,什么是丑的需要批判的,从而避免孩子的内心受到不良刺激。这就要求我们在陪孩子看电视的时候,注意力不能全放在电视屏幕上,还要留意观察孩子看电视时候的表情,如果孩子流露出恐惧、过于兴奋、生气等情绪,就要注意了。

第三,可以及时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一些有益的节目,涵盖的知识较多,孩子可能一时领会、理解不了,有家长在旁边陪伴,就可以随时问父母,请父母讲解了。家长这时候需要耐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这样,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才会得到激发。

第四,便于随时和孩子讨论电视节目。如果你不陪孩子一起看,如何和孩子进行“电视批评”?你连孩子在看什么都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电视节目你也不了解,可想而知,你和孩子还能交流什么。陪孩子看电视,随时可以就某个情节、镜头进行讨论,不仅提高了孩子的鉴赏能力,而且提高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正确引导孩子看电视

孩子能否成为电视的主人,能否科学看电视,在电视屏幕前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引导。

大多家长忽略陪孩子看电视的重要性,尤其对于那些相对来说闲暇时间很少的家长,常常放手让孩子自己看电视,甚至寄希望于电视能拴住孩子,帮他们陪伴孩子,以便自己有精力去工作去应酬。

不让孩子看电视,是个错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看电视,也是个错误。要让“看电视”成为一件科学而快乐的事情,您就要精心作好孩子的“领路人”。

我陪依依看电视的历史久远,从把她抱在怀里看,到她骑我脖子上看,再到两个人像战友像同事似的并肩坐在沙发上看;从陪她看卡通,到一起看动物世界、军事天地,再到看新闻联播、奥运比赛……依依一点点长大,我这个看电视的“陪练”也一天天感到欣慰。

要制定看电视的规矩。一定要选好放电视机的位置,不要放在孩子的房间里,以防孩子不受监督地看电视。也不要把电视机放在饭桌旁,以免影响进餐。最好的位置是家长时不时可以看到屏幕的地方,如厨房旁边的一块游戏场地。

看电视的规矩一定要告知家里的所有成员,特别是保姆或照管孩子的亲戚。斯坦福大学电视研究人员认为,家长是决定什么能看什么不能看的最终裁判。制定了看电视的规矩后就要严格执行。

方法二:把看电视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

电视还可以与其它活动联系起来。当孩子看了动画片“棒球英豪”后,可以带他去观看棒球赛,看完动物节目之后,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或博物馆参观。

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哪怕是儿童节目,也可以使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坐在一起看电视并不意味着严肃的讨论。通过观察大人的各种反应,孩子可以从中学到对各种问题,应采取的态度并意识到他们的社会角色。比如,家长对电视广告的不信任,会有助于孩子成为聪明的消费者。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区分什么是极品,什么是垃圾,审美观就是这样形成的。家长的好恶会影响孩子。

有条件的话,自己也可制作电视节目。家长可以自己拍摄一些以家庭活动、大自然与动物之类为主题的录像,孩子可能会更感兴趣。

方法三:教会孩子看电视

一听这个题目,您可能会感到很诧异,这看电视还用教啊?

是的,孩子成长中电视是最好的娱乐和学习伙伴。既然看电视是学习的途径,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知识、经验,带来快乐和见识,那么就让我们把电视还给孩子。当然,我强调的是,重在引导。不是说支持孩子看电视,就完全放手,让孩子随意、自由地看。

我在放手让依依看电视之前,是先教会她看电视。首先,帮助孩子确定看电视的时间表,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报,根据她喜欢的节目所在的时间段,统筹安排她看电视的时间。然后形成表格,挂在她的书桌前。孩子自觉遵守时间表,时间一长就养成了按时看电视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无节制地看电视,而且可以增强目的性。

当然这个时间表是灵活的,只要总时间量不改变,具体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比如,某段时间少儿频道在中午播放依依喜欢的节目,那么时间表上看电视的时间就挪到中午;如果晚上有依依想看的节目,那么规定看电视的时间就挪到晚上。

其次,培养孩子对科学有益的电视节目的兴趣。小孩子喜欢看动画片,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能单纯让孩子陷入到动画片的世界,那样电视的教育功能就被削弱了。除了动画片,还有好多节目孩子可以看,比如动物世界、科技探索等等,只要科学引导,孩子也会对这些节目产生兴趣。

依依现在对各种电视节目都兴趣盎然,除了看上述节目,还跟我一起看军事天地,另外,体育频道的花样滑冰、跳水等节目也是依依喜欢的。不过,每个人看电视的兴趣不同,平时要注意尊重孩子的兴趣,不能将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更不能认为孩子只喜欢看娱乐性的节目,就不是好的兴趣,就横加干涉。毕竟,让孩子看电视,根本目的是让孩子开心快乐,学习、增长知识是建立在开心基础上的。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内心委屈、没有兴趣,节目的知识性再强也白搭。

最后是教会孩子选择节目,懂得哪些适合自己看,哪些不适合。电视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电视节目,但我们不可能都看。这就需要我们做出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电视节目看。大多时候我会和依依一起看电视报,将适合她或者她喜欢的节目圈出来,然后列入时间表中;二是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学会批判地吸收,哪些信息对自己有用,哪些内容是糟粕。当然,这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做起来有一定难度。不过,只要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孩子的判断能力自然会日益提高。

如此,孩子懂得如何科学看电视了,我们自是可以放心让孩子与电视亲近了。不过,放手之后不等于“大撒把”,悄无声息的关注是必需的。

像教会孩子怎样过马路和怎样系好安全带,就可以避免汽车危险的一样,教会孩子怎样选择电视节目和如何欣赏电视节目,就可以避免电视带来的痛,而充分发挥电视的教育功能了。